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83|回复: 0

记青海省财政厅机关党委调研员姚宝光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前天 06:39
  • 签到天数: 332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1-4 10: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4-11-4 10:06 编辑

    记青海省财政厅机关党委调研员姚宝光
      □本报记者/孙海玲



      2012年,第一次以扶贫调研员的身份踏进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哈城村。从解读“一号文件”到修建村综合服务中心,再到后来带领乡亲们发展“高山产业”的姚宝光,是青海省财政厅机关党委一名普通的调研员。多年来,他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为湟源县日月藏族乡哈城村办了许多好事、实事,被当地群众称之为“情系山乡的贴心人”。

      哈城村地处海拔3000米的日月山脚下。过去很长时间,脏、乱、差是该村的代名词,村民们盼望着早日改善现状的心情十分迫切。这一切,姚宝光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他主动向厅领导汇报,将对口扶贫工作重点转到了该村。“哈城村虽然地处偏避,但有一千多人口,是日月藏族乡的一个行政大村,搞好哈城村的工作对于全乡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这是他建议转移扶贫工作重点的最大动力。

      曾几何时,哈城村是古丝绸之路上一个非常重要的茶马互市的驿站,时过境迁,老戏台已成为危房,群众急需一个文化广场。在他的努力下,2013年,一个投资48万元新建的村综合服务中心和投资88万元的文化广场、戏台、篮球场顺利开工。今年“三八”妇女节时一场由群众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在新舞台上如期上演。村妇联主任说,在新戏台上跳舞,真是过瘾,我们一口气排了20多个新节目。村干部说,自从姚同志到这开展扶贫工作后,村里一下上了七八个项目,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当群众沉浸在文化广场的欢乐中时,姚宝光却考虑得很远很远。他说,地处日月山脚下的哈城村既不靠近公路,又没有资源优势,气候寒冷,青稞、马铃薯这些农作物勉强成熟,群众收入较低,生活水平差。如何发展后续产业?姚宝光把目光投向了这里试种成功的黑燕麦草。为了了解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他白天到黑燕麦种植户家调研,晚上到养殖户家聊天。当他了解到牛吃了黑燕麦产奶时间比一般饲料延长一个多月的这个消息时兴奋不已:“终于为群众找到了一条增加收入的发展路子”。而后,他组织村里40多位养殖专业户到县三江一力现代养殖场参观学习养牛技术,通过技术员讲解,学会了科学养牛,养牛自然就带动了种草业的发展。

      2013年哈城村种植饲草达到了6500亩,占全部耕地的74%,其中种植黑燕麦达到3000亩,亩均收入达800元,全村户均黑燕麦收入达到6000元。为支持哈城村壮大集体经济,姚宝光发动贫困农户积极参加合作社,并要求合作社每年至少确保为最困难的9户农民分红1600元。从制度层面保证了贫困户的收益,为村里的特困户带去了希望的曙光。如今黑燕麦已经成为该乡的一项拳头产业。去年,哈城村农牧民年人均收入达到7018元,比2012年增加了1182元。

      一枝一叶总关情。姚宝光参与扶贫工作的时间并不长,但他把扶贫工作当事业去做,用心感受群众的疾苦,用真情为困难群众做好事办实事,用实际行动践行党的群众路线。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7-2 02:27 , Processed in 0.10042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