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279|回复: 1

武康城山山麓,是吴兴姚氏的发源地和祖陵源考(一)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12-23 15:29
  • 签到天数: 9 天

    [LV.3]偶尔看看II

    发表于 2014-11-29 18:03:2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ukangyao 于 2014-11-29 18:12 编辑

          三年前,曾关注过吴兴姚氏,也收集了一些资料。作为武康姚氏后裔,对祖先的坎坷经历,和他们用自己的人生,书写的辉煌历史,由衷感佩、敬仰!作为还生活在武康的姚氏后代,也有责任去厘清武康姚氏祖先的起源、繁衍。我不持任何倾向,只对祖先负责、对今人负责、也为后人和历史负责。所以,选取的证据资料,也基本都是官方史志、墓碑、和年代靠前的比较可信的材料。
        现将先前撰写的二篇,合二为一,增加部分新的材料和论证,以记之。
        在此过程中,得到宗亲们的支持,一并致谢!
    一、明确六个地名
    1、吴郡  汉时,吴郡所辖属县:吴县(今苏州市姑苏区),娄县(今昆山东北),由拳(今嘉兴南) ,海盐(东汉在今平湖东南),余杭,钱唐(今杭州),富春(今富阳),乌程(今湖州),阳羡(今宜兴),无锡,毗陵(今常州),曲阿(今丹阳),丹徒(今镇江)。按后汉书郡国志,吴郡有安县而无钱唐,但安县所在不明。
        汉时,武康隶属于吴郡乌程县。
    2、吴兴  查“吴兴”沿革变迁知:
    秦王政二十五年(公元前222年),置乌程县。
    汉高祖元年(前206年),项羽自立于今湖州西楚霸王城中心建“项王城”。
    汉高祖五年(202)刘邦灭项羽归属汉军,汉高祖十二年(195)汉封刘濞为吴王时为刘濞领地;
    景帝前元三年丁亥(前154年)吴王刘濞七国之乱平定后归属于汉
    东吴甘露二年(266年)孙皓取吴国兴盛之意置“吴兴郡”,为吴兴名称之始。
    至南朝,吴兴郡辖地包括今湖州全境及钱塘(今杭州)、阳羡(今宜兴)等县。
    隋仁寿二年(602年),以地滨太湖而名“湖州”,为湖州名称之始。
    唐代湖州“吴兴郡”为上郡。
    武德四年,以乌程县置。户数73360,人口477698。辖县五:乌程,望、武康,上、长城,望、安吉,紧、德清,上。
    五代后梁开平二年(908年),吴越王钱镠为避后梁太祖朱温父亲朱诚讳,改长城县为长兴县。
    宋代属两浙路十二州之一,“湖州吴兴郡”,景祐元年,升“昭庆军节度”。
    宝庆元年,改“安吉州”,崇宁年间户数162335,人口361689。辖县六:乌程,望、归安,望(太平兴国七年置)、安吉,望、长兴,望、德清,紧、武康。上。
    汉时,武康属归安县余不乡(余不亭)。嘉靖《武康志》载明刑部郎中沈彬撰“舞阳侯庙记”曰:侯汉高帝故人也,夫人高后女,。。。,按史本传,侯沛也,吾乡古汪芒国之余不亭,禹供扬州震泽之【阳左部去日加奥】隈,今隶湖州府武康县,地处柏山之上游,名上陌里,两水合流于中,又名湘溪里。。。
    3、归安  宋嘉泰《吴兴志》建置沿革 载:归安,漢興參置侯國,屬荊、屬吳、屬江都。江都國廢,復隸會稽。永建(126年—132年 )中屬吳郡,三國屬吳,孫權分縣之餘不鄉為永安。汉时,武康为餘不鄉(余不亭)属地。故汉时,武康属归安。
    4、武康  据(宋朝)谈钥纂修的《(嘉泰)吳興志》卷一建置沿革“武康县”记载:
    上武康县古防风氏国汪芒氏之守也 【《国语》汪芒氏之君,守封隅之山,注封隅山,在吴郡永安县。《史记》注汪芒氏即防风氏国,今在武康。又见《通典》】
    汉为乌程、余杭之境,
    初平中始分二邑,置县名曰“永安”属吴郡 【按《后汉志》及《通典》并云:汉初平中置永安县,《南史》沈约传云:灵帝中平五年置《祥符图经》载汉末童谣云:天下当兴东南三余之闲,吴大帝黄武元年乃改会稽之余,暨为永兴分乌程余不乡合余姚之境,置永安县。《余英志》以沈约博综群书,世居武康。自吴至梁历年未远,以约之言为正。旧编则援《图经》之言。《统记》亦谓吴黄武元年置。今以年代考之,灵帝中平七年为献帝之初平元年,当魏黄初二年。沈约虽号博综而自叙乡里,族系多与正史差龉。
    又黄武为年号,使其为黄武元年,则汉史不当载。今以《汉志》、《通典》二书之言为定】
    吴宝鼎元年始置吴兴郡,以永安属焉 【见《吴兴志》。而《余英志》以为宝鼎二年者,亦据沈约之言也】
    晋平吴改曰永康后又改曰武康 【《余英志》曰:晋太康三年平吴,以平阳郡有永安县,改曰永康。惠帝永元九年改元永康,以年号同始改曰武康。《统记》作太康三年改武康】
    隋平陈废吴兴郡入并县境入余杭,隶杭州仁寿。
    二年复置武康县,又割乌程分长城立湖州。
    大业二年废湖州县仍属杭。
    唐武德初,贼李子通攻陷郡县,以武康为安州,又改曰武州。
    四年贼平,复置湖州,而武康仍为武州 【《统记》载大业十四年,江南元帅沈法兴复于湖州置吴兴郡县又属焉。
    唐武德三年李子通贼攻陷郡县,以武康置安州,取古永安为义也。
    四年七月以安吉人施世英使持节安州诸军事,安州刺史征子通未行。
    其年八月吴王杜伏威遣其将王雄诞平子通,施世英改杭州刺史,改安州为武州,以武康为义也。
    六年冬郡县又为辅公祏所陷,七年春赵郡王李孝恭废武州,又于旧吴兴郡立湖州县,仍属焉。
    《余英志》曰:大业十三年复置吴兴郡武康又属焉,唐武德四年贼李子通攻陷郡县以武康置安州,又改曰武州。子通平唐因之七年州废县复隶湖州。按《唐志》湖州武德四年置,又是年武康仍为武州】
    七年州废复为县隶湖州。
    天授三年析东十七乡置武源县 【统记天授二年七月百姓戴德永等上疏言武康东界一十七乡枕临溪泽有舟楫之利请析置武源县敕从之】
    梁复割隶杭州。
    宋太平兴国四年吴越王钱俶纳土更置,郡县武康复隶湖州。
    窃尝考之,县始置于汉之初平,而武康之名由于晋自吴至今,更属于湖州、杭州者,凡七而定于太平兴国之四年今之邑境,即天授之旧唐初扰攘,虽再立为州,不数年而复为县云
       自汉永平中置县永安,属吴郡。晋平吴改曰永康后又改曰武康,隋平陈二年复置武康县。唐武德初,贼李子通攻陷郡县,以武康为安州,又改曰武州,武德四年贼平,复置湖州,而武康仍为武州。天授三年析东十七乡置武源县。宋太平兴国四年吴越王钱俶纳土更置,郡县武康复隶湖州。
    (笔者)历览武康县建制沿革,武康县隶属、县名多次变更,凡武康、武州、武源三名为本地名,余者皆为隶属名。自宋太平兴国后,基本稳定以武康为县名。。
    5、霅溪  宋嘉泰《吴兴志》河瀆 载:霅谿起州治之南興寺前 【 今為景德寺】 江,子匯以其合四水為一,谿故曰:霅。四水者舊謂,自安吉浮玉山曰苕谿(现称苕谿),(东苕谿)一自武康銅峴山曰前谿,一自臨安府臨安縣天目山經德清之縣曰餘不谿,一自德清縣前曰北流水。
    6、武康城山    1983年版的《德清县地名志》,石城山即城山,位于今德清县境中部上柏乡与千秋乡(现皆已并入武康镇)境内。主峰高406米,有雄鸡岭、棋盘顶等众多支脉。
        明嘉靖《武康县志》载:“石城山,县西南三里,高九十六丈,围四十五里,汉赤眉之乱,邑人因山垒石为城以御寇,故名。其岭平坦,有洗马池。沈道虔曾隐居于此”
         清雍正《浙江通志》中也记载有石城山,称:“赤眉之乱,邑人垒石御守,贼攻其下,失利而退,因名。”
         嘉靖二年(1523)毛澄病情加重,辞官获准,行至中途而卒。 著有《毛文简集》 。  送友武康 学古夸多识,求官喜得闲。 吟边花锦地,醉里石城山。 作器成梁栋,谈经对孔颜。 自今南国梦,长绕五云间。 注释:①武康:浙江历史名镇,位于德清县内。
       骆文盛(1496~1550),字质甫、质夫,号两溪,武康人(浙江湖州)。少年丧父,发愤读书。明正德十四年(1519〉举人,举嘉靖十四年(公元一五三五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两典文衡,称为得士。时权相当道,每窃愤之。值内艰,遂移疾不出。严蒿掌权后,借病辞职,结茅山中,筑屋于石城山麓,读书自娱。足迹不至城市。人咸高之。善作文,尤擅诗,风格冲淡,时称骆五言,文盛诗文,时有清远之致。著《两溪集》十四卷,《武康县志》行于世。
        故武康古有石城山也。查现湖州方志,知长兴县也有石城山,然尽阅其志,唐朝以前未有姚姓及姚姓墓葬所记。与武康姚姓无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6-5-11 17: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价值。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2 13:54 , Processed in 0.102098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