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25日上午,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传承人姚九华追悼会在嘉兴市殡仪馆举行。哀乐低回,气氛肃穆,偌大的灵堂里挤满了赶来吊唁的人们,大家满含热泪告别这位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奉献了一生的老人。他的一生简单质朴,却用毕生的精力致力于中华民族传统美食——粽子制作技艺的传承与发扬。 姚九华1928年11月1 4日出生于兰溪县潭塘坞村一个贫农家庭。1948年,姚九华从家乡来到嘉兴,即进入荣记五芳斋粽子店学生意,从此与五芳斋粽子结下不解之缘。
凭着对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的执着追求,不到一年他就熟练掌握了五芳斋粽子的全部制作技艺,成了荣记五芳斋粽子店一呼百应的大伙计。在这期间,姚九华通过自己的实践,对粽子制作工序进行了一次认真的梳理,很快成了嘉兴粽子行业公认的一把好手。他传承和总结出的粽子制作技艺至今仍对五芳斋粽子的生产有着指导意义。
1952年荣记五芳斋粽子店的老板郭士荣夫妇相继去世,粽子店面临关闭,姚九华义不容辞地挑起了荣记五芳斋粽子店的经营重担。为了减轻资金的压力,他一方面想方设法筹措资金,另一方面自己带头减薪,以实际行动带领店里的伙计们共度难关,使张锦泉于1921年创立的五芳斋粽子得以续存。
1956年公私合营,“荣记”、“合记”、“庆记”三家“五芳斋”及“香味斋”四家粽子店组建为一家“嘉兴五芳斋粽子店”,姚九华当之无愧地被任命为公方经理。在他的努力下,五芳斋粽子店由十几个人迅速增加到八十多人,营业面积也由20多平方米扩张到200多平方米。因为成绩显著,1959年姚九华获得了嘉兴市财贸系统先进工作者的光荣称号,并作为嘉兴市7名代表之一,去北京参加了“全国财贸系统比武大会”。在这一年姚九华还加入了梦寐以求的中国共产党。1982年,姚九华被任命为嘉兴南湖饭店副经理。
改革开放后,1984年嘉兴五芳斋粽子店重新扩建,姚九华又重新回到了他魂牵梦萦的粽子行业。在这期间,他先后发起了机械化拌肉、拌米和高压锅烧粽子等技术革新,不但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劳动效率,而且使粽子的质量有了一定程度的标准化保证。他还在全省带头搞起了“全额分成的工资分配形式”,极大地提高了职工的工作积极性,成了全省饮服业的学习榜样。1988年姚九华还做了一件慧泽五芳斋的大事,那就是申请注册了“五芳斋” 商标。
这些创新性举措,使嘉兴五芳斋粽子店粽子的产销量一举突破了多年来一直徘徊不前的局面,1988年达到了破纪录的310万只。这一年,他被评为嘉兴市劳动模范,而后又被授予嘉兴市优秀党员称号。
而五芳斋一直以来对这位为企业发展作出显著贡献的老人也极为敬重。公司不仅为姚九华向政府部门申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同时还聘请他为企业的历史文化顾问。姚老先生退休后也始终关注五芳斋的发展,经常给公司献计献策。今年7月份还参与了央视纪录片《中华老字号-五芳斋》的拍摄,讲述五芳斋的历史以及他与五芳斋的故事。如今,他的家人包括儿子、外孙女等都在五芳斋工作。
然而,多年的辛勤努力加之年事已高,今年11月姚老先生因胆总管结石被紧急送往浙医一院急救,却因血小板进行性下降无法手术。在他病重期间,受到嘉兴社会各界及媒体的关心和帮助,家属子女尽全力救治的同时,还牵动了所有五芳斋人的心。五芳斋集团董事长、集团党委书记、工会主席、总经理等主要领导多次前往杭州和嘉兴的医院探望,积极与院方探讨病情、研究治疗方案,并一再要求尽最大努力进行抢救,还千方百计向嘉兴血站求助,并发动员工献血小板,竭力挽救姚九华的生命。
在历史的长河中,84年只是个短暂的瞬间,作为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姚九华为他所挚爱的五芳斋粽子事业倾注了大量心血,进行了许多有益于企业发展的实践,如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的传承和创新、五芳斋总店的改造、五芳斋品牌文化的传播等等。在老字号近百年的发展历程中,一代代的五芳斋人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铸就了“五芳斋”这块金字招牌,并发展成为全国知名的行业领军企业,姚九华正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2009年9月,浙江省文化厅公布了“第三批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作为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的传承人,姚九华榜上有名。2011年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被正式列入国家级非遗项目后,公司又为姚九华申报了国家级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这是对姚九华用毕生精力致力于五芳斋粽子制作技艺传承的最高褒奖,也是姚九华在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美食—粽子所起作用和贡献的肯定。五芳斋集团6000名员工也必将继续沿着前辈的足迹,进一步弘扬五芳斋的优良传统,秉承“和商”理念,为“打造中国米制品行业的领导品牌、中式快餐连锁的著名品牌”而不懈努力!
浙江五芳斋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2012/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