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其同家庭,居住在海陵区城北街道东街社区,家庭成员5人。
姚其同,今年62岁,一个普通但又善良坚强的女性。她姐妹姐妹四人。大姐1981年因故离世,留下了两个女儿;三姐年幼时患小儿麻痹症,丧失语言能力、左腿萎缩行动障碍;二姐因某种原因没有顾及大家庭。几十年,照顾年迈多病的母亲、残疾的姐姐以及大姐留下的两个女儿的重担就落在了姚其同的身上。她用自己的努力和坚持撑起了一个家。
残障姐姐叫她“妈妈”
姚其同的三姐姚其玉,66岁,小时候因为家庭经济困难,在一次患重感冒后没有及时妥善的治疗,留下了脑膜炎后遗症,不会说话,双腿残疾,智力和几岁的孩子差不多。“我已经记不得从什么时候起,她改口叫我妈妈的。”姚其同说,“我们没有刻意做更正,她语言表达能力本来就有限,她对所有对她好的人都喊妈妈。“
记得姚其同结婚时,“嫁妆“就是她的三姐姚其玉。姚其玉语言、行动都有障碍,无法独立生活,而年迈的母亲已经需要别人照顾,再去照顾残疾女儿显然力不从心,姚其同实在不忍心离开这个家,她作出了一个决定,带着残障姐姐一起生活。这个决定,她一坚持就是四十年。她从来没有把三姐当成残疾人看待,不仅照顾她的衣食住行,而且也很关心她的健康,一旦姐姐觉得哪里不舒服,不管刮风下雨,不管白天黑夜,都立即送她去医院诊治。她还努力让这个残障姐姐生活的开心,姚其玉只要看到给她买东西,就会非常开心,所以姚其同经常买东西给她,而正因为这也经常被母亲责怪乱花钱,可姚其同却说:“买点东西给她就能让她开心,这么简单就能得到幸福,应该满足她。“这么多年,姚其同就像对待小孩子一样,带着姚其玉,不管是参加婚宴,到公园散步,还是去超市购物。只要出去玩,就一定会带上她。
她经常对子女说:“照顾她是应该的,这个世界上我们是她最亲的人,如果我们都不去关心她,那就更不会有人去关心她了,而且照顾好她,我们也为社会减轻了负担。
百善“孝”为先
姚其同是姐妹四个中最小的。她的妈妈一直跟着她一起生活,现在是小区里出了名的百岁老人,在她的心里,小女儿姚其同就是她的全部,她逢人就说:“我能活到一百岁,全是我小女儿的功劳!“
只要不下雨,姚其同每天都带妈妈到小区里散步,她说老人不能老闷在家里,出去透透气,对身体有好处;一年四季每天下午四点半准时准备好足浴盆为妈妈泡脚,她说脚上的经络多,多泡脚等于吃洋参;到了晚上,她还得充当妈妈的讲解员,因为老人没有文化,自己看不懂电视,只有靠别人讲才能懂,所以姚其同每天必做的工作就是给妈妈讲“电视”。
正因为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人对姚其同也有着很强的依赖。一次姚其同外出应酬,稍晚了点才回去,老母亲焦急万分,姐姐姚其玉坐在一边哇哇大哭。回家见此情景,姚其同很心痛。自那以后,她晚上再也不参加朋友的应酬了,再忙,七点之前一定赶回家。“其同就是我和玉儿的依靠,一刻看不到她,我们就像丢了魂似的。”老母亲总是这样说。
2006年,姚其同的丈夫突发脑溢血辞世。这么多年,姚其同心中觉得最对不起的就是自己的丈夫,因为她将大部分的爱都给了母亲和姐姐,对丈夫关心得很不够。爱人离开后,姚其同依旧每年到爱人老家洪泽去一两趟,探望爱人老家的亲友。她说:“替他多做些事,算是一种补偿吧。”
小姨娘的“母爱“
在姚其同的姐妹四个里,大姐比她大十三岁,是最疼她的,她也跟大姐感情最深。不幸的是大姐早年因意外离世,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女儿,一个九岁,一个五岁。因为家庭的变故,两个孩子没有人照顾。当时的姚其同,自己也才三十岁不到,她的孩子也只有三岁,虽然知道照顾孩子是多重的担子,但想到大姐生前对自己的关爱、想到两个孩子将永远失去母爱。她再一次做出一个常人不敢想象的决定——抚养大姐的两个孩子。衣食住行、生活起居、学习教育,她就像母亲一样,陪伴着这两个姨侄女成长。小姨侄女一直体质差,为了给孩子看病,她总是不厌其烦的给她寻医问药,还瞒着自己的孩子为小姨侄女开小灶加强营养。
现在两个姨侄女都长大了,有了自己的家庭,也有了安定的工作,她们常说:“在她们的记忆里,从来就不是没有妈妈的孩子。她们甚至比别的孩子更幸福,因为小姨娘给予她们的,就是母爱。”
也许有人说她傻,为什么要把这些负责都承担在自己身上,哪怕少做一样,自己的压力都会减少一些,而别人也能理解,但姚其同却说:“吃亏是福,只求心安。”是啊,如果没有她所谓的傻,前面提到所有人的人生轨迹都会被改写,也正是因为她所谓的傻,所有人才过上了最平凡也最渴望的生活。她用她的淳朴、善良与坚强撑起了家的温暖与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