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33|回复: 0

《经义考》载宋人姚隆籍贯考误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9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08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5-22 10:3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典籍与文化
    ZHoNG G00 DlAN JI YU WEN HUA     N03 2008(总第66期)
    2001年第6期刘铁峰《骚怨情怀:刘禹锡(竹枝 词)新论》、《涪陵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4期 高月《论刘禹锡<竹枝词)的起源和发展》、《黑龙 江社会科学>>2003年第4期赵云长《向民歌学习 的典范——浅谈刘禹锡的二首<竹枝词>及其表 现手法》、《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年第6期卢 燕平《论刘禹锡<竹枝词>》、《厦门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1期贺秀明《刘禹锡与 巴山楚水》、《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4年第2期 宁登国《刘禹锡和自居易<竹枝词>创作特色之比 较》、《重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1期熊笃《竹枝词源流考》、《天中学 刊>>2005年第4期吴思增《刘禹锡(竹枝词)与巴 楚民风》等等,如此者甚多。除此之外,亦有为数 不少的海内外硕、博士论文涉及到刘禹锡《竹枝 词》的研究,本文不一一例举。这些论文皆是和 研究刘禹锡《竹枝词》创于夔州这一论题相关的 值得注意的科研成果。
    研究工作应当注意已有的学术成果。虽然, 凭一人之力要想穷尽某一领域全部研究成果是 比较困难的,要想在有限的篇幅中综述某一领域 所有的研究信息亦是不现实的。但瞿蜕园《刘禹 锡集笺证》与陶敏、陶红雨《刘禹锡全集编年校 注》,此皆为当代学者考校刘禹锡生平及其作品 等颇有影响的学术专著,研究刘禹锡的学者最好 应当涉猎。尤其是受网络技术和大众媒体的影 响,今天的学者要想了解某一领域重要的研究成 果,亦并非难事。若此,《新旧<唐书)等对刘禹锡 作(竹枝词>的误记》一文反映出来的是一个值得 深思学术问题,此等问题应当引起诸位学者的 注意。
    (作者单位:陕西成阳师范学院中文系)

    《经义考》载宋人姚隆籍贯考误
    ◆傅建忠
    朱彝尊《经义考》三百卷于历代经学文献考 订最为详备,著录了自先秦迄至清初八千四百多 种的经学著述,并且旁及著者生平里籍、著作流 传等考证。《四库全书总目》卷八十五《经义考提 要》评价该书:“上下二千年间,元元本本,使传经 原委,一一可稽,亦可以云详赡矣。”实际上,该书 对我们今天研究经学仍然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不过,《经义考》系朱彝尊晚年撰辑之作,虽其博 学洽闻,但圃于个人见闻,书中讹误和纰漏亦为 不少。兹举《诗》类中一处涉及著者籍贯问题详 加考辨,敬请方家指教。
    《经义考》①卷一百十载:“姚隆《诗解》,佚。”  从该书体例看,此姚隆乃宋人,但相关文献却罕 有记载其生平事迹的。而朱氏仅引黄渊②所撰 《姚野庵(诗解)序》称:“野庵,姚姓隆名,赠朝散 大夫,萧之韶溪人。”此处介绍姚隆生平里籍过于 简要,而且《经义考》所引资料例不注明出处,难 详其实。所幸此《序》又见于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四如集》卷三、四部丛刊三编本《莆阳黄仲元四 如先生文稿》卷二。经仔细比勘后,我们发现《经 义考》所录与黄仲元本集所载似出于两个不同的 版本系统,但除了个别文字外,两者语句表达和 内容基本相同,因此两个版本系统当不会有太大
    【①《经义考》全书历经两次刊刻完成:朱彝尊于康熙四十八年(1709)去世时只刊刻前半部的《易》、《书》、 《诗》、《礼》、《乐》五类,共计一百六十七卷,此即朱氏自刻的初刻本。后半部直到乾隆二十年(1755),才由德州卢见 曾捐资委托祁门马日珀、马日璐兄弟主事补刻了一百三十卷,合前后两次所刻,实为二百九十七卷,《经义考》至此 方成完书。其中三卷即卷二百八十六《宣讲》《立学》、卷二百九十九《家学》和卷三百《自序》,因朱氏草属未具而阙。 此本即是乾隆二十年(1755)卢见曾补刻本或称扬州马氏刻本,为《经义考》全书的最早版本。南京图书馆和南京大 学图书馆均藏有此本。本文考证即据这个版本。
    ②即黄仲元,字善甫,号四如,宋代兴化军莆田县人。咸淳七年进士,授国子监主簿,不赴。宋亡,更名为渊, 字天叟,号韵乡老人。】
    差异。然而关于姚隆里籍问题却存在严重分歧, 四部丛刊本所载黄《序》日:“野庵,姚姓,某名某 字,玉融之韶溪人。一那么,一称“萧之韶溪”,一为 “玉融之韶溪”,究竟何者为是?
    首先,从《经义考》的版本上看,上文所录材 料出自卷一百十,即在朱彝尊生前初刻的前一百 六十七卷之内。而乾隆二十年(1755)卢见曾仅 仅是补刻了后一百三十卷使其成完书,前半部刊 印所用刻板依然是朱彝尊的原刻板。因此,我们 现在所依据的卢氏刻本即为《经义考》最早的版 本①,所录出的材料也就是朱彝尊的原始表述。 但有一点我们必须注意到,即朱彝尊是在其晚年 时,以一人之力完成此洋洋三百卷巨著。而且据 《经义考》卷首所载其孙朱稻孙所撰的《题识》称, 朱彝尊是“草稿粗定,即以次授梓”,属于边撰写 边缮刻的情况,此似较为仓促。由此便引起了两 个问题:一是校刊难以做到精细,二是朱氏最终 没能全部撰完三百卷,阙了三卷。此外,朱氏在 《经义考》中所引述的材料往往凭己意增减,又不 注明出处。这点也最为学者诟病。基此几点,可 以认为:《经义考》所谓“萧之韶溪”就是朱彝尊当 初原始的表述,且其所记颇为可疑。
    那么,黄仲元本集所称的“玉融之韶溪”又是 否可靠呢?
    据明黄仲昭《八闽通志》卷二“福州府郡名” 所附县名称:福清县别名“玉融”,因“县有玉融 山,故名”。又明何乔远《闽书》卷六“福清县方域 志”载:“玉融山,县前山也。以山有石,莹然如玉 名。左有双旌,以其两峰峭立若旌。右有五马, 以五峰腾踊,有五骖之象。其麓日覆釜。宋令郎 简,访洞然师,寝于延庆寺,梦神僧授梵书,题云 《玉融峰志》,有‘孤峰万仞,形势奇绝’之旬。”福 清县志书纂辑甚早,且多名为《玉融志》,比如宋 代福清人林亦之和黄锷均撰有《玉融志》。另外, 宋、元、明三朝福建学人的文集中也多有“玉融” 之称,有时亦简称为“融”。据上可知,福清县别 称“玉融”,故所谓“玉融之韶溪”,即是福清县之 韶溪。又经查明:今莆田与福清交界、处在兴化 湾沿岸的新厝镇江兜村前的小溪即名为“韶溪”。 据传,朱熹为拜访在此附近隐居授徒的方伯谷, 路过此溪,忽闻溪流之声如奏韶乐,便名以“韶 溪”。该地现仍有“韶溪亭”、“韶溪书院”、“韶溪 图书馆”等以“韶溪”命名的场所,犹见宋代遗风。 此又可证韶溪之地即在福清县。
    然《莆阳黄仲元四如先生文稿》卷四又载《韶 溪姚君墓铭》②一文,文中称“先生讳淇,字景瞻, 世居莆之韶溪,因号韶溪。日朝嗣者,晦德不仕, 曾大夫也;日野庵先生隆、赠朝散大夫者,大父 也;日龙川府君直夫、阶至朝奉大夫者,父也”。 由此我们可以列出姚氏五代人的关系,由先到后 当如下:姚朝嗣一姚隆一姚直夫一姚淇一姚勉。 同卷另有一文《书故龙川史君姚公墓志后》,此墓 志也是黄仲元受姚勉所托,以志姚直夫之更葬事 宜,文后题款为“岁辛巳后中秋,里后学韵乡老人 黄渊志”。既然黄氏自称“里后学”,那么,姚直夫 即为黄仲元同里前辈。而黄仲元的里籍为莆田, 又称“莆阳”,简称“莆”,其文集名为《莆阳黄仲元 四如先生文稿》就是明证。此又与《墓铭》所称姚 氏“世居莆之韶溪”之说相一致,即姚直夫之父姚 隆的籍贯似应为莆田县。台湾昌彼得等人所编 《宋人传记资料索引》,盖据此而录姚隆为莆田 人。但张琴所纂《民国莆田县志》卷七又云:“唐 学士姚思廉之后姚天明进士,由太常典礼知侯官 县,居福清县韶溪。”⑧这里又很明确指出,姚氏
    【①据台湾吴政上先生《(经义考)版本介绍》一文称,台北故宫博物院藏有朱彝尊的初稿本,但仅残十册。其 册一卷末有冯登府跋日:“竹姹《经义考》十册,《易》四五、《春秋》三、《礼》二,为手缮本。”故此稿本不在本文所要考 证的《诗》类范围内。吴文见《<经义考)索引》附录,汉学研究中心1992年版。 ②文渊阁四库全书本《四如集》卷四亦载此《墓铭》,但有缺文。墓主姚淇为姚勉之父。姚勉,号平山,黄仲元 好友。宋代另有一姚勉,字述之,一字成之,江西高安人。宝桔元年,以词赋擢等,廷对方言策第一,除校书郎兼太 子舍人,曾受业于乐雷发。有《雪坡集》五十卷。此两者同名同姓而非为一人也。 ③姚勉另一好友熊禾,其《熊勿轩先生文集》卷--(跋(姚氏族谱>》云:。平山姚氏示余《族谱引》,知姚氏乃唐 瀛州学士思廉之后,而其自出则本于姚虞……闻之先世,谓龙川史君之传以功,野庵先生之传以言,六代祖宗之传 以德。野庵《经解》,仆幸及见之。”此条亦可以印证姚氏世居福清韶溪。】
    所居之韶溪隶属福清县。 综合以上考察,我们可以这样推断:一是朱 彝尊所谓“萧”应当作“莆”,为形近致误;二是韶 溪处莆田、福清两县交界,因历史上的行政区划 而导致归属变化,其曾属莆田管辖,后归隶于福 清。像韶溪姚氏家族成员姚直夫等人的科第情 况,两邑志书向来通修①,此亦犹见韶溪姚氏与 莆田的渊源关系。故此,黄仲元所称“莆之韶溪” 与“玉融之韶溪”之说均能成立,姚隆的籍贯应为 “玉融之韶溪”,即福清县韶溪。
    元诗人陈泰出身辨正
    陈泰,字志同,号所安,元潭州路茶陵州(今 湖南茶陵)人。工诗赋,著作《所安遗集》一卷,有 涵芬楼秘籍本传世。清顾嗣立《元诗选》及《四库 全书》均收载其作品。《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 该书:“大致气格近李白,而造句则多类李贺、温 庭筠。虽或不免奔轶太过,剽而不留,又不免时 伤粗犷,不及元之风规大雅,具有典型。要其才 气纵横,颇多奇句,亦自有不可湮没者。久晦而 终传于世,亦有由矣。”《元诗选》称其诗作“清婉 有致”。
    陈泰,《元史》无传,相关材料极为简略。对 其科第情况,各书记载不尽相同。《元史类编�9�9 文翰二》及《新元史》本传均称,“陈泰,字志同,茶 陵州人,延韦占初与欧阳玄同举于乡,以《天马赋》 得荐。官龙泉簿,生平以吟咏自怡,别号所安,有 《所安遗集》一卷,好作歌行,出语清婉有致”。两 书皆称陈泰中湖广乡试,未提陈泰考中进士。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9�9 所安遗集提要》及《湖山类 稿提要》称陈泰“延柘二年进士”。其他著作如 《续文献通考�9�9 经籍考》、《江西通志》、《龙南县 志》都记载陈泰为“延韦占进士”。今人陈彰模撰有 《元朝进士陈泰宦地官名辨误》(《文献))2007年 第1期),亦以陈泰为“延事占间进士”。然征诸史 实,陈泰并未考中进士,实为湖广“乡贡进士”。
    元代科举分乡试、会试和殿试(廷试)三级。 乡试为地方考试,中选者俗称“乡贡进士”,参加 次年由礼部主持的会试。会试通过后再经殿试。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中文系) ◆张金铣 殿试不再黜落,重新厘定等次,分为右、左两榜公 布。中选者始称“进士”。仁宗皇庆二年(1313), 颁科举诏。延韦占元年甲寅(1314),各地举行乡 试。次年乙卯,乡试中选者赴京参加礼部会试。 延祜年间仅二年、五年开科,分别为乙卯科、戊午 科。《元史�9�9 仁宗纪》记载,延裙二年三月,“廷试 进士,赐护都沓儿、张起岩等五十六人及第,出身 有差”。据萧启庆先生《元延裙二年与五年进士 辑录》(《台大历史学报》第24期,1979年12月) 考证,茶陵州李朝端、陈奎(陈伯奎)即为该榜 进士。
    现存最早的茶陵方志当为《嘉靖茶陵州志》。 该志卷下《选举第四》记载:“元进士:陈奎,字伯 奎,湘乡州判官;李朝端,新宁县尹;尹维鸾。俱 元延桔乙卯张起岩榜。”同卷又载:“元乡举:陈 泰,字志同,延韦占甲寅,龙泉县主簿。”根据该志记 载,元代茶陵州只有陈奎、李朝端、尹维鸾三名进 士,陈泰仅中延祜甲寅科乡试。又,陈高华先生 据El本东京静嘉堂文库所藏《类编历举三场文 选》等资料,发表《两种<三场文选)中所见元代科 举人物名录》(《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学 刊》第1集,2001年),证实陈泰中湖广延柘元年 乡试第十三名。 最能说明陈泰未中进士的,当推陈泰本人诗 作《将离京师别李朝端、陈伯奎二同年》:“陈生射 策未三十,笔箭如锋不破的。自古英雄感慨多, 直比枭卢悬一掷。文章有命不论巧,得丧穷通两
    ①四部丛刊初编本《刘后村先生大全集》卷一百四十九载《姚元泰墓志铭》云:“君姚氏所居江上,介兴、福之 间,籍占二郡。始名正夫,拔莆田解,开禧甲子,易名元泰……。”刘克庄为宋末兴化军莆田县人,所言姚氏因居两郡 交界之地而“籍占二郡”的现象,在当时应较为常见。

    万方数据
    《经义考》载宋人姚隆籍贯考误http://www.docin.com/p-371777053.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9-29 07:48 , Processed in 0.11923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