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2|回复: 0

画家的社会责任感 是尽量少制造“垃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9
  • 签到天数: 31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2-7 09:16: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画家的社会责任感 是尽量少制造“垃圾”来源:新快报| 2014-12-07 01:30:01|


    姚涯屏 山气日夕佳
    姚涯屏 江山高会
    喜好摹古的姚涯屏谈“中国画创新”:新有何难 美才难


      看姚涯屏的作品,总能感觉到一股强烈的古意。每每有旁人如此评价其作品,姚涯屏总笑称自己“不会创新,唯有追古”,而在“摹古”话题上,他更只会坦然一句,只是“怀古一何深”。最近,姚涯屏的作品获得了“中国梦·喜相逢——广州青年美术作品展”金奖,他的艺术创作再次成为行内焦点。谈及中国画创新,姚涯屏认为,好的东西只能是如笋出土。 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柯洋溢 苏碧雁
      谈现状
      荣誉意味着下次要更努力
      收藏周刊:能否具体说说这是怎样的一个“金奖”?这样的荣誉,对您意味着什么?
      姚涯屏:具体说就是获得了一个鼓励性的肯定,荣誉意味着下次要更努力。
      收藏周刊:您最近去了一趟景德镇?为何会想到画瓷板画?您觉得在纸上表现与瓷板表现有何不同?
      姚涯屏:今年暑假又去呆了一个多月。这三年我去过四趟,最长一次呆了两个多月。接触并画瓷本(不限于瓷板)是偶然的,三年前在朋友的引导下对瓷器有了基本的了解,也产生了兴趣。瓷本和纸本对我来说只是材料的区别,器形也属于材料的特征。对材料的熟悉对于任何种类的绘画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我得到了景德镇许多朋友的帮助,上手比较快。我认同李小聪老师的观点:瓷本绘画应该独立于装饰性瓷器之外,就像磨漆画从漆艺中独立出来一样。
      谈创作
      不认为自己在“摹古” 只是“怀古一何深”
      收藏周刊:感觉您的山水画直逼宋元遗风,更有唐李思训青绿山水的影子,说说您的个人体会?
      姚涯屏:我确实对五代、宋代的山水画有特别的喜好。喜欢就会不自觉地去靠近。我喜欢那时山水画体现的庄严、宏大,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五代山水画是大自然的“宗教”画。
      收藏周刊:对于传统的技法,您似乎已经“烂熟于心”,但对于中国画的生熟问题,自古有争论,董其昌曾道“字可生,画不可不熟,字需熟后生,画须熟外熟”,您对这句话是怎样理解的?
      姚涯屏:我对传统技法的学习是“半桶水”,所以我经常调侃自己是“伪古典主义”。“得鱼忘筌”是熟后生,“庖丁解牛”是熟外熟,侧重点不同,道理都一样。
      收藏周刊:您是通过什么方式学习古人绘画技法的?
      姚涯屏:无非是读画、临画、在自然中与作品中反复验证。
      收藏周刊:您笑称自己“不会创新”才“摹古”,那么您如何看待中国画创新的问题?
      姚涯屏:每每在别人说我画的画“像古画”或者“有古意”的时候就说这句话。其实我并不认为我在“摹古”,因为我真的“摹”不来。我只是“怀古一何深”。
      至于“中国画创新”的问题,潘天寿先生主张“出新”而不是“创新”。我觉得好的东西只能是如笋出土,该它长出来时它就长出来了。翻出1995年在车八岭写生时写的一段“鲁迅体”,觉得基本上可以回答这个问题:“绘画的新旧问题现在似乎少争论了,虽然大抵还是嫌弃老的多。认为不画亭子高士就是反了传统了,这和阿Q用竹筷盘起辫子就是革命党了是一样的。”新有何难,美才难。
      谈创新
      多读点书容易知道天高地厚
      收藏周刊:越来越多的人强调“笔墨当随时代”,随性之墨多了,但传统技法的继承却似乎越来越少,您怎么看?
      姚涯屏:每个人都在创造时代,都是所在时代的一部分。现在人讲“笔墨当随时代”,潜台词是“笔墨当随时代大流”。实际情况是:相当一部分人把他的“笔”和“墨”很随便地“随”了这个时代。
      收藏周刊:现在真正有读书的画家,也似乎少了,您认为读书对绘画有何影响?您曾说“读诗词对我绘画的最大影响是对主客观关系的把握度”。能否具体说说?
      姚涯屏:做不做画家都需要读书,多读点书容易知道天高地厚。也要警惕那些读了几句书就老在说天高地厚的。要谈“读书对绘画有何影响”,得讲讲文字和图形的关系。图书图书,讲不清楚就画出来,画不出来就讲出来,各有各的优势。文字和绘画都是思想的载体,窥探别人有意思的思想其乐无穷。
      至于说为什么我认为“读诗词对我绘画的最大影响是对主客观关系的把握度”,因为诗之所以是诗,是因为它把内容提炼到了诗的高度;画之所以是画,是因为它把内容提炼到了画的高度。生吞活剥不是艺术,指鹿为马也不是艺术。这就是我讲的“度”的把握的意思和应该追求的高度。
      收藏周刊:您认为作为一个画家,怎样体现社会责任感?
      姚涯屏:对于社会责任感,对于画家,我认为应该尽量少制造“垃圾”。完全不制造“垃圾”的人是圣人,只制造垃圾的人是垃圾。其他的社会责任感跟是不是画家没有关系。
      谈求学
      一直在惭愧中努力
      收藏周刊:您自幼师从王憨山先生,能否谈谈,王先生在哪些方面对您的艺术创作有所启发?
      姚涯屏:能师从王老憨山先生是我的幸运与荣耀。蔡拥华先生说:“我佩服他的是,他在蛰居和困顿的时候没有被大地方来的大画家吓倒。”这也是他影响到我比较大的地方。先生去世时,他的好友朱剑宇先生撰的挽联中那句“后学未成”一直让我很惭愧。今年是先生诞辰90周年,他离开我们已经十五年了,我还在惭愧中努力。
      收藏周刊:在就读广州美院国画系期间,哪位老师对您影响最大?
      姚涯屏:美院里让我肃然起敬的老师很多,多到列出来就变成了广州美院工作人员名单。那时即使是不直接任课的老先生也可能会吃完晚饭散步就走进了课室,这是现在大学城的学子没有的待遇。我最忘不了的是经常会在美院小路上碰到散步的王肇民、刘其敏等老先生。在我的记忆里,这些老先生走路的姿势惊人地相似,都有一种一不小心就会倒下却步步坚实的感觉。
      简介
      姚涯屏
      1972年生于湖南。自幼师从王憨山先生。1994年至1997年就读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1997年结业于山水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现为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广州书画名家艺术促进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广东省美术家协会会员。
      作品《轻舟已过万重山》入选“第七届全国体育美术作品展”,《岭南秋牧》获“第一届岭南美术大展”银奖,《紫气东来》获“广东美术慈善创作大赛”铜奖,《山气日夕佳》获“中国梦·喜相逢——广州青年美术作品展”金奖。
      名家点评
      “涯屏专攻山水,好作枯木怪石,亭台木屋。画求古意,不趋时流,执著于五日一石,十日一水。其所构筑山水气象,或借题发挥,或自题写照,皆充满诗性,翩翩然如置古人时空、怡然田园,不知返矣。高古意气,有魏晋士人隐逸之风,此性情使然也。”
      ——许敦平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花鸟画工作室主任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4 04:08 , Processed in 0.10055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