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4|回复: 1

中国古代家谱的发展历史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2-14 17:11:4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古代家谱的发展历史

    来源:清砚谱社   发布时间:2012-08-21 10:15   

    中国古代家谱的发展源流
        中国古代通常将帝王、诸侯、名门望族的家谱称为谱牒。谱,指系统编制的表册;牒,指为表所加的注释。
        谱牒起源很早,从《史记·夏本纪》详录夏朝自禹至桀14 代世系17 位帝王事迹可证明,在奴隶社会的夏朝就有了记载奴隶主贵族世系的谱牒。商代甲骨档案中记载“干支表、祀谱和家谱”的“表谱刻辞”,便是殷商王室的谱牒。西周推行宗法制和分封制,谱牒更被重视,设官掌管,藏于金匮,存于宗庙。战国时出现了较为完整地记载帝王、 诸侯世系的《世本》等谱牒。
        秦灭六国后,各国谱牒虽有散失,但两汉中央和地方私家均重视家谱的搜集编修和保存王朝中央设宗正专管皇族事务及编修保存皇族谱牒;地方有应劭的《士族篇》、颍州太守的《聊氏万姓谱》、扬雄的《家谱》等。司马迁修《史记》便大量参阅并效法当时尚存的谱牒。魏晋南北朝推行九品中正制,重视门第。有司选举,必稽谱牒;名门望族,修谱之风盛行。时人尚谱系之学,家藏谱学之书,官府设谱局,涌现贾弼之、贾匪之、贾希敬(镜)、王僧孺等著名谱牒学家。晋贾弼之撰《姓氏簿状》,梁王僧孺改定百家谱,考撰成《 十八州谱 》、《百家谱集抄》、《南北谱籍》等成就,更被后人尊誉为贾氏谱学、王氏谱学。这个时期成为中国谱牒发展的鼎盛时期。
        以后废九品中正制,谱牒作用一度有所下降。唐代为突出李唐皇族及外戚、功臣的社会地位,唐太宗令修《氏族志》,武则天令改修《姓氏录》,唐玄宗修成《 姓族系录 》。《大唐姓氏录》《衣冠谱》《开元谱》《永泰谱》、《韵谱》、《元和姓纂》等著名谱牒也相应问世,路敬淳、柳冲等谱牒学家脱颖而出。“谱系”被列入《唐六典》,著名史学家刘知几更主张把谱牒之书编入国史宋以后除王室族谱外,司马光撰有《臣寮家谱》,苏洵、欧阳修等人则率先编撰本族新族谱。于是地方大姓名族修谱之风再兴,并多仿欧苏谱例撰辑。《新唐书》把“宗室世系”“宰相世系”等作为重要内容记载;《通志》把谱系分为 6种著录。
        清代虽“谱学之传,已久失矣”,但王朝中央及地方大族对谱牒的编修和保存仍十分重视。顺治十年(1656)第一次编修皇室家谱──玉牒,以后规定每10年续修一次,至清末共修27次,由宗人府主持,专开玉牒馆掌修(见彩图[清代纪录皇家谱系的《玉牒》])。
        蒙古王公札萨克 四部伯克、西南土司、政教首领等少数民族上层源流谱系,由理藩院掌编报,亦定10年考订编修一次,要求考证其得赐姓氏、受封的原始资料、传袭至今的世系顺序等,著录于册。八旗世袭、内务府庄户和专业户的谱系,由八旗及内务府分别登记编报。
        地方名门大族修谱也有严格规矩,其中孔子后裔于乾隆九年(1744)在曲阜孔庙制定了修谱条规、榜示和凡例,定60年大修一次,30年小修一次,并统一了谱册格式、填写要求、投报办法等。民国时期仍有些旧名门望族保留着续修家谱的习惯。
    作者:朱炳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2-15 09:3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

    应当了解的家谱的发展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3 12:51 , Processed in 0.1046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