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岁小儿描出篆书的传奇 刘海今年11岁半,他半倚着拿着印章盖在自己的作品上,小小的个子,和巨大的画案形成明显的对比。小学教师的父亲站在旁边,笑容满面地看着儿子。2013年,刘海在石家庄举办的“全国中小学生书法大赛”中获得二等奖,这是他第一次在全国性的比赛中拿大奖。2014年,刘海再次参加了这一比赛,毫无争议地获得了一等奖。 有句话说,“文学家不一定是书法家,但书法家一定是文学家。”刘海的父亲、通渭县西关小学教师刘永胜,按照这句话坚定不移地培养着天赋良好的儿子。“他从篆书开始学习,后来临《欧阳询九成宫碑》古碑帖、《唐褚遂良雁塔圣教序》。现在他看过的古碑帖已经远远超过了我,我们不打算让他以后大学上书法专业,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匠人,要让他系统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典籍。要想成为好的书法家,先要练内功,提高文学修养。” 这套古代培养读书人的路子,刘海的父母用在了儿子的身上,得到了良好的反馈——他并不是只会写字的“小匠人”,在全国作文大赛中,拿到了第一名的好成绩。平时在学校,他经常是全年级第一,每一学期都是三好学生,厚厚的那叠奖状无声地说明了这家小主人的良好发展。发现儿子的书法天赋略带传奇色彩:“他7岁那年,到当老师的舅舅家里玩耍,回家时手里拿着两个篆书大字,一个是鸟,一个是马。我死活不信是他自己看着字帖写的,第二天亲眼看着还不太会写字的他拿着毛笔描出这两个字,这才开始从书法方面培养他。” 这样的例子,在满溢着书香的通渭,并不算是传奇。因为“娃娃们从小就看着家里堂屋里挂着的字画,会写字了就信手描两笔,淘气些的孩子甚至还蘸了墨,在挂的字画上写。我小时候,就在家里的字画上描了几笔,回来就被我爹揍了一顿。后来开始做书画生意,发现许多老字画上,孩子们描过的不少,还有一些明显就是儿童写的‘上中下,人口手’这种简单的字,孩子们才不管呢,于右任、左宗棠的字画都敢描。”经营着一家画廊的老板陆伟华说。 孩子们从小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互相攀比娃娃的字好,成了通渭家庭之间不动声色的一种竞争,“张家娃娃字写得好,家长们就有面子,一起玩的李家娃娃看到了也就跟着好好写了。”通渭县宣传部干事牛建军说。 打造全国书画基地通渭在行动 关于书画的传奇,在通渭,每时每刻都在上演。通渭画廊协会会长、悦心书画村负责人廉牛辉举了一个例子:“今年的《书画频道进万家——走进通渭》大型电视现场活动时来了一些名家,有一位名家的一幅字市场价12万元,当时在一家画廊里,跟老板谈妥7万一幅,14万两幅。写完后名家就走了,不到三分钟,那两副字就被以22万的价格交易了。” 悦心国际书画村是通渭目前最大的书画基地,建筑面积1万多平方米,能够容纳100多所画廊。这也是全国基础设施最好的书画基地。目前建设好的1万多平方米的书画村只是浩大书画工程建设中的一期工程,二期、三期建设完工后,建筑面积达到7万多平方米,能够容纳的画廊将增加几倍。通渭县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强说:“打造通渭·中国书画城,创建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市场、全国知名的书画信息发布平台、全国知名的书画采风基地,这是我们的目标。跟国内其他书画基地相比,我们通渭的基础设施是最好的。” 通渭人的雄心不止这么一点,通渭县正在进行的最大的项目占地3000亩,总投资43.6亿元,建设内容主要包括书画艺术交流中心、“四馆一院”、悦心画廊、名人纪念馆、陇中风情园、文化综合体、西部书画艺术培训学校、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创新基地、文化旅游产品研发及人才培训基地、牛谷河书画风情线及书画摄影采风基地等。 中国国家画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杨晓阳对通渭的书画文化给予了高度评价。杨晓阳说,“虽然这次来通渭的时间短,但对通渭美术的普及,领导的重视,群众的热爱,企业的参与都有了比较深了解。通渭虽然经济不发达,但是,通渭书画市场发展的非常好,特别是通渭的书画交易,在全国是有一定示范作用的。”通渭,正在逐渐成为全国知名的书画交易平台。(首席记者 张子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