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12|回复: 0

姚雪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1 12:01: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雪松
    姚雪松,曾就读于华北电力大学机械系、中国传媒大学电视系。担任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经济与法》、《商务电视》、《商务时间》、《cctv模特电视大赛》、《中华情》大型电视晚会、《子午书简》等栏目主持人。现主持中央电视财经频道《第一时间——雪松读报》、《经济信息联播》、《经济半小时》,是中央电视台优秀主持人。



    中文名姚雪松


    国    籍中国


    出生地黑龙江省



    出生日期1月1日


    职    业主持人


    毕业院校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目录 个人信息 个人语录



    1
    CCTV-2主持人姚雪松
    个人信息性 别 男
    经历:华北电力大学中国传媒大学
    干过电厂技术员、电台DJ、电视摄像、电视编导、节目主持人
    个人语录对我而言,电视的诱惑是无法抗拒的。没有她的诱惑,可能我会在国家
    的某个设计院纠缠于理性的思维中,或许会在某个学校的讲台上高谈阔论,也有可能我仍然是工厂里的一颗螺丝钉辛勤劳作着……本以为高等数学的逻辑,大学物理的严谨会给我一个按部就班的生活,可是电视却改变了我人生的轨迹,给了我无时不在的新鲜和冲动。

    体验是财富,电视是给你这种财富的人。作了七年的电视人,体验过《新闻调查》记者遭受恐吓的惊险,感受过我国金融证券市场的潮起潮落,体验过企业家的激情、创业者的冲动,经济学家的睿智、社会学者的尖锐,更是体验了现场直播从刺激到驾轻就熟,谈话节目从紧张生涩到谈笑风生。甚至经常跟朋友们玩笑:主持人,不过是个熟练工种……
    哈哈!其实我是个大富翁!

    2
    个人经历
    成为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东北汉子姚雪松走了一条有些曲折的路,
    国营电厂技术员、电台当红主播、中国传媒大学电视新闻研究生再到财经频道摄像、记者、主持人,他的跨越不仅是从非专业到专业,从文艺主播转为财经频道主持人,更是一次次的取舍、放弃与等待。生于 “大雪”节气的他,以雪为名,饱含了父母对他的期望,好男儿当顶天立地,遇强则强。

    在电视普及率远远比不过电台的那段岁月里,在电台当播音员是一份相当荣耀的工作。虽然是学理科的,但姚雪松对广播并不陌生,在大学时代他凭着出色的嗓音进了校广播电台,也是风靡那个年代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今晚八点半》节目的忠实听众,“当时不觉得,在学校时,我会反复听电台的节目,学习怎么开头、如何配乐、如何架构整个节目,并会把这些技巧立刻用于实践。”电台考试时,空旷的录音间以及巨大的开盘录音机让很多报考者感觉无所适从,姚雪松对此却一点不陌生,脱颖而出也在意料之中。
    成为知名主播后,雪松心里一直潜藏着一个愿望,到中国传媒大学继续深造。这是不是一个艰难的选择,见仁见智,雪松期待的是一个突破。 “文艺类的节目我已经做过了,有了足够多的从业经验,我更想去了解电视新闻。”对于自己的决定父母能否支持,雪松心里还是有些把握的。 “母亲对于我从业之后的选择都是支持的,但对于我的再次离开还是有些拿不准,因为她的朋友因为我的工作都很羡慕她。”母亲静静地听完雪松的陈述,想了想说: “你喜欢就去做吧!”

    作为 《第一时间》的读报人出镜时,姚雪松有着固定的形象,那就是黑框眼镜配马甲,这一身儿既体现了晨间的轻松适意,又拉近了与观众的心理距离,另外,黑框眼镜的扮相也为读报人添加了几分书卷气。如此亲民的着装,与晚上在 《经济信息联播》出镜时,身着西装发型一丝不苟的严谨感觉相差较远,但无疑,前者更适合 《第一时间》这一早间资讯类节目的定位。很多不熟悉雪松的人,往往把这两个节目中的雪松视为两个人,还有网友调侃道: “雪松,早上戴眼镜是怕别人认出来么?”
    作为央视财经频道的主播,姚雪松的工作安排非常紧凑,每天清晨6点半到 《第一时间》栏目组报到,每晚6点多又要到 《经济信息联播》栏目组报到,每天最少两档直播节目。这是基本工作量,如果遇到一些特别活动,他的工作量还会增加。雪松笑对记者说,最近一段时间,他增加了运动量,每周要打上两三次网球,要不然那么长的直播,真的会体力不支,坚持不下来。
    演播室外的姚雪松,给从印象既不是《第一时间》中的不拘小节,也不是 《经济信息联播》中的严谨严肃,而是亲切随意的,眼中有着经过磨砺后才能流露出的宽容和豁达。在他的官方微博中,他的一段独白让记者记忆深刻: “给人生一个梦,给梦一条路,给路一个方向!生命只有走出来的精彩,没有等出来的辉煌!”

    3
    姚雪松——最“变脸”主持人
    一个理工科出身的人,放着设计院的位置好好的不呆,一门心思非削尖脑袋钻进电视的队伍。尽管经过电视熔炉的再造就,但理性思维还是让他一度崇尚做一个言之有物的专业节目,比如《证券时间》什么的。姚雪松坦言当记者最大的好处是可以第一时间接触这一领域最精英的高端人物,从他们身上汲取精华,然后迅速“速成”自己。此次倾国倾城的主持经历原以为会对这个不是严谨就是严肃的节目主持人产生挑战,然姚雪松却答:非也。踏入电视圈之前,他早已做过电台的主持,一天拿着三档文艺节目玩儿似地干着。后来进入学校广播电台,不也是走的“轻歌曼舞”之路吗?看来,该主持人原已具备“变脸”之潜质。
    作为长期演播室录制节目的主持人,面对黑洞洞的镜头和现场面对黑压压的人群,感觉是不一样的。现场远远要精彩许多,也刺激许多,与观众的交流是面对面不是凭空想象的。姚雪松发挥理性思维对此做了盖棺定论的总结:舞台是个能让人疯起来的地方!
    当然,一个主持人一种风格定性久了,是会有惯性的,包括语言的惯性,也包括肢体语言的惯性,多多少少会难以避免地带出点痕迹。因此,雪松期待下一次有更多的机会与倾国倾城再相遇,找一个理由让自己更疯狂。[1]



    参考资料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2 09:54 , Processed in 0.107535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