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09|回复: 0

花开心甜--姚晓英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8
  • 签到天数: 321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4-12-20 12:04: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花开心甜
    姚晓英

                                    一   

       顺城的人很少说冷这个字,也很少体验冷的感觉。在历史记载中,顺城是休闲之城,这个城市很少会冷,冬天的花总是如同春天般开放着;同样很少有热,出汗了就是本地人感受在夏天感受的热。这个城市的平均气温摄氏15度。说这话的时候顺城人满脸都是骄傲,如同隆重对外推出自己家传的惊世宝贝。

    在12月的一天,顺城感受了冷,气温倒不是太低,仅仅是零下2度到4度。只是在顺城,这冷会带着湿气,如同伤湿止痛膏,而且是销售量最好的白花蛇牌的伤湿止痛膏牢牢贴在骨头上,让冷显得真实。

    云贵高原的雾与湿久负盛名,顺城在云南高原靠贵的这一边,湿气重,温度到零下,地面就会自动成为滑冰场,路面泛白,在冰面,走路会演变为学走路,平衡被打破,摔跤的人增多,这时候天气预报就会报道灾害预警。

    80岁的杨老伯站在窗前,看路面,看院子里往外走的人自己发笑,自己说话:

    走嘛,再来一跟斗你老命都除脱。

    杨老太在他身后说:她跟斗关你啥子事,没得来头。我出去走就不得摔跟斗。

    杨老伯是四川人说四川话,杨老太 跟杨老伯是同乡,说的也是四川话。本来这对话应该有两个老人对应着的表情,眼神。

    但耳背严重的杨老伯却用背对着杨老太,他看见张老太空手走路,脚像是踩在猪油上站不稳晃着啪一下摔了下去,手在空中飞舞,空中却只有抓不住的空气,空无一物,张老太大叫一声“天啦”就摔倒在地,手还在空中屁股坐在地面,杨老伯的嘴巴张开还没有发出声音,张老太又自己站了起来,惊慌变成羞涩,屁股上沾了地面的水,看去像孩子撒尿在裤子上。

    显然,杨老伯为这个笑出声音,这是顺城到零度给杨老伯留下的记忆。两老口的家里,大眼瞪小眼如同一幅不会变的布景画,地面有凝冻,看人摔湿裤子就是更换的布景了,时间在这个布景上会走,带着杨老伯的笑从窗外外张老太的这个跟斗中滑了过去。

    张老太叫的声音杨老伯听不见,但她的嘴巴大张看,手没有任何收获飞舞,就是窗前最大的看点,尤其是张老太爬起来后的表情,很像电影上演过的那些怕死鬼。

    为这个表情和张老太乱抓的手杨老伯让自己回到可以笑出声音的状态里,平日里可以笑的事情不多,家里两个老人,一个话多,一个听不见。杨老太显然是习惯了杨老伯站在窗前看风景的姿势,如同她习惯自己说话,习惯了自己收回和杨老伯说的每句话。杨老伯耳朵失聪后认定所有人都要大声说话才可以被听见,空空的屋子杨老伯的声音回旋着最后被杨老太接收,杨老太答话,杨老伯不再回应,他听不见。

    你等倒起嘛,哪天我也要聋来收拾你。杨老太赌气对杨老伯的背影说自己也要聋的话,嘴巴说着,手动着,杨老太开始拖地、擦桌子,为桌子下面一处拖不到的角落,她拉拉杨老伯的衣服,让他帮忙抬桌子,杨老伯的声音像炸雷一样响起:

    拖啥子嘛昨天才拖过,你就是闲不住。

        杨老伯拒绝配合抬桌子,杨老太自己赌着气拖了地板。接着,74岁的杨老太就接了女儿的电话,在这个空空的家里,接电话是杨老太必须的工作,杨老伯已经听不见电话铃响,更听不见电话那边说什么。杨老太提起电话,还没有喊出“喂”的声音,那边就准确叫了声“妈”,接着快节奏在电话问杨老太:

    在干什么?

    晚上想吃什么东西?

    女儿在电话里让她不要出门,就在家里呆着,怕万一摔伤很麻烦,我们都忙着上班又没有人陪你怎么办?到时候别人又说女儿们自私、不管父母、、、、、

    稀罕你们管。

    这是杨老太在心里说的话,电话那边讲话的人按照自己设想的路径,像在平坦的马路上行驶车辆一样往前开,从来没有想过在路边或许会有什么阻碍干扰自己的行驶。   

    这边接电话的杨老太听着脸上不高兴的表情那边看不见。杨老太为什么在心里说这样的话那边也无法感知。杨老太很大声在心里说的稀罕那边也听不见,当然,杨老太被影响的心境电话那边更看不见。

    一辈子没有工作单位的杨老太养了7个儿女。7个儿女的母亲是英雄母亲。从18岁开始,她的任务就是生孩子、带孩子,杨老伯的任务就是在外工作,然后寄钱回家养孩子:

    “咦,他也不是好东西,回家看娃娃,第二年就又多一个娃娃。”

    这样的话是杨老太和院子里的婆婆摆龙门阵时说的话。这也是这个大院的婆婆们年轻时都从事的职业。

    这个职业的岗位需要专一,不停煮饭,不停洗衣服,流眼泪的时候在夜晚,训斥孩子做司令官的时间表停顿在白天,几十年,杨老太的工作单位就是家,这是她作主的地盘,随着儿女说话声音伴着身高一起往上涨,司令官的声音也跟着退回自己的肚子?司令官的地盘渐渐变小,甚至变无?

    每次身体要擦过冰凉的巨人冰箱进入厨房,杨老太就会恨恨看两眼这个霸占了自己地盘的巨人。可恨的是跟着高大儿女回家的巨人也和儿女一样不在乎主人是谁这个关键问题,巨人被搬回家后杨老伯和杨老太能做的就是恨恨看两眼,冰箱是二儿子报经媳妇同意后买硬塞回家的。太大的冰箱压迫家空余的地盘,杨老太用很小的声音说:

    我们两个老人吃饭要啥子冰箱嘛,要吃啥子完全可以现买。

    杨老太的家是石油大院宿舍楼,厨房面积不到15平米,四门冰箱进来就是一副巨人降临的架势。两个老人能吃的东西的确有限,但杨老太放小声音为自己的厨房说句话让媳妇大喊了声:

    妈。

    这声呼唤很有力量,媳妇拔高嗓门叫了声“妈”。然后说你在菜场挤来挤去方便啊?

    买冰箱回家给公公婆婆的二媳妇正在给邻居介绍除冻冰箱的效果,冻过的鱼拿出来的时候跟从河里打捞上来一样鲜活,完全就是电视演的样子。邻居听着,一脸羡慕说:

    杨老太,还是你命好,多子多福。七个儿女全部都顾家哦。今年院子评孝顺媳妇啊,你们家要出一个哦。

    邻居一说,媳妇平时不太裂开的嘴巴张大了,媳妇高兴着听邻居表扬,她坚持要给杨老太把冰箱巨人放进来的理由就是杨老太老了,儿女应该好好照顾。

    杨老太和杨老伯是屋主的厨房在10月国庆期间就这样挤进来奈何不得的巨人,冷漠、霸气在厨房和客厅中间杵着。把冰箱这个大巨人引回家的是儿媳妇,杨老太不好发作。但现在打电话回家的是自己的女儿,在天气预报说路面凝冻形成灾害后,女儿打了电话回家,像皇帝一样安排杨老太在家不要外出,不要摔到、不要、、、、、

    杨老太堆了很久的烦在自己心里发泄:

    我又不是扭不得,哪个稀罕你们陪。

    扭这个词在四川话中的发音是第四声,充满动感。当这个词浮现,杨老太的身体配合着做出相应动作,扭得扭不得是院子里老人较劲的词汇,扭其实是活态的生命表现,动不了、扭不得是院子的老人们自己无法接受的:

    我这个废人,羡慕你们想扭可以扭,想走可以走哦。

    扭得的人站在坐轮椅的人面前一脸带笑,还扭得意味着身体的零件还没有报废,还可以自己支配自己。

    还可以自主扭动的杨老太喜欢骄傲着在院子里扭,却在凝冻的天被女儿打电话禁足,这让杨老太心冷。

    我不稀罕你们陪这些话都是在杨老太心里说的,隔着塑料柄电话筒,女儿看不见杨老太的表情。从电话里声音起伏杨老太知道她正在鞋柜边换鞋准备出门,电话里声音的起伏被杨老太自己转换成可以看见杨老七连贯动作:

    换好衣服走到门口,先把一只脚放进高跟靴子里,那鞋的里面全部是拐拐字体,老七说这是外国的,是什么一大力来的。要出门时她的手上开始拨电话,头偏着对电话里的杨老太安排日子,再弯下身子拔鞋,抬起身时脚要在一大力的鞋里扭扭,那脚钻进靴子,不是享受而是受罪,有点像冒冒失的半大小伙在颠簸的船上要找一处可以被固定的位置。穿好鞋要开门到门口,老七的话音就直接奔结束语:

    反正你不要出门,就在家等着,我下班会带东西回家。

    稀罕,我又不是扭不得。

    电话放了,杨老太对着电话又说了声哪个稀罕,自己对自己说我又不是扭不得,只要还扭得动,我自己就可以管自己。稀罕你。

    这话是杨老太语录,听众只有她一个。老七的电话已经挂了,按照老七平时的上班时间,这个时候她已经把车门打开,开车到单位。杨老太嘴巴动静很大但不出声说的话其实就是对自己说的,是自己给自己鼓劲的话,老七又看不见自己老妈和院子老糊涂们在一起的本事。

    要知道大院70来岁的老太中和杨老太一样记事的老人根本就没有,能记事也是院子里老人较劲的底气,偏偏家里人不这么想,出门都不许就是把自己当废物,杨老太接电话听指令------在家呆着,等女儿买吃的回家。

    这样的安排让杨老太无法完成而心烦,一天很长,吃三顿饭过不完一天;看着杨老伯的背影也过不完一天,杨老太要自己设计了一天,尤其是外面很少有人能扭着一天:

    今天冷,旧货市场生意会好。

    买的人多,卖的人少。

    这些是杨老太心底的声音,她对自己说,她自己决定,她要让身体和大脑动起来,这个地方杨老太熟悉,这个地方有杨老太自己开发的岗位,这个岗位选择非常秘密,杨老伯不知道,儿女不知道,关键这个岗位可以获取财富证明自己不稀罕儿女不让自己讲话管着自己。

    杨老太是在无意间走过旧货市场时看见这里在卖旧的衣服和物件,这样的买卖解决了杨老太心里很久以来一直无法解决的问题:家里新新的旧衣服莫非不可以这样处理?新新的旧衣服是杨老太对儿女们扔弃衣服的总称呼。败家子是杨老太对儿女乱买衣服的评价。

    旧货市场让杨老太一见钟情,把自己家不用的东西转成别人需要的东西,这个转换不用什么文化,不读书、不认字、不知道衣服的商标都不要紧。关键这个地方她的儿女们一般都不去,发现不了她的行踪。这是打电话回家安排老人生活的儿女们没有听说的地道,可以让杨老太舒心行走。老七专门打电话让杨老太不要出门的安排阻止不了杨老太已经侦查好的商机,她还扭得,她的腿要走路,她的手要动作,她的大脑需要自己决定自己的生活。杨老太放下老七的电话后决定——扭得就要到需要自己交易旧衣服的地方去。

    我才不稀罕哪个陪哟。

    旧货市场是杨老太自己发现的一片园地,她寻找快乐的岗位就在这里。

    这里好像一片同类植物生长的庄稼地。

    说话、眼神、身体动作都是知道的。来了淘货的人,铺面的老板动作大或者小都是会说话的姿态语言,动作大的是告诉别人自己想做这生意,其他人就不要在拥挤着上前影响交易,静观、候场,前面生意不成候场的人可以上前继续交易,杨老太知道自己的年纪,更知道这样的规矩也遵守规矩,经过候场到登场时候她的表现是惊人的:

    太精。

    这是旧货市场对杨老太的评语。

    杨老太是不认字的老人,市场上的卖家对她的敬佩来自她对服装细节把握,同样在一件旧衣服上捡钱,杨老太和买主的对话比她在家里做饭的技术还要娴熟。广东衣服,尤其是旧衣服最没有市场,起球,起很大的球。山东的衣服质量很好,在旧衣服中捡钱的花,最好的就是北方货。

    太精明。

    这也是旧货市场对杨老太的评语,这样的评语像是商场的业绩表,这是杨老太心不寒冷的话。

    杨老太要走在家和旧货市场的路上,要和人说话,这样看时针、分针、秒针才会正常转动。这是杨老太的秘密。

    长大的儿女们说杨老太年轻时候带七个儿女很辛苦,根据经验,他们绝不允许杨老太卖旧衣服;更不认可杨老太辩解说这是有意义的,是在废品里捡钱;不许杨老太弯腰捡空瓶子藏在家里;不许杨老太走进废品收购站出售空瓶子、纸箱子;不许杨老太还要杨老伯帮助着送东西到废品站。

    我们会管你们的。

    七个儿女,七个带回家的女婿或者媳妇,然后生七个孩子。很庞大的阵容在杨老伯退休、杨老太也不用再代孩子为他们安排生活后接管了二老的生活。

    儿女们在家里进行照顾老人的比赛。打电话回家给老人说要吃什么东西;把各种东西送回家照顾杨老太,杨老伯;包括电视上演的洗脚大盆,巨人冰箱什么的。

    这样做就是要杨老伯、杨老太好好呆在家里:什么事情我们都回办好的,你们就好好在家嘛。

    在家我哪闷混欸?

    杨老太说的是四川话,她对自己一直捧在手心的女儿老七说:

    在家我怎么混才可以结束一天地时间?我又不是扭不得。

    老二媳妇说:

    妈,你扭了一辈子图啥子?图的就是现在不用辛苦扭嘛。

    杨老太嘴巴闭上了。媳妇肯定的语气和她无法融合在一起的心境她怯生生的想起孙子说的一句话:

    无语?

    好像孙子们在说对方不懂的话的时候总在用无语这个词。被高大的儿女们挤在自己家里,杨老太会觉得心闷,这个家好像不是自己的家,想听的话听不见,想说的话无人听。除了杨老伯一直在用的大缸子(这个缸子是杨老伯先进工作者发的奖品才得以保留),家已经被换得自己记不住,认不得。原来木桶的洗脚盆被老四家买的电磁脚盆换了,原来要自己烧水倒进木桶,看白色雾气渐渐飘散,两个人的脚一起在盆里泡着体会由硬到软的变化,那感觉很舒服,正舒服着,电磁洗脚盆就被老四看电视广告时候看上眼了,老四带着这个麻烦回家就因为电视上的广告:

    买了,买了,你妈的和我妈的都买了。

    电磁的洗脚盆带回家,杨老伯说:

    广告都是假的,这个和木的洗脚盆相比差远了。

    但是,杨老伯和杨老太在自己家的抗议没有效果,飘着白色热气的盆转眼就被儿女开除。儿女各回各家后杨老太面对大巨人会想起很久以前,那时候儿女不会打电话回家安排生活,那时候儿女挤在客厅里听候杨老太安排生活。她说,儿女听,低头能看见一堆脏乎乎的下巴,乱糟糟的头发,过年家里要刷墙,老大是搬桌子的,老二抬石灰水,老三在下面递工具,另外几个轰到门口去,不要在家里添乱。

    没有男人在家,杨老太是唯一的总指挥,眼下,屋子比以前大,杨老太的心却非常堵, 和一堆儿女在一起说话是越来越费劲,和旧货市场的人相比,儿女的话杨老太听着像是外星语言。

    儿女多、声音大,面对面站着说话杨老太也觉得隔了好远,二媳妇说、老四说、老七说:

    你现在还做什么嘛,你就安心休息就好了嘛。

    休息啥子嘛,我又不是搬山填海。

    但这话被杨老太从舌尖吞回肚子里。如果是年轻时,杨老太只要瞪大眼睛,说话的人还知道妈的分量会变变语气,现在杨老太在自己的家被挤在巨人冰箱后面站着,妈的分量儿女真的看不见,杨老太试着将求援的眼睛转向杨老伯,这样的求援是在等待一个奇迹。

    杨老伯的眼睛因为耳朵的关闭不再转向她,杨老伯在耳背无法治疗后将眼睛转向书和报纸,书以三国故事为主,看着有儿女回家就给儿女说自己小时候听故事的故事,读报杨老伯读健身常识:

         吃黑色食品有益健康,报纸上说的;

         喝井水含矿物质有益健康,报纸上说的;

         多餐少吃有益健康,报纸上说的;

    儿女们喜欢杨老伯这样的生活,看起来老人在幸福生活,什么也不做,什么也不操心。杨老太不认识字,她幸福不起来,她让杨老伯帮着把家里的塑料瓶送到废品店,七个儿女率各自家庭成员回家帮助杨老太,长得瘦小的杨老太面对的不是自己的儿女们,是一只庞大的军队,老三家的孩子身高近一米九,杨老太需要垫脚尖将视线越过他的肩膀才看见老三媳妇的表情。全体回家要做的事情杨老太心里明白得很,就是要杨老太安心养老,不要东想西想。不要累自己。

    累啥子嘛?一个瓶子带在手上?

    带在手上的动作应该是很轻松的,杨老太觉得自己讲得很清楚,带在手上,瓶子又不吃饭、不喝水。

    你七老八十的人在那里收旧瓶子去废品店,院子里的人看我们是啥子眼神嘛?

    这是四媳妇在说话。

    啥子眼神嘛为又不偷又不抢!!!

    杨老太原本想这样质问,但又把这话从舌尖送回肚子里,杨老太期盼着把眼睛转向杨老伯,杨老伯的眼睛正在报纸上,最新的报纸说:蜂蜜的疗效非常神奇,常吃蜂蜜的人生命力会像蜜蜂一样。

    儿女们在帮助杨老太的话杨老伯听不见,他抬头说自己想说的话:蜜蜂咋个会是生命力最旺盛哦,在我们老家,蛐蟮才最有生命力嘞。

    杨老太鼓着眼睛看杨老伯,杨老伯说:

    你看我搞啥子,这个蜂蜜以前你晓得有这个效果啊?

    聋子,为不和你说。

    杨老太对杨老伯吼出这句话。这是战斗技巧,她吼完,儿女不再说话,她也闭紧嘴巴不再说话,作战多次,杨老太找到最好的战斗方法:

    秘密进行。

            三

    秘密进行的决心让杨老太动作明显轻盈,出门的时候,杨老太带的东西经过精心挑选,为不暴露目标,她选了几件颜色艳丽的毛衣,翻出女儿给她买的书包装上出门,这样院子里的人就不会给杨老太的女儿说她带着毛衣出门,自然也不会发现杨老太的最新秘密。

    天真的冷,电视报道的天气预报这次很准,杨老太打开门后一阵风吹过,她又关上门,把原来穿的棉袄脱了换上更厚实的海蓝色条纹衫,这衣服不是74岁老人穿的款式,这是老七淘汰的衣服,据说花了1800多块钱,杨老太估算一下这衣服在旧货市场能卖50元左右,现在自己穿在身上很暖和,也就是自己捡了50元钱。很划算的废物利用。用手摸摸,柔软,细腻:

    你说哪点不可以穿噻。

    老七不在杨老太面前,杨老太不由自主给老七说了这句话。

    收拾停当后出门。走不到500米,是院子里的值班室。

    这个值班室是大院老太太们集体分享的荣誉。有值班室说明这个院子比没有值班室的院子重要,很多年前,这个院子还有解放军战士值班,院子里的大卡车上装着井架零件,装着地震队的爆破设备,这个院子里的人大脑还装着测量计算方式,知道实现闭合是最好的消息,否则,收队的时间会延长,在家的孩子会继续在等候爸爸中呼唤爸爸。   

    苦。

    苦啊。

    值班室是女人感慨生活的集聚地,守候的日子这个大院的女人们都经历过,这个大院男人从事的职业是勘探石油;这个大院的女人大多数做的职业就是带着孩子守候男人回归。男人们所做的工作遥远、神秘,但不能闭合所以不能回家这样的定律女人和孩子都一起掌握了。

    为闭合,男人们会走很多路,立标杆,记录,画图,有水涉水,遇山爬山,山高海拔多少?水深多少,途径多少拐点?雨季测量队会回到大院进行休整,回来的人在院子里说自己测量的时候过高黎贡山,山林在雨中好像有魔法,会整齐唱歌,会整齐摇头;雨过,很多蚂蝗从天上降临:

    看嘛,看嘛,这些就是天上旱蚂蝗叮出的疙瘩。它们叮在身上还不能用手拉,要是拉断就麻烦了,捏在手上的半载死了,钻进身体的就会更快往里钻,要动手术才可以取出来。

    不走这里行不行?

    不行,出发前就已经布好点了,要是没有这个点的测量数据,就闭合不了。

    这些故事成为杨老太七个儿女的成长记忆。当然,这些经历没有写在测量报告中,回来讲述的时候让这个平时没有男人的大院显得神奇。女人、孩子深深浅浅听着,有的能听懂,有的听不懂。杨老太最有把握听懂的就是闭合与没有闭合,闭合就是可以按时回家,没有闭合就是要返工,杨老伯是测量队的,和闭合有关系,杨老太知道的石油知识非常有限,在值班室很多人说话的时候,杨老太不能对答的多是野外队的信息,那些山和水、那些侏罗纪真的很玄秘。院子里的男人和赵老太说的内容如是杨老太不熟悉的,而赵老太却显得比队长还能干,,在赵老伯死了后,赵老太干脆就霸占值班室门口,成了整个院子的消息树、天线和雷达。

    任何消息送到这个值班室都是收集者、发布者。在这里上班的人从来不领工资,谁的消息多,谁就是大王。杨老太固执着要在大冷天出家门的另一个原因就是这个赵老太。

    杨老太不高兴赵老太近期又成了大院门口的大红人。因为赵老太和刚死的刘呆呆是邻居,现在刘呆呆之死的所有信息都由赵老太发布,每天她的身边都围满人,听消息的回家后就成了传消息的,赵老太在院子里成为明星,这是杨老太不喜欢的事情。说别人的消息杨老太管不了。杨老太当然不会让自己卖旧衣服的事情成赵老太发布的新消息,她要让自己做得无事一样出门赵老太才不会知道。

    海蓝色的衣服、电视上大学生背的书包。很轻松上街看风景的架势果然成功了:

    杨老太,今天你还敢上街买稀奇?

    买稀奇是大院里老太们自己创造的物件,大概指自己需要的就是稀奇这样的意思。这样的对话像是院子门口的接头暗号.

    嗯,我今天要买的好东西就叫稀奇。

    说完杨老太马上从赵老太身边晃过。晃的动作很惊人,要知道天气预报灾害天气,地下很滑,杨老太很灵巧,有人大叫:

    慢点 慢点

    杨老太在这样的尖叫中很得意滑过赵老太的封锁。杨老太喜欢听这样的喊叫,在喊叫中,她已经矫健走过门口,好像她不是74岁的老人,而是正在冰面滑冰的小姑娘,杨老太知道自己的平衡掌握很好,果然她听见有人说:

    今天好多人出门都不得行,好多人都摔了跟斗,人家杨老太不信邪,一晃就出大门了。

    这些话传进杨老太耳朵里,杨老太心里很舒服,更舒服的是赵老太被自己的装扮骗过去了。要知道,骗在大门口专门看人过路的赵老太很不容易。

    她的眼睛是摄像头,她的大脑像碗柜,可以装很多东西。杨老太不高兴赵老太最重要的一点是赵老太擅长的是她没有竞争优势的范围,赵老太在大门口和人说过的话本来很简单,但她会把和人说的话会变成门口小盆里载的花,过几天、甚至过几分钟换一个听众就多长了叶子出来。

    嘢,今天王老伯你亲自上街买菜?

    这样的话是赵老太收集消息的第一步,她和人说话的时候好像随时准备了一个网,没有不被她网住的信息。

    赵老太读了几年的书,那个被黑色衣服罩着的心脏好像会变魔术,这些话过了几分钟面对不同的听众就换成赵老太自己掌握的消息。比如王老伯买菜回家,在篮子里多了点四川人爱吃的五花肉,经过赵老太把守的大门,赵老太咧着一口黄牙问:

    哟,买这么多,明天不过啦?

    王老伯的腿就被赵老太的声音拉着靠近赵老太说了句:

    儿子的井队放假回来了。

    问话、搭话结束不到五分钟,赵老太就在自己的心里翻着筋斗把话说成另外的样子,她抽着烟、吐着烟圈站在大门口自然成为中心,她迅速对另一位路过大门口的人发布了最新的消息:

    203队钻井任务已经完成,全部人马都各自回自己的基地去了。

    有人问:

    不留人守井场了?

    这是另外的话题了。这和王老伯刚回答的问题起码隔着五条马路远。石油大院里的很多婆婆都答不了这个问题。但偏偏在杨老太眼中从来都好吃懒做的赵老太就能回答:

    人家204队要接这口井,留守井场的就是从广西回贵州的204队。

    赵老太的回答天衣无缝,好像她不是在大院和其他女人一样专门给男人生孩子、带孩子家庭妇女,她是科学家,她知道守井的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从曲靖井队回来的人都没有她那么明白、准确。有人开始给赵老太递烟,赵老太接过烟,点烟,说李四光过顺城,李四光说版块上有石油,所以大家才在这个地方建基地。

    烟雾中,赵老太成唯一的中心,杨老太心烦的就是这个。和赵老太在一起住了几十年,她做的很多事情赵老太都做不了,她不乱花一分钱,而赵老太是饭都不想做,花钱在街上吃,碗都不用洗。要在旧社会,这样的婆娘只会被打死。

    就一张寡嘴。

    偏偏这张寡嘴又霸占了大门口的中心地位。凡是过门口的人都必须和赵老太搭话,装看不见赵老太的技术也用不上,在院子门口等人说话是赵老太的职业。

    一个人过日子。三个房间就老太太住,有人说赵老太好幸福,住得那么宽敞,赵老太说:

    幸福啥子?我不幸福。那空着的房子才幸福。赵老太不喜欢收拾家里:

    一个人收给谁看?收给谁用?

    大门口有人听她说话,她到达门口,值班室有她专门的椅子,有她专门的杯子,有她说话的位置。

    她吹她的,晓得那些有哪样用嘛?

    这也是杨老太自己在心里说的话。

    杨老太最讨厌儿女把自己和好吃懒做的赵老太比较,杨老太的女儿在大院里很出名,和吃低保和贫困户铺贴的人家相比,杨老太的儿女都是有出息的人。走进院子,响动最大的也肯定是杨老太家的,杨老太的儿女巴不得自己的老妈和赵老太一样穿最好的衣服、喝着最好的茶在门口说话,不缺吃、不缺穿就在大门口说话过光阴,看着很幸福的样子,然后家里就评出了大院的孝顺媳妇。

    和家里闷心的气息相比,旧货市场让杨老太喜欢,旧货市场的气息是杨老太喜欢,在这个市场里,来来往往的人说的就是两个字:

    一个卖字,另一个买字。

    口才好,让她来这个市场试试?

    这是杨老太说给赵老太听的话,她眼前花花绿绿的衣服是她的军队,这些衣服可以听杨老太说话,而且肯定能听懂杨老太的话。

    旧货市场因此成为杨老太喜欢的地方。这里是便宜服装的海洋,这些海洋中很多鱼原本都是出身高贵的鱼,任何一件衣服都是几百上千的。把这些衣服加起来存折可以增加的钱是五位数。五位数的钱换成衣服,然后还没有怎么穿就变成旧货从儿女们的衣柜里清除。

    败家子。

    这是杨老太对女儿的评价,几千块钱的衣服买回来穿几次就不要了,再卖出去的时候价格连原价的10%都不到。杨老太经常叹息家里养出一堆败家子。

    钱会烫手?我就不信。

    这30块钱就是捡回家的。钱会烫手?我就是不信。第一次出马杨老太卖出了一件儿子从衣柜里清除的夹克衫,买回家是价格是2500,儿子说衣服的名字叫华伦天奴。

    其他衣服不是一样有袖子有衣领?不是一样穿?

    儿子眼睛也不正眼看杨老太。

    买了新的要扔旧的,杨老太以拿回家看看要缝成坐垫或者其他什么东西的名义接受这些旧货,这些旧货经过杨老太秘密转换,成为可以随处使用的钱,这样的转换让杨老太很高兴,她秘密行动后的结果证明钱不会烫手,只要自己扭得动,她要自己证明不稀罕儿女管自己是有依据的,杨老太还要证明给赵老太看看,在院子里的老人中,杨老太是不会输给你赵老太的。

    买和卖之间,杨老太更喜欢卖。卖出一分也是成绩。为这一分成绩,杨老太将自己的货物挂了出来,冷冷的石板柜台被杨老太的的红的、绿的、黄的,和蓝的,一米五的杨老太为这堆色彩提供了蓝色,这是女儿早锻炼的衣服,买的时候不知道花了多少钱,杨老太甚至没看见女儿穿过就说不要了。

    杨老太接收了这件衣服,像天一样蓝的衣服从废物堆带到杨老太手上,穿在身上很暖和,很柔软。再穿几年保暖效果都会很好。

    女儿不穿,杨老太抗议似穿在自己身上来到旧货市场,这里面已经挂了长长短短的若干衣物。杨老太瘦小的身体和衣服没有关系,她的身体是海蓝条形衫的衣架。这蓝一下就映亮了旧货市场,在这里的人不评价卖衣服的人穿什么,最关注买衣服的人穿什么,要买什么。这是很紧张的脑力劳动,眼睛要好使,大脑要会想,嘴巴要会说,表情还要很生动配合着。都是动嘴,说卖衣服的话是杨老太的强项,况且和只知道李四光的赵老太相比,杨老太将自己的航线开辟进旧货市场后,她的另一个优势马上显现,她的面容在大院非常出众,很挺的鼻梁,很亮的眼睛,以笑为主打的嘴唇。

    74岁生日已经过了,杨老太的鼻梁挺着,让脸上的皱纹被挤到很不起眼的地方靠着。有人问到杨老太的旧货,这是生意开始的第一步,卖的人总会让自己的表现更主动,比如故意将拿到手上的衣服不经意的找些不足出来。杨老太并不在意这种故意,她依然笑着,鼻梁压到边上的皱纹在笑的时候会集中展示,这让杨老太说的话更加显得真实:

    我在说,你自己会看噻,拿手一摸就知道这是什么质量,又保暖,穿在身上可以抵好长时间哦。

    问题这是穿过的衣服。

    穿过是别人穿过啊,你穿着这衣服回家,谁看见你穿过了?谁知道这是穿过的衣服,这个牌子还是天伦的。

    商场上的生意人敬佩杨老太这个岁数说话的水平,除了记不住儿女们为显有钱买的洋牌子外,杨老太说话的合情合理都是她可以捡钱回家的真本事。即使生意最后没有成功,一场交战记录也是杨老太高兴的事情。

    一个人安静站着,杨老太会让整个过程回放,这样的线路杨老太非常熟悉,回想着,杨老太的手也不会闲着,她想下象棋一样把黄色的衣服和绿色的衣服对换开,这不是为买衣服的人,是为卖衣服的人心境在新鲜的状态,这样看起来,她秘密从家里到旧货市场才有意义。等待、交流、整理一系列配合中,时间带着箭头,嗖一下就到了三点。

    天这个时候放亮了一些,虽然依旧冷着,路面滑着,商场里坚持开门的同行们在顺城少有的寒冷中笑着、说着:

    从早到晚24小时,总要有一样东西混手嘛。

    旧货市场的人不知道石油大院买稀奇这样的接头暗号,但他们的话说进杨老太心里。这是旧货市场里的同行听得懂的话。为快乐混一天,杨老太带的衣服经过认真设计。她今天卖的衣服以艳丽为主,上岁数的人在这个寒冷的日子不会专门到旧货市场淘货,要来的就是对寒冷没有准备的年轻人,而且是年轻的农村人。市场分析的课杨老太没有上过,经历就是杨老太的课堂,走进旧货市场的成绩单是对杨老太秘密行动的奖励。

    在市场,说话不会面对杨老伯的后背,不会面对电视上往外冒的声音:

    都买了,都买了,我妈的买了,你妈的也买了。

    在旧货市场,当然更不会不会晕晕乎乎听赵老太说什么曲靖队休整这些真真假假也分不清的话。分不清的状态让杨老太觉得心里没有底,站在旧货市场的岗位上,杨老太的心很稳当。在石头搭建的铺面,衣服的价格她知道,想买衣服的人想什么她知道,一天怎么过去她知道,在这里,她欢喜着和需要她的人接头:

    这件旧毛衣多少钱一件?

    你出多少嘛?

    杨老太的铺面前。来了一位主顾。问衣服、准备买衣服的是位小姑娘,很年轻,身上穿的衣服果然是杨老太设想中的薄,顺城一年中零度不到十天,但这十天要扛过去就需要厚衣服。

    穿一件海蓝条形绒衣站在色彩各异衣堆中的杨老太笑着回答小姑娘的话:

    你出多少嘛?

    小姑娘看上的是件红毛衣,这是五媳妇用半年奖金买回家的衣服,穿了不到2次就没有再穿的废品,体重150斤的媳妇没有办法让腰回到可以穿束腰毛衣的尺寸,也没有办法让这有两排扣子的毛衣发挥保暖效果穿在里面,媳妇恨恨的说不要了,再也不买这么贵的毛衣了。不要了。

    杨老太心里唠叨着败家的定语接收这件毛衣。媳妇买这件温暖羊绒衣服时花了3000多,据说值3000多是因为这毛衣是手工编织,衣服上找不到接头,羊绒的绒在这毛衣上体现很充分,手摸着感觉是在一只有温度的羊身上,很软很温顺的感觉会传到触摸者心底。本来杨老太也舍不得将这毛衣带进旧货市场,来这里的人都是懂得捡钱的人,不会随便乱花钱,或者也没有钱可以花。这么贵的毛衣能收回100元都很难,杨老太想坼后再编织成可以穿在身上的衣服,但问题出在羊绒的绒是易碎品,坼过后重新编织绒会消失,那些绒在坼的时候就开始失去富贵,再洗、再烫、再编织,出来的成品不光没有绒,毛的感觉也渐渐远离那只温顺的羊。

    这毛衣的颜色都开始褪了。

    手爱惜着暖暖摸着羊绒的女孩讲了第二句话。这是买主要压价找的理由。杨老太熟悉这样的程序,在很冷的天她独立着走进旧货市场,没有摔着、没有碰着,没有要任何人扶着进旧货市场,这是市场中唯一上70岁的老人。杨老太乐着,笑着。她对小姑娘说:

    你可以先把衣服披在身上试试,看质量、看式样、看颜色、看效果、、、、

    双方还谈着价钱,杨老太已经知道红毛衣的归宿就是这个小姑娘身上,农村小姑娘没有多少钱才进这里,这是农村女孩子穿高档衣服的秘密基地,价格是唯一的理由。为这个钱很少的小姑娘,杨老太制定了自己的底线:

    100元成交。

    这是杨老太的底线。刚进旧货市场的时候杨老太喜欢说买的时候花了3000多元这话,现在她不说了,买的时候多少和现在没有关系:

    这就是新婚和再婚的区别噻。

    杨老太和邻居闲聊时说旧货的原价和现价,她的这个比喻成为商场引用最多的句子。3000多元到100元是天上和下水道的区别,杨老太心平静气接受天上与下水道的不同。说话间,小姑娘已经把毛衣穿在身上,那羊绒很懂事就贴在小姑娘身上,温暖着,舒适着,富贵着。

    转身、走到铺面外的光线中审视,衣服太大成为小姑娘找出的另一个问题,小姑娘着急,为无法买走这件衣服着急。

    太大啦,这中间全部是空的。

    小姑娘说着用手把衣服的前块拉起,毛衣成斗篷。小姑娘的兴致好像受到打击,养了七个儿女的杨老太交易开始就在准备回答这个问题。

    她笑着,眼睛的黑眼珠清澈着,她对小姑娘说:

    这衣服只卖有缘人。你的肤色、你的年纪和这衣服本身就很配。你觉得大?看你怎么穿,把腰带系紧一点这衣服看上去更有档次,你的身材会显得更好。

    真的?

    杨老太现在不是小姑娘的博弈对手,她是小姑娘美丽装扮的同盟军,小姑娘试着把腰带系紧,再到旧货市场门口值班室的窗户玻璃前照照,时尚、富贵、喜气、便宜皆备。

    成交。

    小姑娘笑着审视自己,很满意。

    杨老太也笑着,看这件毛衣从废品转为现金的神奇。

    妈,你真的在这里?你想做什么?你这么大岁数这么冷的天来这里?你有什么事情我怎么办?

    羊绒毛衣小姑娘穿着刚走,一张100元钞票捏在手上的喜悦还没有消化,杨老太耳边听见了杨老七的叫喊。

    根据兄妹七人要让父母比赵老太幸福而拟定的协议,这个月父母归她照管。她要负责任。天很冷,她打了电话给母亲,让父母不要外出,要吃什么她会买回家,她穿着外国皮鞋提前下班,到超市买白菜和排骨,看起来是搭配很合理的饮食,提回家,母亲却擅自出门了。跌跌撞撞出门,在旧货市场从衣服的条纹发现母亲不难,她着急,她生气,她大叫:

    你出了事情怎么办?叫你在家坐着你不听------

                         2014/2/2

                         2014/2/3

                         2014/2/4
    姚晓英(全国人大代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2-22 22:59 , Processed in 0.1158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