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签到天数: 31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姚鼐字姬传,又字梦谷.因他的书斋名惜抱轩,后来弟子称他为惜抱先生。他于雍正九年(1731)十二月二十日生于桐城的一个官宦之家,其高祖姚文然,康熙年间官至刑部尚书,曾祖姚士基做过罗田知县;伯父姨范,进士及第后为翰林院编修。然而到了姚鼐出生时,家境并不富裕,其父姚淑终生未仕:先生自幼嗜学,姚范授以经学,又从刘大木(魅)学古文。刘大木(魅)在(寄姚姬传)中说: “我昔在故乡,韧与君相识。君时甫弱冠,已具垂天翼。”从刘氏对先生的极度推许中,可见先生少年时代就表现出了非常的天资。 先生二十岁中江南乡试,后屡试于礼部,却未中。直至乾隆二十八年(1763)他三十三岁才中了进士。授庶吉土,三年敢馆改主事,属兵部,后又补礼部仪制司主事。后历任山东、湖南乡试副考官.恩科会试同考官和刑部广东司郎中等职。乾隆三十八年由朱筠等人提议,开四库全书馆。先生被荐入馆充纂修官,记名御史,不久以衰病辞官。究其原委,恐非真情。姚莹在《惜抱先生行状》中说:“纂修者竞尚新奇,厌薄宋、元以来儒者,以为空疏,掊击讪笑之不遗余力,先生往复辨雠,诸公虽无以难,而莫能助也。”可见他与当时以纪昀为首的馆臣见解不合,后人遂以纪、姚之抵牾为汉、宋学派之争的反映。其次,先生为人淡泊名利,对仕途风波、官场的险恶也很厌倦。为官期间已深深感到“刑官不易为”,决定“揭褐归田里”(《述怀二首》)。辞官回乡后,他在《夏日}一诗中说:“谷鸟翩翩影,孤翔识所归”,表现了脱去羁绊,回归故乡的喜悦心情。 乾隆四十二年应朱子颖之请,赴扬州梅花书院主讲,开始长达三十八年的教学生涯。其后主讲安庆敬敷书院、歙县紫阳书院、南京钟山书院,致力于教书育人和精研学问,因而其弟子遍及南方各 省,其中最著名的有管同、梅曾亮、刘开、方东树、姚莹、陈用光、鲍桂星等。先生一生著述极为丰富,除(借抱轩集)所收诗文、法帖、题记及笔记外,尚有{九经说》十七卷、《老子章义)一卷、《庄子章义》十卷、惜抱轩书录)等。 在桐城派中,后人以方苞、刘大槐、姚鼐为“三祖”,而姚鼐又被誉为“三祖”中之集大成者。姚莹在《行状》中说:“自康熙朝,方望溪侍郎以文章称海内,上接震川,为文章正轨,刘海峰继之益振,天下无异词矣。先生亲问法于海峰,海峰赠序盛许之。然先生自以所得为文,又不尽用海峰法。故世谓望溪文质。恒以理胜;海峰以才胜,学或不及;先生乃理文兼至。”《清史稿?姚鼐传》说先生“为文高简深古,尤近欧阳修、曾巩,其论文根极于道德,而控源于经训,至其浅深之际,有古人所未尝言,鼐独抉其微。发其蕴,论者以为词迈于方,理深于刘,三人皆籍桐城,世传以为桐城派。”可见先生能兼方,刘之长,致使桐城派之名得以确立,并使其门庭日益张大。桐城派所以能成为清代流传地域最广,影响最大,历时最长的一个文学流派,姚鼐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因此,要研究桐城派。首先要了解姚鼐;而要了解姚鼐的文论思想,就得要研读姚鼐编撰的一部 著名古文辞选本《古文辞类篡》。 《古文辞类篡》是姚鼐用毕生精力精心结辑的巨著,从初稿到终稿,经过不断地修订,直到临终 时才把定稿交给他的幼子姚执雉,用功之勤,用力之多,用时之久,实所罕见。此书与一般选本的随有卓越的文论见解,因此《古文辞篡》一书较其他选本更为精审,称为善本。吴汝纶对此书评价尤高:“《古文辞类篡》一书,二千年高文略具于此,以为六经后之第一书。此后必应改习西学,中学浩如烟海之书行当废去,独留此书,可令周、孔遗文绵延不绝。”他认为有了《古文辞类篡》,散文的嗣统即永传不朽。此虽偏颇,但不无道理。 《古文辞类篡》有七十四卷和七十五卷本。清嘉庆末年兴县康绍镛用阳湖李兆洛所录本刻于广 东,李兆洛为之校雠,为七十四卷。姚鼐根据《汉书?艺文志》,本为《古文辞类纂》“篡”同“撰”,康刊误为“纂”,后来很少知为“篡”字了。道光以后翻刻康本很多,成为通行本。道光五年门人吴启昌用所录本刻于江宁,校者为梅曾亮、管同,此为姚鼐晚年定本,为七十五卷本。
使用道具 举报
本版积分规则 发表回复 回帖并转播 回帖后跳转到最后一页
查看 »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2:49 , Processed in 0.119265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