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09|回复: 1

“姚宅”守望者:永达木材行的老井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40
  • 签到天数: 321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8-23 14:2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宅”守望者:永达木材行的老井


    epmap.zjol.com.cn  2014年08月22日 13:27:48  浙江环保新闻网
      编者按:有人曾将水井比作城市的眼睛,在自来水时代之前,没有水井,不仅居民不能生活,城市也没了灵气。每一口水井也都有自己的故事,它静静地存在于城市的各个角落,见证着这个城市的发展和变迁。这些特有的水井文化以及独特的市井风俗,也正是历史留给杭州的财富。然而随着城市的变革,许多水井有些受到污染,而有些甚至就湮没了。因此,保护和利用好水井,不单单只是延续它的功能,更应该通过这些水井,唤醒人们的记忆,传承历史的文脉。
      浙江环保新闻网8月22日讯(见习记者 仲瑶卿 实习记者 单世高)井,犹如一位长者,见证着城市的变迁。永达木材行旁的这口老井,同样陪伴着姚家子孙的成长,目睹着这个大家庭的沧海与桑田。
      “姚宅”与老井:遥守相望
      走进小河直街,一幢四坡屋顶,青砖实叠,砖木相累的西式洋房首先吸引了记者的目光,这便是被列为杭州市历史建筑的“姚宅”,民国时期著名的永达木行。
      这是一幢两层高五开间青砖黛瓦式的洋楼,建于上世纪30年代。顶棚为灰幔,上覆平瓦,外层用的是高级水泥青砖勾缝,正门朝西,面向小河。
      据“姚宅”现在的户主之一姚桐枝介绍,造房子时他父亲所选用的建材都很考究,一共花了四年的时间才完成。所用的“洋灰”更是从法国进口的,而那时一磅洋灰的价格要两块大洋,一担大米也只不过三块大洋。
      “姚宅”——永达五金店
      记者看到,虽说老宅已饱经风霜,刻有“永达五金店”五个字的牌匾也有些老旧,但仍能看得出姚家当年的殷实和富有。
      有老屋的地方自然会有老井,永达木材的这口老井便与“姚宅”遥守相望。
      老屋门前很开阔,有几株年头颇长的古树,老井就在河边的不远处。老井井圈口的直径约有八十厘米,高五十厘米左右,井深三米多,六角形的石质井圈泛着一种老旧的石青色,井口处有些许的斑驳,尽显岁月的痕迹。
      老井的“前世”和“今生”
      “这口老井‘文革’前就有了,但是那个时候被填埋掉了,后来70年代的时候又把它挖了出来。”姚桐枝说道。
      记者了解到,以前没有自来水的时候,家家户户都以小河里的水为生,那时水很清。但是在50年代的时候,河水遭到了附近一家造纸厂的污染。
      “那个时候也没有什么排污处理设施,也没有环保的概念,污水就这么直接排到河里,河水变得又黑又臭,我们沿河两岸的居民都没有办法开窗,到了夏天蚊虫也特别多,小河的河水根本没有办法使用。”话道此处,老姚略显激动。
      据了解,当时为了解决水质受到污染、居民用水难的问题,相关部门又把当时被填埋掉的这口井重新挖了出来,以解决附近居民的用水问题。
      “我小时候喝的用的都是井里的水。井水冬暖夏凉,夏天的时候,我们就把西瓜、汽水用吊篮放到井里面镇着,到了晚上再各自拿回家里。”老姚记忆犹新说道。
      永达木材行的老井
      “近年来,随着环保的意识越来越深入人心,造纸厂也设置了专门的排污口,小河的水质也恢复了。”老姚说。
      当记者询问,还会用井里的水吗?老姚回答:“现在家家都用自来水了,虽然这口井里的水还算清澈,但我们也就拿来洗洗锅碗瓢盆、浇浇花什么的,为的就是能让这井里的水能一直循环起来。”
      老姚的这一席话道出了现在城市井水使用的现状,自来水管网遍布整个杭城,使用起来更是方便快捷,井水自然无人问津,久而久之便成了一潭死水。
      老姚与小姚:打水各显“奇”招
      在现场,记者提出想看一看,感受一下这井里的水质,老姚的女儿小姚自告奋勇决定一试。
      只见小姚把水桶沉入井后,费力地向上拉着绳子,人也向后走,当水桶要出井时,一个踉跄,满满的一桶水所剩无几。
      小姚说,小时候经常看长辈们打水,以为很容易,没想到会这么重。
      “她从小到大几乎没打过水,也不知道这里的技巧。现在家里都有自来水,基本上都是用自来水的。”老姚一边笑一边说道。
      随后,老姚接过水桶,娴熟地把桶沉入井内,左右摇晃两下绳子,接着两手交替向上拉着绳索,满满的一桶井水就这样轻而易举被老姚提了上来。
      “这打水是有技巧的,不能用蛮力。看到绳子上的结儿了没?左右手要交替配合,每提一下都要握在这个结儿上,再用上腰部的力量。”老姚向记者娓娓道来这打水的技巧。
      记者看到,打上来的水,水质清澈。把手伸到井口里面去,还能感觉到井里冒出来的丝丝凉气。
      老姚打水熟练自若
      小姚打水稍显生疏
      人们常说,一口水井足以见证一座城市的变迁。现在,井的作用已慢慢被大家所忽视,街头巷尾边排队打水边闲话家常的景象亦不复存在。我们对于水井的寻找,就是希望不要因时代的变迁、生活的便利而忘了那最质朴、最原始和最纯真的生活方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4-8-23 20: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杭州???小河直街,列为杭州市历史建筑的“姚宅”,民国时期著名的永达木行。
      这是一幢两层高五开间青砖黛瓦式的洋楼,建于上世纪30年代。顶棚为灰幔,上覆平瓦,外层用的是高级水泥青砖勾缝,正门朝西,面向小河。
           姚宅旁有口水井。
      “姚宅”现在的户主之一姚桐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2-19 02:50 , Processed in 0.103676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