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2|回复: 1

国民政府军需学校重庆八年办学揭秘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9
  • 签到天数: 31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11 13: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国民政府军需学校重庆八年办学揭秘

      抗战后期,中国抗日军队逐渐正规化,军需保障发挥了很大作用。
      原军需学校的老校门
      原军需学校现存的建筑工字楼
      蒋介石给第十三期学员的题词
      原军需学校学员刘旭煌和妻子
      姚松勇先生用原军需学校的校训来诫勉自己
      军需补给是抗日军队的生命线
      本报记者采访杨克奇老人
      这段历史湮没六十余年,蒋介石兼任校长,当时培养上千热血青年奔赴抗战前线

      入档理由
      抗战爆发后,国民政府唯一培养军需人才的军政部军需学校迁重庆办学8年,为抗日前线输送了上千名专业军需官。但这段历史,已湮没了六十余年。因机缘巧合,本报记者有幸陪同原军需校14期学员刘旭煌上校的后人探访母校,揭开了往事谜底。
      军需校前身是北洋陆军军需学校,由孙中山创办,成立于1912年3月;1938年2月,迁至江北县县立中学旧址;因日机轰炸,1938年7月迁往北碚蔡家场洪家榜(现市24中校址);抗战结束后,于1946年还迁南京,后迁台湾。
      该校在重庆期间得到迅速发展,8年间总计培养上千热血青年,特别是第13、14、15、16期学员共有558人,达到鼎盛,期间一直由蒋介石兼任校长。学员从重庆毕业后,奔赴抗日前线,为民族救亡图存作出了应有贡献。
      今天,本报带您走进这段尘封久远的历史。

      现状
      当年校舍仅剩一栋青瓦房功业上千热血青年奔赴抗战前线
      当年校舍仅剩一栋青瓦房
      4月30日,58岁的江西萍乡籍老人姚松勇一路打听,终于来到位于北碚蔡家镇洪家榜的市24中校门前。老人精心筹备此行,是为已故12年的父亲刘旭煌(姚随母姓)了结一个夙愿:再看一眼母校。
      刘旭煌1914年出生在江西新淦县荷浦乡一个商人家庭。1939年,他辗转来到重庆,考入军需校14期学生班,“父亲当时在家乡教书,受时任江西赣州专员蒋经国的鼓励,决心从军抗日,并放弃了已考取的西南联大。”姚松勇说,当时因前线战事紧急,父亲在渝学业只持续了一年多,就和同学们奔赴前线,从那以后,“父亲再也没回过重庆。1996年6月他在安徽淮南过世前,还念叨着想回母校看看。”父亲的遗愿,儿子12年后才实现。
      一进校门,姚松勇就跑在所有人前头。校园古木森森,鸟鸣啾啾。在一株几人才可合抱的香樟树下,他泪光盈盈,仰头注视了几分钟,然后拦住过往师生,一遍遍追问:“这树是解放前栽种的吧?”
      120多亩的校园,姚走了个遍。每一处旧迹,他都不放过——边看、边抚摸,再用相机拍摄,“我要把它发到网上,让当年学员和他们的后代都看到!”
      24中办公室主任王文静介绍,学校原先的格局基本保持了军需校旧貌,包括中山堂、校政楼、图书馆、寝室、教室等老建筑,但在1996年“普九”危房改造时全拆除了。当年的老建筑,如今只剩荷花塘边的一栋青瓦房,用作杂物间,师生们称其“工字房”。老教师王万涛估计,这排房子当初是军校寝室,“因重庆气候潮湿,学校将原先的土墙改成砖墙,否则它也不存在了!”
      83岁的苏康宁是24中的第一任校长,他回忆1950年初代表政府接管军校时,“学校的主要建筑都是土墙瓦房,多为穿斗夹壁墙,只有校政楼为两层,整个学校相当简陋。”

      功业
      上千热血青年奔赴抗战前线
      就在这简陋校舍里,当年培养出大批军需官。据姚松勇提供的父亲日记,刘旭煌1941年毕业后,先分配到江西上饶的第五军军需局,任中尉,后几经辗转,奉调86军军需处,负责粮秣钱财,“1944年夏,父亲给衡阳前线送军饷时,差点丢命!”
      原来,这年夏天爆发了著名的衡阳保卫战:侵华日军为扭转败局,发动豫湘桂黔战役,但在湖南衡阳,遭到中国军队的坚强阻击,从6月23日到8月8日,爱国将领方先觉率第十军3个师1.7万人,坚守孤城衡阳47昼夜,歼敌4.8万人(包括日军第68师团中将师团长),中国守军死伤1.6万人,衡阳守军用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惨烈壮歌,史称“东方莫斯科保卫战”,毛泽东为此曾在延安《解放日报》撰写社论称赞:“坚守衡阳的守军是英勇的,衡阳人民付出了重大牺牲!”
      就在战役紧急关头,刘旭煌奉命从长沙押运一船银元(军饷)前往衡阳,“这钱送上去除了鼓励将士用命外,已无其他意义。因为在那座孤城里,什么都买不到,且军人每分钟都可能战死!”身为商人的岳父姚云波劝女婿刘旭煌:“战局混乱,危机四伏,能不能先修间房子,把银元藏在夹层里,等战事稍缓后再送前线?”刘拒绝,说前线将士正浴血奋战,自己怎能贻误军饷?
      刘冒死出发。船顺湘江至衡山,遭日军猛烈炮轰,船破起火,刘跳船侥幸脱生。“父亲后来见到外公,外公连声说可惜了,并开玩笑抱怨父亲说,你真小气啊,我组织人给你装船保管,你才给10块钱,这下可好,一船银元都没了!”刘旭煌正色道:“那可不一样,我是奉军令行事,哪怕战死,也必须这样做!”
      据广州出刊的“军需校校友通讯”介绍,由重庆毕业的上千名热血青年,奔赴各战区后,成为军师团的后勤保障骨干,战火中,一些学员还献出了生命,刘旭煌的同学向全昌,就在一次押运军饷途中,被日军子弹打中肺部,不治身亡。姚松勇回忆,父亲生前常说,军需校的传统叫“公勤廉能”,学生要为国为民不怕牺牲,“父亲还感叹说,跟许多战友比,自己能从历次战斗中活下来,实属幸运。”

      学业
      蒋介石坐滑竿参加毕业典礼
      据苏康宁介绍,解放后军需校收归西南军政委员会管理,属军产,1954年下放地方时,学校还没围墙,“我们搬入军需校后,扩建了操场,校园格局和建筑基本没动,当时这里不通电,师生点煤油灯看书,用水靠水井。”
      蔡家镇88岁的老人杨克奇,曾在军需校教育处工作8年,他说学校当时不通公路,每年举行开学或毕业典礼时,校长蒋介石就会从市区乘船溯嘉陵江而上,在老码头下船后,沿一条约4公里的石板路,坐滑竿到校训话,“蒋介石对军需校抓得很紧,因为前方军情紧急,他急需培养干部送往前线。”
      83岁的村民许文珍回忆,当时学生大都是外地口音,“一般都二十多岁。”由于日本飞机轰炸得厉害,学生们就在军校路口设卡盘查,有一次日机又来了,许躲在竹林里,听到设卡的学生军在吼,“一颗大炸弹落下来,吼声就再也没了。”自那后,学校规定,村民一律不准养鸡喂狗,不准戴草帽穿白衣服,白天不准生火,“有个农妇叫杨素芬,中午煮饭起了烟雾,发现后手都被警察打肿了。”
      真正的军校生活又是怎样的呢?据14期学员金毅回忆,入校前,学员须先去成都的中央军校,学习步兵操典、班排教练、八阵图和实弹演习三个月。训练完毕回母校上课,功课有数十门,涉及政治经济、军制法律、营缮粮秣会计等。没寒暑假,教官挤时间授完一门课后,立即补讲新课。学生课业很重,考试极为严格。教官都是专家学者,大多有留学经历,训诲严谨。
      金毅回忆,蒋介石除到学校视察外,有时还会召见学生军。接到命令后,学生们整装集合,连夜行军70里,赶到主城的佛图关,聚精会神立正3小时,恭听训话,“蒋先生训话的主要内容,是鞭策和鼓励学生学以致用,抗日救国,民族图存。”第13期学员毕业时,蒋还专门为同学们题词“敬业乐群”勉励。
      据黄埔军校网版主王坚调查,军需校在重庆办学期间,共培养了十期学员,其中第10期于1939年2月毕业,66人;第11期1939年10月毕业,67人;第12期1939年12月毕业,68人;第13期1940年6月毕业,121人。随着战事紧急,第14、15、16期毕业达到437人,直到1946年第20期后,军需校才结束在渝办学,仅留少尉军官呙兰青守校舍。

      怀念
      “蔡家场有个好姑娘”
      “军需校学生的后人回来了!”姚松勇的造访,引来当地一些老人热议,大家纷纷帮着回忆和提供线索。许多老人对60多年前在这里求学的青年学子,依然印象深刻,当杨克奇看到姚松勇提供的军需校学员名册后,异常激动,名册上哪个学员有些调皮、哪个学员爱打篮球、哪个学员操典走得好,他记得一清二楚。
      据1978年进校的王万涛老师回忆,“上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中期,台湾开放大陆返乡禁令后,每年都有许多校友回重庆母校探望,他们大都白发满头,有的还携带妻室后人,但近年回蔡家场的老人越来越少,估计是校友们大多年事已高,行动不便或已过世。”
      从蔡家场走出去的学员们,虽身在天南海北,但无不对母校魂牵梦萦,日思夜想。在他们自办的校友通讯中,一次次提到重庆,提到八年抗战的艰苦岁月,而蔡家场的乡亲和周围的一草一木,也深深镌刻在他们脑海里,并影响着他们的后代。1993年11月18日,17期学员程康定来渝探望母校后,专门写诗一首,《蔡家场有个好姑娘》,以怀念半个多世纪前的旧风情:
      蔡家场有个好姑娘/美丽又大方
      她开了一爿杂货店/出卖香烟、香蕉糖
      每当我赶场的时候/总要到她店前望一望
      我哪里是去买东西/只想和她搭搭腔
      如果她和我说句话/我的心儿就发慌
      如果她对我微微笑/我的魂儿便飞扬
      我倒想和她拉拉手/恐怕有点不妥当
      她不知道我是谁/可我已把她装心上
      她不知道谁想她/可我梦断洪甲榜
      据国民党军需学校广州联谊小组1995年统计,该校全球抗战校友健在者共511人,其中中国大陆189人,中国台湾267人,中国香港8人,另外在美国40人、加拿大5人、澳大利亚1人、日本1人。军需校的不少校友,不但在抗战时建有功勋,此后的岁月里,也不忘在重庆时就铭记心底的校训:“一家一业,一心一德”,鼓励自己发奋努力,继续作为,如著名金融家、社会活动家唐功楷,就是该校13期学员,他曾任美国国会顾问委员会高级顾问,1991年获美国总统老布什颁赠的荣誉奖状,驰誉海外。

      激励
      让后代知道重庆有根
      姚松勇现已儿孙满堂,经营着一家大型玻璃纤维加工企业,年产值上亿元。他请来书法名家,把原军需学校校训写成条幅,精裱后挂在书房,当作自己的家训和企业文化的核心。
      姚松勇说,记得父亲下放时常唱的一首歌:“早上萝卜,晚上白菜,饿得皮包骨……”父亲说那首歌反映了在重庆的艰苦生活。杨克奇证实:军需校当时待遇很差,一周只打一次牙祭,也就是馒头加点肉。因此刘旭煌当上军需官后,依然保持俭朴的生活习惯,并告诫部下和亲友,“军饷是国家的钱,用来奖赏前线士兵的,岂敢挪用?”
      正是因为看到父亲的忠厚正派,同班同学向全昌在牺牲前,介绍自己的表妹姚芝芸与刘旭煌认识,两人1943年11月在江西萍乡结婚,并陆续生下姚松勇兄弟姐妹8人。1948年,刘旭煌夫妇携带儿女随军去台湾,后因故土难离,又回大陆。1949年8月,时任国民党32集团军军需处上校处长的刘旭煌,参加了程潜、陈明仁将军领导的长沙起义。长沙和平解放后,刘旭煌历经坎坷,“上世纪60年代被发配农村放牛时,依然在山坡上高唱校歌:整军经武七德是从,戢兵禁暴,保大定功,安民和众,益以财丰……”姚松勇说,在重庆的经历,影响了父亲的一生。
      站在父亲母校的大树下,姚松勇感慨万千,“这所军校曾为抗战培养了大批军需人才,为救亡图存做出了贡献和牺牲,学校应维护好旧址。”他建议,把工字房等老建筑进行整修,再挂上“国民党军政部军需学校旧址”牌子,广请海内外老校友提供资料,陈列展览那段历史,“这不但对宣传抗战陪都文化大有好处,更重要的是,要让散居台湾和海内外的军需校学员、特别是他们的后代们知道,重庆,曾经是他们成长的根!”
      据市24中负责人介绍,学校地处蔡家组团的核心区,计划中现有建筑几乎要全部拆除,包括军需校时期的工字房。

      军需学校迁往台湾
      现名“国防管理学院”
      民国肇建,百废待举,孙中山先生在临时大总统任内,高瞻远瞩,以当时民用物资与军需补给,咸由总统府统一调度,深感人才稀少,制度缺乏,乃手令成立军需学校,于1912年3月24日,在南京招收学生班第一期学员183名,举行开学典礼,是为校庆日之始。后迁北京改名“北洋陆军军需学校”,1928北伐胜利后,由国民政府接管,迁回南京。
      1937年抗战军兴,学校迁至江西吉安,半年后再迁重庆,以四川江北县立中学旧址为校舍。1939年5月,敌机狂炸重庆,学校亦受波及,当年7月遂迁巴县(现北碚)蔡家场。
      1940年国民党创建军需独立制度,大力创导统一军需教育,裁撤各战区临时军需训练机构,另在西安、桂林设立第一、二分校,除从全国高等院校统一招生考试录取外,还责成各地保送现职军需人员进校培训,以应急用。
      抗战胜利,学校由重庆还迁南京,1949年底由福建漳州迁台湾。
      1954年5月学校改建为财务经理学校,1980年11月改制升格为“国防财务经理学院”,1982年12月改名为“国防管理学院”至今。学院仍沿用原军需校3月24日为校庆日。
      军需校主要校长:张叙忠(1927-1935任),湖北新阳人,曾任陆军少将,军需总监;蒋中正(1935-1949兼),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
      ■记者 丁香乐 张卫
      本版图片由记者 毕克勤 摄/翻拍
      (本文老照片来自中国黄埔军校网)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19
  • 签到天数: 3134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5-25 13:48: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5-25 13:51 编辑


    姚松勇宗亲刚刚收到的纪念章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4 03:50 , Processed in 0.111907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