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006|回复: 1

姚鼐字号溯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1-16 15:27: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鼐字号溯源

    来源:安庆旅游网 作者:佚名

       《登泰山记》是一篇冬日登泰山的游记,文章以如诗如画之笔再现了泰山雪后初晴的景观,脍炙人口。其作者姚鼐(1731——1815),字姬传,号惜抱先生。作品有《惜抱轩诗文集》。这里,笔者不揣谫陋,想就其字、号探赜索隐,虽为管见,或可引玉。  
    先说其字“姬传”。我们知道,古人所取之字往往是名的补充解释,是和名相表里的(故也叫“表字”),像苏轼字子瞻,实源于“登轼而望之”(《左传·长勺之战》),曾巩字子固,都属于同义的;也有名与字义相反的,如朱熹字元晦,“熹”是光明,“晦”是黑暗。当然,姚鼐也不例外。  
    “鼐”,《诗·周颂·丝衣》:“鼐  及鼎,兕觥其斛。”鼐,即是大鼎。而在古代,鼎乃立国之重器。逐鹿中原,觊觎国柄,谓之“问鼎”;江山易主,舆稿换图,谓之“鼎迁”或“鼎革”;新朝立国,谓之“定鼎”;天下三分,谓之“鼎立”。可见,“鼎”已成为政权的象征了。这里也与古史有关。  
    传说大禹治水之后,划神州大地为九州,他在每个州都立一个扶正祛邪的纪念物,于是搜集天下青铜铸成九鼎,每一鼎代表一个州(《史记》载在“虞夏之盛”,“禹收九牧之金,铸九鼎,象九州。”)他在每件鼎上都刻着助人行善的神,害世伤民的鬼蜮等各种各样的形象,让每个人都牢记这些形象,从而可以辨识世间的一切好与坏,善与恶,让每人以此为德行标志,照此做人行事。从此,九鼎就成为国家政权的象征,延续相传。据说,夏桀无道,商汤灭夏后,九鼎便飞向商都,后来,商纣王荒淫无道,周武王伐纣灭商,九鼎便归周所有,传说九万人方能拉动一鼎,周武王便发兵八十一万才将九鼎运到都城镐京。据文献记载,在周代曾严格执行过“列鼎制度”。(当时,天子用九鼎,诸侯用七鼎,大夫用五鼎,元士用三鼎,士用一鼎,至于一般平民百姓,是绝对不可使用鼎的,否则,甚至会招来杀身之祸。)由此可见,虽有“禹铸九鼎”之说,而真正形成制度,使鼎成为政权象征的还是西周时期。  
    “鼎”与“姬传”有何关系呢?原来,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后来因居住在姬水之滨,就改“姬”为姓。黄帝是上古传说中最伟大的帝王,今天大多数姓氏都被说成是其后代。而周族的祖先后稷承袭了姬姓,他的后代后来建立了周朝,这就是周武王姬发。至此,我们就不难明白姚鼐缘何字“姬传”了。  
    再谈其号“惜抱先生”。在古代,除了有“字”,还爱用“别号”的往往是些文化人。号是由本人决定的,往往表示自己的志趣爱好或住所特征。比如,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欧阳修自号“六一居士”(“六一”是一万卷书,一千卷古金石文,一张琴,一局棋,一壶酒,加上本人一老翁)。当然,也有别具特殊含义的,像明末清初画家朱耷号八大山人,“八大”连写似哭似笑,表示苦笑不得。姚鼐之号实因其家建有“惜抱轩”,那么,“轩”又何以名之“惜抱”呢?  
    这里就不能不论及“桐城派”了。“桐城派”是有清一代最大的古文流派。也可说是历代古文流派中最大者,其参与作家之众,播布地域之广,绵延时间之久,皆为中国文学史上所仅见。桐城派主张学习《左传》、《史记》等先秦两汉散文和唐宋古文家韩愈、欧阳修等人的作品,讲究“义法”,要求语言“雅洁”,以阳刚阴柔分析文章风格。清初文学家方苞被称为其始祖,而姚鼐则可说是桐城派在理论和创作上之集大成者。故而,对“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姚鼐必然心向往之,以踵武先贤为己任。  
    韩愈有一首《杂诗》,其诗如下:  
        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前后。岂殊蠹书虫,生死文字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9:02
  • 签到天数: 3111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1-16 15:27:2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道自愚蠢,古言自包缠。当今固殊古,谁与为欣欢?  
    独携无言子,共升昆仑颠。长风飘襟裾。遂起飞高圆。  
    下视禹九州,一尘集豪端。遨嬉未云几,下已亿万年。  
    向者夸夺子,万坟厌其巅。惜哉抱所见,白黑未及分。  
    慷慨为悲咤,泪如九河翻。指摘相告语,虽还今谁亲?  
    翩然下大荒,被发骑骐麟。  
    这首诗先言自己用功读书忽然厌烦无聊起来,要开开眼界,换换空气。后说自己“遨嬉”的过程。根据钱钟书先生的意见,“夸夺子”是跟“无言子”对照,指那些类似自己的夸多逞博的学者。“万坟厌其颠”是申说“生死文字间”的“死”字。“抱所见”就是甘心“愚蠢”和“包缠”,不肯走出文字间;“白黑未及分”是说一辈子也搞不明白“古史”和“诗书”里的道理。“夸夺子”指他平时的志同道合的同伙而言:那些人给书本子纠缠住而又不想摆脱,害得他没有“欣欢”“遨嬉”的伴侣,只好另找“无言子”去,不过,假如他们都死了,他就更加凄凉寂寞了,所以,“泪如九河翻”,所谓物伤其类也。  
    作为当时古文写作之巨擘,姚鼐强调“义理、考据、词章,三者不可偏废”。一生治学以经为主,不仅创作了不少古文佳作,还曾参与编修《四库全书》,另外所编《今体诗选》、《古文辞类纂》历来负有盛誉。综其一生,也算是过着“古史散左右,诗书置后前”的孜孜石乞石乞的学者生活的。他从韩愈的这首诗中拈取“惜抱“二字名其轩,实在也是在自我砥砺:博览群书,笔耕不辍,潜心治学。  
    由姚鼐的字与号,我们再次感受到古代文化人深厚的文化素养和高雅的志趣。没有这种素养和志趣,今天的我们就不可能享受到这么多澡雪心境,颐养精神的精美的艺术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1 09:23 , Processed in 0.10474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