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舜之道与孔孟之学
【题图·来自网上·感谢】
【尧舜禅让】 尧舜之道·孔孟之学 孔子学院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size=+0]中国政府和人民将一如既往支持孔子学院发展。 [size=+0]让我们一起努力,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推动人 [size=+0]民心与心的交流,共同创造人类更加美好的明天。 尧:富而不骄,贵而不舒 尧,是黄帝的曾孙——帝喾的儿子,名放勋。 他是集仁德和智慧于一身的伟人。措词严谨的《史记》,用这样的笔墨形容他:“其仁如天,其知如神。就之如日,望之如月。” 说他:“富而不骄,贵而不舒”——不放纵。 尧在帝位时,国号叫陶唐,后人称为唐尧。 尧在位70年,退休28年后逝世,寿过百岁。 尧的政绩,主要四个方面: 第一,亲九族,合和万国。 第二,任命羲和制定历法,告诉百姓播种和收获的季节。 第三,对百官要求严格,使他们各尽其责,各方面都呈现出一派兴旺发达的景象。 第四,将帝位传给贤人,把当时在民间的单身汉舜推荐上去,试用三年,很有成绩,便正式让他“摄行天之子政”。 尧,对天下百姓,犹如家人;天下百姓,对他尊敬有加。 [size=+0]尧逝世后,“百姓悲哀,如丧父母。三年,四方莫举乐,以思尧。” 尧,在把帝位传给舜时,对他说:“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 意思是:舜啊!上天的使命已经落到你身上,无论做什么事,你都要坚持中庸之道。如果天下百姓都陷于困苦贫穷,上天给你的禄位就永远地终止! 后来舜把天下重任交给禹时,说了同样的话。 [size=+0] 舜:以孝征服天下人心 [size=+0]舜的国号为有虞,故后人称为虞舜。 舜,以“孝”闻名天下。 舜,一个贫穷人家的儿子,名叫重华。 其父瞽叟,是个盲人;其母死后,瞽叟娶了后母,生子叫象。 父亲不讲道理;后母很偏心;象,傲慢无礼。都想把舜,置于死地。 舜,对父亲和后母,反而十分孝顺,对弟弟也很关心。让父母和弟弟,找不到杀他的借口。 舜,以“孝”行天下。 从20岁开始,舜就以孝顺出名。被后人编成“二十四孝”之一。 舜,其行为影响周围的人。舜,在哪里住上一年,哪里就会形成村落;住上两年,就成了市镇;住上三年,就成了城市。 尧表彰舜,赐给他以衣服、琴、牛羊等物,还为他修建了粮仓。 舜,制定人伦礼仪,教化百姓,百姓乐于遵从。 舜,治理百官,百官各司其职。 舜,接待四方来宾,来宾心悦诚服。 舜,向诸侯们颁布新历法,统一乐律与度量衡,到各地巡视,把中国划分为十二州。 舜,重用贤才。当时禹、皋陶、契、后稷、夔、垂、益等人虽在帝尧时已被选拔任用,但还没有明确的分工。舜,任用他们的长处—— 让禹担任司空,负责治水; 让后稷主管农业,播种百谷; 让契当司徒,对百姓进行伦理教化; 让皋陶当大法官,主管刑罚; 让垂管理百工事务; 任命益为“朕虞”,主管山林畜牧; 任命伯夷为“秩宗”,主管礼仪; 任命夔为“典乐”,主管乐律…… 舜,规定百官三年一考核,通过三次考核决定其升降。由于人尽其才,天下大治,史称“天下明德皆自虞帝始”。 舜,在帝位共39年,他到南方巡狩时,“崩于苍梧之野”。 舜因其子——商,不肖,舜也像尧一样,把禹定为接班人。 这就是:尧、舜禅让,舜、禹禅让! 孔孟之学 尧舜之道,是孔孟学说的思想源头。 韩愈说:“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孔子把尧舜之道,总结成以“仁”为核心的学说。 孟子在孔子学说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实行“仁政”的“王道”。 实行“仁政”的最终目的,是使天下百姓安居乐业,不是满足君主一人的欲望。 孔孟之学,更能代表尧舜之道。 尧舜把帝位传给有道德有能力的贤人,不传给自己的亲生儿子,是他们最伟大的地方! 孔子,对尧舜大公无私品德,极为赞赏。孟子,人民、社稷、君主关系,进一步阐述。 对于君臣之道,孔子说:“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孟子说:“欲为君,尽君道;欲为臣,尽臣道。二者皆法尧、舜而已矣。” 意思是:君有君的道义,臣有臣的道义,尧和舜之间的关系,是后代君臣处理君臣关系的榜样。 孟子认为,君臣在人格上是平等的。说:“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陌路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孟子认为:大臣不称职,应当罢免;君主不称职,也要撤换。 君主和人民的关系,尧舜态度明确:天下人民,利益第一;君主为轻,为民做主。 尧舜之道——孔孟之学——思想源头——一脉相承!
【孔孟之学·来自网上·感谢原作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