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72|回复: 7

姚新义 创业,一场锤炼品性的人生马拉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3 10: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9-3 10:56 编辑

    创业,一场锤炼品性的人生马拉松

    http://www.youth.cn   2012-09-25 20:01:00中国青年网

      在浙江诸暨店口镇的一个普通小村庄,有这样一间老宅:面积不过40个平方,白墙已经斑驳泛黄,乌瓦覆顶,青苔铺地,看上去老旧而又简陋。这间老宅本是浙江农村最常见的一间民宅,早年被用作猪舍和柴房。然而25年前,一个小伙子的选择却让它成为了一段传奇的起点。
      当年,小伙子毅然辞掉乡镇企业工作,走进这间老宅,伴随着东部大地迅速涌起的“下海”浪潮,900元起家投身商海,时至今日,他和他的团队已拥有了一个年收入逾300亿元、能够在多个产业领域领跑全国乃至全球的庞大商业帝国。这段传奇的主人公,正是如今国内民营领军企业之一-盾安控股集团的董事局主席姚新义。而一路走来,每逢讲起成功感悟,姚新义总会提及:人生是一种选择。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5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风云人生自“选择”开始

      1987年,23岁的姚新义年纪轻轻就在家乡有名的诸暨第一汽车配件厂当上了一名车间主任。当年,在那家人人羡慕的乡镇企业,姚新义手上的这个饭碗可谓捧得踏实安稳又游刃有余。然而,1987年又是一个属于创业者的年代,姚新义的同龄人中,不断有人下海发家,“万元户”成了当年全国上下最时髦的词语。

      搞生产、跑供销、下海致富……火热的一切让血气方刚的姚新义日益不甘忍受生活的平静。于是,人生至关重要的第一次选择摆在了他的眼前。

      他想放弃“铁饭碗”,可这就意味着放弃已经握在手心的舒适生活。但对于一个蠢蠢欲动想要闯天下的小伙子而言,平淡显然不会被他列入选择。所以,尽管父母担心、亲友不解,还要面对未知的风险,姚新义最终仍是选择了辞职。他前前后后一共花了900元钱,在自家猪舍里建起了一个小作坊--振兴弹簧厂。这间小工厂,便成为了日后一座商业帝国的第一块奠基石。

      工厂虽然简陋,但姚新义创业的心劲儿大,热情足,马上就开始各地跑订单。经过几处碰壁后,他在浙江嘉兴拿到了一个1.2万元的单子,从此,姚新义开始带着家族里的兄弟四处跑供销,每跑到一个地方,就把一片区域划给一位亲戚,“划疆而治”。仅仅用了两年,他就搭起了自己最早的一张销售网。

      办厂之初时,姚新义其实并没有什么大目标,他只告诉自己要实现“三个一”--买一辆摩托车、娶一个媳妇、存一万块钱。在当年那个经济极度短缺的中国,也许财富真的会有所偏向--它偏爱姚新义这样头脑灵活又敢于冒险的年轻人。事实上,谁也没想到,创业仅仅一年,姚新义的“三个一”竟全部成真,“下海”的甜头让这个年轻小伙儿每天都过得充实而满足。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57:46 | 显示全部楼层

      垒起高楼的砖石是坚毅

      上世纪80年代末的浙江诸暨店口是全国小五金生产集散地。1992年依靠生产柴油机配件,姚新义赚到了第一桶金--挣到了400万元。当时的400万元,如果只想着过生活,日子可以过得非常好了。但几年过去,姚新义依然是二十多岁的热血青年,当初“下海”的锐气也可谓只增不减。他越想越觉得,有饭吃、过安逸的生活,这不是自己的人生目标。未来如此漫长,该有什么办法让工厂办得更大更红火?他看中了空调配件这个新兴领域,打算挑战难度,生产“空调截止阀”。空调截止阀在当时可算是一个高科技项目,对投资、技术门槛的要求比较高。当年不要说在诸暨的小村庄里,就是在全国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有制冷行业的朋友曾善意地劝他不要做:“做这个事情要倾家荡产的,这可不是我们能玩的。”可姚新义却觉得,从事制冷行业的人都不敢做,说明我们有做的空间,这也是一个机会。他下定决心,说干就干。姚新义告诉自己:“既然选择了创业,那就要无怨无悔地把它做好,一路做到底。” 

      话虽这么说,但到姚新义他们真正开始生产这种东西时,与其说是在研发,倒不如说他们是在不停地“试错”。

      1991年初秋,夜已深沉,诸暨的一座小村庄里有两间破旧厂房依然灯火通明。简陋的手工操作仪表车床不时发出金属摩擦的切割声,十来个人不时交谈讨论--这些人就是姚新义的“空调截止阀”研发团队。一群人中,好几个已经三天三夜才休息了六、七个小时。

      由于截止阀对精度要求比较高,他们一次次做出来的样品总是会漏,关不死,于是就聚在一起讨论、尝试、再讨论、再尝试……这样做出来的产品已经快整整一箱子了,可还是没有几个能达到要求。

      当六、七百个的不合格截止阀堆满了一个大箱子后,一批最新做出来的截止阀终于把合格率做了上来。终于可以松一口气了。此时,距离开始研发那天已经整整三天三夜过去了,十多个工人平均每天只睡四五个小时,有几个甚至除了上厕所,就没有离开过车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58: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最后的期限到来之前,合格的截止阀终于送到了空调厂。自此,姚新义生产的截止阀成功进军中国知名空调企业,后来他们还成为“日立”、“三菱”的供货商。

      2004年7月5日,脱胎自早年那间小工厂的“盾安环境”成功登陆深交所,这令人振奋的一刻对13年前的那群年轻人,无疑能够带来最大的欣慰。他们彼时的坚毅不仅造就了产品的基础,更让那段共同打拼的岁月成为了彼此生命中感动常在的源泉。

      在生存的马拉松中积累信义

      不过,这艰难的三天三夜仅仅是创业之初姚新义必须面对的一次普通量级的压力。当1998年到来,靠生产空调配件逐渐崭露头角的姚新义,又把目光看到了更远的市场--水暖阀门市场。

      那一年,他拉上同村的几个好朋友一同投资,成立了浙江盾安阀门有限公司,同时还一口气设立了姚生记、三尚机电(盾安环境的前身)、青岛华强等多个项目。

      雄心勃勃的姚新义在扩张事业版图的征程上快马加鞭,这个刚过而立之年的青年企业家,凭借所练就的市场敏锐度,不断提升着自己对产品品质的要求。对于自己看好的水暖阀门市场,姚新义从阀门公司成立之初,就把它定位于要做到国内第一,为此他定下了一个原则--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

      定位如此之高,风险也就必定会大。姚新义准备亏三年,目标是三年后达到保本销售额5000万元。

      事实的确如他所料,这间阀门公司从1998年一路亏损到2001年,但止损的迹象始终不明显。一些股东坐不住了,开会时摔下本子,要求退股。连年亏损的企业若遭退股,会是何等的雪上加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5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新义和股东们一番诚恳的话令众人不得不重新展开思量:“已经亏了三年了,当前第一大事,不是马上扭亏为盈,也不可能马上扭亏为盈。我们如果和其他厂家一样在低端竞争,不是不能做,但是五年后、十年后呢?大家要相信,劣胜优汰的无序市场竞争终有一天会终止,那时候就是盾安阀门的机会。”
      2001年时,姚新义和股东们已经前后为盾安阀门投入了3000万元;到2006年,总投资额更是追加到了8000万元。股东之一的姚统回忆说:“实际上,我第一次就投入了全部身家。后面我们作为股东继续投的钱,其实全是姚新义借给我们的。整个公司亏损的风险,实际上是他一个人扛着。”可即使担着如此大的风险,姚新义还是铁了心地坚持“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究竟是怎样扛过的那几年,亲历者甘苦自知,可当持续5年亏损后忽然闪现出赚钱的机会,有谁能硬生生地拦下自己的脚步? 

      2006年考验来了,铜价格在一个月内从2万元/吨狂涨到了7万元/吨。拥有2500吨铜库存的盾安阀门,原材料的价值一下子增长了1.25亿元。但涨价,就违背了公司铜涨价1个月内给经销商价格不变的承诺。面对这么大的诱惑,该怎么抉择呢?“规定就是规定,承诺就是承诺。”姚新义兄弟俩的声音最终在股东大会上得到认同。维持原规定,一个月内不涨价。

      这是在盾安阀门连续亏损5年以后,姚新义的选择。而只此一役,经销商们明白了一个道理:盾安的规矩,就是规矩。和这样的公司做生意,放心。信义换来的,是之后盾安迅速又平稳地发展为这个领域的前两强;也换来了2009年铜跌价的时候,经销商们对盾安阀门的不离不弃。你帮人家,人家也帮你,这就是诚信的魅力。“高起点、高投入、高标准”的坚韧投入,赢得声誉、信任的同时,也赢得市场、赢得资源,最终赢得了这场市场马拉松大赛的最后胜利。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58:33 | 显示全部楼层
      “分享”打造创业共同体

      熟悉盾安的人提到姚新义时,总是这样评价说“姚总的胸怀真是一般人比不了。”

      这背后的故事要从1989年说起。有一天,姚新义跟几位同是做企业的老朋友吃饭。席间,突然一人发出感慨:“这年头不太对劲,怎么会是大学生给中学生拎包啊……”。本来是一句闲聊的话,却让姚新义心中一震:的确,企业要发展,必须得依靠高素质的人才。但是,人家凭什么愿意留下来为你这个初中生打工呢?姚新义隐约意识到,需要寻找一种方法,能让员工们无论学历高低,都能跟他一样,把企业当成自己的,愿意跟企业同进退。到1994年,他已经想得很明白了,企业必须要进行股份制改造,让企业的管理和业务骨干成为企业的股东,打造“利益共同体”。

      可是,当他拿这个想法和身边的高管商量时,听到的反对、怀疑的意见不少。一方面,当时人们工资普遍不高,积蓄不多,而且喜欢把钱存起来,还没有形成投资的意识;另一方面,也存在着对民营企业的担心,这钱拿进去是否还拿得回来呢?是不是在“圈钱”? 

      1999年下半年,经过前期认真筹备,姚新义召集全体有参股资格的人开会,他说,“我可以告诉大家,我们不缺钱,我们的企业效益很好。”他给大家算了一笔帐,当时盾安一年的利润已经达到2000万元左右,他拿出40%作为员工持股,意味着把800万元分给大家。姚新义说:“我拿出40%实行股份制,短期内我利益是有损失的。但我是看长远,希望大家团结起来,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把这个企业管得更好,能够更有竞争力。”

      姚新义讲的第二个方面是,“股权一定要买,而不能送。送的东西是不会珍惜的。但我知道大家可能一时拿不出这么多钱,那么,你们只需要出15%的钱,剩余的85%由我借给大家,按银行利息结算。如果各位是家里有事情要借钱,我不会收利息,但这个是投资,既然是投资,我们就要尊重游戏规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5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新义此话一出,在场的人们面面相觑,一阵沉默。最后,姚新义极其慷慨地作出承诺:“最后一句,赚了归你们,赔了归我。赔了,你们就承担所出的那15%钱,剩下的85%我来赔。如果赚了,全部还是归你的。”这句话一出口,大家由沉默转为赞同。盾安的股份制改造自此正式拉开帷幕。

      股改的效果立竿见影,2001年,盾安的利润比上年翻番,达到了近4000万元,每股可分配利润为1.3元人民币,投资成本悉数赚回,几乎是一夜之间,“打工仔”变成了“老板”。通过这种方式,盾安创造出了很多的百万富翁、千万富翁,甚至亿万富翁,公司也得到了非常快速的发展。当年参与了股份制改造的员工绝大多数成为了盾安集团之后发展的中坚力量,这些人在盾安一呆就是十余年。这样的操作后来成为一个模板。盾安几乎在每一家公司里都推行了这样的股份制改造,并为“委托经营、授权管理”等盾安法人治理的制度安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环保只是一个技术问题

      在世人眼中,不少民营企业的发家被认为是钻空子,不承担应尽责任。而站在今天,姚新义却敢拍着胸脯说,自己的企业从来不靠歪门邪道发家。

      早年生产铜配件时,加工过程中有道程序叫“酸洗”,会产生强酸和重金属离子等污水。当时诸暨店口镇做这种铜配件的工厂很多,普遍的做法是趁着环保部门不注意,偷偷往河里排出污水。可1994年开始,姚新义却花大价钱买来了包括沉降塔、压力机在内的整套污水处理设备,此后又请了专人来负责污水处理。

      这些开销对上世纪90年代一家羽翼尚不算丰满的企业来说,着实显得有些特立独行。姚新义却说:“企业要做大,各个方面都要合法合规。我们的水会排到浦阳江,我们一定要为子孙后代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3 10:59:05 | 显示全部楼层
      在那个年代,国家对钱塘江水域的排放标准还只定在三级,盾安的工业废水却已经过多道严格净化,达到了一级水质标准。但即便这样,姚新义还是不放心:这些数据理论上来看已经很好了,如何证明生态上真的没有任何问题呢?

      他灵机一动,找人买了一百多条鱼来,放入处理过的沉淀池中,因为鱼儿对水质的变化很敏感,只要这些鱼一直生活得很好,就证明水质没有问题。多年过去,这些鱼儿一直在那里“颐养天年”。

      姚新义一直相信:“环保只是一个技术问题”,只要技术上可以做到,就没有任何理由不去这么做。

      今天,在店口乃至浙江,姚新义的口碑都颇为不错,他为人没有架子,格外孝敬老人,行事简朴务实,气度开阔又乐于分享,不认识的人很难想象,他是一个中国民企50强的缔造者。

      叱咤商海25年,他用曾经的青春岁月一手缔造了一个中国500强的发迹传奇,而除去庞大的财富积累,在半生纵情打拼、豪迈创业的旅途上,他所收获的是更多常人难以企及的处事感悟。人常说,身教重于言教,在姚新义的件件轶事背后,正是他呈现在世人面前最为珍贵的一段人生读本;而在每一种看似平实的品性背后,终究蕴藏着最为深邃的生活内涵……  (中国青年网记者 贾元熙)

      更多内容,请上中国青年网浏览:

      《青春励志故事:姚新义》(http://qclz.youth.cn/yxy/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1 18:08 , Processed in 0.12679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