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98|回复: 0

记忆姚平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2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8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3-8 08:51: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3-8 08:54 编辑

    记忆姚平 2012年第4期
    中国论文网
      2011年,姚平去世五十周年。他是湖州方志人物,也是中国文化人。
      笔者从网上买到冯亦代写的《龙套集》,是三联书店1984年的旧版书,其中有《哭姚平》一文,丁聪配姚平肖像,文章后附姚女珠珠的《祭父文》。
      《哭姚平》是1979年11月全国第四次文代会期间,冯亦代参加姚平追悼会后写下的纪念老友的文章。文章写道:“成年后我很少流泪……多半是由于历尽人世的艰辛,感情变得粗糙,便对悲欢离合,显得那么漠然。在这次姚平的追悼会上,听他女儿珠珠哽咽地念着《祭父文》,却不禁悲从中来,老泪纵横,不能自已。”
      冯亦代认识姚平是在1946年冬的上海,但在之前,他早就知道姚平的名字。对姚平的工作、人品,冯亦代是熟知的,他说,我流泪为的是悼念这位在平凡的生活里,给党做了许多许多工作,却含冤二十年,过早离开人世的朋友。
      姚平年轻时进步爱国。1937年抗战爆发后,姚平参加上海文化救亡协会 “八一三歌咏队”,宣传抗日。1938年10月,姚平来到广西,先后任柳州文化界救亡协会干事、范长江创办的战时新闻社记者、欧阳予倩领导的广西省立艺术馆话剧团团员。他还在共产党的外围杂志《青年生活》工作,一个人承担了全部的出版、印刷、发行事宜。1941年秋成立的新中国剧社是中共南方局领导下的进步文艺团体,聚集了田汉、欧阳予倩、洪深、朱琳、杜宣等一大批文化精英,姚平时任理事和前台主任,无论票房还是演员的餐食,他都要事必躬亲,来回奔忙,是一位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1946年抗战胜利后,姚平一家随新中国剧社回到上海。翌年4月,曾在桂林出版的杂志《人世间》,在凤子、以群的筹划下,在上海复刊。凤子是姚平的姨子,她的丈夫是一位热爱中国文化的美国人沙博理;姚平受邀任编辑秘书,统管编辑一切行政事务。冯亦代担负印刷、广告等杂务工作,丁聪负责版面设计和文章插图。冯亦代回忆说,姚平担任的职务,只是一个“好听”的名字,事实上是个“跑腿”的,通讯联络、财会等 工作他是坐着做,但催稿、送审、发稿、 校对、发行、收广告费等杂差,就是他 跑出来的。而姚平每月收入菲薄,虽有老母妻儿,但是从不计较得失。1948 年冬,形势渐变,凤子和《人世间》多数编委撤离上海,杂志却没有停办,全靠姚平一人支撑,直到出版了最后一期 《人世间》。在凤子看来,这“实在是难为他了”。冯亦代说:“这种无畏的 境界是我所万万不及的。追悼会悼词中说:‘和他共同工作过的同志,都忘不了他不求名利,不顾安危,总是默默地承担政治压力,积极去解决困难和不辞劳 苦终日奔波的工作精神。 ’这句话决非溢美之辞。”
      
      新中国成立后,姚平在中国青年出 版社工作,妻子陈慧芝在全国妇联干部 学校任教。他们曾一同就读于广西省立 艺术馆,姚在戏剧系,陈在音乐系,有共同的理想和艺术追求,1941年结婚。陈慧芝会弹一手钢琴,闲暇时家里总会响 起悦耳的琴声。丁聪、冯亦代等人常常 登门姚家,家中充盈着艺术和快乐、智慧和博爱的气氛。在如此环境中,他们的子女饱受熏陶,尤其是姚珠珠,献身舞蹈,颇有成就。
      
      姚平一生历尽坎坷,1961年2月,去 世在京郊清河农场管理处三分场。生命 悄然消逝,姚平并没有留下什么,但就其精神本质确实属于中国文化人。
      
      姚平原名姚思馨,1916年出生在湖 州双林镇。姚父在镇上的新街开有一家裁缝店,和姚母生有五个孩子;姚平排行老二,是唯一的儿子。姚平十八岁后,曾先后进上海美亚丝绸厂和香港大中华印染厂当学徒、技工。抗战开始,姚平投身革命。新中国成立后姚母随姚平和 小女儿姚群在北京生活。儿子命运改变后,姚母从来没有问过下落。直到1979年姚平事平,家里也没敢告诉她真相。
      册的《死亡情况表》,内中列有姚平的名字。因为姓名相似,姚小平便记住了姚平,并对之进行调查。姚小平先后采访了和姚平曾经共事过的杜宣、朱琳、李庚、王业康和王久安等知情人,撰文问世,终于让这位不该被遗忘的人又回到人们的记忆里。
      同年姚母亡故。
      笔者宁愿相信,家人的刻意一定有所流露,姚母不言,折射其中华品德的坚忍、坚韧;这也是姚平终生性格,在遗传继承中默默展示。
      2002年3月,一位名叫姚小平的学者在北京潘家园淘到一本1963年7月造
      姚平离世,找不到遗骨。1993年春,子女在故里莫蓉箍桶行政村的直河自然村的桑田里,象征性地将父亲和祖父母安坟一起,魂兮归来有所依。
      2002年,陈慧芝病故,子女将母亲葬在北京福田公墓,墓碑合刻丁聪题写的“姚平陈慧芝之墓”。
      坟在江南,墓在燕北,记忆姚平,记忆中国文化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1 19:35 , Processed in 0.099606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