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28|回复: 0

90后姚一奇:“暖男型”武林高手(组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9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14 09:07: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0后姚一奇:“暖男型”武林高手(组图)2014-09-14 08:57:03 来源: 海宁日报(杭州) 



    姚一奇与学员们。 通讯员 胡利林 摄
    “太极哥”姚一奇。

      立志改变很多人“太极拳是老年运动项目”的观念

      成为“太极之花”、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刘月兰的弟子

      90后姚一奇:

      “暖男型”武林高手

      见习记者 许涛

      以前,不管什么时候,说到太极拳,90后的我能联想到两个情景:一是影视作品中的主角用太极拳这种武术打败了邪恶势力,弘扬了正义;二是清晨或者晚间,太极拳爱好者们相会于广场、公园,慢悠悠、软绵绵地打出一种“悠闲”,且有如此兴致的,大多年过半百。

      我的观念很快就被打破了,只因为认识了同为90后的姚一奇。

      赛绩不俗

      1991年出生在硖石街道沙泗浜社区的姚一奇,因为一身出色的太极功夫,已是海宁市武术协会一位最年轻的理事。

      2010年4月,在浙江丽水召开的浙江省首届体育大会上,太极拳剑项目的男子四十二式太极拳,姚一奇代表嘉兴,与浙江大学民族体育系的学生一较高下,赢得了一块宝贵的金牌。

      2012年11月,由国际武联和中国武术协会主办的“第五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在安徽黄山展开角逐,姚一奇冷静沉着,在太极剑项目上摘得金牌,在太极拳和对练项目中都摘得银牌。在这项被誉为“武术界的奥运会”的赛事中,姚一奇一鸣惊人。

      2014年8月,以“中国梦·武术梦”为主题的首届全国武术运动大会在天津举行,姚一奇代表浙江省喜获太极拳金牌和武当剑银牌。

      姚一奇成了一名名副其实的武林高手。

      结缘太极

      但出生时的姚一奇只有三斤八两重,身体素质一直较同龄人差一些。

      接触太极,是16岁那年。当时他初中毕业,选择了读海宁市高级技工学校的电子电工专业,希望学得一技之长。技校教学有一大特色,即“一专多能”,鼓励学生除了学习本专业之外,还要学一些其他技能。姚一奇从小体弱,本着锻炼身体的初衷,他选择了学校的武术兴趣班。可以说,姚一奇的武术基本功是从那时打起的。

      2008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名为《行云流水》的太极拳节目,深深打动了姚一奇,太极的美感和韵律,让他产生了想学的冲动。为此,他特地到海宁书城买了光盘来自学,每天一吃好晚饭就开始学,练到晚上11点多。

      但这毕竟所得有限。2009年,姚一奇申请加入了海宁市武术协会,向太极拳老师张荣华以及市武术协会秘书长、第六代杨氏太极拳传人金学琴学艺。“他之前虽然是自学,但太极拳功底很好,又很年轻。”金学琴说,在海宁学习太极拳的人很多,但老年人居多,年轻的好苗子难以寻觅。

      有了老师,姚一奇开始了专业练习。

      2010年,姚一奇加入中国武术协会。

      年轻教练

      今年2月的一天,姚一奇依旧做着他每天的功课,只不过那天他是在海宁文化馆里打拳,流畅、优美的身姿吸引来众多目光,身后便有几个人在跟着模仿动作。这时,又走过来几个中年人,他们停下了脚步,欣赏起姚一奇太极的一招一式,目不转睛。

      突然,有人向姚一奇建议,让他办个培训班,这样就有更多的人可以来正儿八经学了。

      这不失为一个好的想法,可以让姚一奇立志改变很多人“太极拳是老年运动项目”的观念的想法得以实施。于是在市行政服务中心广场,每周一、三、五晚上6点半到8点半,姚一奇和学员们在那不见不散。不仅学的人不少,看的人更多。

      后来,海宁文化馆举办的太极拳培训班也邀请姚一奇担任教练,学员年龄最小才11岁,姚一奇离自己的梦想更加近了。

      其实,姚一奇的工作是在海宁经济开发区一家大型企业里从事后勤工作,为人细致、耐心,他的出色太极功夫感染了同事,于是,姚一奇决定,有想学的同事只要提前和他打个招呼就可以,时间选在早上7点多钟,地点就在单位里,这样不会影响工作,有时打完太极,工作效率甚至更高。

      名门弟子

      太极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武术的精粹,涉及力学、美学、医学、哲学等领域,博大精深,要想融会贯通很难,姚一奇以“十年不出门”这句话激励着自己。

      “要想把太极拳的招式学会只要多练就可以,但是要想领悟到其中的精髓就很难,有时候一个动作,脑子里能理解,但就是无法做到手上,随时随地都要琢磨细节,苦练和巧练都不能少。”姚一奇说。

      学习没有捷径,练太极也是如此。“云手”是太极拳中的一个典型动作,和其他动作一样讲究周身协调,上下相随,“云手”特别注重的是手脚配合,事实上这也难倒过姚一奇一段时间。光是自己推敲,独自练习,有时候难以事半功倍。姚一奇清楚地知道拜师学艺的重要性,他说老师就是一面镜子,能够照出自己的不足,让自己进步。

      姚一奇2010年下半年到杭州学习推拿按摩,此间他有幸结识了有“太极之花”美称的、杨氏太极拳第六代传人刘月兰(金学琴的师姐),并在2011年5月行拜师礼,正式成为她的弟子。

      说起赴杭的学艺之路,姚一奇感慨良多。2010年的冬天,他还不是刘月兰的正式弟子,有一天下大雪,路面结冰,他坚持到拳场练拳,等到了拳场,发现来练拳的人并不多,他心想老师今天应该也不会来了。可当刘月兰老师推着电动车出现在拳场的时候,姚一奇感动了,老师就是榜样!

      直到今天,姚一奇依旧每个周末去一趟杭州,在庆春广场打出太极之风。最累是每年的7月和8月,他要提前一天到杭州,第二天早上6点多就要开始练拳,一般是自己先练几遍,老师再教,没过多久衣服就全湿透了。刘月兰老师很严格,她在讲动作细节时,就要求弟子保持姿势,定在那儿,不能放松,这时候姚一奇已经汗如雨下,可为了磨炼意志力,他必须坚持。上午学完拳,他就马不停蹄赶回海宁……

      他说自己痴迷太极,随时随地,情不自禁,就会练起来,时常扎着马步或者架着腿看电视。

      有一首曲子叫《西湖山水》,姚一奇很喜欢,当曲声婉转放送,起势、揽雀尾、单鞭、提手、白鹤亮翅……紧随其后。

      大概这就是很多人留意过,却未曾抓住的生活。太极何必等花甲,闲时躁时恼时,都可为之。

      记者:你是90后,为什么不像很多90后那样喜欢网络,却喜欢这个在很多人看来是“老年人的运动”?

      姚一奇:因为太极拳是我国的国粹,里面承载了中国的文化,一些儒家、道家的思想,太极拳不光是肢体语言,不光是武术,重要的是它的文化,它蕴含了力学、美学、医学、哲学等,所以很值得我们去学习、去钻研。它不会像网络那样大红大紫,但永远不会淘汰,流传了千百年就可证明!太极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不仅是老年人的专利。



      记者:你有一身好功夫,有见义勇为过吗?

      姚一奇:这个倒还没有机会让我见义勇为,哈哈。

      记者:那你有这么好的功夫,有女孩子崇拜你吗?刻意要结识你吗?

      姚一奇:有是有的,要跟我学。有一次,我在练拳,有个女的,在边上看了许久,有意向我学习。

      记者:太极拳给你带来的最大影响是什么?

      姚一奇:我坚持锻炼,身体素质有了很大提高。我去理发的地方,知道我练太极,还得奖,就给了我一个外号,叫“太极哥”。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1 16:33 , Processed in 0.10224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