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982|回复: 0

河津在古中国的历史地位及其丰富的根祖文化资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57
  • 签到天数: 3285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18 16:53: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河津在古中国的历史地位及其丰富的根祖文化资源
    2015-06-08 16:33:28       来源:运城新闻网
    河津在古中国的历史地位及其丰富的根祖文化资源
    ■薛世平
        位于山西省西南端的河津市,是一个神奇的地方。黄河、汾河在这一带交汇,依山傍水、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好地方。考古专家曾在这里挖掘出许多旧石器时代的动物化石和新石器时代的石球、石斧、石饼和红陶、灰陶、彩陶等,说明人类很早就在这里繁衍、生存和活动。从现存的遗址来看,这里有人类最早征服自然、改变命运的禹凿龙门;有祭祀人类最早促进繁衍生息的女神高禖庙;有春秋战国时期就开设文明教化的卜子夏祠墓;有最早体现中华民族礼仪之邦的如宾乡…….种种迹象表明,河津在古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这里是水文化、龙文化的源头,是人类生活的发祥地,对古中国的形成和文明作出过重要的贡献。
          一、大禹治水,辟土开疆,为古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河津的西北隅有一处闻名华夏的旅游景点——龙门,对峙的两山间,一条巨大的黄龙奔腾而出,河水激荡,声如巨雷。这就是当年大禹治水最出名的地方,亦称禹门。北魏郦道元的《水经注》里记载:“龙门为禹所凿,广八十步,岩际镌迹尚存。”
        大禹治水的故事是家喻户晓的:相传在四千年前的帝尧时,天降大雨不止,江河横流,人民流离失所。大禹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水患,历尽艰辛,开凿了龙门。从此,河流通畅,田地复出,人们有了田种,才得以薪火相传。大禹治水后,为古中国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然后划九州、铸九鼎,定法度、立规则,并建都安邑,开创了人类第一个奴隶制王朝——夏朝,亦即华夏,这就是古中国的雏形。
         水文化和龙文化是古中国的重要标识。水是生命的摇篮,是文明的渊薮。世界上的几大文明都和水有关系: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两河流域的巴比伦文明;恒河流域的古印度;黄河、长江流域的古中国都是如此。大禹治水以后,与水有关的水文化逐渐形成。择水而居、鱼跃龙门、上善若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水火不容、水落石出、如鱼得水、水来土掩、行云流水、覆水难收、似水流年、水土保持、水到渠成、碧水蓝天、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山高水长、心如止水、饮水思源等等,这些与水有关的词语中,包含着许多历史和典故,记载和传承了人类认识水、利用水的实践。随着水文化的深入,历代河津人都在水上大做文章,小到修渠打堰、引水灌田,大到治汾治黄。今天的河津提水人,成功地兴建了黄河提水工程,使千百年来人们视为洪水猛兽的黄河水灌溉滋润着周边广大的农田。这是河津人继承大禹事业的实例,也是古中国水文化在河津的一脉因袭。河津北山一带的西硙村至今建有真武庙,当地人称祖师庙;瓜峪口建有天河庙。可见人们对水和主水之神的敬仰之心。
        河津从远古一路走来,地名历经皮氏、耿、延平、龙门直至近代的河津,最终仍然归结于水。河津者,临黄河而近水、富水之地也。水是河津的重要标志,也是古中国在河津的文化渊源。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也是龙形象的重要元素之一。传说大禹治水最得力的助手是应龙,应龙以龙尾划地成河以引导洪水入海,它还曾帮助轩辕黄帝打败过蚩尤。所以,大禹治水以后,龙文化在河津乃至古中国逐渐成形并一路延伸。从华夏的龙图腾、龙的传人、龙的各种形象、装饰、建筑物,到龙子龙孙、龙马精神、龙腾虎跃等词语,无不体现了龙的传统理念和人文精神。现在,这种龙文化在河津随处可见,如演艺中的龙旗、龙灯、龙舞,地名中的九龙山、九龙头、九龙岗、龙门村、龙虎路、九龙大街等等,都体现了古中国的龙元素。
          二、高禖联姻,薪火传承,为古代人类的繁衍创造了条件
        河津市区西南的连伯村有一座古老的高禖庙,她坐落在一片千年古槐林中,古老而神秘。据考始建于夏启之子仲康年间,历史久远,多次翻修,至今香火不断。这样的庙宇在山西省是唯一的,在全国也是罕见的。
        庙中供奉的主神是高禖,亦即女娲神。高是始祖之意,禖即媒神。女娲播土造人,是人类起源的一种原始说法,事实上,在封建社会,人类繁衍一般都要依靠大媒促使男女相识,经过男女婚嫁才可完成。所以,女娲不论是用何种方式“造人”,她为人类后代的繁衍倾心设计和牵线搭桥功不可没,是值得永久纪念的。
        河津存在的高禖庙,不仅反映了古中国人类对生命繁衍的追求和敬仰,也证实了河津是古中国人类生长生活的最早发祥地。至今,河津高禖庙每逢三月十八和九月十八,都有大型庙会,海内外游客寻根祭祖,善男信女谈情说爱,老百姓祈求幸福吉祥。满目槐林绿,一路烟火香。其情其景,古中国文明影响和可见一斑。
          三、西河设教,文化传播,促进了古中国的文明进程
        河津的辛封村是一个了不起的村庄。说它了不起,是因为“一村两圣贤,大名千古传”。一个是孔门高足卜子夏,一个是中国史圣司马迁。
        这个村现分为东西两村,卜子夏和司马迁各处一村。东辛封村建有卜子夏祠堂,村外有卜子夏墓,村口有石牌坊。千古子夏祠,引来四方客。春秋时孔子的得意弟子“七十二贤”之一的卜子夏在西河设教授徒55年,桃李满天下。其中有代表性的学生如魏文侯魏斯、大将军吴起、法家代表人物李悝、“河东三贤”之一的段干木、国师田子方等。这些学生成名后封侯拜相,在军事、法制、治国等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对推动历史和促进古中国的文明化进程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今天的河津文化仍然有着重大影响。卜子夏之后,隋末大儒王通、明代的薛瑄、近代的乔鹤仙、李亮工等均致力于教书、传道、授业。以至于今天的河津仍然文风昌盛、人才辈出,经济繁荣。
        西辛封村口有一个牌楼,牌匾上赫然大书:史圣故里。村里现有几十位司马姓氏,据说是司马迁的后人。司马迁是西汉时的太史令,其著作《史记》在世界史上有很重要的位置。他开创的纪传体史以人为中心,引发了历史哲学的思维变革,历史记载从此完全由神的历史进入到以人为中心的历史。
        卜子夏、司马迁以及其他先贤传播文化的结果,对于规范古中国人的行和维护国家、社会秩序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于古中国人励志报国,实现修身、齐家、富民、强军、治国、平天下亦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他们的努力,促进了社会文明进程,开创了文明代替蒙昧的先河,也激励了千千万万个有志之士。西汉以后,河津历代不乏名人,如隋代王通、王绩,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大唐骁将薛仁贵,五代雕版元勋毋昭裔,宋金时宰相王曙、李华、李复亨,以及近代辛亥先驱姚以价,爱国将领董其武等等。
          四、相敬如宾,持德重礼,点燃了古中国的文明礼仪之光
        河津的清涧至北坡有一个地方,在春秋时属于晋国的冀地。这里出了一个大名人叫郤缺。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晋国的大夫,后来因事被贬官,郤缺也受到牵连成为老百姓回到冀地种田。他的妻子是一个贤惠善良通情达理的妇女,对丈夫被贬降不但不埋怨,反而更加体贴。有一次她往地里送饭时被路过的晋国大官胥臣看到,他们夫妻互相礼让,像对待宾客那样(成语“相敬如宾”即来源于此)。胥臣深为感动,回朝后把此事报告给晋文公,郤缺很快被破格提拔为下军大夫,后来因功又升至中军主帅,相当于宰相,为晋国建树了许多功劳。
        后人把郤缺锄田之处称为“聚德田”,把冀地称为“如宾乡”,当地乡民在聚德田建有“冀亭”。明代提学陈斐题写的“聚德田”残碑至今犹存。如宾乡现已成为河津礼仪的重要标志和代名词。
        相敬如宾的故事发生在古河津的偏乡僻壤,在当时的战国时期也算是一件大事,因为周礼被战乱破坏,国家需要礼仪,人民需要礼节,这是中华民族最终成为礼仪之邦的原始基因和历史曙光。
        河津是黄河流域一个古老的有着众多历史积淀的地方,这里人文积厚,名贤辈出,还有众多的庙宇和碑塔,仅市区一带的九龙头遗址,自西向东一字排开就有禹王庙、吕祖庙、药王庙、雷公庙、真武庙、山神庙、帝君庙、三皇庙、天神庙九处,可惜大多为日寇破坏。这些神秘的庙宇遗址和碑塔、化石,也许记载了千百万年鲜为人知的历史故事或秘密,有待人们去认真地挖掘学习研究、开发。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0 13:53 , Processed in 0.10697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