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4354|回复: 7

新晃杨吴姚诸姓侗族溯源探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3-11-11 12:33: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晃杨吴姚诸姓侗族溯源探析
    >> 张有进
        新晃侗族溯源研究,是一个较大的课题。笔者对侗族社会、历史、政治、经济、文化知之甚少,再加上侗族没有自己独立的文字记录,研究侗民族的来源有一定的难度。毛泽东同志曾经指出:“搜集家谱、族谱加以研究,可以知道人类社会发展规律,也可以为人文地理、聚居地理提供宝贵的材料”。现今新晃侗族人口中杨、吴、姚诸姓氏分布最广占的比例最大。因此笔者,搜集阅看了新晃杨、吴、姚诸姓部份支系族谱和地方史志并走访了有关人员对新晃侗族族源进行了初步探析现分别论述如下:
        一、杨吴姚诸姓的由来与分布
        1、杨姓
        入晃先祖杨天应,据2004年3月付印的《杨再思氏族通志》和地方志记载。杨天应是开发中寨地区的始祖。杨天应,生于明洪武二十三年(1390)5月13日午时,是唐末诚州刺史杨再思19世孙。性情磊落,广学博才,著有“飞山论”等书,传说永乐年间(永乐22年1403年),经姚、吴、龙、谢姓邀请,偕妻弟谢天辉一起移居西溪芷荣(亦名出云洞现今中寨),共同拓荒垦土,创立家业。从此“天地开朗、瘴疬潜消”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杨天应生一子,叫都录,都录生四子,楚高、楚轩、楚珍、楚祥。杨天应后裔分为十甲。
        天应――都录、楚高为七甲,裔孙居中寨、碧朗等地;楚轩为九甲,裔孙散居凉伞、凳寨、三穗、天柱等地;楚珍为十甲,通家、通和、通华迁四川;楚祥为四甲,裔孙散居李树乡晏家、岁溪、李树、禾滩乡闪溪、龙洞、兴隆乡烂泥、石马溪、崇仁寨、天堂、地卜界、芷江县东门上三里,玉屏县田坪、三穗县长吉、雪洞、镇远县涌溪以及湖北施恩,广西等地;再纯为三甲、住竹树磨溪等地;再拔为四甲,住李树等地;再荣为五甲,住坟坡等地;再忠为八甲,住新寨飞山、磨溪等地;再德为十甲,由坟坡迁道丁等。(2004年3月版《杨再思氏族通志》)
        另一支杨姓,杨金鳌(俊),又称君鳌,明洪武十年(1377)10 月15 日,由黔疆迁居高寨继移居台洞。生有四子,长子秀权,住桂林溪、桂光;次子秀渊,住美岩、台洞;三子秀曲住高寨;四子秀泰住凳村。(见《杨再思氏族通志》16 卷。)

        2、吴姓
        据2006年9月重修吴世族谱记载,吴氏入晃始祖吴世万,字斯年,号炽南,(1289――1370),祖籍江西道安塘(今江西吉安),出生于湖广靖州会同远口(今贵州天柱县远口镇)。
        少年时,世万随父兄宦居靖州会同诸葛城读书习武,才智聪颖,谋策过人,元代至大年间约(1308—1311),湖广师匡慕兵应征入伍,旋经武宗教场测试左榜,为太子左侍卫,主管大都(北京)太子府安全保卫事宜。延佑二年(1315),奉旨辅助周王和世辣(皇室亲王)出兵征伐云南。兼平黔楚兵乱有功,加封千户候。平乱毕,上表奏请留守沅州善后。延佑四年(1317)加封为五品千户长官司长官。元统初(1333),朝政腐败吴世万毅然弃官归农,先居靖州会同远口,旋迁沅州之西溪龙寨定居。
        吴世万为沅州之西吴姓始祖,有子一,名品象。“第三世”富字辈共有12 人,分为12 大房:龙寨发迹祖吴福官;凉伞开基祖吴富昌;龙寨开基祖吴富阶;扶罗开基祖吴富来;贡溪开基祖吴富锡;平地开基祖吴富晚;大晏家开基祖吴富强;老黄寨开基祖吴富赛;火烧寨开基祖吴富鲁;花园、冲场开基祖吴富寨;柳寨开基祖吴富兰。
        吴世万后裔分布现今新晃的新寨、凉伞、黄雷、贡溪、禾滩、凳寨、波洲、天堂、茶坪、林冲、大湾罗、方家屯、鱼市、碧朗、米贝、洞坪、李树、扶罗、中寨、步头降、兴隆等21 个乡镇。(见2006年9月修吴世万氏族第二卷)

        3、姚姓
        姚君赞为姚姓入晃之始祖。1985 年重修的姚氏族谱

    记载:
        大明永乐十四年(1416),我珊公奉诏偕良能、良德二兄,由江南昌府丰府丰城县滥泥湾来沅陵,良能分居沅陵四都、罗衣溪、千龙坪。能子宗岳,迁浦市江东洲堆角;岳子千驷,驷子姚龙,姚虎,后订派乃为世龙、世虎,至今文武衣冠,为辰郡最。良德和珊公,分居沅陵,……宣德癸丑八年(1433),珊公迁沅州岩子坪住,后入城西柳寨,时珊公年已八十矣,子宗苍,此时亦五十有八,后珊公死,归葬沅陵。妣张氏,与珊同葬老坟侧左。苍子千邦,娶陈氏,与邦公同厝老坟侧右。生子二,名姚泰、姚经,后订派乃为世泰、世经,世经幼亡,世泰娶龙氏,生子文献,我文献公、字君赞,乃珊公之玄孙也。君赞素与吴世万相契,二人虑及将来有人稠地窄之患,因偕同沿溪而上,共寻荒野开辟,忽值杨癞子来前,亦欲卜居,于是三人同行,跋涉渴极,绝无井泉,癞子将竹插地,清泉顿涌,喜出望外,姚、吴私语曰:‘今日云雾开泉涌,莫非天应期人?’乃与结盟兄弟,姚曰君赞,吴曰世万,杨曰天应,异姓视若同胞,不结婚姻。直至伞寨过河,有鱼跃起,公曰:‘善哉!鱼者余也,子孙有余,富贵有余,字异音同,诚佳兆也’。三人鼓掌大笑,于是卜宅于兹,三人同行,以再、正、通、光、昌、胜、秀七字为派。

        1985 年重修的姚氏族谱还较为详尽的记载了姚君赞后裔的繁衍分布情况。姚君赞有四子孙十三,分布在湘黔周边地区的新晃、芷江以及重庆、湖北、广西等地的侗族地区。
        正文住伞寨寅头村,其后裔分居现今鱼市、兴隆、方家屯、黄道司、扶罗、松桃、鸭塘、波洲、秀山、酉阳、龙山、湖来凤、利川、宣恩、等地。正浚住伞寨石榴坡颜家寨,其后裔分居岑巩、凉伞、秀山、三穗、等地。正富住伞寨地崇村,其后分居扶罗、晏家、鱼市、秀山、镇远等地。正贵住伞寨蒲村,其后分居波洲、鱼市、玉屏、三穗、镇远等地。正远住丈溪、其后分居西蜀,龙山、芷江、乾城、玉屏等地正芳住旧郮,其后分居鱼市、兴隆、新寨、镇远、酉阳、秀山、龙溪口、款场坪堡等地。正祖住旧郮,其后分居波洲、鱼市、方家屯、兴隆、镇远、万山、玉屏、黄道司、榕江、广西、四川、湖北、等地。
        正荣住扶罗,其后分居天柱、邦洞、龙山、晏家、中寨、黄雷、新寨、凉伞、黔阳、三穗、铜仁、岑巩等地。正华住田家寨,其后分居贡溪、贵州等地。正江住禾滩小寨,正海住禾滩大寨。正源住伞寨蒲村,其后分居思州、铜仁、松桃、青溪、镇远、三穗、晏家、兴隆等地。正灏住扶罗,其后分居新寨、兴隆等地。
        据杨、吴、姚诸姓族谱记载,杨、吴、姚诸姓氏先祖皆为徙居新晃的外籍人,不是新晃的土著先民。而现今杨、吴、姚诸姓氏集居的地方皆在新晃的侗族核心区绝大多数还保留了侗族语言和风俗。杨、吴、姚诸姓氏且在新晃侗族人口中占的比例远远超过其他姓氏,是新晃侗族人口中的大姓,确为新晃侗族的主体。
        二、杨、吴、姚诸姓成为新晃侗族的主体是民族的融合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中央访问团调查材料》认为:晃县中5、6 区,在宋明以前是稀落的苗胞土著,在元末明初便有构成侗族的杨、吴、姚、龙、石诸姓氏,由贵州和湖南辰沅一带迁徙到这里。说明新晃的侗族是由外地迁入。民族出版社《侗族简史》说:侗族,属古“骆越”的一支。道光五年修《晃州厅志》载:“厅治东接龙标,西驰骆越”,晃州(新晃)之西,即今之玉屏、岑巩、镇远,西南则是三穗、天柱、锦屏等地,可知这一地区为“骆越”所居。
        至于侗族先民来自江西之说亦非偶然。早在宋元时期,就有不少江南籍的汉人,因战乱或不堪忍受封建统治
    者的剥削压迫,而迁入侗族地区。到了明代,朱元璋为了巩固地方政权,加强封建统治,除沿袭元代衣钵,以“随军有功”人员任长官司而外,还在侗族地区安屯设堡,“拨军下屯,拨民下寨”,对侗族人民进行军事统治,而这些人大多是来自江西吉安府的汉人。据《黎平府志》记载,当时府属的潭溪、新化、洪阳、隆里、亮寨、中林、古州、湖耳、三郎等地,计有正副长官司15人,籍隶江西者13人,其中又有11人是太和县的。另据调查,三江县的贯洞、林溪、亮寨、皇朝、八江、寨卯、独洞、和里、黎平县的洪州、地青、三洞、黑洞、佳所、潘老寨、下皮林;从江县的上皮林、龙图、洛香等侗族村寨,有杨、吴、石、陆、粟、欧等六个姓氏,都说自己的祖先来自江西吉安府吉水县或太和县,但如今这些人无论在服饰、语言以及生活习俗方面,均与附近侗族相同。这种民族间的相互融合,而祖籍来源之说流传于子孙,也是可以理解的。因此,侗族先民来自江西之说,实
    际上是民族融合的反映。(见民族出版社《侗族简史》第二章13-17 页。)

        从以上记载看,笔者认为,汉民进入侗族地区以后,有的与侗民通婚,而通婚的人会越来越多,这就形成汉父侗母或侗父汉母场面,由于长期在一个地区,一个家庭生活,同习俗,就必须互学语言,只有这样才能进行正常家庭和社会语言交流,渐渐民族同化,成为侗族的一员。所以杨、吴、姚只能是新晃侗族的大姓,不是侗族的先民,而侗族的先民应该是本地土生土长的人,而不是外地区迁入侗乡的人。
        民间传说杨天应未入晃之前,就有吴世万、姚君赞、龙必胜、谢天辉进入晃地。那时候,黔头楚尾屡月云雨,不见红日,人民多病,播种少成。于是人们设立庙宇,到处祷告,后来,“飞山”之神报说:“若要云雾开,要等杨姓来”。四姓就去找杨天应兄弟,杨姓到来,率四姓披荆斩棘,重建家园,于是天地开朗,成诸姓而安土著。笔者认为,以上所传说的故事,充分说明新晃在六、七百年以前,是森林密布的大山区,人烟稀少,各种野兽和和鸟类漫山遍野叫声不断,只听声音,又不见影子,就说这是有鬼怪妖魔在作怪。其实,这是自然环境的反映。杨天应到来,并不是有什么法术赶跑鬼妖和消灭它,而是与诸姓齐心协力,通过开辟田土、发展农业生产、改善居住条件而人丁兴旺,以致使晃邑拨开云雾,重见天日,人们安居乐业。杨天应收云雾率诸姓开辟晃邑的传说不仅是当时各民族人民在颠沛流离辗转迁徙的过程中对拥有一方风调雨顺可供安居乐业繁衍生息的乐土的亟盼,也是明季以来新晃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断实现民族团结民族融合的精神写照。
        杨天应、吴世万、姚君赞结为异姓同胞兄弟,笔者认为这是根本就不可能存在的问题,其理由是按三人各自族谱上记载,各人出生年月推算,杨天应生于1390年,吴世万生于1289年,姚君赞生于1440年。天应大君赞50岁,吴世万大天应101岁,又大君赞151岁,这就成笑话,像这样悬殊年龄三人,怎么会结为异姓同胞兄弟,活人怎么会与死人结为异姓同胞,这是一个探讨不清的支节问题。同样这个传说表达了人们希望在新晃这块古老的土地上不分你我实现民族团结建设美好家园的共同愿望。
        (作者系新晃侗学研究会理事,新晃侗族自治县档案局原局长)http://blog.sina.com.cn/s/blog_4da4919a0101n088.html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2:37:48 | 显示全部楼层
    谱牒中的杨氏入晃记载
    >> 杨清澄
        杨、姚、吴并为新晃大姓,三姓族众之夥,约占全县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然历史上晃域杨氏却非土著,考诸谱牒,其来有自。
        据传杨氏最早生息于晃域的为杨再思四世后裔。再思,唐吏,本名杨中宗及武周时人,曾官居相位,《新唐书》有540 字本传。然再思,或者说杨再思,唐末少数民族领袖,及其后裔官守诚州之事不见于正史。今人所修
    《杨再思氏族通志》却备述再思及子孙世代经营诚州史迹。其子孙繁衍,支系林总,广布于五溪蛮地,湘黔桂川,晃域不能避其衍浸。据《通志》所述杨再思孙子通威(再思次子正滔之四子)的四个儿子,长子光泰、次子光盛、三子光奇、四子光仲,约于唐末五代间由贵州锦屏湖耳分别迁入今为新晃辖地的扶罗大皮寨、貢溪铜鼓、扶罗大寨、扶罗弓判等地,这可能是首批入晃的杨氏居民。其后再思历代后裔都有迁入晃域各地定居的,生齿扩散于晃州辖地之全境,如凉伞杨家寨、桂林溪,贡溪绍溪、铜鼓,凳寨及凳寨老祖坡、高寨、坪茶、美岩,林冲塘寨、洞庭坝、斗溪、堡子坳,晏家樱桃,鱼市窝坪兴寨、天堂、老营坡、小鱼塘,兴隆鹅公溪,扶罗大寨,新寨老行、坝平哨,波州等都有再思后裔生息。
        而我支杨姓入晃则是朱明时代的事。据民国三十三年(1943年)重修的《杨氏族谱》载录,我支杨姓入晃前曾为江右望族,宋代名将杨业之后。业之第六子延昭生宗保、文广,广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壬子五年(1012年),卒于神宗元丰元年(1078年),仁宗明道元年(1032年)随狄青南征,以平服古州八万等处有功,封授其裔“永为该处司主”。文广生政巌等九公,宋皇祐间长子政巌受渠河等处宣抚司职,次子政洪为古州八万溪洞总管,三子政滔任湖耳宣抚司职,其余四子政传、五子政俭、六子政豫、七子政添、八子政爽、九子政权、十子政琉、十一子政握、十二子政敏均在古州、八万、渠河、百保阳溪、潭溪、都匀等处任抚司职。但文广子孙亦有定居江右者。据谱载,秀巌第八世后裔寿则由顺江迁居于江西吉安府太和县铁岭街朱石巷。寿生凤,凤生康、宁二公。康公诞于元惠帝至正元年(1341年),卒于明惠帝建文三年(1401年),生开、应二公,迁居湖南宝庆府城步县罗莫寨。应公诞生于元朝至正年间,卒于明宣德六年(1431年),享年82 岁。江山易代,抚司易主,杨氏特权不再。而苗瑶居民不能接受明朝抚司,群起反叛。明洪武己酉二年(1369年)太祖“拓疆南服,平逆苗,定瑶叛,旋为设抚立司,第见雾惨云愁,神蒙鬼哭,百姓疾苦,五谷靡成”,当地主司率军民等祭祀诸庙,神则托梦明示,须杨天应出抚,天象民意乃安。可见苗瑶民众对杨氏守疆的怀念。也说明自宋代以来,文广后裔已为古州渠河一带苗瑶居民所接受,与当地人民的关系已达到亲密融合程度。据传诸抚查明杨应为文广真正子孙后,于洪武十八年(1385年)“仍令便宜袭爵”, “主司并兼立飞山庙”。洪武十九年即“众见雨旸时若,日月朗然,夭札不生,秋熟丰稔”。应因改名天应,其弟保亦改名天保。天保迁轮寨,天应则卜宅芷盈(今新晃县中寨)。天应当为本支杨姓入晃开辟的一世祖,其后子孙繁衍,支派分甲,或定或散,广布于湘黔界缘。天应生都禄,都禄生楚高、楚轸等四公。楚轸生于明永乐庚子十八年(1420 年),卒于弘治丁巳十年(1497 年),移居扶罗大皮寨,生再碁、再、再碧。再碧十世裔政明(生于明崇祯八年)于清康熙四年迁居地蒲冲栢寨。再碧为地蒲杨氏之一世祖,其后裔繁衍至今已历二十二代,笔者为其二十代孙,而为天应公第二十四代孙。
        谱牒所载如此。杨氏入晃至少有两次,一是唐代,为杨再思后裔衍入;一是明代,为杨文广后裔卜居迁入。但两支杨氏同源而异流,共宗而各派。虽然《通志》所载与新旧《唐书》相去甚远,但我支杨氏谱牒所载杨再思事却与正史暗合。再思父黎騂,与我支唐代先祖鼎新同为隋文帝杨坚之玄孙,即杨伺之子:鼎新为次子,黎騂为四子。但两支杨氏及其后裔均融入了土著民族的生态和生活,成为土著民族的新成员,与原住民一起共同开辟黔头楚尾,谱写新的民族史章。
        (作者系新晃侗学研究会顾问,怀化学院中文系教授。)
    摘自《大议郎》第一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1 13:23:03 | 显示全部楼层
    如上所述;新晃良珊公后裔文献(字君瓒)公和三姓(我考证为四姓;谢姓)结拜兄弟;在历史上不能被认可;但三姓结拜兄弟又广为流传;这到底能表达出什么意思,我跟踪长时间的分析也只能知之皮毛,作为我们同属三公后裔,很想弄清楚到底是怎么回事,但实际情况难上加难,我同新晃姚氏交流多人.得到的确有其事,但有说不明白为什么年龄会相差之大;假如是和杨姓 吴姓后裔结拜兄弟,这很能说得过去;为何偏偏要说是杨天应 吴世万 这又说明了什么;以至于后人都信以为真.前段时间我终于证实这段故事是臆造,这段故事只能说明是我姚氏先祖后迁入晃的一部血泪史,后迁入说明我们得依靠先迁入的杨姓 吴姓才能摆脱困境,才能生存,虽说君瓒公大权在握(三代任指挥史)但人丁孤单;还没有达到一定势力来和另二姓大家族争峰,这也是常见问题,古代有,现代亦有,所在族谱中流传下来的事迹和广为流传的歌谣只能证明这是个美好的愿望;但愿这里继续流传这个善意的谎言;让这三姓永远都是兄弟般的情感;后人在君瓒公坟墓旁造的杨姓 吴姓两座空坟我们也不要再追问什么,让这三姓友谊继续传承下去;让这三姓友谊永承不变,这也可能是当时先祖的意识吧!历史自然形成文字,但文字不能还原历史;我们弄清楚了这种情况,就知道当时的辛酸;愿我三公后裔依然牢记三姓友谊,切记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30 14:06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11-12 21:5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云南姚良文 于 2013-11-12 22:12 编辑
    姚波 发表于 2013-11-11 13:23
    如上所述;新晃良珊公后裔文献(字君瓒)公和三姓(我考证为四姓;谢姓)结拜兄弟;在历史上不能被认可;但三姓结拜 ...

    且能将“臆造”二字随意说出口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4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1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3-11-12 22:13:33 | 显示全部楼层
    云南姚良文 发表于 2013-11-12 21:54
    且能将“臆造”二字随意说出口啊?经过粗浅的与人交流和寻问就能通过主观分析加判断证明那几百年前记载的 ...

    你还不信啊,等着瞧吧.现在这么多人就不相信.唯有三公后裔相信;能和大150岁的拜把兄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30 14:06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11-13 22: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姚波 发表于 2013-11-12 22:13
    你还不信啊,等着瞧吧.现在这么多人就不相信.唯有三公后裔相信;能和大150岁的拜把兄弟; ...

    呵呵,有点不相信。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7-3-30 14:06
  • 签到天数: 30 天

    [LV.5]常住居民I

    发表于 2013-11-13 22:24: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时间再深入学习一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3 12:10 , Processed in 0.11565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