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72|回复: 3

姚醒吾将军 从教书匝到开国少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6 17:32: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醒吾将军 从教书匝到开国少将
    [url=]2013-12-19 20:41:36[/url] 来源:红潮




    虽明知穷在债里,但总以“时也、命也、运也”这些宿命论调安慰自己,因此面对负债累累的现实总是无可奈何;醒吾踏上社会的11年,在3年教师,8年经营中,饱尝了人生之艰辛。
    姚醒吾将军(1897—1988),原名姚宝森,浙江湖州菱湖镇人。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少将之一。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姚醒吾少将照片
    姚醒吾将军简介

    原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
    姚醒吾将军,原名姚宝森,浙江湖州菱湖镇人。曾就读于湖州省立第三中学,未毕业即在下昂射村等处执教。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毅然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吴兴最早的几名中共党员之一。以商团团长身份为掩护,负责湖州中心县委交通站工作。曾任中共吴兴县委委员。后因身份暴露,离开湖州去上海,找中共中央。
    土地革命时期,先后任红5军第5纵队2支队副官主任、红3军团第8军第4师军需处长、军经处处长、红3军供给部会计科科长、红29军供给部部长。参加了中央苏区历次反“围剿”斗争、长征、直罗镇战役。
    抗日战争爆发后,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供给处副处长、供给部副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供给部部长,联防军后勤部部长兼陕甘宁边区银行秘书处处长。
    解放战争时期,任辽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东北野战军东线兵团供给部部长、东北军区军需部材料局局长等职。参加了辽沈战役。
        建国后,姚醒吾历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长、后勤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部长等职。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曾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
    姚醒吾将军于1988年2月18日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姚醒吾少将生平经历
          姚醒吾,1897年出生,浙江省吴兴县菱湖镇人。原名姚宝森。1927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9年参加中国工农红军。
    (一)
    姚醒吾曾就读于湖州省立第三中学,尚未毕业即在下昂射村等处执教。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成为吴兴最早的几名中共党员之一。他以商团团长的身份为掩护,负责湖州中心县委交通站的工作,曾任中共吴兴县委委员。后因身份暴露,离开湖州去上海,寻找党中央。
    1930年3月,姚醒吾从上海中央军委军事训练班毕业后,分配到彭德怀的红5军第5纵队任第2支队副官,负责文书工作。红5军攻克平江城时,第2支队副官主任牺牲,姚醒吾任支队军需主任兼副官主任。
    红5军攻打阳新县城,打了一整天没有打开。部队撤出战斗时,姚醒吾正在后方招呼伙食担子,与前方失去联系,他边撤退边收容被打散的人员,最终集合了100多人,第二天与大部队会合。由于军需主任生病,姚醒吾负责向土豪筹款。
    有一次,一个土豪偷偷塞给他一个红包,里面有10块银元,姚醒吾叫人把土豪捆起来,说要拖到门外杀掉,吓得土豪跪下求饶,增加了罚款才放了;还有一次,支队政委筹到一个土豪的350块银元,让姚醒吾打收条,姚醒吾听着数钱的声音不对,当即让人把土豪捆起来,原来里面有250个是铅的,土豪只好认罚。
    彭德怀曾找姚醒吾谈话:“醒吾同志能够努力学习,经常找革命书籍,阅读《斗争报》、《红色中华》,每期都详细阅看,求知欲望很好。但有一个缺点,就是只一个人努力学习,没有把你们部长、科长都组织起来讨论,要组织大家学习,大家进步了,整个工作才能做好。”
    姚醒吾后历任红8军军部经理处处长、红3军团经理处副处长兼会计科科长、中共西北局贸易总局会计指导员、红29军供给部代理部长。
    1934年7月,姚醒吾患伤寒病,接着又染上了疟疾,长征时上级一度考虑将他留在苏区,后因杨尚昆持不同意见,他才参加了长征。长征途中,姚醒吾靠一个班轮流抬担架,后来有人找了只斑鸠炖人参,他吃了果然恢复了元气。
    1936年10月到陕北后,姚醒吾再次病倒。后离开红3军团,到后方工作。
    (二)
    抗日战争时期,姚醒吾历任八路军留守兵团供给处财政科科长、供给处副处长、供给部副部长、陕甘宁晋绥联防军供给部部长。
    (三)
    解放战争时期,姚醒吾历任辽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东北民主联军东线兵团后勤部供给部部长、东北军区后勤部军需部材料局局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副部长。
    (四)
    新中国成立后,姚醒吾历任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部长、后勤部副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
    姚醒吾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正军级、原中南军区),荣获二级八一勋章、二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1955年授衔少将中,有10位十九世纪的老人,除姚醒吾外,还有史可全、李元、资凤、彭显伦、张济民、丁武选、魏镇、袁也烈、李治。
    1988年2月18日,姚醒吾因病在武汉逝世,享年91岁。
    姚醒吾将军故事
      编者按 近日,开国少将姚醒吾的8个子女从全国各地来到湖州,在父亲出生并曾经革命过的地方——南浔区菱湖镇开始寻根之旅。
        姚醒吾与钱壮飞,是仅有的两位参加长征的湖州籍人士。而且,姚醒吾不但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还在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并参加了和平时期国家的建设。
        对于这位湖州籍的共和国将军,家乡人了解得并不多,或不全面。今我们借其子女回故里寻根之期,特别钩沉其革命事迹,这既是对将军和其亲友的告慰,也应是对家乡奋力建设的一种激励。
        姚醒吾(1897—1988),原名姚宝森, 1897年8月生于吴兴县菱湖镇一个小商贩家庭。 1927年4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9年任中共湖州中心县委交通站负责人。 1930年3月参加中国工农红军。历任师副官主任、军需处长、军供给部长、陕甘宁边区五省联军供给部长、东北军区东线兵团供给部长、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副部长、中南军区后勤部财务部长、后勤部第三副部长、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 1955年授少将军衔。 1966年1月离休。 1988年2月18日因病医治无效病逝于武汉,享年92岁。
    学 生 时 代
        姚醒吾4岁(1901年)入私垫读《三字经》、《左传》等古文。 11岁进丝商开办的“经本学堂”,学习《修身》、国文、英文等课目。 1910年经本学堂改名为商业学校,增设商品、簿记、珠算、史地等课程。由于辛亥革命后商校停办,姚于1912年春转学镇高级小学插班三年级下,次年夏,以名列前茅的成绩高小毕业。同年七月考入浙江省立第三中学(今湖州中学)。 9月中旬,为舍监和体操教员打学生的事举行罢课,结果被校方以领导学潮名义开除学籍而回家。 1914年春,他考入杭州私立铁道学校。由于该校根本不为培养铁路人才,而是一些欺骗民众,从事投机生意的人所开,因此不到8个月他就请假回家,从此结束了学生时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17:32:33 | 显示全部楼层

    踏 上 社 会

        姚醒吾的童年,由其祖父经营水果店维持—家十余口的生计。不久,祖父因年老体衰将店务交由醒吾的父亲与二叔父经营。 1908年兄弟分家时,将店交二叔父独立经营。为了生计,其父通过蟠桃会高利贷集资形式,又新开了一爿水果店。由于不善经营, 10年累计负债4000银洋。沉重的债务使醒吾父亲一病不起,他只好忍痛离开已教书3载的射村小学,回家继承父业。他虽一心想做个安份守纪的商人,把经营搞得好一点,以让家人过上舒适的生活。但事与愿违, 8年经营,虽兢兢业业,辛辛苦苦,但景况却一年不如一年。他虽明知穷在债里,但总以“时也、命也、运也”这些宿命论调安慰自己,因此面对负债累累的现实总是无可奈何;醒吾踏上社会的11年,在3年教师,8年经营中,饱尝了人生之艰辛。

    投 身 革 命

        1927年1月,国民革命军入浙,驱遂了北洋军阀孙传芳的五省联军。当北伐军途经菱糊镇时,镇上出现了“打倒列强除军阀”,“打倒高利贷",“不还租、不完债”等标语,这无疑使债台高筑的他从困境中看到了一线希望,并成为其投身革命的主要因素。“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发生不久的—天晚上,姚醒吾在国民党菱湖区党部直率地谈了对时局的看法:“蒋介石在上海解散工会,收缴工人纠察队枪支的做法是不得人心的,将来决不会比吴佩孚好”。他的言论得到区党部监察委员、小学校长孙景贤等人的赞赏。 4月下旬的一天,进步青年孙景贤、陆芹生(又名思采,区党部常委)、叶昌林3入邀他同往镇郊聚谈。孙神秘地说:“老姚,我们几人要加入共产党,你怎样?”姚醒吾毫不迟疑地答:“我正在找共产党,但苦于没门。如你们找到的话,我一定参加。要革命只有参加共产党。”

        一天晚上,姚醒吾在菱湖镇王家门前孙宅,当着上级党领导人金鼎的面,经孙景贤、陆芹生二入介绍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醒吾入党后向组织提了退出镇商团的要求。鉴于革命需要,上级党领导人郑馨要他继续留在这支维持地方治安的地方武装内,担任党内交通,并从事士兵运动工作。此后,他就利用商团的合法名义积极开展党的活动,保护过往党内同志的安全。

        姚醒吾入党后,根据组织的布置,发展商团的1名中队长和几名米行店员入党。姚醒吾等根据上级指示,利用1928年1月21日列宁逝世纪念日之机,于20日晚,在镇上大量散发和张贴了“十月革命胜利万岁!”“打倒蒋介石”等标语口号,大大振奋了民心。同年秋收时节,他发动和领导了近郊杨家圩农民党支部的反苛捐杂税的斗争并取得胜利。1929年6月湖州中心县委建立后,姚醒吾负责县委交通站工作,并较好地完成了县委与上级党组织的联系任务。

    脱 险 从 军

        1929年12月上旬,国民党浙江省政府第四科在杭州城站邮局查获中共中央寄给湖州中心县委通讯处——菱湖镇大信青果行姚醒吾之秘密文件——《中央十四号通告》。省府四科根据这一发现,于13日派探员方山等二人,会同吴兴县长龚式农到湖州中心县委驻地菱湖进行大搜捕。几乎在此同时,团中央浙北巡视员吴云致团湖州县委书记李泉生的信,由前村区委派交通员钱小个头送湖州城三星旅馆面交李,钱在送信途中,由于腹中饥饿勒稻穗充饥,不幸被当地农民扭送至湖州甘棠桥堍的县警察局,并当即从其身上搜出此信,警察局按图索骥逮捕了李泉生。县府以破获共党要案报省请功。经当局密谋后,当晚,省府探员方山化名洪子骏与李泉生同囚室。方通过套近乎,拉关系,对暗号的方式得到李的信任,继而从李口中诱出县委成员和下属组织的有关情况,致使县委委员江鉴、沈仁龙,区委成员陆绵章、李子甫等26人先后被捕,使中心县委遭到严重破坏。

        在白色恐怖笼罩的严峻形势下,遭反动当局通缉的姚醒吾,在友人掩护下,安全撤离菱湖抵达党中央所在地上海。不日,与脱险的县委书记陆思采、委员叶昌林在上海保和旅馆相遇。人虽脱险了,但还未与党中央接上关系。几经周折,终于与党中央交通员黄金华取得联系。不久,经中央谈话后,编入了中共江苏省委特别小组。

        姚醒吾遭反动当局通缉后,家乡是回不去了。在此情况下, 30岁的他毅然要求从军,经组织批准,参加了中央军委短训班学习。 1930年3月被分配到红五军工作。此后经历了近半个世纪的军旅生涯。并与我军的后勤工作,结下了不解之缘。

    锻 炼 成 长

        姚醒吾等3人在中央军委短训班结业后,于1930年3月中旬在湖北阳新县委交通员带领下,抵该县龙港镇红五军第五纵队驻地,随分配到二支队任支队副官。由于他从未离开过家乡,加之在恶劣的天气里连续行军六、七天,因此脚走坏了。在支队首长关怀下,经1个月锻炼,终于适应部队行军打仗的生活了。当年5月初,五纵队与五军军部在湖南省平江县长春街会合,他第一次看到了军长彭德怀。军长艰苦朴素,以身作则,平易近人的品格,给参军不久的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1930年5月6日,五纵队一举攻克平江县城,缴获颇多,由于二支队副官主任牺牲,上级命姚醒吾接替此职。继而修水一仗歼换户团近千。后因敌情严重,部队撤回湖北。 5月31日,随红五军攻打阳新县城未果。不久姚醒吾又负责支队筹款委员会,主要担负打土豪筹措部队经费的工作。有次,当看到一土豪在缴给支队政委的350枚银元中有大半是假的,他一面要郭政委慢写收据。一面命通讯班绑了那个土豪,并当场剔出250枚假银元。最后通过增加罚款才算了事。醒吾一丝不苟的工作态度深得领导赞扬。当晚就任二支队军需主任兼副官主任。从此,开始了近半个世纪的军队后勤生涯。

        1930年6月中旬,红军攻克崇阳县城,筹款达七八万枚银元,为部队缝制了夏装。不日,根据党中央决定,红军第三军团成立,彭德怀为军团长,滕代远为政委,下辖五、八两个军,原红五军五纵二支队被编为八军二纵队。 8月1日,彭军团长率5000多红军,打垮守军何健部27个团,一举攻克长沙。姚醒吾奉调八军经理处长。未几,红一、三军团会师,成立红一方面军。在红一方面军成立大会上,姚醒吾第一次见到了毛主席、朱总司令。 1930年12月,总部决定撤销五、八两军军部。姚醒吾调任军团经理处副处长兼会计科科长。不久,参加一方面军召开的经理处长工作会议。会上,聆听了朱总司令的教诲,朱总司令指出,在蒋介石发动对苏区第一次反革命围剿时,经理处应在积极完成部队供应工作的同时,妥善地做好战争缴获物资的接收和分配工作。1931年1月上旬,红军彻底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活捉了师长张辉瓒。当年春节(2月17)后,军团部移驻洛口,会计工作开始使用复式簿记,并建立报表制度。同年11月7日中央苏维埃政府在瑞金成立,军委设立总供给部,兵团、师经理处改为供给部。

        1932年10月下旬,军团供给部长陈宗实以上缴总供为借口,向姚醒吾支取17两银子后,偕管理科长逃跑。姚即将此情报告彭德怀、滕代远二首长。滕政委接报告后,于次日赶至兵团供给部住地樟村,对姚醒吾等说:“我们虽损失了17两银子,但却认识了两个反革命叛徒”。朱总司令还勉励姚醒吾等安心工作,努力学习。朱总司令指出,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必须努力学习马列主义理论,不断改造自己的思想,陈宗实逃跑,只能早进坟墓,旁的什么也不会得到!朱总司令的谆谆教导,激励着姚醒吾的革命意志,使其能在50多年的革命生涯中永不迷失方向。 1933年11月,彭德怀亲自命令姚醒吾负责三军团供给部工作。

    转 战 南 北

        1934年8月下旬,姚醒吾伤寒刚好又发疟疾,那时正处在长征前夕,真是雪上加霜。由于身体极度虚弱,有的领导打算将他留在中央苏区,但在军团政委杨尚昆的直接关怀下,才使他能随军长征。长征初期,他是在一个运输班抬的担架上度过的。在首长和同志们的关怀帮助下,终使他和主力一起翻雪山过草地,于1935年11月到达陕北吴起镇。长途跋涉的艰苦生活,姚醒吾到陕北后又一次病倒了。经一月住院治疗康复后,由西北中央局介绍到毛泽民负责的国民经济部工作。因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军需物资需求量很大,国民经济部决定姚赴关中分区负责筹建贸易分局。4个月后,根据肖劲光的意见,姚担任了二十九军代理供给部长。

        抗日战争爆发后,红军改编为八路军,二十九军改编为陕甘宁边区八路军留守兵团警备二团,驻防定边。当时通过组织采盐、挖甘草、驮盐、改善了部队生活,又补充了给养。

        1939年1月下旬,姚醒吾代表警备二团出席了后方供给部在延安召开的各留守兵团供给会议,并在会上介绍了二团的供给工作。会上,姚有幸聆听了毛主席的重要讲话。毛主席指出:“古书云:三军未发粮草先行”,“自古以来军队都重视供给工作,所以,你们不要轻视这一工作,应在工作中努力学习革命理论,把供给工作做得更好。”毛主席的指示,给姚醒吾以莫大鼓舞。会后,姚调任八路军后方留守供给处财务科长。这一年,他坚持边工作边学习,较系统地学习了《联共党史》、《社会科学概论》等理论书籍,并获奖励。

        1940年2月,姚醒吾晋升为留守供给处主持工作的副处长。当年制发冬装时,由于条件差,留守处供给处使材料等分发各留守兵团设法自行解决。为解决留守处直属队的冬装问题,供给处始设小型被服厂。次年秋,经批准,姚醒吾参加了留守兵团干部研究班学习,这是他参加红军后的第一次离职学习。1942年下半年,姚醒吾被任命为五省联军供给部长。是年冬,参加了高干会议。1943年7月上旬,奉调边区银行秘书长,并参加了整风运动。 1944年5月,又调回联司供给部任副部长。不久,深入基层去陇东合水抗大七分校和庆阳三八五旅各团检查冬装。检查结束后在返回延安途中,因坐骑受惊摔伤了腰,下半年就卧床休息边指示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17:33:54 | 显示全部楼层
        抗战胜利后,部队调动频繁,联司被编为东进总队,姚醒吾配合负责直属支队工作。姚因负责打前站,于11月15日离开延安,当抵山西兴县时接到停止待命的电报。姚醒吾等奉命在兴县开展生产,以补足经费不足,直至1946年4月15日才重新踏上征途,历经3月顺利到达东北安东。正当计划北去时,适值肖劲光同志从北满抵安东,肖代表东北局决定姚醒吾等十余人暂不北去,随其赴大连筹措冬装所需的布料和战备物资。 8月初抵大连后,肖劲光代表中共中央东北局财委多次召开会议,动员大力支前。大连市财委委员姚醒吾遵照肖劲光关于“在大连的主要任务是搞棉布,布的问题对中国革命有极重大关系,有布财胜利,没布财失败。在北满,只有棉布解决,部分在冬天要打仗,不穿冬装怎能上前线,因此,布的问题是东北全党头等头等问题”的重要指示,和大家一起想方设法搞到了3万多尺布。当年11月,旅(顺)大(连)联合行政办事处成立,姚就任财政研究委员会主任后,根据肖劲光的指示,着手整理财政,建立各种制度。 1947年经努力,解决了大连等地7万人的吃饭问题,还为辽东部队缝制了几万套夏装。是年11月中旬,姚醒吾离开了工作一年多的大连,调任辽东军区供给部副部长。这样,他又从地方回到了军队。

        1948年4月,辽东军区后勤部与东北军区东线兵团后勤部合并,姚醒吾任东线兵团供给部部长。同年8月,被任命为东北军区军需部材料局局长。材料局担负着整个东北军区部队军需物资装备供给的重任,由于上下齐心协力,终于在东北军区首长规定的9月20日前,将冬装全部发给各部队。是年11月7日沈阳解放。姚醒吾率材料局的同志于12月28日离开哈尔滨前往沈阳,归建军需部建制。当时由于军需部已在沈阳建立、接管了2个大的被服厂,因此大大增强了部队的军需生产能力。

        1949年春,东北主力进关。姚醒吾办完移交后,于次年2月下旬才率部进关, 3月初抵武汉。到武汉后,他遵照中南军政委员会首长邓小平的指示,出任中南军政委员会轻工业部副部长。当年11月,就任中南军区后勤部部长。不到4个月,又调任中南军区后勤部第三副部长。后历任武汉军区后勤部副部长、部长。 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66年1月离休,享受正兵团级待遇。

        2013年5月下旬,姚醒吾子女一行在菱湖镇日晖弄踏寻父亲故居。

    解放前菱湖的三次建党活动

    李惠民

    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之前,菱湖镇曾在1927年、1939年、1949年先后三次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基层组织,发动工农群众,团结民主进步人士,领导了当地土地革命运动、抗日民族解放战争和反对国民党迎接解放的斗争。
        (一)土地革命运动期间
        早在“五四”运动和北伐革命时期,菱湖的进步青年就积极投身反帝反军阀的斗争中。1926年清明节,在上海商务印书馆工作的党员谢庆斋回乡探亲,约请菱湖等地20余位进步青年到灵山聚餐,介绍五四运动和商务印书馆二次罢工胜利的经过,宣传革命道理,播下革命火种。参加的不少人后来成了菱湖地区第一批中共党员,并且担任党的领导工作。
        1927年1月,中共杭州地委在书记庄文恭主持下召开会议,传达上海区委的指示,讨论派人到湖州等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的组织问题。3月,中共杭州地委委员张寅仲以国民党浙江省党部特派员的身份来湖州,和当地金鼎(湖州城西女校教师,1925年1月入党)、屠乐贞,开展中国共产党的组建工作。
        4月底,由金鼎发展湖州第一初小任教的温永之和《湖声日报》记者朱霞春(下昂人)入党,并由中共杭州地委派原地委委员屠仰慈来湖从事共青团工作,这样,便成立湖州党支部;同年6月,成立中共湖州县委,金鼎任书记兼组织委员、温永之任宣传委员、朱霞春任青运和工运负责人、屠仰慈任共青团负责人。
        4月下旬,温永之到菱湖,发展小学教师孙景贤和陆思采入党;接着,金鼎、温永之又在菱湖镇王家门前孙景贤家,由陆思采、孙景贤介绍,发展店员姚醒吾和叶昌林(又名叶棣华)入党,由金鼎指定孙景贤负责,成立中共菱湖支部。过了几天,在镇外姚家坟(原宁绍会馆旁边)开会分工,孙景贤负责党支部工作,陆思采负责上级党联络,叶昌林负责工运组织,姚醒吾负责交通和士兵运动。
    这时,温 永之在袁家汇发展温兰馨、陈锡嘉入党,温兰馨又发展李泉生、王慕舟、沈仲生、陆启宝、严克明、钱小丫头等人入党,成立袁家汇党支部。
        陆思采和姚醒吾则在菱湖镇发展沈锡山(时任商团二队队长)、沈文锵、江鉴(酱酒店店员)、吴荣棠、吴春生(二吴均为杨家圩村农民)等人入党,并成立菱湖区委,孙景贤任区委书记,陆、叶、姚为委员。
        6月,朱霞春、屠仰慈在湖州被捕,在蔡元培帮助下,不久释放。
        7月底,张寅仲赴杭向省委汇报工作一去不返。接着,金鼎赴杭又一去音信皆无。温永之在陆思采催促下到杭州,省委已遭破坏,回湖后得知钱独罕(中共杭州县委委员、公开身份是国民党县党部工人部长)和陆思采接收了中共湖州县委,因不知真实情况,温永之转移到乌镇小学任教,朱霞春回报社工作,第一届中共湖州县委解体。
        11月,菱湖区委由姚醒吾领导杨家圩党支部,发动农民反对国民党,开展“二五”减租运动。
        同年冬,中共湖州县委在菱湖成立。陆思采传达上级党组织指示,县委由孙景贤担任书记,陆思采担任与上级党的联络工作,叶昌林为组织委员,沈锡山为宣传委员,姚醒吾交通兼士兵运动委员。当时开会地点是在务地羊棚弯角龙园茶楼对面杨凤珍家里,后来,在旁边的陆思采的家也就成了县委机关驻地(根据姚醒吾回忆录)。
        1928年1月21日是列宁逝世纪念日,县委决定进行宣传活动,打击国民党反革命气焰。20日晚,发动群众在镇上散发“苏联十月革命万岁”、“打倒蒋介石”等大量标语。第二天,镇上军警到船埠检查乘客,搜查行人;镇上的国民党筹委会、商会、自治所等都召开紧急会议,商讨镇压,后来以为湖州共产党人来菱湖贴上标语传单后就离开了而告终。
        1928年2月,中共湖州县委在湖州南门外召开党员代表大会,与会者50余人。陆思采、叶昌林、姚醒吾参加。陆思采担任县委书记。会议内容是讨论一年来的形势,布置发展党员,扩大党的组织。会后不久,5月底孙景贤病逝。
        会后,陆思采到袁家汇,找到由温兰馨介绍入党的章砚耕,发展蔡阿松、薛仁希(化名陆祥林),在顺知小学小礼堂开会,成立中共袁家汇支部,章砚耕任书记,蔡阿松任组织委员,薛仁希为宣传委员。支部立即组织20多名青年和教师,办起剧团,到农村演出反封建、反迷信的文明戏,持续约一年。
        陆思采在菱湖,又发展赵培林、陈鸿江(祖润)、陈子江、周祥初、徐阿林入党。
        团县委的工作主要由李泉生负责,袁家汇有2个青年团支部,团员20余人;菱湖镇有1个团支部,由江鉴、陈鸿江介绍周祥初、赵阿梅、冯阿七、徐阿林4人参加。周祥初任宣传组长,团组织主要工作是在党组织领导下从事革命宣传活动,有一次标语贴到菱湖水司营墙上,还到射村茶店进行减租减息宣传,直到1933年11月组织被破坏,周祥初、陈鸿江、陈子江被捕,才停止活动。
        同年,长超区委书记李泉生在湖州和长超,也发展杨炳生、张玉帆、李子达、袁瑞林、周阿吉、沈仲生、沈子文、李超述(超然)、杨斌等人入党,陆锦章、李子达(子甫、志达)还曾担任长超区委委员。李泉生还在湖州金婆弄杨炳生家,介绍菱湖人沈惟成(仁龙)入党。
        年底,在陆思采等领导下,菱湖二、三千渔民开展反渔捐斗争,捣毁县渔捐局,斗争取得胜利。
        1929年初,长超区委领导袁家汇丝织工人五、六十人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菱湖区委领导菱湖镇面粉业工人要求增加工资的斗争,均取得胜利。
        1929年4月上旬末,中共中央在上海召集中共浙江省委及各重要地域负责人,举行浙江工作会议,讨论撤消省委建制,建立6个直属中央的中心市(县)委,中共湖州县委书记陆思采出席。会议决定调原萧山县委书记瞿孟邻(瞿绥如,化名徐炉)来湖担任湖州中心县委书记,陆思采为委员,原萧山县委委员吴绍通(吴光远)随同来湖。
        5月,菱湖区委在端午节期间,组织菱湖药业工人,开展反对资方用“回节制”开除工人和增资的斗争,遭国民党欺骗压迫和资方的威胁,第一次失败;但坚持斗争,终于获得胜利。
        6月,瞿孟邻在菱湖主持召开全县党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新的中心县委成员,瞿孟邻为书记,陆思采、叶昌林为委员。会后,对党员进行整顿。全县党员从1000多人整顿为565人。菱湖区有4个支部:第一支部,店员党员10人;第二支部,知识分子党员8人;第三支部,面粉业党员5人;第四支部,系杨家圩农民党员6人。菱湖区委进行改组。长超区委有支部15个,300名党员情况复杂,重点整理。县委机关驻菱湖,并且制订工作计划,除加强健全组织外,努力扩大党的宣传工作,在反映群众切身痛苦和揭露国民党的罪恶方面从事宣传,尤其注重对于土地革命的宣传工作。
        会后,李泉生在长超草田圩家中,召集李子达、张玉帆、杨炳生、沈惟成等党员会议,商量秋收斗争问题。而陆思采则在菱湖镇直街南大兴店里(沈锡山家中)开会,参加会议的有叶昌林、李泉生、姚醒吾和沈惟成,中心议题是发展党员、举行秋收斗争。
        7月28日,县委决定进行“八一”宣传活动,在斗争中健全党的组织。8月1日,菱湖区党员在菱湖镇和长超等乡村,散发张贴千余份传单、口号,在群众中引起很大反响,使敌人一时惊惶失措。
        8月,中央浙北巡视员郑馨(撼山)来湖巡视,在菱湖召集县委会议,讨论组织问题和菱湖等地的工作情况,改组中心县委,县委成员减为5人,其中瞿孟邻为书记,吴绍通、蔡兆根为常委。下辖长兴、德清、菱湖、长超、前村、织里6个区委及4个直属支部。郑馨返杭后,指示陆思采参加县委领导工作。
        9月,瞿孟邻从上海回菱湖后,召集干部代表会,作出《湖州政治任务决议案》、《组织问题决议案》、《职工运动决议草案》、《农民运动决议草案》和《秋收工作大纲》。并把南浔、长超、前村作为秋收斗争的中心区域,党必须特别加紧这三区的工作。同时决定菱湖、长超、德清三区的负责同志定期集会,讨论工作。稍后,德清县委书记许谟在陆思采陪同下,到湖州南门外陈英士墓召开“白雀会议”,湖州城区陆锦章、菱湖叶昌林等6人参加。
        同年10月,郑馨由富阳返杭,取道湖州去上海向中央报告各地工作情况,到菱湖,适逢次日三区例会,在陆思采家中,他主持再次改组县委:书记陆思采、组织李泉生(兼负责共青团县委)、宣传叶昌林、委员江鉴和沈惟成,交通站负责人姚醒吾。会议还决定,县委会每10天一次例会;县委即刻设法移至湖州;马上整顿前村、织里工作;在城市建立支部等。郑馨还要求姚醒吾利用公开担任菱湖商团第一大队长和沈锡山为商团二队队长的职务之便,要牢牢控制有250人枪的这支地方武装为党所用。
        稍后,县委委员叶昌林、江鉴和姚醒吾、沈锡山、费二宝、杨彬在菱湖郊区义塜召开“义塜会议”,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报告全国各地秋收起义情况及浙江省委卓兰芳领导的兰溪农民暴动。
        同年秋,陆思采、李泉生等领导长超秘密农协——兄弟会数百农民的反村里制,反土地陈报斗争;并和萧山数千农民抗租斗争结合起来,掀起农民抗租、抗债、抗税、抗捐、雇农增资的声势浩大的综合斗争。
        同年12月2日。国民党省府从城站邮局检获中共中央寄往湖州县委通讯处——菱湖大信青果行姚醒吾之《秦淮见闻录》(秘密文件),13日即派探员方山、卢延汉会同国民党吴兴县长龚式农到菱湖搜捕。姚醒吾、陆思采、叶昌林闻讯转移。几乎与此同时,前村党支部交通员钱小丫头在传递团中央浙东北巡视员吴云致湖州中心县委委员、团县委负责人李泉生的信时,因腹中饥饿难忍,在路上拾稻穗充饥时,被当地农民扭送湖州长桥警察所,搜出党内信件。
        14日李泉生在湖州三星旅馆被捕,关押在吴兴县政府监狱。当晚,敌探方山伪装中共党员与李泉生同囚一室,诱出县委成员和下属组织情况。15日菱湖镇大搜捕。县委委员江鉴、沈惟成、长超区委陆锦章、李子甫等菱湖、长超、袁家汇党员25人于1929年12月至1933年11月先后被捕。18日,吴云也在杭州大方旅馆被捕。湖州中心县委遭到严重破坏。
        陆思采、叶昌林、姚醒吾在当地党员和群众帮助下,15日脱险后分别抵沪,通过中央交通员黄金华将情况报告转呈中央。中央将他们三人编入江苏省委特别小组。经过三个月短训,姚醒吾于1930年3月,由中央军委分派到中央红军第五纵队;叶昌林一度回菱湖,后去绍兴柯桥以行医为名进行地下活动,1930年6月被捕,后脱党;陆思采随郑馨返浙江工作,后到长兴夹浦,恢复夹浦特支,领导农民运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4-9-6 17:36:10 | 显示全部楼层




        吴兴中心县委被破坏后,在杭州党组织的帮助下得到恢复,1930年9月建立中共湖州县委,由杨思一任书记。但是,工作的开展相当艰难。11月,杭州中心县委遭破坏,联系中断,杨思一撤往上海。湖州县委活动终止。
    (二)抗日战争期间
        1939年1月,为加强党对浙西抗日救亡工作的领导,省委指派顾玉良、张之华组建浙西特委。2月,在安吉青松乡(今属安吉县递铺镇)召开第一次特委会议。会上明确传达省委指示:“依靠郎玉麟部队,团结李泉生部队,争取朱希部队,建立一支抗日武装,开辟浙西游击根据地”。特委受中央东南局和浙江省委双重领导,而以东南局领导为主,省政工大队二队特支书记虞路文(王子达),领导菱湖国魂社党支部;长超部队总书记吴林枫,后为李震岱。
        1937年11月24日湖州被日军占领,12月初一,一批爱国青年在菱湖编印《国魂》墙报,鼓舞抗日斗志。1938年1月21日成立了国魂社,编辑油印小报《国魂》(后改名)、《雪耻》广为散发。先后配合国民革命军第四军五十九师游击司令部、六十二师三六八团和吴兴县抗日自卫大队在菱湖等地打击日军,影响很大。
        荻港人吴林枫本是1936年冬回乡隐蔽的地下党员,他参加国魂社后,随五十九师战地服务团到泗安等地,终于找到了党,参加新四军。1938年夏,任新四军政治部民运干事的吴林枫,受命回浙西了解情况,找寻长超部队未果而返回苏南。同年秋,他和贺千秋找到了李泉生,遂担任长超部队第二大队政治指导员,在李泉生支持下,很快发展党员30多人,在8个中队先后建立7个党支部。1939年春,成立党总支,总支书记吴林枫,后由贺千秋、李震岱(钟发宗)担任,委员邓湘、毛仲青;一中支部书记毛仲青,二中队支书方先,三中队支书孙仲三,五中队支书邓湘,七中队支书史展,八中队支书杨建,直属支部书记吴寄萍。
        同时成立浙西特委东路前敌委员会,书记贺千秋,组织部长吴林枫,宣传部长黄继武,青年部长姚旦,妇女部长许斐文。
        1940年2月,长超部队在武义白洋渡由浙江省抗敌自卫团独立第二总队改编为浙江保安第三团,李泉生调任桐乡县长,长超部队的政工干部、党员、骨干被遣散,长超部队不复存在,党组织也随之撤走。
       1938年12月,中共浙西特委派陆鲁一,由吴林枫陪同到菱湖,和国魂社骨干商量深入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后,吴林枫陪送姜用惇(姜英)和章增培去皖南新四军教导团学习,姜、章二人于1939年5月下旬回国魂社工作。
        1938年12月下旬,黄翼文(继武)接替陆鲁一,在国魂社进行建党工作。1939年1月初,黄翼文确定章树德、杨文虎、王惟洪为首批建党对象。3月,3人入党;后又发展沈友沂入党,为竹墩联络站交通员。
        1939年2月,浙江省政府直属政治工作大队二队从武康、安吉等地挺进吴兴,部队驻双林镇。队长姚旦,副队长刘芾亭,中共特支书记虞路文(王子达)。省政工二队先后向菱湖、练市、善琏、石淙、塘北等地派出工作组,建立青年救国会、店员救国会、妇女救国会、农民救国会等抗日群众团体,积极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并在广泛发动群众基础上,发现和培养骨干,发展共产党员。因为菱湖已有国魂社,条件较好,所以省政工二队工作组配合黄翼文工作。菱湖工作组由队长姚旦亲自率领,队员有共产党员王若谷(后任中共吴兴县委宣传委员)、谢勃(后任武德县工委书记,1940年9月被日军杀害)、王听涛、许斐文(季英)、王月秋和后到的陈攻。5月下旬,国魂社成员沈良元、查慧智、潘蕴章、吴斌华入党,随即成立国魂社菱湖党支部,支书章树德。
        同年7月7日,省政工二队领导国魂社,在菱湖镇举办大规模的抗日宣传活动,队长姚旦亲自指挥战时中小学生和国魂社少年突击队员、国魂剧社,开展四五十人的晨呼活动,唱抗战歌曲,演抗战戏剧,召开纪念抗战两周年大会。
        7月底8月初,开办青年学习班,由许斐文讲授《政治经济学》、统一战线、民运工作和群众运动课程。
        9月15日,由于抗日救亡工作出色,沈良元、费腾、李百冠、查慧智、顾福安、蔡志贤7人为少年突击队代表,赴双林参加省政工二大队年会,受到表扬。国魂剧社同到双林演出抗日戏剧,受到好评。
        9月底,中共菱湖区委成立,书记章树德,委员沈友沂、潘蕴章。第一次区委会议,讨论加强青年工作和扩建少年突击队等问题。菱湖区委直属中共吴兴县工委,县委书记虞路文,委员叶纲、王若谷,县机关驻双林镇。
        10月,许斐文发展姜乃惇入党,不久,姜乃惇发展曹爱文、张富之入党。后又有沈玉莲、章引宝入党。
        11月,王若谷在国魂社组织青年劳动服务团,并成立菱湖镇手工业联合会,在工人和店员中发展党员,成立店员党支部,支书沈良元,党员有费腾、顾福安等人。国魂社支部党员20多人。
        1940年3月8日,在国魂社组织下,菱湖妇女救国会举行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报告会,六七十人参加,省政工二队作了演讲。妇女救国会由姜乃惇、洪静芳、沈惠芬、查慧智负责。妇女歌咏队由陈攻教唱抗战歌曲,在菱湖乡镇进行救亡宣传。
        1940年3月25日,日军侵占菱湖镇,中共菱湖区委撤往农村,区委书记章树德发动国魂社员在荻港、下昂、南商林等地,继续开展抗日救亡工作。
        4月,沈良元代表国魂社少年突击队到练市流子河村,出席中共吴兴县委召开的青年部会议。
        5月1日国际劳动节,王若谷组织国魂社开展“肃奸反汪大同盟”活动,在菱湖镇、南商林、泉溪、沿村、后塘、东林、下昂、袁家汇等地广贴标语,散发传单,大造抗日声势。查慧智、潘振权在荻港组织妇女集会,纪念“五一”节。并和国民党顽固派在袁家汇公开辩论,驳斥顽固派的谬论。顽固派恼羞成怒,竟扣押查慧智、姜乃惇、曹爱文、沈慧芬等20余人。经党组织据理交涉,才获释。这时王若谷调抗日反汪军,菱湖的党组织由章树德全面负责。
        6月,县委在练市施家浜召开区委书记联席会议,菱湖区章树德参加,会议由县委书记虞路文主持,研究成立抗日反汪军,并由虞路文起草抗日反汪军成立宣言,由赵金城带回双林刻印后散发。同时,又召开县委扩大会议,分析形势,研究工作。
        6月中旬,虞路文(王子达)到菱湖,在茶亭口桑地里,召集党员会议,决定开展反苛捐杂税运动,以标语传单形式,反对国民党巧立名目的“土丝捐”、“青菱捐”等苛捐杂税。
        章树德、沈良元在国民党菱湖区乡长会议前夜,到射村散发传单,掀起反“土丝捐”斗争。不久,国民党省党部特派视察员李楚狂在菱湖召集各界座谈会,国魂社员丁荣海在会上列数苛捐杂税、强征暴敛,并当场出具吴兴县稽征处的青菱捐票(当时青菱还未上市),顿使出席会议的国民党县政人员目瞪口呆。
        8月,虞路文调走后,县委书记汤池,组织委员王若谷,宣传委员赵金城,妇女委员许斐文,青年部长黄文骏,县委从练市施家浜迁至双林莫蓉东北乡塔家兜、朱古兜。
        9月,抗日反汪军被国民党县府自卫队二中队歼灭,王若谷等被捕,浙西特委派宣传部长尹阿根(邢子陶)到吴兴处理善后,亲自起章《告民众书》,由许斐雯刻印后在双林、菱湖等地广为散发,揭露国民党反动派破坏抗战、迫害抗日志土的罪行,阐明中共的抗日救国主张。
        1941年1月“皖南事变”,蒋介石破坏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欣起反共高潮。
        1941年2月,县委在长超许家兜召开扩大会议,中心是扩大组织,建立武装,菱湖区委沈友沂参加。过了二天,浙西特委书记朱辉向县委紧急传达了刘少奇在中央东南分局会上提出的“长期埋伏,隐蔽精干,积蓄力量,等待时机”的“五四”指示,县委决定:不搞机关、人员分散,区委、支部停止活动,许斐雯调加兴。
        1942年2月,政工二队在双林绘制了“最近吴兴城内敌伪配置图”、双林镇、菱湖镇、乌镇、南浔各镇“敌伪据点要图”和“敌伪驻扎略图”。
        3月,章树德被县政府逮捕,关押在西乡上方村,后趁国民党内拼而脱逃。
        夏,县委机关撤消后,菱湖党组织和上级失去联系。
        1944年9月,杨文虎、王惟洪、章增培、赵逸仁、王英被县党部逮捕,后因日军大扫荡而交保释放监管。姜乃惇于1942年初,查慧智在1945年初,相继找到了党,参加新四军。
        1945年4月,吴兴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县长郎玉麟,副县长周志虹,县委书记先为顾玉良,后为社大公。
        当时菱湖、双林驻防的是伪军三十四师。4月,由彭德清任司令、韩念龙任政委和副政委杜大公的新四军八支队担负开辟杭嘉湖地区的任务,先后解放埭溪、洛舍,在鱼鳌圩打跨敌人,又解放菱湖、千金、石淙、莫蓉等地。4月28日,成立菱湖区委和菱湖区抗日民主政府,县委副书记许铁夫兼菱湖区委书记,区长孙厥谋(县政府主任秘书),区中队长袁大根(5月在东林进行菱湖区、双林区中队合并,李泉生任中队长,王鹤鸣任指导员),菱湖镇抗日民主政府镇长岳赞尧,下昂镇长郑勇智,千金镇长谢庆斋。当时的主要任务是宣传党的抗日主张、方针、政策,组织民工筹粮支前和建立政权。
        1945年10月中旬,新四军奉命北撤,菱湖区干部随军北撤;菱湖党组织又失去联系。
        (三)解放战争时期
        1948年下半年,随着辽沈、淮海和平津三大战役的节节胜利,蒋家王朝即将崩溃。中共江西工委为了筹集经费和物资,配合各地革命斗争,迎接解放大军南下,由甘群光、李维若在上海成立京沪杭办事处,派地下党员陈彬(苏景陈),在上海筹集经费。陈彬通过上海法学院助教、菱湖人洪静芳的关系,认识了吴兴县银行经理王洗,并于11月,和甘群光秘密会见王洗。王洗介绍吴兴县情况,又转交民族资本家章荣初资助地下党组织活动经费一万元金圆券,表达章荣初愿为地下党提供帮助的承诺。
        1949年2月,中共江西工委书记蔡敏同意甘群光、陈彬对菱湖地区工作情况的汇报,决定陈彬担任新工特派组组长,受蔡、甘双重领导,在菱湖地区筹集经费的同时,可以搞武装,进行策反,扰乱敌后,策应大军渡江。
        3月初,陈彬以青树中学社会教育处教师身份来到菱湖,通过王洗介绍,认识一批要求进步的青年,并掌握吴兴县上层社会情况,为做上层策反创造条件。
        4月初,李百冠到上海找到陈彬,散发《为贾亦斌起义告全国人民书》,陈彬向甘群光汇报王洗协助贾亦斌起义开展工作的情况。甘群光又指示一要策反自卫队,建立武装;二是加紧做湖州专员兼保安司令于树峦的工作,争取他起义投诚。同时把两位面临暴露危险的党员谢吉、马开祥交由陈彬带回菱湖,协助工作。
        陈彬和李百冠、谢吉、马开祥离沪绕道苏州到南浔和双林,和南浔中学的姚逊、徐迟联系,通过王洗和南浔区长陈国楷、双林区长石敬民的关系,将马开祥、谢吉分别安排在南浔、双林区自卫队当教官,派贾亦斌留下的联络员王家祺到含山,进行策反工作。
        经甘群光同意,陈彬在菱湖建立中共党支部,发展王洗、李百冠、汪子培、施星火、陈鹍、沈自强入党,王洗任支部书记;谢吉、马开祥由陈彬直接领导。党支部一方面做宣传工作,收听新华社电讯,自编《新民主》墙报,张贴大街上,将革命胜利的消息通报菱湖人民;团结组织青树中学进步师生,进行革命宣传,大唱革命歌曲,演出革命戏剧,迎接解放。一方面加紧控制地方武装,加快做于树峦的策反起义工作,采取上下结合、城乡结合的方针,迎接大军渡江。
        4月23日,陈彬和王洗将菱湖、双林、南浔自卫队编为一、二、三支队,宣告成立中国人民解放军章贡纵队(章、贡为赣字拆开,即江西工委领导下的武装),陈彬任政委,王洗(化名田先青)任司令员。含山、石淙、新市、桐乡一带的自卫队表示听从命令。陈彬并以人民解放临时委员会名义,封管了菱湖、含山、千金、石淙、双林、南浔等11个粮仓,为湖州解放后及时向大军提供粮食。4月25日,在王洗、章增培和凌以安的疏通下,陈彬到湖州做于树峦的策反工作。27日晚上,陈彬和金肖支队的赵民一起和于树峦谈判,于树峦愿意向人民投诚。
        4月28日凌晨,湖州和平解放。陈彬即向解放军28军83师政委李曼村汇报工作。29日上午,陪83师副师长陈景山到菱湖。5月4日,章贡纵队一、二、三支队和菱湖镇警察局全部人枪在鲁家园青树中学操场和菱湖缫丝厂集中,由83师接收整编。由于当时解放战争正在进行,陈彬所属的中共江西工委领导无法联系衔接,所以菱湖支部的党员一时不能落实组织关系。5月中旬,支部人员集中由吴兴县委书记周笠农接见谈话,周笠农宣布解散支部。这些人解放初历经政治运动,大多蒙受冤屈,有的被错杀,直到20世纪80年代落实政策,部分人员才得到正确定案。
        同时,曾在下昂、东林、施家桥、长超、袁家汇一带参加过抗日游击队活动的张声举,从浙东浦江来到下昂。3月中旬,找到当年部下吴志新(结义兄弟,当时是下昂镇长兼自卫队中队长)、王士英等人,经过争取工作,同意弃暗投明,决定去浙东与金肖支队联系。
        4月2日,张声举、王士英在桐庐龙门脚金肖支队驻地,向张凡政委作了汇报。张凡同意迅速开辟新区工作,迎接大军。任命张声举为金肖支队十大队大队长,赵民负责政治工作,何峥负责联络工作。4月8日,张声举、赵民等人回到下昂,正式宣布下昂自卫队改编为金肖支队第十大队,并且宣布任命:吴志新为大队长,王士英为大队附,赵民为教导员。经过策反,菁山镇长孙二毛等10人8枪和逸村埠农场武器集中于都市圩待命。这时金肖支队十大队有近70人。
        赵民和张声举则到湖州,一方面利用张声举过去的关系,进行有关军警人员的策反工作,一方面得悉国民党湖州专员兼保安司令于树峦的动摇,决定通过朱希、陈浩然(时任中国银行湖州行长)的关系,做于树峦的策反工作。4月23日,越民代表金肖支队在湖州城内广丰碾米厂和于树峦的代表进行非正式谈判,双方均交换了条件。24日,在陈浩然安排下,赵民和于树峦在湖州机织公会仓库的厢房内举行第一次谈判,并初步达成协议。但于树峦觉得赵民和陈彬都代表共产党,吃不准。于是,赵民和陈彬通过章增培(时任吴兴银行总务主任)会面,互通情况后,决定统一行动。4月27日晚上,在乌盆巷10号陈浩然家和于树峦进行第二次谈判,于树峦基本同意和平解放。28日凌晨,解放大军进入湖城。中午,解放军28军83师政委李曼村和于树峦、郎羡农谈话,接受于树峦的投诚。
        经李曼村批准,4月29日,在湖州榆树街8号成立金肖支队驻湖特派员办事处,协助解放军城防政冶部做了大量工作。金肖支队十大队也进行了整编。5月中旬,办事处撤消。
        同时期,时任上海格致中学教师的中共地下党员李慈(李崇德)经章荣初支持,由洪静芳陪同,于1948年12月到菱湖,住宿在杨文虎家,开展地下工作。
        李慈找到了曾在上海参加过抗日羽白文艺社(1938年)的董家驹,一起商量团结进步力量,保卫工厂学校,迎接解放。当时在菱湖中心国民小学教书的董家驹(又名董梦舒、董平)就成了李慈在菱湖进行地下活动的接线人。
        李慈返回上海,接受地下党组织的任务,于1949年2月重返菱湖,并介绍进步文艺工作者刘甦、陈金葓、谢谷沛到菱湖,经王洗同意,以青树中学社教处教师身份,参加团结进步师生、迎接解放的工作。
        由于王洗重点和陈彬一起筹组迎接解放的工作,李慈除布置董家驹、胡佩珍、杨建、刘甦、陈金葓、谢谷沛、邓湘等人配合协助王洗外,于4月初返回上海。6月,吴兴县文化馆成立,董家驹任副馆长,刘甦、陈金葓、谢谷沛进入文化馆工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1 17:42 , Processed in 0.12817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