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浦市江东姚氏源流(1998年)》中,有一章“姚氏宗祠历代世系传承史略表”。分为河南世系、江西世系、湖南辰州府世系和武己支系四个部分。其中“武己支系”这样记载: “ 127世孙姚胜朝,昌连公子。单人独骑来到武己寨,开垦农耕。当年该地尚属蛮荒,人烟稀少。但我启祖胜朝公,由沅州脱离族群富饶而就偏僻,可能与清兵入关或李自成、吴三桂等呈兵有关,为逃避兵祸,来到武己寨。度今日环境,想当年荒凉,我祖公胼手胝足,创造开拓,实令万世儿孙敬仰和追思。以后数年,兵祸虽定,但明朝已亡,我祖种植成效,也有了收获,故在武己寨生根。此乃武己族第一代始祖及其起源。朝公在此时此地心情应在国破家亡的悲痛中。‘武己’系原‘乌鸡’,原名十分不雅,故音译‘武己’,盼后世改用此名。(位于)花垣县吉垌坪(即现团结镇)下六里。”
“武己寨”位于湖南省花垣县团结镇以北约3公里处。当年“朝胜公”为避“兵祸”离开族群,“单人独骑”,从沅州(今芷江)来到“武己”,“离富饶而就偏僻”。
“度今日环境,想当年荒凉,我祖公胼手胝足,创造开拓,实令万世儿孙敬仰和追思。”从现在的google 地图上看,周围都是山峦,想当年确实“尚属蛮荒,人烟稀少”,该自然村的地名仍然是“乌鸡”。
武己支系--始五代的世派图。
从上图的“胜、秀”二辈可看出,这一支是良珊公之后。属新晃姚姓特有的“再、正、通、光、昌、胜、秀”的“七字派”。当年的“七字派”只循环了两轮加“再、正”两个字后,又复归雍正年间所议的统一字派“绍祖本源茂...”。但这支的“秀”字辈以下,另取了“成、发、福”三个字,是在“福”字辈后才续归原派,应属于两轮之末。我想这是另列“武己支系”的缘由吧!
上图中,有两人外出未归而失考。一个是“胜朝”公的长子,另一个应是“秀举”公的长孙。想必与早年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有关,外出谋生而未归。后来经过几辈人的开垦,条件逐渐好转,子孙后代也就在这里生根了。
另外,从“成--发--福”的三个字,也可看出生活条件的逐步好转。当然,这只是我个人的推测。
移民大多与战乱有关。发生在元末明初的这次大规模移民活动,被“族谱”这个载体生动地记录了下来。相对于“正史”,“野史”更加鲜活!
2010-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