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12月,俞平伯出版了诗集《忆》,此集的特别之处在于是作者手迹影印本,为六十四开袖珍线装,由北京朴社出版。《忆》是俞平伯回忆童年生活的诗集,共收诗三十六首,书末附有旧体诗词十五首。书前有作者的“自序”,文中写道:“至于童心原非成人所能了解的,且非成人所能回溯的。忆中所有的只是薄薄的影罢哩。虽然,即使是薄影罢——只要他们在刹那的情怀里,如涛底怒,如火底焚煎,历历而可画;我不禁摇撼这风魔了似的眷恋……”。
《忆》由孙福熙作封面画,另有俞平伯夫人许宝驯(莹环)的“题词”。书中附有丰子恺所作的彩墨插图十八幅,这是较为稀见的丰子恺早期画作之一,除契合俞平伯回忆童年生活的诗作以外,显示了丰子恺画作趣雅和童真的一面。周作人在《〈忆〉的装订》中写道:“《忆》里边有丰子恺君的插画十八幅,这种插画在中国也是不常见的。我当初看见平伯所持画稿,觉得很有点竹久梦二的气味,德法的罗忒勒克与海纳自然也有他们的精彩,但我总是觉得这些人的挥洒更中我的意。中国有没有这种漫画,我们外行人不能乱说,在我却未曾见到过,因此对于丰君的画不能不感到多大的兴趣了。”可见丰子恺的画作开始崭露头角,正是从他所作的彩墨插图开始的。
而朱自清所作的“跋”,亦是对于出版这本诗集的极佳分析:“人生若真为一场大梦,这个梦倒也很有趣的。在这个大梦里,一定写长长短短,深深浅浅,肥肥瘦瘦,甜甜苦苦,无无数数的小梦。有些已经随着日影无去,有些还远着呢。无去的梦便是飘去的生命,所以常常留下十二分的惋惜,在人们的心里。人们往往从‘现在的梦’里走出,追寻旧梦的踪迹,正如追寻旧日的恋人一样;他越过了千重山、万重山,一直追寻去,这便是‘忆的路’。”朱自清所作的“跋”本身就是一篇优美的散文。
俞平伯线装本诗集《忆》是极具意义的,表现了新文学在逐渐发展壮大过程中,在图书装帧和版式上,秉承了以往一些传统的风格,即使这样一种格调显得有些过于古朴化了,未必不是俞平伯们追求一种复古样式的体现。而俞平伯作诗且手书、朱自清作跋、丰子恺作画、孙福熙作封面画,这种强手联合所经营的袖珍线装《忆》,成为一段佳话。
曾得见俞平伯线装本诗集《忆》的原版,品相较差,但价却并不低。也见有次拍卖会上拍一册 《忆》,标明为现代印本,成交的结果是两千多元,是真没弄明白,还是人为炒作,那就是个影印本。《忆》在前几年由浙江华宝斋影印了一批,除去封面的颜色和原版有所不同以外,其余均与原版无异,使人极易混淆。但如今竟连影印本亦难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