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32|回复: 0

桐城派:文统道统与清代治国方略结合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9
  • 签到天数: 31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1-10 13:05: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派:文统道统与清代治国方略结合

    ——桐城派与明清学术文化研讨会综述
    2007年08月10日04时06分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桐城派与明清学术文化研讨会于2007年6月20日至23日先后在安徽大学、桐城市举行。本次学术会议由《文学遗产》编辑部、安徽省桐城派研究会、安徽省古籍整理办公室、桐城市人民政府和安徽大学文学院共同举办。来自北京、上海和安徽等地的专家学者七十余人参加会议,收到论文五十余篇。现将会议综述如下:
      关于桐城派成因论述,既有对前人研究成果的综述,又有拓展和创新。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文学所所长杨义认为:研究桐城派要从清代学术文化中心的转移和清代文化结构的大背景下去考察。桐城派把唐宋以来的道统与一个新王朝治国方略结合起来,起了导向作用。他剖析了桐城派代代相传、历久不衰的原因,指出“桐城派源流很正、弟子很多、纲目清楚,所以能够不断发展”,给人启迪尤深。桐城师范程根荣也将前人关于桐城派的成因研究,进行了归纳。
      关于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文化的探讨,既有个案分析,也有宏观纵论,不乏新意。中国社科院王达敏指出张裕钊和吴汝纶联袂创立了莲池派,其影响至大毋庸置疑。武汉大学陈文新教授认为桐城派文章比骈文派文章更亲切、简洁、生活化,把桐城派作为纯文学的流派来研究更有吸引力。南京大学曹虹教授论述了“清真雅正”是清廷对文章宗尚的指导思想。认为清代诸帝的相关训旨,可提供理解桐城派开宗传衍的背景信息。华东师范大学刘学照教授指出,名门望族的流变是社会变迁的征兆和投影,进行桐城名人望族与清代学术文化的研究,当有助于桐城派与清代学术文化研究的深入和拓展。北京语言大学王兵教授认为清廷任何一种学术宗尚的确立、调整或变化,都对桐城派诸家的学术主张产生重要影响,进而影响其古文理论以及选本的编选。安徽师范大学潘务正先生简述了方苞在翰林院任职生涯,认为方苞义法论的形成,有着极为深刻的翰林院文化制度因素。合肥学院张成权认为“汉宋学之争”是学术史上的焦点之一,它是清代学术流变的产物,是桐城派研究不能回避的问题。
      关于桐城派主要作家的研究,突破以往“就文论文”的思维定式,从更加广阔的领域和更加丰富的层面,揭示他们思想的内涵和实质,肯定其历史地位和作用。安徽大学周中明教授从平等思想、图变求新等六个方面论述姚鼐其人其文的民主性和进步性,有助于认清清代学术文化的特点,有助于重新认识桐城派。曲阜师范大学刘相雨博士认为方苞、刘大c、姚鼐重视作文之“法”;《古文约选》、《古文辞类纂》等文章选本将作文之“法”落到实处。淮北煤炭师范学院李勇教授认为方苞作为一个经学家,在《春秋》学方面颇有造诣,然而经学史的写作没有重视和关注,显失公允。
      关于文献资料的辑佚与整理。安徽省图书馆阚华研究馆员等就桐城派文献整理和著录编纂工作,提出了建议与思考。合肥学院詹向红副教授《桐城学堂〈办学公文稿〉》,提供了近代中国早期办学情况的教育史料。南京大学卞孝萱教授对《桐城麻溪姚氏宗谱》的解读,揭示姚氏家族的文学奇观,从家族发展史观照桐城派的流衍与传承,令人耳目一新。江小角研究员从桐城洪涛山《余氏宗谱》中,发现了桐城派主要作家戴名世、姚鼐、姚永朴的佚文,补其文集之缺失。(江小角作者单位: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所)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2:14 , Processed in 0.10193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