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92|回复: 0

汗洒校园育英才——记甘肃省“陇原名师”姚志忠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1-12-17 07:14
  • 签到天数: 514 天

    [LV.9]以坛为家II

    发表于 2015-4-9 11:10:1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汗洒校园育英才——记甘肃省“陇原名师”姚志忠
                                                   来源:校务办  作者:  添加日期:14-07-01 15:53:09
                        本刊记者
    郭裕嘉
       
    特约记者
    肖进雄

    有位教师,获得过全国优秀教师、甘肃省园丁、甘肃省学科带头人等荣誉,并且著述丰富,在本地很有影响,初次遇到他的人都想知道他毕业于哪个名校,他的回答却往往出人意料:他没上过正式大学,都是在自己任代课教师的过程中自学获得的学历和知识。在拥有大量本科生乃至部分研究生的岷县一中,他是怎样成为一个首席教师的?我们带着这个疑问,走进岷县一中,走访了姚志忠老师和他的同事及学生,了解了他的人生轨迹。

    十年终圆教师梦

    说起如何走上从教之路的,姚志忠老师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他说,当初从教,完全是出于偶然,自己也就仅仅把它当成了一个职业机会而已。那是1984年,年方21岁的姚志忠,高考失利,寻找一个能够养活自己的职业成为当务之急。正在他迷茫之际,一个工作机会来到了他的面前。岷县城关初中因教师短缺,急需一名语文教师。该校校长从当年高考落榜的高中生中注意到了他。他由于偏科严重,总分不到高考录取线,但语文成绩却居全县考生第一。校长找到他,谈了自己的想法,姚志忠爽快地答应了,从此,他以代课教师的身份走上了陌生的讲台,开始了自己的从教生涯。

    在岷县城关初中代课两年后,他的人生再一次发生转机。1986年,岷县一中因为师资缺乏,从城关初中接手招聘了他,这个被称为岷县最高学府的岷县一中,显然是一个更大的发展舞台,他在这里一干就是近30年。

    虽然上了讲台,但学养的不足和代课教师身份的尴尬对他形成了很大的困扰,于是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了初次规划。既然学养不足,那就开始学呗。既然没有学历,那就考呗。无缘上大学确实是一种遗憾,但没有围墙的大学——自学考试,为他提供了良好的机会。没有课本,就到处去借,然后在上完课、改完作业的时间里,开始了自己的大专课程自学。

    因为接连在初三把关,遇到中考临近的那一次考试,他就被迫做出选择,为了学生的前途,自己的考试就必须作出让步,所以自学考试专科课程,他足用了四年时间,才全部合格,获得了甘肃省自学考试专科学历。遗憾的是,其后出现过一次五大毕业生转正为教师的机会,但因为他的主考院校不是师范类,与这次机会失之交臂。

    四年自学考试经历不仅让他获得了从教学历,更让他从中获得了追求知识的乐趣和职业自信。在接连三届初中毕业班获得优异成绩之后,他也得到了学校和学生的认可,于是,在1991年,学校将高一的一个重点班果断交给了他,他的职业生涯发生了又一次飞跃。

    为了取得和高中教师相匹配的本科学历,也为了获得师范院校毕业生的身份,当然也是为了向转为正式教师迈进一步,他一边教学,一边又于1992年报考了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函授。平时是一边教学一边自学,暑假去该校参加面授与考试。因为学习很努力,1995年,他以全班第一的优异成绩毕业,并被西北师范大学评为优秀函授生。他的毕业论文也经指导老师推荐,发表于西北师范大学主办的《高师函授》。

    一面是沉甸甸的本科毕业证捧在了手里,一面是他带的首届高三应届班在1994年毕业,高考单科成绩在岷县一中历史上首次超过了补习班;1995年,他带的第一届补习班再度获得突破性的好成绩。他写的高考经验总结报告《我教高中的几点体会》获得岷县首届教育教学成果评比一等奖。

    从进入岷县一中,不论是上初中课还是上高中课乃至补习班,他的中考高考语文成绩稳居全县第一。出于对他的鼓励,1991年、1996年两次评为全县优秀教师,1994年评为定西地区优秀教师,1995年评为县级教坛新秀。

    成绩的优异和荣誉的积累,终于让他的转正水到渠成。在从教13年后的1997年,岷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他的转正问题,终于通过引进优秀人才的途径,破格将他转为正式教师,姚志忠老师终生从教的梦想终于变成了现实。

    不待扬鞭自奋蹄

    有一个屡屡叫人担忧的问题,就是许多人获得稳定职业之后,就减缓了前进的速度,开始按照惯常节奏,进入一种四平八稳、得过且过的状态。那么姚志忠老师是怎样从这样一种人生陷阱中跨越过去的呢?

    针对这个问题,姚志忠老师倒没有多少犹豫。他说,自己不是正规的师范毕业生,知识结构的缺陷成为他的一块短板。这种对自己的不足的正视,决定着他绝对不会走一条寻常路,决定着他的奋斗不会走向自我满足,以致放慢自己的脚步。

    事实是反过来,转为正式教师的姚志忠迸发出了更大的工作热情。教师身份明确了,工资稳定了,解除了他的后顾之忧,使他在教育教学中呈现出更好的状态。转为正式教师对他来说不是一个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

    在学校教师持续短缺的情况下,他欣然接受学校的安排,多年来跨年级、超负荷代课及管理班级。过重的工作压力不仅没有让他疲于应付,反而开始进入教学革新,期待闯出一条既高效、又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的路子。

    在课堂教学方面,他在摸清学生基础差、阅读少、能力低的现实情况后,经过反复思考,摸索出了“比较教学法”。这种完全适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法,是通过课内不同学段之间、课内课外之间的资源重整,扩充和丰富了教学内容,达到前呼后应、举一反三的效果,比较教学法终结了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因为明显提高了课堂信息量,结果极大激发了学生学习语文的热情。这种教学法的好处是紧紧结合学生学情,拓宽教学的广度的同时也开掘了知识的深度。当然这种教学法对教师的要求很高,它要求教师拥有更加广阔的知识背景与思想深度。这促使姚志忠老师更加有针对性地规划自己的学习,从广泛阅读中为自己赢得更大的教学主动性。

    面对高耗低效的中学作文教学,他也摸索出了一条符合学生实际的行之有效的路子。首先在命题上,力避假大空,讲究作文训练的两个原则:一是作文训练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结合,二是作文训练与高考命题思路相适应。其次在整个语文界都深感头疼的作文批改反馈方法上,他也作了大胆尝试,创建了后来为他赢得多次作文教学成功的“三级塔式作文教学法”。这种教学法是将全班学生分为两层八组,加上教师构成三层。一个班级中四十多个在写作上表现平庸失误频繁的普通学生构成塔基,分为八组;遴选十六个写作上优势明显的学生构成塔腰,二人一组,评改一个组同学的作文,约五六篇;这十六个学生的作文在语言上构思上已经过关,他们的问题是在思想和艺术上的创新,这些作文由构成塔尖的教师精批细改。教师再对普通学生的作文抽查。由于学生评委经过了反复培训,完全胜任对同学作文的评改,问题都说到了当面,所以学生得到的帮助是非常切实的。在限定时间里评完作文后,由每组评委讲评本组作文,推荐佳作。每次作文均产生三篇“最佳作文”,贴在学习园地供大家学习揣摩。凡在评改中出现的问题,都由教师当堂仲裁。这种全新的作文教学法彻底消灭了因教师精力时间不足而造成的线条过粗和关注死角,真正营造出了一种“互帮互学,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在这种互助格局形成后,又适时增加其内涵,衍生出“课外阅读小组”等,不断扩大团组的影响力与凝聚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互助合作能力。这种尝试的成功体现在学生作文的普遍提高上,为学生的作文考试铺平了道路。“三级塔式作文教学法”成功后,他写出了《“三级塔式作文教学法”实验报告》,在2000年获甘肃省优秀教学成果评选二等奖,并在全县初中教师培训中得以推广,产生了良好的影响。他的“国学课前诵读”活动,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热情,学生将每一次留给一个人的诵读展示活动当作自己难得的展示舞台,完成了由课内到课外的探索,很好地实践了新课改的理念。转为正式教师后,姚志忠老师的作用得到了极大发挥,除了在自己的教学教改中有声有色,成绩显著,学校还给他压担子,除了正常教学,还任命他为校教研室主任、校报校刊主编、语文教研组长等,期望他起到更大的引领作用。同时,岷县教体局也安排他参加暑期师资培训、送教下乡等活动,他均圆满完成任务。1997年,他被推选为政协岷县委员会委员,在1998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上,他作了题为《提高自身素质,投身教育事业》的经验宣讲,介绍了自己的教育思想与工作业绩,得到与会领导的一致好评。1999年,《民主协商报》以《十年磨一剑——记岷县政协委员优秀教师姚志忠》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因为他工作业绩显著,对全县教师起到了一定的示范作用,1999年,他被评选为县级教学能手,第二次获得定西地区优秀教师称号,评为定西地区“优秀专业技术人才”,推荐为定西地区教育处兼职教研员。2000年,甘肃省委省政府授予他甘肃省“园丁奖”,2001年,教育部授予他“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奖章岂可成句号

    省级“园丁奖”、全国优秀教师,这种荣誉对于一个教师来说已经是最高荣誉了,那么,获此殊荣的教师,还会有自己的努力空间吗?听到这个问题,姚志忠老师说,一个教师,学无止境,教无终点,永远会有一个更高的目标在下一站等着他。志向有多大,空间就有多大。

    确实,荣誉只属于过去。自大自满,坐吃老本,这种想法不属于姚志忠老师,面对荣誉,他只感到沉甸甸的责任。各级主管部门对他的肯定使他心存感激,尽自己全力回报社会的念头更加强烈了。

    他带领自己的教研教学团队,积极参加各种旨在激发学生积极性、提高学生创造力的活动中去。学校教研活动广泛开展,各类竞赛捷报频传。他不光在协调、组织上尽到了责任,也身先士卒地投入学习提高和研究开拓当中。2002年,他参加了国家教育部在北京师范大学举办的“西部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在培训中,开阔了眼界,充实了知识,更新了理念,获益匪浅。2003年,他的论文《教师怎样创造性地使用课本》获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成果评比一等奖,并在颁奖大会上作了交流发言。这篇论文就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大语文观念、应该做教材的主人而不是固守课本亦步亦趋展开了分析论证。通过课本的优化重整、课本与课外阅读的联系、教学资源的发掘利用、语文与生活的结合、语文对学生思维的培养等多个方面论证了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有的创新思维。2003年,他申报了甘肃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课题《学生质疑批判思维的培养》,经过为期两年的研究,于2005年鉴定通过,并收进了甘肃省第十一期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班《经验交流汇编(高中语文卷)》,参与了全省骨干教师的成果交流,获得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成果评比二等奖。这个课题从创造思维培养先从学会质疑开始这个观点出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质疑批判思维培养的意义、途径、方法、前景等,对语文教学中盲从盲信、思辨缺位的现实做了反思,提出了更为科学理性的教育理念。这种理念对学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自己的探究学习中写出了诸如《<水浒传>是反映农民起义的小说吗》《我看中国传统戏剧大团圆结局》等微型论文,创造性思维在他们身上已经初见端倪。

    姚志忠老师对课本的研究也进入纵深地带。他在教学中,发现了现行课本及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与谬误,这使他产生了一种纠错辨误的念头。这些探讨,他不光引进课堂,还捉笔成文,期待与更多的同行切磋。这就使他的教学进入到一种深度。这些文章大多发表于河南大学《中学语文园地》、哈尔滨师范大学《语文天地》、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湖北大学《中学语文》等专业刊物,诸如对文章主题进行重新定位的《追寻失乐园》、《<项链>主题再探》,比较教学法的思路示例的《同诉苛政各千秋》、《<促织>与<变形记>比较谈》等、对高考命题提出商榷的《伪问题 伪过程 伪鉴赏——高考阅读命题方式的批判与思考》。他对高考的研究也受到杂志社的青睐,受到约请,他为《中学语文园地》的六个高考专号编写了文言文和名句默写章节,文言文紧扣考纲,很有训练价值;默写部分则多次与高考试题重合,受到考生的喜爱。他集多年高考指导经验写成的《高考语文教学策略与全程资料选择》,不仅获得了甘肃省教研成果一等奖,还参加四川省面向全国征集高考方案的“高考通”论坛,获得高考方案设计一等奖。

    姚志忠老师的努力也受到了上级主管部门的肯定。2011年,他被岷县县政府评为“科技创新先进工作者”,同年被甘肃省教育厅评为“甘肃省青年教学能手”,同年还被评为定西市骨干教师。2002年,被定西市市委评为“地(市)管拔尖人才”并四届连任。2003年,评为“甘肃省骨干教师”及“甘肃省学科带头人”,同年获“岷县先进工作者”称号。

    姚志忠老师的教研成果丰硕,但它很接地气,不是纸上谈兵。他不是专职教研员,他仍然按正常工作量带两个班语文课并任其中一个班的班主任。这决定了他的研究与教学的紧密联系。他所教的班级,语文成绩稳定上升,其中2000届、2004届应届毕业班,语文高考平均成绩达到105分和110分。“三级塔式作文教学法”、“比较教学法”均得到了进一步的完善,产生了更为广泛的影响。2002年,《定西日报》以《青春在烛光里燃烧》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03年,《民主协商报》以《闪光的青春——记岷县政协委员全国优秀教师姚志忠》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03年,《甘肃日报》以《姚志忠:奖章不是句号》为题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2003年,河南大学《中学语文园地》在杂志封二“重点作者介绍”栏目对他的业绩进行了介绍。2003年,他被遴选为定西市、岷县送教下乡讲师组成员。

    多思善教方为师

    现在,姚志忠老师已过知命之年,但壮心不已。那么,回顾自己将近30年的教师生涯,他的教学状态和教研势头还能够重写辉煌吗?他对自己的教育思想,会有怎样的定位与总结呢?

    面对这个问题,姚志忠老师说,这个话题应该从2006年谈起。2006年,岷县一中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为教师的发展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进取空间。在对全体教师的重新定位中,他被学校推选为“岷县一中首席教师”,担当了青年教师的培养任务。谈及他的教育思想,他说,这可以在他的教育专著《教师要想明白再教》中予以了解。《教师要想明白再教》一书,篇幅20万字,2011年6月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美术出版社出版。全书分“精耕细作——走入课本纵深地带”、“在教言教——探讨当前教育得失”、“金针度人——漫谈教学措施方法”、“民俗放谈——注目家乡风土人情”、“试手做羹——亲尝写作甘苦滋味”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收集了作者公开发表的教材分析论文二十六篇,这些论文有的是对教学参考不深不透的地方进行深刻挖掘,使教学内容更为深透;有的是站在学术前沿的高度,对教材处理中的谬误进行辨正,使教学更为无懈可击;有的采用比较文学的治学方法,在古今中外文学作品的比较中丰富课堂内容,加深学生印象。第二部分收集了作者思考教育法规、考试设计、道德引导等方面的文章八篇,这些论文对教育政策、教育法规、教育理念、考试观念等方面出现的各种偏差和失误进行了分析,提出了自己的教育思路。第三部分收集了获得各级奖项的教学经验总结与教学研究论文十六篇,这些论文凝聚了作者多年的心血,无论在阅读教学,还是写作指导,还是考法辅导,都在本人的教学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效果,总结这些经验与方法,也是为了更好地与同行交流提高。第四部分收集了七篇文章,是作者为语文学科的“研究性教学”所作的准备与研究。其中主要涉及地方文化、民间风俗等领域。发表后,在本地民俗研究界引起一定的反响,作者被吸纳为县民俗研究会理事。第五部分收集了七篇文章,是作者为了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所作的一些练笔性写作。该书在2013年获得定西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评比二等奖。

    说起今后打算,姚志忠老师说,除了正常教学、培养青年教师,他的教学研究也将进入一个新的层次,那就是进行教育教学案例研究,以更贴近的姿态从事教研,为青年教师提供更直观的借鉴材料。在这方面,他已经在《班主任之友》上发表了班主任工作案例《修剪枝桠》,被该杂志作为重点文章推出,并获得甘肃省教育科学研究所教研成果评比一等奖。这个案例通过对一个班级貌似违纪事件的恰当处理,彰显了教师的教育智慧和人文理念。还有收入专著的教学案例《枯萎的花复苏的爱——关于尊重生命教育的一个案例》,通过一次借助特定情境对所有学生进行生命意识培养的写作经历,提出了教育中被忽略的一个主题——关于生命,我们该怎样对待?寓生命教育于教学之中。

    谈到他的教育理念,姚志忠老师拿出了他为《岷县教育》写的“名师心语”,其中有这样一段话:“要熔铸伟大的人格,自己的人格就要追求伟大;要塑造美丽的心灵,自己的心灵就要追求美丽;要让学生枝繁叶茂,自己先要枝干参天;要让学生清流千里,自己先要波涛滚滚。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乃人生一大幸事。育才如种植,需顺其天性,发其潜力,振其自信。什么是因材施教?是碧树就让他冲天傲立,是鲜花就让他竞相怒放,是芳草就让他绿遍天涯。惟其如此,这个世界才会千姿百态,这个世界才会五彩缤纷,这个世界才会和谐繁荣。”

    看到这段话,就会明白他为什么会在2010年获得“甘肃省师德标兵”、2012年获得“甘肃省教研优秀个人”、2013年获得“甘肃省第二届陇原名师”等一系列称号了。在一个桃李竞芳菲的季节,我们读懂了一个优秀教师的人生追求,一个由寻求职业到追求理想的过程。

    (转载自《甘肃教育》2014年第11期)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1 09:29 , Processed in 0.10217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