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35|回复: 0

谱牒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6:58
  • 签到天数: 29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2-21 09: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谱牒是中华历史文化的瑰宝

    来源:未知   发布时间:2012-04-24 16:18   

    2012年3月15日在武进老年大学讲课材料

           今天,武进区委宣传部、武进区文广新局和武进图书馆给我提供一个机会,与武进老年大学的朋友们共同来探讨学习,共同推进谱牒文化研究,这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谱牒文化,在我国是一个古老的话题,又是一个全新的课题。说它古老,是说我们对谱牒研究已有几千年的历史,说它全新,是说对于我们这些人都是接触这方面知识的时间不长,而且时代的进步又给谱牒文化注入了新的内涵。我是一个谱牒文化研究战线上的新兵,从二○○七年续修《恽氏家乘》开始,才逐步研究谱牒文化这门知识,我觉得这门知识博大精深,值得研究,而且学习永无止境。为了让大家把家谱修好,根据我自己的切身体会,把修谱中的感受写了七篇文章刊登上常州谱牒文化杂志上,第一篇是《如何写好世表》,谈了五个性:一是注意内容的完整性,二是注意格式的统一性,三是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四是注意材料的真实性,五是体现时代性。第二篇是针对许多宗谱在女子挂线上的杂乱无章写了《谈谈宗谱中的女子挂线》,讲了六点,一是为什么谈这个问题,二是现在女子为什么可以挂线,三是哪些女子可以在宗谱中挂线,四是女子挂线从什么时候开始,五是女子挂线后世表如何表述,六是世表和世系的关系。第三篇文章是针对一些宗谱违背中国国情,违背事实的情况写了《史官的职责》,修谱也是修史,史官要秉笔直书,没有史官的精神是修不好谱的。第四篇是针对修谱的本意不理解写了《修谱中要防止的三个误区》,一要防止把宗谱修成百家姓谱,二要防止把宗谱修成生死薄,三要防止把简介写成简历。第五篇是针对有些人对宗谱中一些用词概念不清用词不当,写了《宗谱中有关用词解释》。第六篇是针对一些宗谱凡例写法不妥或表述不完善写了《当今修谱的几个不同点》。第七篇是针对一些百家姓谱带来的弊病写了《谈谈宗谱中的外孙挂线》。目的是希望大家重视修谱,把续修宗谱工作做好。
           下面谈三个问题,一是我国家谱历史源远流长,二是家谱功能和主要内容,三是当今修谱正当时。
    一、我国家谱历史源远流长
           我国是世界上三大文明古国之一,家谱也随着文化的发展而发展,我国的家谱发展过程大体分为几个阶段:
           1、家谱的原始阶段。早在文字出现以前,我国就有口述家谱,即以口述方式记述祖先世系;在结绳记事时代出现结绳家谱,即通过绳子打结记述世数。殷商时期曾有甲骨家谱,即刻在乌龟,甲鱼壳上记载一个家族的名字。在出土的商代末年的青铜器上,发现了青铜家谱,此外还有石碑家谱塔谱、布谱等,这些家谱记载比较原始,存世亦极少。
           2、家谱的萌芽阶段。原始的家谱已经具备了家谱的基本要素,但都比较简单。周朝的《世本》记载了远古黄帝至春秋时期许多大夫的氏姓,世系,迁徙,名号等,这是中国家谱的开山之作。
           3、家谱的兴起阶段。汉代至魏晋南北朝,已经出现谱牒名称,当时十分重视门阀,即一个人的出身,凡选举人才,必稽查谱牒,人的升迁,要看姓氏的高下,国家开始没立谱局,同时出现了谱牒专家,如三国演义上刘备称为皇叔,就要翻开谱牒查证。到了唐代,修谱仍然为官府垄断,唐太宗李世民时,专门组织官员编纂《氏族志》,把姓氏分为等级。
           4、家谱的转折阶段。宋朝时,由官方修谱发展到允许民间修谱,同时也允许宗族修建宗祠,家谱的功能从“别选举,定婚姻,明贵贱”的社会政治功能转化为“尊祖、敬宗、收族”的伦理道德功能,由苏轼和欧阳修创导的面貌一新的家谱基本体例格局,为家谱的进一步发展、普及奠定了重要的基础,俗称苏式和欧式,我们现在看到的宗谱最早一般都是宋代时期修的。
           5、家谱的鼎盛时期。明、清以至民国时期,家谱开始普及,家族修谱蔚然成风,尤其是康熙、雍正号召修家谱,使得家家有家谱,常武地区、安徽徽州、浙江绍兴成为全国三大谱牒中心,内容比以往更加丰富、详尽,而且规定十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修谱成为一项全民的文化运动。从家谱世表记述的内容看,康熙以后的世表内容全面,尤其是在太平天国失败以及抗日战争胜利后,民间不失时机地修家谱、建宗祠,说明民间修谱、建祠的重视程度。
           6、家谱的复兴时期,全国解放后,长期受左倾思想的干扰和破坏,宗族观点逐渐淡薄,毛泽东在他的选集中就有批判“君权、族权、夫权”的语录,民间停止修谱活动,尤其是文化大革命运动,家谱列入“四旧”,家谱烧光,宗祠拆光,祖坟掘光,人们不敢谈修谱,也不敢说谁家还有家谱。改革开放后,人们的思想开始解放,尤其是九十年代后,海外华人开始寻根问祖,民间又萌发修谱的念头。近十年来,常武地区修谱活动已经复兴,已修成家谱四百部左右,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常州《谱牒文化》杂志已出刊十四期,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无锡、江阴、靖江周边地区以及杭州、山东、山西等地都到常州制作家谱,从制作质量、印刷、纸张等各方面可称全国之冠,许多老一辈人都认识到这是抢救中国传统文化之举,如果我们一代再不修谱,宗谱将要失传。
    二、家谱的功能及内容
           宗谱和国史,方志三者是构成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文化的三大支柱。它弥补了国史,方志某些方面的不足,为弘扬民族传统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上海世博会,原来宣传我们与世博会的源远联系为一八六五年,后来从宗谱中发现,我国从一八五二年就参加伦敦世博会,并且丝绸得了金奖,通过家谱再查世博会资料,得到了考证,这样,我国与世博会的联系向前推进了十三年。所以我们要充分认识修谱的作用。
    家谱的功能很多,主要有:
           1、寻根问祖的价值。我们的祖先是谁?是从什么地方迁徙来的,中国人历来有尊祖敬宗的传统和寻根问祖的情结。宗谱上说,如果我们不知自己的祖先,见到族人“路若途人”,那么 我们连禽兽也不如。家谱是我们寻根问祖的重要资料,上海图书馆阅览室自一九九六年对外开放以来,已接待海内外数万名读者,不少人从家谱中查到自己的祖先时,高兴得热泪盈眶。通过寻根问祖,可以增强海内外华人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而对促进中华民族的统一大业有重要意义。
           2、宣传教化功能。家谱与国史有一定的区别,家谱主要是扬善抑恶,家谱中一般都有“家训”、“族规”、“格言”、“传赞”等,其中有一些封建的思想,但“敬长老、孝父母、尊师长、崇俭仆、戒奢侈、禁赌博”,等一些伦理道德规范,家谱中记载的许多族人抗击外来侵略的爱国精神,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以及追求真理的奉献精神,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优秀道德传统,对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发挥过巨大作用,对促进现代文明建设也将起重要激励作用。
           3、史料研究价值。存世的家谱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些家谱属于珍品,更具文物考古的价值,家谱反映了各个历史时期的家族制度、婚姻制度、人口兴衰,对研究历史学、民族学、经济学、教育学都提供了许多宝贵的历史资料,如太平天国运动,许多家谱称为“红羊之乱”,一个村的男子只剩十之二三,宗祠遭到毁坏,农田荒芜,我认为它就不是革命的运动,而是给人们带来一场灾难的运动,老百姓称为“长毛造反”。再次我们从世表的记载看,妇女的地位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得到逐步提高,从没有姓氏到有姓氏,从只有姓氏到详尽反映里居,从不具名到具名,女子地位逐步与男子一样平等,本次续修,世表中从女子不挂线到与男子一样传承,都反映了时代的特征。
    家谱是我国历史文化的一份珍贵遗产,它包涵的内容十分丰富,尽管编纂形式不同,但内容基本相似,主要有:
           1、谱名:包括地名、谱名、堂号,主要是明确血统关系,防止乱宗。
           2、谱序:涉及修谱的缘由,修谱的重要性,姓氏的渊源,家族的迁徙等,谱序一般由名人撰写。
           3、凡例:修谱的原则和体例,即依什么规矩进行修谱,每一次修谱由于时代发生变化,修谱的要求也随之改变,都在凡例中加以说明。
           4、像赞:记述始祖,始迁祖以及重要人物的遗像和赞语。
           5、传赞:一般围绕“立德、立功、立言”记述族人的优秀品德作为榜样供子孙学习。
           6、家规、家训:是家族对自己制定的约束条规,起教化族人的作用。
           7、祠堂:记载祠堂建筑图,修建经过、规模、位置、祖先牌位,并记载祠田(义田)。
           8、坟墓:记载墓图方位,便于后人祭扫祖坟,“不忘祖宗”恩德。
           9、世系、世表:这是家谱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系主要是世代传承,俗称“挂线图”,世表记述每个族人的“名、字、号;生、卒、葬;婚、嫁、育;学、职、衔”情况。
           此外,宗谱中还有科举、仕宦、文论、字辈、领谱字号、谱跋等。
    三、修谱正当时
           续修家谱,是中华民族尊祖敬宗优良传统的具体体现,有利于提高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加强公民的道德建设,有利于激发族人奋发图强的精神,也与当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和谐社会的要求相一致。
           过去家谱一般十年一小修,三十年一大修,上届修谱最晚是在一九四七年,距今已有六十五年时间,如果上次因各种原因未及时修谱,那么就有上百年未修谱,如果我们这一辈不及时修谱,那么家谱就会在我们这一代失传,我们将有愧于列祖列宗,也有愧于子孙后代,我们将成为历史罪人,所以这次修谱也属于抢救文物性质。
           当今修谱有许多有利条件:
           1、社会稳定,人民安宁。历史上凡是盛世,必定伴随着建寺庙、建祠堂、修家谱。现在人民安居乐业,尊祖敬宗之心油然而生,尤其现在许多村庄面临拆迁,农村变为城市,村民成为居民,所以只要一些老同志一起商量续修家谱,总会得到广大族人积极响应,修谱已成为一种潮流。
           2、经济发展,族人支持。旧社会修谱主要是“按丁摊派”。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条件越来越好,有的农民经过改革开放成为企业家、大老板,本次修谱,一改过去“按丁摊派”的做法,主要由企业家和有识之士的大力捐助,成为这次修谱的强大经济后盾,如夏坊钱氏两次捐款达六、七十万,山桥周氏一次动员当天就有七十余万进入银行,现在已捐款一百六十余万,解决了经济的后顾之忧。
          3、治谱修谱,底蕴深厚。早在民清时期,常州就和浙江绍兴、安徽徽州成为江南三大谱牒文化中心之一,上海图书馆收录了大量的常州家谱,冯康教授在《中国家谱综合目录》写的序中引用谱例八十二处,其中二十六处来自常州家谱,足见常州修谱之盛。一九九四年和一九九五年,旅台同胞朱元琮和羊宗达回乡探亲修谱还是半明半暗,当时还是一般纸张印刷,二○○三年《牟氏宗谱》首先采用宣纸线装竖排印刷,保持了家谱古有的风格,二○○五年,常州谱牒文化研究会成立,成为市一级社团,出版了《常州谱牒文化》期刊二十五期,后出版《谱牒文化》季刊杂志十四期,引起了全国有关专家学者广泛关注和重视,常州谱牒研究会还帮助无锡、武进、江阴、宜兴等周边地区成立谱牒文化研究会,推动修谱工作,近几年,常武地区已修成家谱四百部左右,常州制作的家谱从版面设计、纸张、印刷、装桢都堪称一流,常州的修谱也被知名学者公认为全国领先地位。
           4、环境宽松,形成共识。常州的修谱除了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外,还与常州人的思想解放分不开,常州日报、电台、电视台经常报道有关修谱的情况,扩大了社会影响,许多退休的市、区领导参与修谱题词、作序,参加颁谱庆典并讲话,从不提倡,不反对到赞成,扩大了政治影响,提升了修谱的认知度,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且有一大批热心修谱工作者,有的在修谱中积累许多富贵经验,成为内行。
           我们这一辈人,能遇到这一次修谱的机会非常荣幸,所以一定要珍惜,必须把谱修好,这样才能对得起祖宗,也对得起子孙,许多谱上都说自己是名门望族,那么首先是看你的谱是不是名门望族修的。我们修的谱不仅是给现在人看的,更重要的是几百年后给我们的子孙来研究的。修好一个谱,要有三个条件:即志、才、量。有志无才不能为,有才无志不肯为,有志有才有量终能为。这个志就是志向,这个才是才能,这个量是气量。修谱要遵循一定原则:既要尊重祖制,又要体现时代怀,如外孙挂线就违背了姓氏传承这个基本原则,结果修成百家姓谱,如光绪、宣统写成公元,就违背了中国纪年法则。修谱要有百分之百的认真,要有踏实的工作态度,细致的工作作风,不能有任务观点,不能有丝毫马虎,用词要认真斟酌,校对要细心,防止差错。修谱不能有功利主义,要反对利用修谱作为牟利的机会,到处题词,一个题词要价几千,缎带人家画个祖宗像要五六千,实际是免费的或只收成本费,要来的钱放入自己腰包。要正确对等修谱的公正性,公平、公正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如过去女子出嫁只要写适某地某人,而配偶就有生卒葬、育和里居,好像不公平,但出嫁女在人家谱中写得很详细,从这点来说应该是公平的;现在有的谱不仅女子挂线,而且外孙也挂线,那么在对方谱中外孙是孙子,必然要挂线,是否这个人领了双重“粮票”了呢?再次外孙要挂线,那么出继和出赘男子的后代为什么不挂线,难道这是公平吗?
           一个宗族修谱都是第一次,没有经验,注:缺少学习,缺少研究,自己想怎样就怎样,结果问题百出,错误百出,本来修谱是一件好事,结果好事没有做好,我希望既然修谱就要修好,才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以上如有不当,欢迎指正

    作者:恽兴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14 04:11 , Processed in 0.10380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