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昨天 07:45 |
---|
签到天数: 3133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
姚潇怡:我在美国做律师发布时间: 2014-12-26 01:21:45 | 来源: 光明网 | 作者: 陈苏 |
■记者陈苏
一个月前,姚潇怡所在的律所bingham与morgan,lewis&bockius合并,成为全球最大的律所之一。这个律师界大事件,她说来很平淡,平台更大,机会更多。
她的工作与生活依然如往,忙碌且充实。
【一句话速写】
为着科研梦,她孤身赴美。为了追寻兴趣,33岁时,她从生化科学转学法律。曾哭过,也有遗憾,她了解自己的强项与弱项,做想做的事,她做得安心,也活得实在。
【潇怡感悟】
很多时候,问题是没有答案的。我们只能在有限的选项中,做最好的选择。
要不要关心人,要不要帮助人,是将心比心。
做想做的事,这一点最重要。问内心,你到底想要什么,就会做得很安心,活得很实在。
你在一个工作上花很多时间,如果不喜欢是走不远的。
【成长足迹】
1972年生于乌镇。1987年入读嘉兴一中;1990年9月入读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生物专业,1994年7月获理学学士学位;1994年9月,保送中科院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1997年7月获理学硕士学位。1997年8月赴美,入读爱荷华大学医学院生物化学系,2001年12月,获生物化学博士学位。2002年5月,入美国基因泰克生物科技公司做博士后研究;2003年8月,入德州理工大学做访问教授;2005年8月,入洛约拉法学院,主攻知识产权法,2008年5月,获法学博士学位,拿到加州律师执照,并通过美国专利商标局的专利代理人资格考试,成为专利律师。目前,在morgan,lewis&bockius执业。
25岁,最难语言关
1996年,在中科院上海生化所攻读硕士研究生的潇怡,碰到了人生一道选择题:继续原地读博还是赴美读博?
决定并不难。生物化学美国水平更前沿,一心向往科研发展的潇怡,决定出国。以后怎么发展,她没考虑;会不会适应,她想得很简单:“我只是去做科研。”
此时,信心满满的她不知道,到美国后,自己有一天会在实验室里,听着歌流泪。
她申请的学校是爱荷华大学。那时,互联网在中国刚起步,潇怡对国外并不了解,也不知道有哪些学校,爱荷华是师兄师姐的推荐:学术很好,中国人多,可互相帮助。
1997年8月,甫一出国门,潇怡就懵了。
这是她第一次坐飞机。她原以为自己英语挺好,转机时,很多程序不知道,一路问,结果发现自己学了那么多年的英语,口语很不理想,这让她颇为受挫,也开始胆怯。
下了飞机,中国的师兄师姐帮潇怡和另一个同学安排住处,“特别是第一个星期,没有他们的帮忙,我们根本没办法生活。”
她拿的是全额奖学金,经济上不成问题。学习压力很大,潇怡是有准备的。语言,是她最大的问题。开始,她很惶恐。很多课,潇怡都用录音机录下,回来再听,多花时间,把课程搞定。
她对自己的口语不自信,但英文基础很扎实,环境逼着她去听去说去写,听收音机、看电视,就像英语集训一样。半年后,她渐渐适应,慢慢有了信心。
师兄师姐很照顾她,感觉有他们在,心里有依靠,不会慌。但毕竟刚出去,她记得有一次,在实验室,听着歌,特别感伤,觉得心里空空的,很无助,就哭了。压力特别大的时候,她会在半夜给家里打电话,这让父母特别担心。那时,沟通渠道很少,电话费特别贵,一分钟要两美金多,再说,她知道家里帮不上忙,只能让他们跟着担心,就很少说了。
慢慢地,她终于挺了过来。
33岁,生化转法学
从生化科学转学法律,是潇怡一次大胆的选择。
她获得生化博士后,在美国基因泰克生物科技公司蛋白工程小组做博士后研究,课题有了些成果后,她和公司的法务部门接触,把自己的东西写成专利。这是她第一次接触专利法和知识产权法。
此后,她一直在考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