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21-6-28 15:26 编辑
代 序 言
再次走近姚瑞老先生和姚氏文化 2018年9月15日上午,应姚瑞老先生邀请,我有幸参加了在平定县招待所举行的平定州姚氏历史文化研讨会暨《走进姚氏》(5—8)定稿会。 参加这次会议,对我来说主要有两个非去不可的缘由:
一是姚瑞老先生对挖掘传承姚氏文化的这份责任和情怀令我敬仰。 “与其坐而论道,不如起而行动。”我走上民俗文化研究这条路已近十年,尽尝这条路上的酸甜苦辣。一位七十高龄的老人要从头做起,下决心完成这样一套完整详实的家族文化丛书,实属不易。成功的欣喜固然难忘,但挖掘中的劳心劳力更像一次艰苦而漫长的旅行。2016年底我与姚瑞老先生认识以来,从他两次亲自找我帮忙校对《走进姚氏》(1—4),到我校对完毕后深受感动,即兴撰写读后感;从《走进姚氏》(1—4)付印后,姚瑞老先生亲自到郊区给我送书,到短短的一年时间,他又完成了《走进姚氏》(5—8)的编修工作,其中在2017年,他与姚培广还合作撰写《石卜咀村黄水沟姚云卿宅院》和《石卜咀村水泉沟‘山慶號’宅院》,收录于阳泉系列文化丛书《民居宅院》,这些都充分彰显了姚瑞老先生对挖掘传承家族文化的这份责任和情怀。 二是《走进姚氏》这套丛书对我目前进行的文化研究项目帮助很大。 我对阳泉冶炼历史研究多年,对古碑中的铁业文化更是情有独钟。清代,本土众多富商靠冶铁贩铁起家,并纷纷向外开拓产业,多少年来一直留心寻找古碑中关于乡民经商贩铁的记载,但收效甚微。直到看到《走进姚氏》一书,找到清道光元年赛鱼村姚宗虞新修姚家祠堂的一块碑记:“虞二十而离读,二十四贩铁器,逾山海关外,锦、义、宁、广、海盖辽沈铁开行,商行止无不观《朱子家礼》……”才弥补了这个缺憾。之后,姚瑞老先生亲自帮我联系赛鱼村和石卜嘴中姚氏宗亲去传拓碑帖。尤为感动的是听说我收集破旧铁货,他费了很大劲帮我找到一个家里已经使用破损的铁调料盆,在正月初三亲自送到我家里,他的真诚和热心让我十分感动。我相信,有朝一日这个小铁盆定承载着浓厚的姚氏文化展现在世人面前。另外,姚氏文化中对“老坟会”的记载,推动了我对平定尚氏家族“老坟会”的关注和整理,并从传统文化层面丰富了我对家庭教育的理解。因此应当借这次会议,向姚瑞老先生及姚氏先贤表示由衷感谢和敬意! 关于参与这次会议的两点感受:
一是《走进姚氏》一书为今后姚氏家风家教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工作,他在2015年春节团拜会上的讲到:“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紧密结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促进家庭和睦,促进亲人相亲相爱,促进下一代健康成长,促进老年人老有所养,使千千万万个家庭成为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重要基点。”近几年来,我的一部分时间和精力用来从事青少年行为习惯养成和家庭教育工作,总感到人们在传承家风过程中,缺乏对自有的家族文化、人文精神的深度挖掘整理,缺乏现实家族素材。当看到《走进姚氏》一书时,首先想的就是这本书为今后姚氏家族推进家风家教工作奠定了基础。
二是平时了解和会场气氛让我深切地感受到姚氏家风的代代传承。 圆桌四周坐满散居古平定州境内的平定、市区、盂县、昔阳等地的二十支姚氏宗亲代表,畅所欲言围绕着一个主题——姚氏谱系文化的研究工作,翻来覆去离不开一个人物——姚瑞老先生,因为他老当益壮,敢为人先,老有所想,老有所为,带领几位宗亲,找到了本地的二十支姚氏支系。“孝顺”包括“孝”和“顺”,为人子女,“孝”指养父母之身,“顺”指养父母之心。在《走进姚氏》编辑过程中,姚瑞老先生的老伴、儿子、媳妇,妹妹、妹夫、侄女、外甥、孙子、孙媳、孙女等人把家族的事当成全家人的事,出人、出车、出资、出力,亲力亲为,全力支持父亲(兄长)完成编书任务,孙子也主动参与,开会时拍摄录像。由此可见姚瑞老先生一家重言传身教、教知识、育品德,用实际行为写出了“人间孝道代代传承”。 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在实施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挖掘优秀传统农耕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改善农民精神风貌,提高乡村社会文明程度,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因此建议姚氏文化研究应当主动融入乡村文化振兴工程,在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深度挖掘上下功夫。在此举例略作说明:
碑记一:《姚氏祠堂修建碑记》 虞二十而离读,二十四贩铁器,逾山海关外,锦、义、宁、广、海盖辽沈铁开行,商行止无不观《朱子家礼》,至今务本实以(矣)。窃自附於孔子从先进之遗义,诚愿得稍余之资修一祠堂,以妥本宗之先图,以展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是所以独出己财,凡所地址素绚一切,不与近支远派毫厘干涉。虞今六旬有二,备此字石,择得避河之宅址,须先修祠堂而续修吉宅,是虞愿已。 碑记二:《姚氏祠堂祭田碑记》 虞思有祭先之名所,无祭先之实所,殊觉抱愧于后世,缘此即将虞置井沟东坡地一连上下大小八堰七亩,价纹银一百二十二两,随带实粮一斗。俗语粮从地起,嗣后作祭田真属虞、颜之裔,经理出入、祭祀与虞颜之左右近支远派毫无干涉。颜於嘉庆十八年健寅月下旬三日病故,今将现在之子孙详列,以杜后世不紊,於斯绵远之祷久矣。 从九品十二世孙姚宗虞暨 这是两块清道光元年赛鱼村姚宗虞新修姚家祠堂的碑记,品读之后,对深藏其中的文化有以下四方面理解: 其一,姚宗虞24岁贩铁于山海关外,锦、义、宁、广、海盖辽沈铁开行,这体现了姚氏先祖开放外向、勇于拓业的创业精神 其二,《朱子家礼》是集孔子、孟子到荀子等大家的孝道思想之长,从祠堂、丧服、土葬、忌日、入殓等仪式来体现孝道主张的,进而使“孝”从理念的、抽象的孝转化为世俗的“孝”。姚宗虞 商行止无不观《朱子家礼》,并认为这是至今务本实以(矣)。说明《朱子家礼》对姚氏家族兴旺发达的重要影响,同时《朱子家礼》也应该成为今后姚氏后人弘扬家教、家风的必读篇目。 其三,姚宗虞深受《朱子家礼》的熏陶,常思家族中有祭先之名所,无祭先之实所,殊觉抱愧于后世,于是经商发达之后,深怀报本反始之心、尊祖敬宗之意,先修祠堂而续修吉宅, 独出己财,凡所地址素绚一切,不与近支远派毫厘干涉。这充分体现了姚氏先祖的孝道主张。 其四,姚宗虞修建祠堂后,置井沟东坡地一连上下大小八堰七亩作为祭田,并备字石说明今后祭田经理出入及祭祀活动由姚宗虞、姚宗颜(姚宗虞的兄弟,清嘉庆十八年病故)支系负责,与其它左右近支远派毫无干涉。同时将姚宗虞、姚宗颜子孙详列之后,以杜后世不紊。通过碑刻将祠堂后续管理、权属问题交待的一清二楚,有效地避免了家族纷争,足见姚宗虞在处理家族事务中考虑之周全,处事之果断。 以上是本人对这两块碑文的一些粗浅理解与思考,在此做一些交流,希望对姚氏文化深度研究起到抛砖引玉作用,如有不妥之处,敬请姚氏宗亲批评指正。在此,祝愿姚氏文化在弘扬家庭家教家风和乡村文化振兴中大有可为! 尚娟敏写于2018年国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