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81|回复: 0

东洲小考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76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5-22 10:07: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5-5-22 10:10 编辑

    东洲小考





    东洲小考

      黄卫平
      海门县前身是东洲。但是东洲何时得名,因何得名?
      查明嘉靖《海门县志·沿革》:
      “海门地僻海隅,古未有建置,初名东布洲。唐虞商周时属扬州之域,春秋属吴越,战国属楚,秦属九江郡,汉为海陵东境,属临淮郡,东汉改属广陵,晋因之,东晋宋齐皆属海陵郡,隋属江都郡,唐为盐场属扬州,唐末属吴为东洲镇,至南唐始以其地西置静海都镇制,置院;后周显德五年,改为静海军,寻改为通州,析其地东为海门县。”
      “初名东布洲”在何时?未详,1996版《海门县志·成陆》中说,“唐代中期江中出现沙洲,唐代末年,此处有东洲和布洲两沙,史称东布洲”,可以看出这是根据北宋初地理志《太平寰宇记》的文字写的,但不确。最早记载东布洲的,是南北朝时期地理著作,也是我国古代较早的地理著作,其时已有东布洲和东洲,是因在海陵县东境而得名,包括了东西二布洲,出《舆地记》,排序第159:
      “海陵东境有东西二布洲,相传旧为海沙所涨而成,尝有布机流出,因名”。
      因为年代久远和当时刊刻条件有限,《舆地记》传世不多,明嘉靖年间崔桐纂《海门县志》,也没有看到这条史料;1996版《海门县志·成陆》的作者,显然也没有注意到这条史料。
      《舆地记》为南北朝时陈朝的顾野王(公元519—581)所著,时在公元六世纪。“东西二布洲”因在海陵东境,统称东洲。
      记载东洲地名出现更早的,是宋代范成大《吴郡记》:
      “阖闾十年,国东有彝(通夷)人侵逼吴境。吴王大惊,所司点军,王乃宴会亲行,平明,出城十里,顿军憩歇,今憩桥是也。王曰进军,所司又奏,食时已至。吴军设宴之处,今临顿是也。彝人闻王亲征,不敢敌,收军入海,据东洲沙上。吴亦入海逐之,据沙洲上,相守一月……”
      上述沙洲,即后来之沙洲县(今张家港),东洲在沙洲之东,当时尚未与陆地连接,呈古东洲地理特征。明清人著述分析《吴郡志》的这段记载谓“彝据东洲沙,意吴时地广人稀,虽有沙,尚未垦……”当有其道理。东洲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存在,《舆地志》就说“相传旧为海沙所涨而”,形成沙地时间要远远早于南北朝。这条史料,不仅证明嘉靖《海门县志·沿革》中海门“春秋属吴越”,还明确了当时的地名就是“东洲”。
      东洲的历史,笔者陋识,未见专门的考证,《扬州府志》谓“海门县本汉海陵县东境,其地为东布州。杨吴时为东洲镇”,嘉靖《海门县志》记载略同。含两层意思,一是海门县本是海陵的东境东布洲,二是东布洲即东洲,五代杨吴时设东洲镇,这是延伸和承接了《舆地志》的。
      东洲镇是海门最早的军事行政管理单位。唐末五代的“镇”不等同宋以后的小商业都市,它虽不是一级行政建制,却拥有军事、政治、经济(税赋)、行政生杀大权,特别是唐末五代割据的藩镇,行政级别视镇的管辖范围而定,虽然镇是在州的基础上建立的,有的镇职权甚至超过了“道”(唐代的相当后来省一级的行政建制)。东洲镇是唐末五代时姚存制割据的地方,1996版《海门县志》东洲镇没有写入,是一个遗憾。
      东洲为镇,见《资治通鉴·后梁纪》:“唐末,姚存制据东布洲,为东洲镇遏使”。
      唐末最后一年是天佑四年(公元907年),时姚存制任东洲镇遏使,这是东洲置镇最早的记载。“姚氏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其军士亦多吴兴子弟,姚氏家族统治长江口上岛屿时间长达半个世纪之久,军队和家属人数有万人之多”(见《南通简史》)。作为唐朝的一名将领,在唐末军阀割据的时候他选择了东洲作为割据地,主要是东洲有长江黄海作易守难攻的天然屏障,有盐场作军费来源。之后姚存制以东洲为镇,继续扩张,遂有静海等地,至吴睿帝杨溥天祚三年(937年)时,姚存制已经是东洲静海都镇遏使了。《狼山天祚石崖题刻》有“天祚三年(937年)□月十四日,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姚存上西都朝觐回到此”,可证其时姚存制已拥有东洲、静海两镇了。
      东洲因为其特殊的军事和经济地位,军事上西控长江、东控海口,经济上铸铁煎盐,加上据于吴国和吴越国之间,故战事频繁,正史《五代史》、《资治通鉴》之《后梁纪》,就有多处记载:
      唐天佑五年(908),吴越大将张仁保攻占东洲,“死者万余人……”;随即吴国遣军组织反击,败吴越军,“获战舰300艘”;
      梁贞明五年即吴武义元年(公元919)四月,吴越王钱鏐以其子、节度副使钱传瓘为诸军都指挥使,率战舰五百艘,自东洲击吴。吴遣将拒之。两军战于狼山江。吴兵大败, “俘吴将七十人,斩首千余级,焚战舰四百艘”,姚存制之子姚廷亦为吴越水师俘获;七月,吴越王鏐遣钱传瓘将兵三万攻吴常州。徐温帅诸将拒之,右雄武统军陈璋以水军下海门(按:即东洲)出其后……”吴越兵乱,遂大败,“复取东洲”。
      同年八月,吴与吴越议和,交换俘虏,姚廷放回,但他原来的官职已由其侄子姚彦洪担任了。
      姚存制为地方割据势力,所以他的东洲都镇遏使是世袭的而非中央集权任命。镇遏使是军事长官,兼理行政,可以在当地征收器甲粮饷。姚家此衔先后传四代。
      姚廷继任,亦见《资治通鉴·后梁纪》:“唐末,姚存制据东布州,为东洲镇遏使。存卒,其子廷代之,为东洲静海都镇使”。姚存制死年不详,显然在天祚三年(937年)之后。但是姚廷的被俘,却在吴武义元年(919年),所以这里的记载有误。新版《南通市志》谓“吴姚存制据海陵东二州,设东洲静海都镇,由其子姚廷珪镇守,为东洲静海都镇遏使”——这里有两点失误,一是姚存制为东洲镇遏使,二是承继存制子是姚廷,而非姚廷珪,然东洲镇“由其子姚廷珪镇守”而非姚存制卒后代之,可解释姚廷在姚存制生前就任东洲镇遏使。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南通出土一方《姚锷墓志》,有姚存制四代人任职东洲之记载:
      “公讳锷,字子明,享年二十有七,于乙巳岁众冬月十五日遘疾奄终。曾祖讳制,东洲都镇使,检校户部尚书;祖讳珪,知西面都事,检校工部尚书;皇考讳裕,吴左军押衙,充静海指挥使,兼东洲静海镇遏使,检校吏部尚书”。
      文中姚锷祖父名珪,亦未任东洲都镇使,显然这个姚珪不是《资治通鉴·后梁纪》中继承姚存制的姚廷。有以为姚廷就是姚珪者,如《南通市志》就把两人名字合一,名姚廷珪,但是五代的第一手资料,接替姚存制的是姚存,而墓志载姚锷的祖父姚珪,没有担任东洲静海都镇遏使,显然姚存、姚珪是两个人。东洲和姚氏家族史料中还留有许多空白,比如《唐东海姚徐夫人墓志》中有其子姚承钜“知东洲镇事”——似乎此姚承钜是东洲知州或知县,《扬州府志》记载东洲在南唐置海门县,或姚承钜系海门早期的知县。这一方面的史料还有待新的发现和研究。
      天祚三年十月初五(公元937年),徐诰逼杨溥让位,建立了南唐王朝,“天祚三年(937年)□月十四日,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姚存上西都朝觐回到此”,“□月”当作十月,姚存(制)归服南唐,亲自上西都朝见新主人,东洲镇也改属南唐。嘉靖《海门县志》记载东洲镇“始以其地西置静海都镇”,《南通市志》具体记为“南唐保大初年(943年),设静海都镇”,可知吴杨时东洲镇范围较大,静海镇也在东洲范围内。
      南唐代吴后东洲改属静海,姚裕、姚彦洪先后任静海指挥使。《唐东海姚徐夫人墓志》原名为《大唐国右军散兵马使充静海指挥使、兼都镇遏使、屯田钤辖使、把捉私茶盐巡检使、东海都场官、银青光禄大夫、检校礼部尚书、右千牛卫将军、员外置同正员兼御史大夫、上柱国、吴兴姚公夫人东海郡徐夫人墓铭并序》,碑名十分冗长,记载了其丈夫“吴兴姚公”的官职,碑文叙姚家“佐唐吴二朝,历官四世,镇东陲江海之粤府,静边鄙,安民庶,务耕桑,复竭家财,赡义勇将士一千人,设官吏,烈将校,上佐国家,己安边地,司煮海积盐,鹾嵯山岳,专漕运,副上贡,此公家世之绩业也。”姚家在东洲“历官四世”,辖有“东西两镇”,即东洲和静海;徐夫人的长子姚承钜“知东洲镇事”。说明此姚公当时统揽东洲军政大权,参照姚锷碑,碑名全称是《唐故静海指挥都知兵马使兼监察御史冯翊姚公墓志》——其时乙巳年(945)东洲已归属于南唐,姚锷是静海指挥使下都知兵马使兼监察御史。碑文说他“盐铁之场监殷繁”,指的是东洲盐铁场监务繁重,他本来是东洲盐铁场监,“而自侍从今使季父司空,更移重镇”,跟随他季父归唐以后,才任此新的职务。碑文又说姚锷是“先使第三子”、“先使于诸子中偏嘉之”,先使指姚锷父亲静海指挥使姚裕,“今使”即姚锷的季父姚彦洪。
      公元956年二月,后周军队入淮南,姚彦洪带着家属、军士等一万多人离开静海、东洲,投奔吴越(《资治通鉴·后周纪》、《十国春秋》),一说姚彦洪在与后周军队战败后举族自焚(见康熙《通州志·遗事》和光绪《通州志·历代兵略》),其时东洲镇已被姚氏改为丰乐镇。
      决定东洲命运的最大战役,当属后周和南唐的东洲之战。《资治通鉴》卷294记载,后周显德五年(958年)三月,后周引战舰自淮入江,克楚州,至扬州,南唐亦积极备战,增水师扼北路,屯东洲。周世宗柴荣“闻唐战舰数百艘泊东洲,将趋海口,扼苏杭路”,“遣殿前都虞侯慕容延钊将步骑、右神武统军宋延渥将水军,循江而下。甲午,延钊奏大破唐军于东洲”。
      南唐在东洲本设有指挥使,驻有姚军,闻周军南下,既派水师增驻东洲,亦当增步骑军。慕容延钊率领的是步骑,奏大破唐军于东洲,故东洲之战,主要是陆地步骑之战,其规模应当不小。姚彦洪率领一万多人投奔吴越,我想应该是姚彦洪在与周军东洲决战失败后,焚烧了自己一手建立起来的根基,率领亲信投奔吴越。至此,姚氏家族结束在东洲的统治,东洲镇也结束历史使命,前后历时51年,入后周后东洲镇东部成为后周新置通州之海门县。
      已经发现的资料记载五代姚氏家族东洲镇任职者如下:
      姚存制  杨吴东洲镇遏使;杨吴东洲静海都镇使;
      姚  廷  杨吴东洲静海都镇使;
      姚  珪  杨吴知(东洲)西面都事;
      姚  裕  杨吴左军押衙,静海指挥使兼东洲静海镇遏使;
      姚彦洪  杨吴东洲静海都镇遏使;南唐静海指挥使;
      姚承钜  南唐知东洲镇事;
      姚   锷  杨吴东洲盐铁场监;南唐静海指挥都知兵马使兼监察御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1-5 14:27 , Processed in 0.10597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