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402|回复: 4

地域文化与元代姚枢家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2-23 09:12: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域文化与元代姚枢家族
    (2013-09-27 20:56:07)转载
    姚枢家族从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迁到洛阳(今属河南)后,成为文化世家,姚枢与侄儿姚燧在理学、政事以及文学诸方面在元代占据着极高的位置。关于姚氏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姚枢与姚燧,王兴亚考证了姚枢的籍贯与生卒年(王兴亚《姚枢籍贯、生卒年份辨析》,《史林》1989年第1期),邹林探讨了姚枢与元代理学的关系(邹林《姚枢与元代理学》,《江汉论坛》2001年第12期)。杨新勋对姚燧的籍贯家世对了考证(《姚燧籍贯家世考》,《文献》1998年第4期),他还论述了姚燧的文学思想,认为受到了传统儒学和理学的影响(《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查洪德先生《以传奇为传记——姚燧散文读札》从崭新的角度把握其文章特色(《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
    除了考证姚燧的家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从整体上关注姚氏家族,比如这一家族与辽金元政权的关系,从柳城迁徙到洛阳后家族传统的衍变,地域文化对家族的影响等问题,本文就从民族政权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一、姚氏之理学与政事

    姚氏的世系主要载于姚燧撰《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牧庵集》卷十五),王兴亚《姚枢籍贯、生卒年份辨析》、杨新勋《姚燧籍贯家世考》对姚氏的籍贯家世作了考证。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姚燧四世祖的名讳,姚燧撰《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作玢,任官金东上阁门使、吾州团练使,刘致《姚燧年谱》(《牧庵集》附录,四部丛刊本)作玠。玢、玠形近易混,尚待考证何者为确。
    在元初姚氏首先是以理学显明于世的,姚枢为南宋朱熹理学北传的关键人物。蒙古太宗七年(1235),姚枢随太子阔出伐宋,攻下德安(今属湖北)后,营救了儒生赵复。“先是,南北道绝,载籍不相通。至是,(赵)复以所记程、朱所著诸经传注,尽录以付(姚)枢。”[1]P4314姚枢“携家来辉州,作家庙,别为室奉孔子及宋儒周惇颐等象,刊诸经,惠学者。”[1]P3711姚枢名列《宋元学案》卷九十《鲁斋学案》,为“鲁斋讲友”,姚枢与杨惟中“谋建太极书院及周子祠,以二程、张、杨、游、朱六子配食,请赵复为师,选俊秀有识者为道学生,由是河朔始知道学。”[2]P3003
    姚枢从赵复处所得程朱理学对元代北方理学影响极大,大儒鲁斋先生许衡即由此接受程朱理学,《元史·姚枢传》记载:“时许衡在魏,至辉,就录程、朱所注书以归,谓其徒曰:‘曩所授受皆非,今始闻进学之序。’既而尽室依(姚)枢以居。”
    姚枢从子姚燧为鲁斋门人,他“由穷理致知,反躬实践,为世名儒。”查洪德先生在谈到许衡之学时认为,姚燧“为世名儒”主要在于文章之学,作为理学家,姚燧并不排斥文学。他说:“文章以道轻重,道以文章轻重。” [1]P4059查洪德先生说姚燧要求文道并重,而不是文道合一,表现出一种离道倾向[3]P29,23。姚燧著有《国统离合表》,他“读《通鉴纲目》,尝病国统散于逐年,不能一览而得其离合之概,”因此,他著此书“年经而国纬之,如《史记》诸《表》,将附朱熹《凡例》之后。”[1]P4058据《宋元学案》卷九十,姚枢从子姚燉亦为鲁斋门人。姚燉于延祐五年(1318)为官河南宪府,他作按察副使时,在豫章兴学礼贤。
    姚枢不但为宋元理学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而且在政事方面也多有建树。他一贯积极地向忽必烈推行以汉法治国,比如,“(至元)三年,帝留意经学,挺与姚枢、窦默、王鹗、杨果纂《五经要语》凡二十八类以进。” [1]P3074姚枢劝世祖立法度,行礼乐。在蒙古军队讨伐大理和伐宋时,他以当年曹彬去南唐不杀的事例进谏,希望改变蒙古人屠城的恶习,减少无辜百姓的伤亡。姚枢还和窦默教授太子《孝经》。
    蒙古宪宗在位时,姚枢向忽必烈建议,选择关中作为基础,协调好与兄长的关系,避免宪宗猜疑。他预先看出王文统学术不纯,将来必反,并且分析了李璮谋叛时的策略,姚枢的分析全部应验。正因为姚枢具有深远的政治军事见解与出色的行事能力,“贾似道闻公谘谋军中,比为王猛。”
    姚燧的政绩虽不像姚枢那样突出,但他同样体恤百姓,兴学重教,得到时人的称许。(至元)十七年,姚燧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他“录囚延安,逮系诖误,皆纵释之,人服其明决。”姚燧“按部澧州,兴学赈民,孜孜如弗及。” [1]P4058
    二、姚氏之文学

    除了理学、政事,姚氏还是元初的文学家族,无论是在传统的诗文词方面,还是在新兴的散曲方面都有所成就。
    姚枢一生的主要成就在理学与政事,文学之名不显。他的文章今存三篇,全部为奏疏,诗歌存世五题二十五首(《元诗选》二集),《聪仲晦古意廿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借助诗歌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包括出处、为政、功名、富贵等方面,多为理学言语,比如其二:“人道合天心,天人本无二。”其六:“求仁固多方,寸心惟自克。”《题虢国夫人夜游图》与《被顾问题张萱画明皇击敔按乐图》则是总结历史教训,比如前者曰:“胡不秉眀烛,宴行撤礼防。一从此风炽,野鹿踰宫墙。”“女宠祸何酷,百悔不一偿。”后者曰:“君王游荡堕声色,不知声色倾人国。”总的来说,姚枢的诗为理学家与政治家之诗,语句多为议论,诗味不足。
    姚燧则在文学方面发扬光大,成为元代的散文大家,张养浩《牧庵集》序称其“才驱气驾,纵横开阁,纪律惟意”。《元史》卷一七四《姚燧传》说他“为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舂容盛大,有西汉风,宋末弊习,为之一变。盖自延佑以前,文章大匠,莫能先之。”查洪德先生《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认为,姚燧以雄奇古奥扭转了南宋文风之弱,其一任才驱气驾,也失之奇险。众所周知,姚燧这种雄奇的文章风格学习的是唐代的韩愈,实际上有一个因素也不容忽略,就是姚燧岳父杨奂的影响。《元史·姚燧传》记载:“(姚)枢隐居苏门,谓燧蒙暗,教督之甚急,燧不能堪。杨奂驰书止之曰:‘燧,令器也。长自有成尔,何以急为。’且许醮以女。”可见杨奂对姚燧的赏识。杨奂为文务去陈言,也是深受韩愈的影响,他还删集过韩文。元好问在《故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使杨公神道之碑》中说杨奂“作文刬刮尘烂,创为裁制,以盗袭剽窃为耻,其持论亦然。”[4]P509
    姚燧为元代早期的身居台阁的诗人,杨镰先生认为,他的诗关注时事,忧国忧民,同时也是他情感的自白书[5]P290-293。相比于诗,姚燧的词则个人色彩更浓厚,内容多为送别、赠答、游览、咏物,抒发叹老之情,和对朋友、妻儿的感情。姚燧还是早期的散曲作家,名列《录鬼簿》卷上,《全元散曲》收其套数一套,小令二十九首,多写人生幻化之旨、山林隐逸之思和男女恋情。姚燧侄姚守中承继了家族之元曲传统,他曾为平江路吏,作有杂剧《汉太守郝连留钱》、《神武门逢萌挂冠》、《褚遂良扯诏立东宫》等,今俱不存。《全元散曲》存其套数一,即《[中吕]粉蝶儿·牛诉冤》,构思新颖,假托被杀的牛述说自己的悲惨遭遇,谐谑中包含着悲苦与怨愤。《录鬼簿》吊词云:“挂冠解印汉逢萌,扫笔成章姚守中,布关串目高吟咏。牛诉冤,巧用工。扯诏谏,扶立中宗。麒麟阁,狐兔塚,怨雨愁风。”[6]P22概括了姚守中的元曲成就。
    姚燧还以自己文章泰斗的身份教导、提携了许多后辈文士,比如贯云石、李之绍、李泂等人。

    三、地域文化与姚氏

    姚氏祖籍营州柳城,属辽西地区。春秋时期为东胡地,战国时属辽西郡,东汉末为鲜卑族慕容氏占据。北魏时属营州昌黎郡,北齐时为龙城县。隋开皇元年(581)设龙城县,后又改为柳城郡柳城县。唐武德初年(618)为营州总管府柳城县。天保元年(742)改为营州柳城县。五代十国时期为契丹族占据,设霸州彰武军,治霸城县。辽重熙十年(1041)升霸州为兴中府,属中京道。入金后仍沿用旧称,属北京路。
    营州柳城由于地理位置处于中原通往东北的古代交通要衢,历史上处于中原汉族与东北各少数民族互相交流及融合发展的纽带地区。比如隋唐时期在营州境内居住的民族有契丹、突厥、室韦、奚族等。唐代胡人将领安禄山就是营州人。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和蒙古族相继在北方建立政权,都将营州所在的辽西地区作为重要基地。长期生活于这种环境下的姚氏,对民族政权的认同感较强。
    姚燧九世祖汉英在后周太祖广顺初年(951-953)出使辽国被留,侍奉辽穆宗、景宗、圣宗三朝,此后子孙世代事辽。到姚燧四世祖玢入金,又世代在金朝为官。因此,姚氏早已适应了北方的民族政权,在华夷之辨方面较为通达。
    金元易代之际,对于在金朝并未做过官的姚枢来说,很快认可了蒙古族政权的正统性,并出仕蒙古王朝,积极推行以汉法治国。这符合当时汉族文士在政治上的大趋势。李治安先生《华夷正统观念的演进与元初汉文人仕蒙》指出,金、元鼎革,“随着契丹贵胄耶律楚材和方外道士丘处机率先摆脱华夷困惑与蒙古人合作,修端在金朝灭亡八个月后提出辽、金亦可为正统和尊蒙尊金的观点。”郝经与许衡从道统、君统等理论实践结合的层面推出“今日能用士,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主也”(《陵川集》卷三七《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的新认识,“使这种华夷正统观念逐步演进升华,它既敦促忽必烈为首的元朝统治者比较积极地吸收汉法,又鼓励广大汉族士大夫打消顾虑、勇敢地参与进入元朝各级政权,因而逐渐成为元王朝官方和士大夫都能接受的正统观念,无形之中成了忽必烈所建元王朝的政治文化纲领,并构建起了以蒙古贵族为核心、联合汉族士大夫的统治体制。”[7]P134
    刘致《姚燧年谱》说姚氏“其先柳城人,今兴中府即古营州,慕容皝之所都也。”据《辽史》卷《姚景行传》姚景行曾被封为柳城郡王,刘致说其后人“皆不读书,举鲜卑人矣。”生活于营州柳城的姚氏本来以武著称,多任武职,生活于民族混居之地,姚景行一支由于不读书,就被鲜卑族同化了。吴善《牧庵集》序说姚氏“好驰马试剑,游畋为乐”,姚氏能够转变为理学与文学世家,与其迁徙到河南,尤其是定居洛阳密切相关。
    姚氏从营州柳城迁徙到河南后,他们家族更多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姚氏初至之地许州(今河南许昌),姚枢讲学之地辉州(今河南辉县),以及他们定居之地洛阳(今属河南),都是中原文化发达之地。尤其是定居洛阳后,姚氏逐步转变为文化世家。
    在北宋,洛阳以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都城历史,聚集了众多士大夫,成为文化中心。原籍苏州(今属江苏)的范仲淹选择坟地,最终定在洛阳。邵雍求学时游历各地,到洛阳后爱其山水、风俗之美,从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迁居于此,在此完成其学术体系的建构。司马光则在此完成了其巨著《资治通鉴》。影响更大是狭义的“洛学”,即二程理学,程颢、程颐讲学洛阳家中,四方从者甚众,奠定了洛阳学术中心的地位,在宋代学术地域演变中起着枢纽作用,也是南宋各主要学派的源头。洛阳还是北宋的文学中心之一,王水照先生认为,以钱惟演、谢绛为首的西京留守府僚佐群体构成了北宋洛阳文人集团,包括尹洙、梅尧臣、欧阳修、张先等人,“这一集团对宋诗宋文宋词的时代特点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洛阳的地域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该集团的文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洛阳的文化氛围对其文学创作有着更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8]P74,83。
    到了金代,虽然金初的宋金战争对洛阳造成破坏,但是其后逐步恢复,金代中后期洛阳办有府学,贞祐南渡,定都南京(今河南开封),河南地区又成为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尤其是儒学与文学极为繁盛。蒙古初期,陈赓兄弟与贾损之、辛愿、元好问、杨奂等人曾讲学于洛西,洛西位于洛阳西89公里的永宁(今河南洛宁县),姚枢也参与其间,其后薛友谅于此建立洛西书院。姚枢还在辉州奉孔子及宋儒周敦颐等人的像,读书鸣琴,刊经化民,以道学自鸣。辉州的苏门与百泉为山水佳胜,历来为人文隐居避难之所。魏晋时期著名隐士孙登曾隐居于苏门山,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也曾游于此,金代还有七贤堂,元好问、许衡等人曾来此游览。辉州还是北宋理学家邵雍的家乡,曾在此学习易经。金末元初,王磐曾避地苏门,耶律楚材也曾隐居于此。正因为辉州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人文内涵,姚枢才会选择此地作为居住与传播理学之所,而许衡、窦默等人也前来共同研读,极大地促进了程朱理学在北方的影响。
    姚氏自后周入辽,定居营州柳城,其家族繁盛伴随着辽金元三代。姚枢先祖在辽金时期多为武官,由于长期与北方各民族混居,有一支还被鲜卑族同化。姚枢父亲到河南做官并定居,使得好学的姚枢得以深入学习中原文化,尤其是儒家经典,由此姚氏的家族传统得以转变,成为文化世家。姚枢积极学习、传播理学,推行汉法,政事卓著,姚燧则在诗文词及散曲等方面成就突出。姚氏的崛起与民族政权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建伟的博客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09:23:18 | 显示全部楼层
    59地域文化与元代姚枢家族_张建伟
    2013年4月第32卷第4期洛阳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ofLuoyangNormalUn;Vol.32No.4;地域文化与元代姚枢家族;张建伟,武吉安;(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摘要:元初姚枢家族在理学、政事、文学等方面卓有建;地,对民族政权认同感强,容易接受蒙古政权;关键词:洛阳姚氏;姚枢;姚燧中图分类号:K247;基金项目:教育部人
    2013年4月第32卷第4期洛阳师范学院学报
    JournalofLuoyangNormalUniversity2013Apr.,
    Vol.32No.4
    地域文化与元代姚枢家族
    张建伟,武吉安
    (山西大学文学院,山西太原030006)
    摘要:元初姚枢家族在理学、政事、文学等方面卓有建树。姚氏原籍营州柳城这一北方各民族混居之
    地,对民族政权认同感强,容易接受蒙古政权。迁居洛阳后姚氏逐步转变为文化世家,姚枢与姚燧积极学习、传播理学,姚枢推行汉法,政绩卓著。姚氏还在诗文词及散曲等方面成就突出。姚氏的崛起与民族政权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关键词:洛阳姚氏;姚枢;姚燧中图分类号:K247收稿日期:2012-10-22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10YJC751116)
    作者简介:张建伟(1973-),男,山西太原人,山西大学文学院副教授,文学博士,主要从事魏晋南北朝金元文学研究。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4970(2013)04-0047-04
    姚枢家族从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迁到洛阳(今属河南)后,成为文化世家,姚枢与侄儿姚燧在理学、政事以及文学诸方面在元代占据着极高的位置。关于姚氏家族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姚枢与姚燧,(《姚枢籍贯、生王兴亚考证了姚枢的籍贯与生卒年
    ,《史林》1989年第1期);邹林探讨卒年份辨析》
    ,了姚枢与元代理学的关系(《姚枢与元代理学》
    《江汉论坛》2001年第12期);杨新勋对姚燧的籍(《姚燧籍贯家世考》,《文献》1998贯家世对了考证
    年第4期),他还论述了姚燧的文学思想,认为受,到了传统儒学和理学的影响(《姚燧的文学思想》
    《山西大学学报》2003年第2期);查洪德先生《以——姚燧散文读札》传奇为传记—从崭新的角度把握
    (《文学遗产》2011年第1期)。其文章特色
    除了考证姚燧的家世,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从整
    体上关注姚氏家族,比如这一家族与辽金元政权的关系,从柳城迁徙到洛阳后家族传统的衍变,地域文化对家族的影响等问题。本文就从民族政权与地域文化的角度对这些问题进行探讨。
    》(《牧庵集》谱附录,四部丛刊本)作玠。玢、玠形近易混,尚待考证何者为确。
    在元初,姚氏首先是以理学显明于世的,姚枢为南宋朱熹理学北传的关键人物。蒙古太宗七年(1235),姚枢随太子阔出伐宋,攻下德安(今属湖
    。“先是,南北道绝,载籍北)后,营救了儒生赵复
    不相通。至是,(赵)复以所记程、朱所著诸经传[1]4314
    “携家来辉州,作注,尽录以付(姚)枢。”姚枢
    家庙,别为室奉孔子及宋儒周惇颐等象,刊诸经,
    [1]3711
    。姚枢名列《宋元学案》惠学者”卷九十《鲁斋
    ,为“鲁斋讲友”,姚枢与杨惟中“谋建太极书学案》
    院及周子祠,以二程、张、杨、游、朱六子配食,请赵复为师,选俊秀有识者为道学生,由是河朔始知道学”
    [2]3003
    姚枢从赵复处所得程朱理学对元代北方理学影响极大,大儒鲁斋先生许衡即由此接受程朱理学,《元史·姚枢传》:“时许衡在魏,至辉,就录记载
    :‘曩所授受皆非,今程、朱所注书以归,谓其徒曰
    始闻进学之序。’既而尽室依(姚)枢以居。”
    姚枢从子姚燧为鲁斋门人,他“由穷理致知,。查洪德先生在谈到许衡之反躬实践,为世名儒”
    “为世名儒”学时认为,姚燧主要在于文章之学,作:“文章以道轻为理学家,姚燧并不排斥文学。他说
    [1]4059
    重,道以文章轻重。”查洪德先生说姚燧要求文道并重,而不是文道合一,表现出一种离道倾
    [3]29,23
    《国统离合表》,他“读《通鉴纲向。姚燧著有,尝病国统散于逐年,不能一览而得其离合之目》
    一、姚氏之理学与政事
    姚氏的世系主要载于姚燧撰《中书左丞姚文献
    》(《牧庵集》公神道碑卷十五),王兴亚《姚枢籍贯、、杨新勋《姚燧籍贯家世考》生卒年份辨析》对姚氏
    的籍贯家世作了考证。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姚燧四世作祖的名讳,姚燧撰《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
    玢,官金东上阁门使、吾州团练使,刘致《姚燧年
    ·48·
    ,因此,他著此书“年经而国纬之,如《史记》概”诸
    [1]4058
    《表》,将附朱熹《凡例》。据《宋元学案》之后”卷九十,姚枢从子姚燉亦为鲁斋门人。姚燉于延祐五年(1318)为官河南宪府①,他作按察副使时,在豫章兴学礼贤②。
    姚枢不但为宋元理学的传承做出重要贡献,而且在政事方面也多有建树。他一贯积极地向忽必烈(至元)三年,帝留意经推行以汉法治国③,比如,“
    学,挺与姚枢、窦默、王鹗、杨果纂《五经要语》凡二十八类以进”
    [1]3074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牧庵集》大家,张养浩序称其“才驱气驾,纵横开
    。《元史》阖,纪律惟意”卷一七四《姚燧传》说他“为文闳肆该洽,豪而不宕,刚而不厉,舂容盛大,
    有西汉风,宋末弊习,为之一变。盖自延祐以前,。查洪德先生《理学背景下的文章大匠,莫能先之”
    元代文论与诗文》认为,姚燧以雄奇古奥扭转了南宋文风之弱,其一任才驱气驾,也失之奇险。众所周知,姚燧这种雄奇的文章风格学习的是唐代的韩愈⑦,实际上有一个因素也不容忽略,就是姚燧岳
    。《元史·姚燧传》(姚)枢隐记载:“父杨奂的影响
    居苏门,谓燧蒙暗,教督之甚急,燧不能堪。杨奂:‘燧,令器也。长自有成尔,何以急驰书止之曰
    ’且许醮以女。”可见杨奂对姚燧的赏识。杨奂为。
    为文务去陈言,也是深受韩愈的影响,他还删集过韩文。元好问在《故河南路征收课税所长官兼廉访
    “作文刬刮尘烂,创为裁使杨公神道之碑》中说杨奂制,以盗袭剽窃为耻,其持论亦然”
    [4]509
    。姚枢劝世祖立法度,行礼乐。
    在蒙古军队讨伐大理和伐宋时,他以当年曹彬去南
    唐不杀的事例进谏,希望改变蒙古人屠城的恶习,减少无辜百姓的伤亡。姚枢还和窦默教授太子《孝
    ④。经》
    蒙古宪宗在位时,姚枢向忽必烈建议,选择关中作为基础,协调好与兄长的关系,避免宪宗猜疑。他预先看出王文统学术不纯,将来必反,并且分析了李璮谋叛时的策略,姚枢的分析全部应验。正因为姚枢具有深远的政治军事见解与出色的行事
    ⑤。,“贾似道闻公咨谋军中,比为王猛”能力
    姚燧的政绩虽不像姚枢那样突出,但他同样体⑥至元十七恤百姓,兴学重教,得到时人的称许。
    年(1280),姚燧任陕西汉中道提刑按察司副使,他
    “录囚延安,逮系诖误,皆纵释之,人服其明决”。
    [1]4058
    “按部澧州,兴学赈民,孜孜如弗及”。姚燧
    姚燧为元代早期的身居台阁的诗人,杨镰先生
    认为,他的诗关注时事,忧国忧民,同时也是他情相比于诗,姚燧的词则个人色感的自白书。
    彩更浓厚,内容多为送别、赠答、游览、咏物,抒发叹老之情,和对朋友、妻儿的感情。姚燧还是早期
    《录鬼簿》,《全元散曲》的散曲作家,名列卷上收其套数一套,小令二十九首,多写人生幻化之旨、山
    林隐逸之思和男女恋情。姚燧侄姚守中承继了家族之元曲传统,他曾为平江路吏,作有杂剧《汉太守
    》《神武门逢萌挂冠》《褚遂良扯诏立东宫》郝连留钱
    。《全元散曲》[等,今俱不存存其套数一,即《中
    ,构思新颖,假托被杀的牛述吕]粉蝶儿·牛诉冤》说自己的悲惨遭遇,谐谑中包含着悲苦与怨愤。
    《录鬼簿》:“挂冠解印汉逢萌,扫笔成章姚吊词云守中,布关串目高吟咏。牛诉冤,巧用工。扯诏谏,
    [6]22
    扶立中宗。麒麟阁,狐兔冢,怨雨愁风。”概括
    ①②③
    [5]290-293
    二、姚氏之文学
    除了理学、政事,姚氏还是元初的文学家族,无论是在传统的诗文词方面,还是在新兴的散曲方
    面都有所成就。
    姚枢一生的主要成就在理学与政事,文学之名不显。他的文章今存三篇,全部为奏疏;诗歌存世(《元诗选》),《聪仲晦古意二十五题二十五首二集
    一首爱而和之仍次其韵》借助诗歌阐述了自己的思想,包括出处、为政、功名、富贵等方面,多为理学
    :“人道合天心,天人本无二。”其言语,比如其二
    :“求仁固多方,寸心惟自克。”《题虢国夫人夜游六
    《被顾问题张萱画明皇击敔按乐图》图》与则是总结:“胡不秉眀烛,宴行撤礼历史教训,比如前者曰
    。”“女宠祸何酷,百防。一从此风炽,野鹿逾宫墙
    :“君王游荡堕声色,不知声色悔不一偿。”后者曰
    倾人国。”总的来说,姚枢的诗为理学家与政治家之诗,语句多为议论,诗味不足。
    姚燧则在文学方面发扬光大,成为元代的散文
    ④⑤⑥
    《湖南宪副赵公神道碑》,《元人文集珍本丛刊》《雍虞先虞集本生道园类稿》卷四三。
    《》,《元人文集珍本丛刊》《雍虞先生道园类虞集宗濂书院记本稿》卷二四。《元史》《姚枢传》:“(忽必烈)询及治道,(姚枢)乃为卷一五八
    书数千言,首陈二帝三王之道,以治国平天下之大经,汇为八目,曰:修身,力学,尊贤,亲亲,畏天,爱民,好善,远佞。”《元史》《裕宗传》:“少从姚枢、窦默受《孝经》,及终卷一一五
    卷,世祖大悦,设食飨枢等。”
    《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姚燧《元史》《世祖纪》:“御史大夫月儿鲁等奏:‘比监察御史卷一七
    商琥举昔任词垣风宪,时望所属而在外者,如胡祗遹、姚燧、王恽、雷膺、陈天祥、杨恭懿、高道、程文海、陈俨、赵居信十人,
    ”宜召置翰林,备顾问。’
    《元史·姚燧传》:“始读韩退之文,试习为之,人谓有作者风。”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49·
    [7]134
    。大夫的统治体制”
    《姚燧年谱》刘致说姚氏“其先柳城人,今兴中
    了姚守中的元曲成就。
    姚燧还以自己文章泰斗的身份教导、提携了许
    多后辈文士,比如贯云石、李之绍、李泂等人。①
    三、地域文化与姚氏
    姚氏祖籍营州柳城,属辽西地区。春秋时期为东胡地,战国时属辽西郡,东汉末为鲜卑族慕容氏占据。北魏时属营州昌黎郡,北齐时为龙城县。隋开皇元年(581)设龙城县,后又改为柳城郡柳城县。唐武德初年(618)为营州总管府柳城县。天宝元年(742)改为营州柳城县。五代十国时期为契丹族占据,设霸州彰武军,治霸城县。辽重熙十年(1041)升霸州为兴中府,属中京道。入金后仍沿用旧称,属北京路。
    营州柳城处于中原通往东北的古代交通要衢,历史上是中原汉族与东北各少数民族交流及融合发展的枢纽地区。比如隋唐时期在营州境内居住的民族有契丹、突厥、室韦、奚族等,唐代胡人将领安禄山就是营州人。辽金元时期,契丹、女真和蒙古族相继在北方建立政权,都将营州所在的辽西地区作为重要基地。长期生活于这种环境下的姚氏,对民族政权的认同感较强。
    姚燧九世祖汉英在后周太祖广顺(951—953)初年出使辽国被留,侍奉辽穆宗、景宗、圣宗三朝②,此后子孙世代事辽。到姚燧四世祖玢入金,又世代在金朝为官。因此,姚氏早已适应了北方的民族政权,在华夷之辨方面较为通达。③
    金元易代之际,对于在金朝并未做过官的姚枢来说,很快认可了蒙古政权的正统性,并出仕蒙古王朝,积极推行以汉法治国。④这符合当时汉族文士在政治上的大趋势。李治安先生《华夷正统观念
    ,“随的演进与元初汉文人仕蒙》指出,金、元鼎革着契丹贵胄耶律楚材和方外道士丘处机率先摆脱华
    夷困惑与蒙古人合作,修端在金朝灭亡八个月后提。郝经与出辽、金亦可为正统和尊蒙尊金的观点”
    许衡从道统、君统等理论实践结合的层面推出“今”(《陵川集》日能用士,能行中国之道,则中国主也
    《与宋国两淮制置使书》)的新认识,“使这卷三七
    种华夷正统观念逐步演进升华,它既敦促忽必烈为首的元朝统治者比较积极地吸收汉法,又鼓励广大汉族士大夫打消顾虑,勇敢地参与元朝各级政权,因而逐渐成为元王朝官方和士大夫都能接受的正统观念,无形之中成了忽必烈所建元王朝的政治文化纲领,并构建起了以蒙古贵族为核心、联合汉族士
    。据《辽史》府即古营州,慕容皝之所都也”卷九六
    《姚景行传》姚景行曾被封为柳城郡王,刘致说其后“皆不读书,举鲜卑人矣”。生活于营州柳城的姚人
    氏本来以武著称,多任武职,生活于民族混居之地,姚景行一支由于不读书,就被鲜卑族同化了。
    《牧庵集》,吴善序说姚氏“好驰马试剑,游畋为乐”姚氏能够转变为理学与文学世家,与其迁徙到河南,尤其是定居洛阳密切相关。
    姚氏从营州柳城迁徙到河南后,他们家族更多地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姚氏初至之地许州(今河今河南辉县),以
    及他们定居之地洛阳(今属河南),都是中原文化发达之地。尤其是定居洛阳后,姚氏逐步转变为文化世家。
    在北宋,洛阳以优越的地理位置,悠久的都城
    ⑥原籍苏历史,聚集了众多士大夫,成为文化中心。州(今属江苏)的范仲淹选择坟地,最终定在洛阳。
    邵雍求学时游历各地,到洛阳后爱其山水、风俗之美⑦,从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迁居于此,在此完成其学术体系的建构。司马光则在此完成了其巨著《资治通鉴》。影响更大的是狭义的“洛学”,即二程理学,程颢、程颐讲学洛阳家中,四方从者甚众,奠定了洛阳学术中心的地位,在宋代学术地域演变
    ⑧洛中起着枢纽作用,也是南宋各主要学派的源头。阳还是北宋的文学中心之一,王水照先生认为,以
    钱惟演、谢绛为首的西京留守府僚佐群体构成了北宋洛阳文人集团,包括尹洙、梅尧臣、欧阳修、张
    ,“这一集团对宋诗宋文宋词的时代特点的先等人
    。洛阳的形成和发展,起着导夫先路的重要作用”
    ①②③
    南许昌)⑤,姚枢讲学之地辉州(
    ⑤⑥⑦⑧
    《元史》《小云石海涯传》、卷一六四《李之绍传》、参见卷一四三
    《李泂传》。卷一八三
    《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姚燧说是世、景、圣三宗,世宗当为穆宗之误。
    《元代汉人受蒙古文化影响考述》李治安先生认为,燕云十六州
    及其附近地区的汉人由于长期受到北方民族文化熏染且不断融
    。(《历入他族成分,在蒙古前四汗时期对蒙古文化认同性较强
    2009年第1期)史研究》
    ,《聪仲晦古意二十一首爱而和之这也与姚枢的出处观念有关
    :“出处贵适时,违时招自辱。”仍次其韵》其七曰当遇到牙鲁瓦
    赤惟事货赂时,姚枢就弃官而去。而有机会施展自己的才干拯民济时,则孜孜于用世。
    《中书左丞姚文献公神道碑》,姚枢父渊(仲宏)任许州据姚燧
    (今河南许昌)录事判官,为姚氏进入河南之始。
    《道园学古录》(四部丛刊本)卷三四《抚州路临汝书院兴复虞集
    :“洛阳天下之中,四方环视焉。”南湖诗序》引用古人之言曰
    《邵氏闻见录》参见宋邵伯温卷一八,中华书局1983年版。《宋代地域文化》,河南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参见程民生
    ·50·
    地域文化、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为该集团的文学活动提供了广阔的舞台,洛阳的文化氛围对其文学创作有着更深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
    到了金代,虽然金初的宋金战争对洛阳造成破坏,但是其后逐步恢复,金代中后期洛阳办有府学①,贞祐南渡,定都南京(今河南开封),河南地区又成为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尤其是儒学与文学极为繁盛。蒙古初期,陈赓兄弟与贾损之、辛愿、元好问、杨奂等人曾讲学于洛西,洛西位于洛阳西89公里的永宁(今河南洛宁县),姚枢也参与其间,
    其后薛友谅于此建立洛西书院。姚枢还在辉州奉
    [8]74,83
    洛阳师范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贯穿辽金元三代。姚枢先祖在辽金时期多为武官,
    由于长期与北方各民族混居,有一支还被鲜卑族同化。姚枢父亲到河南做官并定居,使得好学的姚枢得以深入学习中原文化,尤其是儒家经典,由此姚氏的家族传统得以转变,成为文化世家。姚枢积极学习、传播理学,推行汉法,政绩卓著;姚燧则在诗文词及散曲等方面成就突出。姚氏的崛起与民族政权和地域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
    [参考文献]
    孔子及宋儒周敦颐等人的像,读书鸣琴,刊经化
    民,以道学自鸣。辉州的苏门与百泉为山水名胜,历来为文人隐居避难之所。魏晋时期著名隐士孙登曾隐居于苏门山,竹林七贤中的嵇康、阮籍也曾游于此,金代还有七贤堂,元好问、许衡等人曾来此
    辉州还是北宋理学家邵雍的家乡,他曾在此游览。
    《易经》。金末元初,王磐曾避地苏门,耶律楚学习
    材也曾隐居于此。正因为辉州具有优越的自然环境与深厚的人文内涵,姚枢才会选择此地作为居住与传播理学之所,而许衡、窦默等人也前来共同研读,极大地促进了程朱理学在北方的影响。
    姚氏自后周入辽,定居营州柳城,其家族繁盛
    [1]宋濂,M].北京:中华书局,1976.等.元史[
    [2]黄宗羲,M].北京:中华书局,1986.全祖望.宋元学案[[3]查洪德.理学背景下的元代文论与诗文[M].北京:中华
    2005.书局,
    [4]姚奠中.元好问全集[M].太原:山西古籍出版社,2004.[5]杨镰.元诗史[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6]钟嗣成.录鬼簿:卷上[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8.[7]李治安.华夷正统观念的演进与元初汉文人仕蒙[J].学
    2007(4).术月刊,
    [8]王水照.北宋洛阳文人集团与地域环境的关系[J].文学
    1994(3).遗产,
    [责任编辑伍纯初]
    RegionalCultureandtheYaoShufamilyinYuanDynasty
    ZHANGJian-wei,WUJi-an
    (SchoolofChineseLanguageandLiterature,ShanxiUniversity,Taiyuan030006,China)
    Abstract:YaoShufamilyintheearlyYuanDynastymadegreatachievementinConfucianidealism,politicsandliterature.ThedomicileoforiginofYaofamilywasYingzhouandLiucheng,amixedethnicplaceinthenorth,thepeopleherehadstrongnationalpoliticalidentity,andwereeasytoaccepttheMongoliaregime.AftermovingtoLuoyang,Yaograduallytransformedintoaculturalfamily,YaoShuandYaoSuiactivelylearnedandspreadCon-fucianidealism,YaoShuimplementedConfucianismandmadeoutstandingachievementsinpolitics.Yaoalsomadegreatcontributioninpoetry,proseandSanqu.Yao’srisehadacloserelationwiththenationalregimeandregionalculture.
    KeyWords:LuoyangYaofamily,YaoShu;YaoSui
    ①②③④
    《金代教育研究》,吉林大学2008年博士论文。参见兰婷
    《洛西书院碑》,《雪楼集》参见程钜夫卷二二,民国影刊洪武本。《元好问全集》《七贤堂》、卷八《望苏门》,许衡《苏门山》,参见卷一三《百门泉》。王磐
    《卫辉府志》《人物志·流寓》,清乾隆五十三清德昌修、徐朗斋纂卷三二年刊本,台湾学生书局1968年影印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2-25 08:47:42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波辛苦了!搜罗不少有关姚姓文化的金玉珠宝!

    赞一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2-25 08:50:28 | 显示全部楼层
    能不能帮助找一找明姚儒的《家政要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08:52: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2-25 08:54 编辑
    13525212699yxm 发表于 2015-2-25 08:50
    能不能帮助找一找明姚儒的《家政要略》!

    姚儒的《教家要略》网上还没有发现,我也在关注这本书。找到后会发上来的。

    教家要略(《来燕榭读书记》之八八)

    此天一阁旧藏本,只存卷首三十番。作者吴下姚君大。初刻于滇南,重刻于恒阳,此重刻本也。收于沈某书囊中。世无其书,可珍也。壬辰立春日,黄裳。

    《教家要略》凡二十八目,嘉靖刻。九行,十八字。白口,左右双边。前有嘉靖甲寅仁和松里马三才书于恒阳台署叙,嘉靖戊申正月之望赐进士第中宪大夫云南按察司副使奉敕提督学校前兵科给事中侍经筵官泰和胡尧时序,黄皮纸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9:43 , Processed in 0.112493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