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仓励志"送水哥"终圆作家梦 30万字小说将出书[url=]A-[/url][url=]A+[/url]2014年7月16日07:27江南时报评论 梦想再大也不嫌大,追梦的人再小也不嫌小。54岁的太仓励志“送水哥”姚彩亚上周梦想着能有人资助其出版长篇小说,不到一周,这个作家梦就圆了。这“速度”让老姚激动得几夜没睡着,直向江南时报道谢。7月9日,江南时报刊发的《太仓励志“送水哥”有个作家梦 已创作两部长篇小说长达50多万字,期待有人资助出版》新闻引发多家媒体转载和社会关注。昨天,北京一家文化公司被老姚执着的文学梦所感动,抛来了为其免费出版小说的“橄榄枝”。
文化公司抛来免费出版“橄榄枝”
好多次,夜里写着写着,老姚趴在桌上睡着了,醒了再继续写;为了记住字根,他把五笔字根表复印了10多张,贴在电脑上、床头、厨房里、厕所里,甚至摩托车上;来了灵感他偷偷蹲在厕所里写,蹲的时间长了,腿酸脚麻,累得他差点没站起来……
7月9日本报报道的《太仓励志“送水哥”有个作家梦 已创作两部长篇小说长达50多万字,期待有人资助出版》的新闻被多家媒体转载,也吸引了北京瑞鑫祥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出版中心)的注意。新闻见报后的第二天,该公司主动联系本报有意帮姚师傅免费出版30万字的长篇小说《江南寻梦》。而姚师傅得知这一喜讯更是高兴得几夜没睡好觉。
“我水平有限,不知道编辑能不能满意。”昨天,当记者将这个好消息告诉姚师傅时,他谦虚地说。
昨日,老姚怀着忐忑的心情将稍作修改的样稿传至北京瑞鑫祥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的编辑处。该文化公司的总经理许念告诉江南时报记者,他们被姚师傅的执着和坚持所感动,将免去出版发行的近5万元费用,免费为姚师傅出版发行并推广此书。
小说争取10月底前完成出版
记者了解到,2008年姚彩亚突然萌生出把自己10多年打工经历写下来的想法。几年来,他克服重重困难,以他自己为原型,一部长达30万字的长篇小说《江南寻梦》顺利完成。
“现在个人出版的书很多,但像姚师傅这样一线的打工者用心血创作的作品并不多。”许念告诉记者。“我们已经安排了责任编辑与姚师傅对接。接下来将会拟定出版合同,包括图书的制作和推广、出版社、出版周期、影视改编等,除了国内市场的推广还有海内外的推广。”许念说,按照该公司的计划,书争取在10月底之前完成出版,年底参加北京书展,明年3、4月份参加伦敦书展。
记者了解到,老姚的《江南寻梦》起印数在3000册,届时再根据市场量来推广,“我们本身从事的就是文化行业,中国梦的实现也是个人梦想的实现,姚师傅的梦想也代表了他们这个群体的梦想,我们也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坚持自己的文学梦并实现它。相信姚师傅的精神可以传播得更广,让更多的人受益。”许念说。
“送水哥”圆梦几夜没睡好觉
作为一个到苏州太仓打工的淮安涟水人,姚彩亚说江南是他祖祖辈辈梦想的天堂。
在新千年的第一个春天,姚彩亚和妻子南下来到太仓打工,从此,幸运之神开始向他垂青。白天,他扛着几十斤重的水桶爬楼梯;晚上,等家人睡着了,他开始“爬格子”。凭着对文学的热爱,他加入了当地作协,并创作了两部长篇小说,长达50多万字。
老姚的儿女们也相继来到这里,现在他们都在太仓有了家,孙子、外孙都会跑了。除了享受天伦之乐,最让他得意的是业余时间的文学爱好。10多年来,他有20多篇文章在报刊上发表,并获得11本荣誉证书,写了两部(《江南寻梦》、《老村新梦》)长篇小说。
“这个喜讯让我高兴得几夜没睡好觉。我为什么总是这么幸运?”姚师傅说,细想一下,除了自己的努力外,更与这个社会上许多好心人、热心人的支持与帮助是分不开的。
江南寻梦
(节选)
“吱呀、吱呀……”在新千年第一个春天里的一个凌晨,在一条差得不能再差的苏北农村土路上,有一辆行走的自行车,在一对男女重压下呻吟声洒落一路。这辆破得不能再破的自行车是在诉说自己超负荷的痛苦,还是替主人诠释在穷乡僻壤的苦闷?
此时正处在乍暖还寒的早春,是让人说不清是冷、还是暖的含糊季节,正与这骑车男人道不明是喜、还是忧的矛盾心情相吻合。
黎明的曙光揭去夜幕的轻纱,吐出灿烂的朝霞,大地懒洋洋地苏醒过来。
在路过自己的责任田时,男人深情地注视着亲手种下的麦苗,苗儿带着的是露水还是泪水?一个个探出头来,含情脉脉、依依不舍似地为主人列队送行。
……
就是这片土地给汉子打上了农民的特殊称号,他在土屋里出生,玩着泥土成长,一生没离开她的手掌,让他又爱又恨。为了想抛弃农民这一身份,他几乎要花去一生的精力,先想通过校门来跳出农门,可成绩不争气,两次高考皆名落孙山;之后又想以参军来达到目的,可当他满腔热忱去报名参加体检时,脚底的一个水泡打碎了他的参军梦想;随后求亲告友找关系想进社办厂来逃避,结果还是让他失望。他好像是专门为这土地而生、而活,如同这田里的庄稼一样,生死都属于这片大地。
……
问渠那得清如许
——读朱凤鸣散文集《过年》有感
(节选)
……
捧读《过年》,让我感动的地方很多,当我献宝似的传给我的同行和老乡们品尝时,出现了感动传染着感动。太多的感言竟让我不自量力地产生了写此稿子的念头,虽然很清楚自己浅薄的知识底线,怕不成熟的笔墨亵渎了本书的神圣部分,但有话不吐不快的性格,使我抛弃种种顾虑,以我这个社会最底层人的视角,斗胆表达读《过年》的体会。
从《过年》18万洋洋洒洒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向真向善向美的诚心实意。从《一位老党员的最后日子》里,我读出了好家风;从《母亲这一生》里,我读出好儿子;从《陪跑父亲》中,我读出好父亲;从《包饺子》里,我读出好军人;从《献血的感觉》里,我读出好公民;从《老人与残孩》中,我读出好心人……先生先从军再从文至今,不论在什么岗位上,都是尽心尽职,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他将做人放在作文之上。透过《过年》,让我看到了一个好人的心路,一个好人写作的心路。
……
《江南寻梦》简介
《江南寻梦》以午牛这个老实巴交的苏北农民工为主人公,新千年,午牛来到昆仓,开始打工、寻梦的现实之旅,虽然生活在一群同行的外来打工者中,在精神空虚之时差点迷失方向,但午牛的文学爱好让他守住了自己的精神家园,并从底层的一个送货工,奋斗成一个新昆仓人,孩子大学毕业事业有成,自己也实现了文学梦。
江南时报记者 李晓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