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7|回复: 0

[浙江日报]“宁波好人”姚亚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0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9-18 11:11:0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9-18 11:13 编辑

    [浙江日报]“宁波好人”姚亚强


    发布日期:2014-09-17 信息来源:浙江日报  

    《浙江日报》( 2014年9月17日13版)

          姚亚强,男,1972年出生,1991年毕业于浙江省余姚卫校,后取得温州医科大学本科学历,主治医师,中共党员。先后在浙江省余姚市晓云乡、鹿亭乡和大岚镇卫生院工作。现任大岚镇卫生院院长。曾荣获“宁波市人民满意医务工作者”、“余姚市优秀共产党员”、“余姚市十佳青年医务工作者”等称号。今年6月,他被誉为“余姚市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典型”,并被评选为“宁波好人”。
          近期,由浙江省宁波市文明办主办的“宁波好人”评选揭晓,宁波市所辖余姚市大岚镇卫生院院长姚亚强榜上有名。
          这位“宁波好人”究竟好在哪里?日前,记者来到大岚镇采访了他。
          十八般武艺都要学会
          1991年3月,姚亚强从浙江省余姚卫校医士班毕业,分配到晓云乡卫生院工作。这家卫生院很小,共7名医生,晚上常由他一个人值班。刚来卫生院的一个深夜,他遇上一位急性喉头水肿的3岁男孩,孩子呼吸极度困难。姚亚强看在眼里急在心上,只能一边翻书一边看病,直等到清晨5点多有早班汽车,他才亲自护送患儿到县医院救治,总算转危为安。
          这件事让姚亚强感到仅凭中专毕业的这点医学知识看病远远不够,尤其在山区当医生,首先要有过硬的技术。从此,他刻苦学习大学医学课程,边学边实践。遇到看不好的病,他就陪病人去上级医院,观察记录上级医师怎么诊治,然后追踪疗效。
          姚亚强说,当农村医生“十八般武艺”都要学会,他说,除临床外,放射科、化验等他样样都学习和实践。
          2004年,他调到大岚镇卫生院时,卫生院有一台X线机长期闲置,因没有技术人员,病人需放射科检查只能进城。姚亚强就利用休息日到城区医院学习放射摄片技术,还请来专业人员手把手教他摄片、洗片、机器调试等。几个月下来,他终于掌握了放射科常用基本技术。
          姚亚强认为,农村医生应成为“多面手”,而且应是“能西会中”的全科医生。20年前,姚亚强一进卫生院,就买了一本适合乡村医生学用的《袖珍中医处方》,记者见到此书已被他翻阅得很破旧。此外,他反复自学中医基础理论,还先后跟随老中医学习针灸和中医正骨手法。
          山区患颈腰椎病患者多,单用针灸疗效不理想。于是,他从网上查到小针刀技术效果不错。2013年初,他特地到“北京针刀总医院”学习,后又参加“南京针刀高级班”培训。回院后,他在全科门诊开展的小针刀诊疗业务越来越旺,一年多下来,仅用小针刀治疗患者就达2700余例。
          想病人所想,不说空话
          医界倡导的“想病人所想”, 姚亚强铭记在心。多年来他做到不说空话,而是真想真做。
          姚亚强看病疗效好,又特别仔细,诊室常常到中午还挤满了病人。这时,他就把准备好的饼干、糕点和开水送给候诊者及家属,而自己跑去吃顿快餐,10分钟后就又回到诊室接待患者。
          为了方便病人,他带领全院职工积极创造条件,与市级医疗卫生机构临床检验、医学影像会诊、慢性病诊疗指导等中心实现了联网。联网后,病人在卫生院就能得到市级医院的检查结果和专家会诊。
          大岚镇方圆63平方公里,不少自然村位于深山老岭,村里年轻人外出打工,留守在家的老人、儿童和慢性病患者就医十分不便。于是,2005年起,姚亚强办起了“汽车流动医院”,每月定时定点到缺医少药的村庄巡回医疗,至今从未间断。
          夏家岭村92岁村民夏育梅患慢性病多年,姚亚强一次又一次上门为他诊疗,这使老人全家十分感动。老人在深圳工作的儿子特地给姚亚强送锦旗。上马村王中国、雅庄村鲁人坤俩位老人也都慢性病缠身,姚亚强经常登门送医送药。为表达对姚医生的感激,俩位老人办企业的儿子主动捐款6万元和20万元,向卫生院赠送了一台数字化X光机。
          大岚镇卫生院副院长戴先治介绍,姚亚强和他的同事们足迹踏遍大岚镇每个偏远小山村。无论炎夏烈日,还是冰天雪地,“流动医院”从未停止过流动。
          急病人所急,急在实处
          “急病人所急”,姚亚强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遇到病人,他往往比病人自己还着急。
          几年前年终最后一场大雪,使四明山、大岚镇造成交通中断。就在此时,有两位高危产妇接连临产……
          有流产史的高危产妇周亚芬情况危急,家里人只好拆了床板,用棉被将产妇裹好躺上,叫几个汉子给抬到大岚镇卫生院。
          “按照规定,卫生院没有资格给这样的高危产妇接生,但又不可能转院。”姚亚强回忆说。他当时只有一个念头,就是组织全院医务力量如何确保抢救室里这位产妇顺利生产。
          变压器被冻坏了,卫生院连电都没有。姚亚强急中生智,想到计算机室的UPS可以供电。他连忙叫人买来200米电线,把电输到抢救室的几台医疗设备通上电。同时,在抢救室里,医护人员一边用白碳生火取暖,一边举着手电筒、点上蜡烛照明。夜幕降临时,婴儿“哇”的一声啼哭出世了,看到母子平安,姚亚强这才露出笑容。
          次日中午12时,大岚镇卫生院又接到一个求救电话:上马村一位初产妇即将分娩,可该村离卫生院有七、八公里山路,大雪封道,产妇送不过来。姚亚强二话没说,当即带领产科医生等拔腿就走,大家踏着没膝的积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足足走了一个多小时,终于赶到产妇家。下午5时40分,产妇产下一婴儿后,出血较多,姚亚强和产科医生又守候在产妇身边2个小时,直到产妇出血停止,母子情况稳定,姚亚强和同事们才走,回到卫生院已是深夜11时。
          姚亚强总是急病人所急。平时上班,遇到危重病人时,他一边抢救,一边积极联系上级医院,争取在最短时间内让病人得到更好医疗;对慢性病人,他着力做好双向转诊,帮助山区患者去上级医院住院;遇到病人带钱不够,他就主动垫付医药费,以免耽误治疗时间。
          前些年,村卫生室没有电脑,村民看病不能实时报销,对此,姚亚强逐村去找村委会商量,由村里筹措资金为卫生室配置电脑,并自学编制了一套条形码和数字编码程序,把常用药品输入电脑。此后,村民在大岚镇各卫生室看病都可实时报销。
          姚亚强平常看病时,总是习惯地将自己的名字和手机号码写在病历本上,以便病人联系咨询,他的手机24小时开机。
          打开姚亚强的手机,还会看到一份份完整的病历,这样的病人信息共有1430余条。他把病人的信息存在手机上,一有空就对他们做电话回访。大岚镇卫生院的医务人员告诉记者,即使不看手机,许多病人的患病情况,姚院长都记得很清楚。卫生院副院长戴先治说:“平时门诊下来,姚院长不是打电话访问就是上门看望病人,多年如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1 17:02 , Processed in 0.09822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