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2155|回复: 3

我的祖上来自江西 有完整家谱可查吗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5-9 19:17: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的祖上来自江西 有完整家谱可查吗
    杏林高浦村朱姓读者通过本报寻根问祖,专家推断他是朱熹后人

    20150509厦门网 2015-05-09 00:00



      
    ■市姓氏源流研究会收集了大量族谱资料,欢迎读者前去咨询。
      我是杏林高浦村姓朱的,这个姓在我们村不多,我手上的家谱不全,想问问厦门有没有完整的朱氏家谱能查一下?”昨天,读者朱先生致电本报市民热线5589999。市姓氏源流研究会专家解答了朱先生的问题并邀请他到研究会(思明西路58号旧政协大厦七楼)进一步咨询。如果市民对自己姓氏来源感兴趣或手上有相关的资料,也可以前去找专家了解。
      记者 龚小莞
      解答
      朱姓厦门有两大支
      读者可能是朱熹后人
      朱先生说,他手上拥有的朱氏家谱不齐全,而且都是繁体字,较难辨认,希望专家能帮忙解读。
      他听祖辈说,自己这一支家族是从江西婺源分支过来的,想了解一下厦门其他地方有没有朱氏祠堂,查一查和自己这一支是不是同源迁到厦门的。
      对朱先生的疑问,厦门市图书馆退休研究馆员、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顾问江林宣答复:“朱先生祖上是从江西婺源分支过来的,应该和新圩后行村的朱姓属于一个分支,因为这一支的祖先朱熹是南宋徽州婺源人(今江西婺源)。”
      江林宣说,厦门姓朱的主要在翔安区,有两大支。其中新圩社后行村这一支人口约1000人,是朱熹的后代,是明朝初年从泉州迁过来的。据了解,福建朱姓大部分是南宋理学家朱熹的后代,朱熹是理学的集大成者,中国封建时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的学术思想,在中国元明清三代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官方哲学,标志着封建社会意识形态的更趋完备。
      另一支朱氏在翔安马巷,说起“来历”相对复杂一些。据说,明朝中期景泰年间(1450年至1457年),厦门墩上人陈福全入赘马巷桐梓的朱家(祖上不详)。这一支朱姓在厦门有2500多人,翔安马巷和同安祥平过溪等地都有后人。
      朱氏祠堂在厦门有不少,除了新圩堂仔头的朱氏祠堂,在马巷桐梓和后亭也有朱氏祠堂。堂仔头的朱氏祠堂属于朱熹这一支,桐梓和后亭的朱氏祠堂则属于陈福全这一支。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9:18:56 | 显示全部楼层
    故事  生前死后不同姓
      朱氏后人其实祖宗姓陈
      陈福全入赘朱家,不仅在朱氏家谱中“隐身”了一支陈氏后人,还创造了一个奇特的复姓——朱陈氏。据说,目前在翔安还有21人就是用这个姓。
      据专家说,“朱陈”这个姓氏已有数百年历史,主要分布在翔安马巷的后亭、桐梓、内田等社区。更特别的是,这个姓氏其实是朱氏和陈氏两姓合一,按祖先定下来的规矩,族人生前用朱姓,死后则回归陈姓。
      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规矩呢?
      按专家推测,作为这个姓氏“开基祖”的陈福全是当时禾山的“五户陈”之一,具体的出生年月无从考证,他热衷丝竹,曾独自前往当时的同安县马巷一带教授南乐。有一次遇大雨,因避雨而结识了今桐梓社区的一户人家,经这家主人做媒,陈福全入赘了当地朱姓人家。
      陈福全入赘朱家后,子孙后代以朱陈为姓,祖祠内不写朱氏也不写陈氏,仅留“承姚世室”(继承现代祀奉祖庙)牌匾,喜丧之事需要注明姓氏的就写“朱陈”。
      陈福全入赘后,连续四代单传。传说为了家族的繁衍发展,他前往北辰山问卜,“仙人”托梦“虫烧死,黄叶落,朱出现”,于是约定后人以朱为姓氏。由于陈福全沉迷于管弦,得不到妻子朱氏的理解,于是愤而离家出走。不过,他最后还是得到了朱氏的谅解。陈福全寿终后,后人为圆其心愿以陈姓为他立碑,生前姓朱死后改为陈姓的规矩也就从此世代沿袭下来。  
      链接
      厦门有家谱的仅一成
      而且大部分不完整
      江林宣说,目前厦门大部分家族没有家谱,有家谱的只有10%左右,而且大部分不完整。比如,有的家族有好几房,但家谱中只记载了一房,还有的整个姓氏家族没有一个总谱,只其中一家有记录,人数相当有限。
      “有些家谱是因为历史原因被烧掉,才会造成这样的‘断代’。有的知道开基祖,中间历代不知道;有的知道自己是第几代,知道祠堂名字,但中间其他环节都断了。”江林宣说,这些家谱有的断了七八代,有的断了十几代,资料很不全,包括一些在海外影响较大的家族都没有家谱,他们的后人回来寻根问祖,却失望而归。
      江林宣说,族谱以二三十年修一次为宜,这样资料比较准确完整。对于姓氏远祖,宋朝以前的源流最好不要写得太绝对,因为大多不准确。
      “我发现很多家谱上的远祖很乱,本来同一个姓、同样的血脉,但是记载的远祖名字却不一样,矛盾百出。”江林宣说,进入厦门的第一代祖先基本准确,因为有墓地可寻,但之前的就比较混乱了,有的干脆“傍”名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5-5-9 19:1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寻根问祖

      杨氏

      杨先生:我看了晚报有关姓氏的报道,我想了解我的姓氏来历。

      答疑:厦门杨氏是后汉杨震的后人。杨震被称为“关西夫子”,杨氏祠堂以“关西”为堂号。元末明初,杨氏后人杨赐保由南安谢庄徙居同安大同镇霞露,为同安杨氏始祖,属关西支派。

      杨赐保生三子,福荣、福娄、福铭,分居同安大同镇祥露顶村,程厝、外校场、后厝、三香、后沟,新民镇西山洋、下路、大松、杜桥,莲花云标、溪蜷、坪边、新厝,及洋尾厝、山边。

      李氏

      李先生:我想了解姓李的什么时候来厦门的。

      答疑:唐高祖李渊第二十子李元祥入闽后,于贞观五年(631年)封许王,在永安开基,元祥的第六代迁同安定居。“五山李”被视为海内外李姓共仰的祖籍地。南宋中期,李君怀开基同安南山(今海沧东孚山边村),其生五子,分别居南安大盈雄山、同安仙店南山、集美兑山、海澄已山和南靖水头金山,因此称为“五山李”,裔孙分布在厦门各区,其中以集美兑山李氏最为显赫。

      郑氏

      郑小姐:郑成功也是世界名人,我想了解郑氏家族的渊源。

      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年),夹漈派长乐郑摄十三世孙郑崇,受总旗使之职,偕都指挥千户等屯永宁卫高浦所。郑崇生二子郑建、郑达,后郑崇率郑建回长乐。

      同安郑坂(今翔安)郑炳富移居厦门岛,其后七世孙郑世道及郑推奉等在厦门经商,郑坂郑氏裔孙在厦门兴旺发达,人丁众多。

      翔安大嶝岛郑撞济移居厦门五通、后滨,又分迁至塘边、徐厝、东渡、濠头、后埔、吕厝、江头、高殿等村社。

      (答疑专家为厦门市博物馆原馆长、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顾问龚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该用户从未签到

    发表于 2015-5-9 20:30:18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波 发表于 2015-5-9 19:18
    故事  生前死后不同姓
      朱氏后人其实祖宗姓陈
      陈福全入赘朱家,不仅在朱氏家谱中“隐身”了一支陈 ...

             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思明西路58号旧政协大厦七楼
             厦门市图书馆退休研究馆员、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顾问江林宣
             厦门市博物馆原馆长、厦门市姓氏源流研究会顾问龚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0 19:25 , Processed in 0.11637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