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55|回复: 2

姚澄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15 09:57: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澄




    姚澄,江阴人,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姚派艺术的创始人。1926年出生,1938年随父投入顾家班学唱常锡文戏,以后在江苏、上海一带乡镇演出,受到观众喜爱。解放后参加苏南文工团,后来加入江苏省锡剧团。姚澄音色柔和圆润,咬字清晰准确,运腔婉转自然含蓄,表演细腻贴切,真实感人。形成了清新自然、柔和甜糯、生动真切、不拘程式的锡剧姚派演唱风格,为广大锡剧观众所喜爱、推崇有“锡剧皇后”之誉。



    基本信息
    • 中文名称

      姚澄


    • 国籍

      中国


    • 出生地

      江苏江阴



    • 出生日期

      1926


    • 锡剧姚派创始人


    • 代表作品

      1957年在《红楼梦》中饰贾宝玉一角获江苏省首届戏曲会演一等奖







    目录








    1 人物简介2 人物简历3 成名道路4 表演理念









    1 人物简介
      姓名:姚澄
      职业:锡剧女演员
      籍贯:江苏江阴人
      不但应工青衣,还能兼演花旦及反串小生。她的咬字准确清晰,嗓音圆润清脆,唱腔婉转华彩,表演真实感人,擅于刻画情感复杂、性格多变的人物形象。她还创造了许多脍炙人口的精彩唱段,为广大锡剧观众所熟悉喜爱。有“锡剧皇后”之美称。代表作品有《庵堂认母》、《双珠凤》、《拔兰花》、《女巡按》和《红色的种子》等。她曾任中国文联委员、中国剧协理事、江苏剧协副主席和江苏省锡剧团副团长等职。

    2 人物简历
      1938年学戏。195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苏州、上海一带演出。1949年参加苏南文协文工团。后任江苏锡剧团演员、副团长,中国文联第三、四届委员,中国剧协第二至四届理事、江苏分会副主席。代表剧目有《拔兰花》、《红色的种子》等。主演的《庵堂认母》、《双珠凤》已拍成戏曲片。

    3 成名道路
      在江苏省江阴东门外山观乡金童桥有个地方叫姚家埭,村上的人家都姓姚,这里是一个有山有水,山明水秀的好地方。村里的人在闲暇时特别喜欢当地的滩簧戏,也就是现在锡剧的前身。上世纪三十年代一个夏天的晚上,村里家家户户都端了竹椅小凳,或者用长凳搁起了门板,在场上乘凉。这时候一个中年人被村里许多人围着要求唱上几段,而他也毫不推辞,拿出胡琴一拉,对着旁边站着的女儿说:“阿玉,唱!”这个小女孩立刻跟着胡琴唱了起来。那甜美略带稚嫩的唱腔立刻博得大家阵阵的喝彩声。这位叫阿玉的女孩就是后来的著名锡剧表演艺术家姚澄,旁边拉胡琴伴奏的是她的父亲姚根宝。姚澄后来之所以能够走上锡剧艺术的道路,与她的父亲是分不开的,姚澄的启蒙老师就是她的父亲。
      与许多旧社会的戏曲演员一样,姚澄的家庭非常的穷困,迫于生计,为了让女儿今后能够有好的出路,父亲把姚澄送进了无锡的顾家班学戏,从此便开始了姚澄的艺术生涯。但是起初,姚澄并不愿意学戏,她认为父亲唱戏被人看不起,既不能养家,连自己也顾不周全。在学戏前的一天晚上姚澄把想法告诉了疼爱她的奶奶,她巴望借祖母的力量能把自己留下来。姚澄回忆说:“我对奶奶说,奶奶,我不去学戏,爸爸学戏也不好,我去学戏也不会好的。又没有钱还被人看不起。那时叫演员为滩簧婆,我说我不愿意做滩簧婆!后来奶奶说不去怎么行呢,比在家里饿死要好。于是我就去学戏了。
      从此,姚澄走上了一条艰难、曲折,既有眼泪,又有欢笑,既是卑微,又是光荣,饱含着苦辣酸甜的从艺道路。
      也许姚澄天生就是一块当演员的料,也许命中注定她这一生将献给锡剧艺术。由于姚澄的天资聪颖,在加上以前父亲的指导,学戏的第二年姚澄就开始登台演出了。姚澄现在还清楚的记得她第一次登上舞台演出时的情景,姚澄说:“当时演的是《合同记》,我是老太太那里的丫头,小姐为了逃婚,躺在闺房里装病。我领了太太去楼上看小姐,我的唱词是一看看下面黑压压的都是头,我一紧张把词忘了,一急又想起来了。但不是连着唱,我于是又重新唱“丫鬟领路前头走,老太太接脚后面跟,将身来到高楼上,小姐房里去探病。”我难为情极了,进场时我就用手绢打老太太的背,当时我很难为情。下面也不笑,知道我是小孩,扮演老太太的是我师叔,他说你怎么打我呀,我是太太呀!这样才解了我的窘境。”
      锡剧行当中,正场花旦是大家羡慕的对象,然而,在某些特殊的情况下,正场花旦不能登台,或者不便登台,又给平时好学的艺徒,一个崭露头角的机会。一次在太仓演出,由于当时正场花旦是位常州人,唱和念都带浓重的常州音,观众不喜欢。于是主角临时换上了姚澄,当时演出的戏目是《昭君出塞》。演出很红,结束后,观众请姚澄吃饭,还带上了她的师傅和师母,那个时候姚澄才十四岁。
      《昭君出塞》这出戏使姚澄一下子唱红了,从此,姚澄经常在《玉蜻蜓》、《劈山救母》《半夜夫妻》等戏中扮演主要角色,她也逐步登上了正场花旦的位置。
      1953年,在南京市成立了江苏省锡剧团,这年春节,由姚澄主演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在南京跟广大观众见面了,这也是南京观众第一次观看锡剧,从此打开了锡剧在非吴语地区站住脚跟的局面。谈到当时的情景,姚澄说:“ 来南京成立省团后我的第一个戏是《梁山伯与祝英台》,那时南京人没有看过锡剧,演出后,大家喜欢的不得了。第一次招待外宾也是这出戏。当时潭君卿演的是梁山伯,我演的是祝英台,演出很红。后来我又排了《罗汉钱》。演出后观众来信说我既能演古装戏又能演现代戏。后来<罗汉钱>招待了外宾好几年。”
      1954年,华东地区首届戏曲观摩演出大会在上海举行。姚澄主演的《走上新路》获六个一等奖,姚澄由于成功的塑造了女主角李瑞珍而荣获演员一等奖,在大会闭幕式上,姚澄作为三十五个剧种、一百五十八个剧目、千余名演员的唯一代表讲了话。这次演出的成功,奠定了姚澄在江苏省锡剧团众多演员中的担纲地位。

    4 表演理念
      姚澄的戏路非常宽广,在舞台上她不仅塑造了很多优秀的女性角色,而且她还成功的扮演了《双珠凤》中的男主角文必正,《红楼梦》中的贾宝玉,其中《双珠凤》还被拍成了电影。但是姚澄当时并不喜欢这两个小生的角色,她认为,演小生唱做不能有女态。碰到汇演时领导让她演贾宝玉,她不肯,姚澄说我们又不是越剧,为什么要有女小生。越剧都要改革女小生。后来省领导找她谈话说***员要服从分配,她才答应演了。“
      姚澄的成功,是吃了大苦,下了大力的。她没有进过科班,没有受用一生的童子功,也没有遇到点石成金的名师,她无钱读书,不能从书本上汲取营养。困境中迫使姚澄养成一种可贵的心理素质——好学!台下学,后台学,扯着翼幕学,跑丫鬟站在台边学。向锡剧艺人学,向姐妹剧种学,向旦角学,向生行学。如饥似渴,勤学苦练,博采众长,如蜂酿蜜。这里要提到的是姚澄之所以能够在艺术上取得成就,创立锡剧艺术的姚派,这与她的爱人中国教育家叶圣陶先生之子、著名剧作家叶至诚的帮助是分不开的,两人同风雨共患难,相濡以沫半个世纪。谈到爱人叶至诚,姚澄回忆说:“他在文化上影响了我,他借名著给我看,就帮我提高了不少。他还是我的活字典,我写信写不出字来就空下来,然后就问他。我跟老头子是四十年,我们夫妻没有发生过任何争吵,关系很好,我觉得很幸福。”
      一位乡下女子闯进了文学世家,就象一个半文盲,被保送到文学“院”,一场家庭的,枕边的强化进修开始了,由识字而阅读,由小读而博览,由古而今,由中而外,这不断提高的文学素养,潜移默化,作用于她的表演,增添了文采,涤荡了匠气,我们在欣赏姚澄优美的表演时,千万不能忘记她幕后的一页。
      姚澄的表演,以擅于深刻细致地表现人物的内在活动见长;她的唱腔,吐子清晰、准确,嗓音甜糯柔美,运腔委婉多姿、华丽典雅,具有苏南民间小调的特色。经过她数十年如一日地不懈努力,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姚派唱腔艺术,为丰富锡剧艺术的唱腔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她所创立的锡剧姚派艺术如今正在她的众多学生中逐步传承发展!
      如今已近八十高龄的姚澄还在为锡剧艺术的发展培养着接班人,只要是学生排戏,姚澄总会到现场进行指导。今年二月,姚澄由于发心脏病住进了医院,当时中央电视台要录制她的两位学生许美霞与袁菊芬的唱段,她不顾身体虚弱,把病房当成了排练场,现场指导着两位学生排戏。她的学生们从这位德艺双馨的老演员身上不仅学到了深邃的锡剧艺术,也学到了做人的真谛。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09:58: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8-17 10:22 编辑

    叶兆言,何不写写你母亲?

    2014-8-15 09:21:42
    来源:东方网 作者:陈云发 选稿:桑怡

      才华横溢又出身世家的江苏作家叶兆言携新作《驶向黑夜的女人》作客2014年上海书展,受到读者欢迎,但我却想向他进一言:你为何不写写自己的母亲?
      叶兆言的母亲姚澄,是锡剧界成就最高、也最著名的艺术家之一,据说叶兆言名字中的“兆”字,就取自母亲姚澄的姚字半边(“言”取自其父叶至诚的诚字半边),然而,早已著作等身的叶兆言,却依然是“纯文学”作家,从没见他的写作与母亲、与戏曲艺术沾边。
      我之所以对叶兆言感到有这点遗憾,主要是出于对他母亲姚澄老师的偏爱和崇敬,当年,我还是常州地区农村小学生的时候,就开始看锡剧,其中就有乡下业余锡剧团移植姚澄的剧目如《庵堂相会》、《走上新路》等,姚澄自1936年从艺,在锡剧舞台上奋斗了数十年,足迹遍及江南城乡,她最好的剧目有《庵堂认母》、《梁祝》、《拔兰花》、《红色的种子》、《走上新路》、《双珠凤》等,其中《庵堂相会》、《双珠凤》曾由上海的电影厂摄制成戏曲电影。
      说到姚澄的锡剧艺术,我认为她是地方戏曲界很杰出的一位纯艺术家,一是她跨越小生、花旦行当,既能演书生、俊男,亦擅演小姐、倩女;二是她的嗓音甜润、飘逸,演唱风格独特,如演花旦(青年女性或闺门小姐)时,演唱中充满女性柔美,而她演小生时,却又将女性的柔美揉和到潇洒中,更显出一种风流倜傥;三是她的表演自成风格,在演小生时,身段舞蹈不刻意追求阳刚,而是把男性的刚美与女性的温柔揉和在一起,创造了一种“柔刚”的小生形象;四是她是锡剧界运用舞台艺术语言最好的几位艺术家之一,以“吴语官话”作为锡剧舞台语言的基础,可惜近年锡剧界没有很好地研究、继承姚澄、王兰英等的演唱艺术,舞台上无锡、常州方言腔浓厚。姚澄的艺术巅峰是她当年出演的《双珠凤》,这是锡剧界最好的剧目之一,其剧情故事、人物形象、唱腔音乐、艺术节奏等,综合水准当不输给越剧《红楼梦》。尤其是姚澄的演唱,其中开头那四句“好个禅林清幽境/果然是别有天地景色新/日丽风和鸟语清/此身宛如入山村”,会听得人热血沸腾,百听不厌,其头一句“好个禅林清幽境”起落有致,迂回曲折,节奏明快、柔和、舒缓,我觉得这是地方戏曲中很罕见的神品,堪与越剧袁派《西厢记.琴心》、越剧徐派《红楼梦.天上掉下个林妹妹》、黄梅戏《天仙配.树上鸟儿成双对》等相媲美,但姚澄的这句演唱又更润婉、艳丽和清雅,现在锡剧界一般的中青年演员已很难能达到她的韵味境界了。
      从一些资料上看,姚澄从艺经历坎坷,她在舞台上创造许多角色的过程,以及在唱腔、表演上的研究、实践,本身就是一本丰富多彩的书,其材料足以写成一部优秀艺术家传记,而作为儿子的叶兆言,在功成名就之际,亦应反哺母亲,为姚澄撰写一部艺术传记。我想,这么做,可能作家叶兆言会少一部长篇小说,但却可能给广大观众读者、给后代贡献一部很优秀的艺术传记,其意义及影响,未必不会超过一部小说,这也是一笔应该获得传承的民族艺术财富。
      顺便说一下,为地方戏曲艺术家作传这件事,江苏总的没有发动起来,像锡剧、扬剧、淮剧、昆剧界等的许多著名艺术家,都没有大部头的传记,而上海的艺术家这方面做得相对好些,像袁雪芬等都有反映自己从艺经历的传记,希望叶兆言通过为母亲写艺术传记,能把为江苏戏曲艺术家写传记的风气带动起来。
    编辑点评:
        现在对戏曲,尤其是不太热门戏曲种类的热爱程度已经大大降低。不热门的艺术家传记,谁会出版呢?

    生于1957年的叶兆言是著名作家,出身书香门第。祖父是中国文学元老叶圣陶,父母亲也都是知识分子。据说,“兆言”这个名字,就是各取父母名字中的“姚”和“诚”的半边组合而成。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8-15 10:0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澄老师八十大寿锡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18:24 , Processed in 0.136754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