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53|回复: 0

姚运良将军抗战在宿州地区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8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3290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23 10: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运良将军抗战在宿州地区

    【摘要】
      今年2月18日,是开国少将姚运良诞辰100周年。透过宿州革命历史的画卷,老将军从1939年开始,率部转战宿州地区,开展抗日斗争的英勇业绩又一个个展现在眼前。
      姚运良,是湖北省大悟县四姑镇姚家湾村人,1928年刚满16岁就参加了中国工农红军,同时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因作战勇敢,机动灵活,任红四方面军第30军通讯队队长等职,参加了鄂豫皖苏区反“围剿”、红四方面军西征、转战川陕苏区和长征。1936年4月,姚运良任红军第59师267团政治委员,1937年初,随西路军内转战甘肃河西走廊地区。西路军失利后,他在祁连山地区开展游击战争,突围到新疆,任新疆支队政治部主任、政委。
      一、担任萧县抗日游击支队政委
      1939年底,姚运良奉命到达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任萧县抗日游击支队政委。这是1939年7月,中共萧县中心县委,将萧县第一、五、六区的抗日游击队联合起来,在萧县蒋新楼成立的一支新的抗日武装。关系复杂,加上当时日伪军在萧县境内增设据点40多处,经常进行“扫荡”,战斗频繁,环境艰苦。面对这种情况,姚运良按照中国工农红军的建军经验,秘密发展党员,建立基层党组织;广泛开展红军传统和政策纪律教育,巩固发展部队;还经常深入连队,广交朋友,培养骨干,不断提高部队的作战能力。
      1939年12月5日,驻徐州日军500多人,配属汽车3辆,大炮2门,小炮数门,轻重机抢多挺,以汽车为先导,经陶楼、曲里铺等地,向萧县西部大吴集地区侵犯,妄图以大吴集为中心建立据点,联防萧县三、四、五、六四区,控制萧县西半部。萧县抗日游击支队奉命配合萧县常备总队第一、三营,在大吴集地区设伏。同月7日拂晓,日军进至萧西吴蒋庄一带,遭到萧县常备总队一营和三营的顽强阻击,激战至日落西山,未能前进一步。这时,日军凭借机械化的优势,改由公路向大吴集方向推进,进入萧县抗日游击支队的伏击区。我广大官兵奋勇出击,打得日军措手不及,只能在毒瓦斯和烟雾弹的掩护下,狼狈撤逃。萧县抗日游击支队官兵,乘胜追击,打死打伤日军70多人。
      1940年3月16日,日伪军2000多人分五路对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萧(县)宿(县)永(城)边区进行“扫荡”。为保卫抗日根据地,新四军第六支队组织第一、第三总队开展反“扫荡”。这时萧县抗日游击支队已升编为第三总队第7团。政委姚运良奉命同其他团领导一起,率领7团转移到外线作战,同兄弟团队一起,实行避强打弱,主动歼敌的战法,攻击王白楼日伪据点,夜袭黄口车站,血战阎井、蒋庄、丁楼等地日伪军,经过半个多月的艰苦奋战,粉碎了日伪军的进犯,夺取了反“扫荡”的胜利。1940年6月,萧县抗日游击支队升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第6旅第17团。
      二、担任八路军第四纵队14团团长
      1940年6月27日,新四军第六支队与黄克诚率领的南下八路军合编为八路军第四纵队,姚运良调任第四纵队第5旅14团团长。为打通豫皖苏边区同淮南新四军第四、第五支队的联系,解决部队的财政困难,1940年7月下旬,姚运良奉命率14团协同第4旅进军淮上地区,很快进占了怀远、凤台等地农村,控制了蚌埠以西的一段淮河,切断了日伪军的水上运输线。
      1940年11月下旬,姚运良率14团向褚集转移,途中与日伪军20多辆载兵汽车遭遇。他随机应变,一面命令前卫7连迅速抢占有利地形截击敌人,掩护团主力转移,一面组织力量从侧翼打击敌人。7连为保障主力转移,抢占大路两侧高地与日伪军激战,连续打退日伪军10多次进攻。特别是2排官兵,前仆后继,英勇战斗,子弹打光后,与日伪军拼刺刀,除1人突围外,其余26人全部壮烈殉国,为14团战史上写下了英雄篇章。在姚运良的组织指挥下,经过官兵共同英勇战斗,击毁日伪军汽车多辆,毙伤日伪军200余人,取得了此次遭遇战的最后胜利。#p#分页标题#e#
      皖南事变后,八路军第四纵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14团改编为新四军4师11旅32团,姚运良任团长。这时,国民党顽固派大举进犯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姚运良奉命率部反击。1941年1月27日,姚运良率32团,在檀城集、李长营、毋营子一带,对前来骚扰的国民党顽军宿县自卫团组织反击,全歼其6个中队,生俘顽军150多人,缴获步枪200余支、轻机枪3挺。同年2月初,国民党顽92军加紧进犯豫皖苏抗日根据地,姚运良奉命率32团在宿县怀远蒙城边区设防,阻击顽军进犯。2月23日,驻宿县城的日伪军乘10多辆汽车,在100多名骑兵配合下,与国民党顽军夹击32团,姚运良奋起率部实施反击,战斗中不幸负伤,他不顾伤痛,坚持指挥战斗,经过2个多小时激烈战斗,歼灭日伪军一部,其余日伪军见大势已去,急忙乘汽车逃回宿县城。
      三、担任宿东抗日游击支队长
      为加强宿东地区的抗日斗争,把好淮北苏皖边区抗日根据地的“西大门”,1941年8月,新四军四师决定由姚运良率领四师特务团1连、四师政治部警卫连进入宿东地区。按照四师领导的决定,姚运良与坚持在宿东抗战的周启邦、沈联成、郑良瑞、李文宗等领导同志一起,经过积极努力,将活动在宿东地区的四师32团4连、宿东独立团、4总队独立大队(一区队)等部,组建宿东抗日游击支队,姚运良任支队长。他和政委周启邦一起统一指挥宿东各地的抗日斗争。
      当时,宿东是日伪军严密控制封锁的地区,宿县县城东有日军金子联队驻防,被人们称为“小东京”;津浦铁路沿线大小车站都有日军中队或小队设防;每个铁路道口都修筑了碉堡,由日伪军日夜站岗把守,盘查过往行人;铁路两侧挖有两丈宽一丈深的封锁沟;宿东各地较大的集镇都有日伪军安插的据点,从宿县城到宿东大店不到30公里,就设了5个日伪军据点,驻守的日伪军时常外出烧杀抢掠,残害百姓。面对宿东日伪顽匪频繁活动的形势,姚运良和中共宿东地委书记谢邦治、政委周启邦等领导人一起,深入调查研究,掌握日伪军活动规律;广交朋友,努力做好抗日统一战线工作,争取部分伪军和伪政府工作人员为抗日服务;抗日游击支队改穿便装,以连、排为单位分散隐蔽活动,寻机打击日伪军。同时,依靠当地党组织,广泛开展群众工作,争取当地群众的支持,变被动为主动,巩固发展了宿东抗日游击根据地。
      1941年11月,新四军四师参谋长张震受中共淮北苏皖边区党委指派,到宿东检查指导工作,在宿东小秦家召开了两天两夜宿东党政军负责人联席会议。11月18日晚会议结束后,姚运良建议张震参谋长和宿东地委转移到靠近铁路的盛圩子住宿。就在18日这天,驻守宿县城和固镇的日军300多人,分乘13辆汽车,向宿南、宿东一带“扫荡”,直到黄昏宿营在离盛圩子仅有5公里的门东里车站。姚运良19日凌晨2时接到敌情报告,便在拂晓前派人侦查,正巧同三路偷袭盛圩子的日军相遇。
      为保卫师首长和地委机关安全突围,姚运良指令警卫连负责掩护,连长李明德带领一个加强班和一挺机枪迅速投入战斗;副连长石绍亮带领通信员,端着一挺机枪猛烈扫射日军;一排副排长带5名战士和一挺机枪顽强阻击日军。日军攻击受挫,机关人员和部队主力乘机突围。在日军疯狂围攻下,石绍亮等人在突围中壮烈牺牲。为吸引日军主力,李明德率领加强班沿沱河向西边打边撤,日军紧追不放,一直追到3公里多远的地方,将李明德等人包围。李明德组织战士奋勇抵抗,终因寡不敌众,全部壮烈牺牲。
      四、担任新四军四师骑兵团政委
      1942年底,姚运良调任新四军四师骑兵团政委,他凭着丰富的政治工作经验和高度的革命事业心,根据骑兵的特点,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同团长周纯麟一起研究制定了进一步加强骑兵团建设的意见,帮助团长周纯麟抓好军事训练和战斗任务的完成,被大家称为“骑兵团政治工作的奠基人”。
      有段时间,骑兵团在连战皆胜的情况下,一部分官兵产生了“骑兵特殊”的骄傲情绪,出现了马吃群众的麦苗、踩坏农民庄稼等问题,受到彭雪枫等师首长的批评。姚运良和团长周纯麟等领导同志从自身做起,带头检查盲目自满情绪,深入开展人民军队宗旨和政策纪律教育,提高官兵的认识和政治觉悟。还在全团总结推广了第1大队指导员陈刚执行群众纪律的经验。为防马啃树皮吃农民的庄稼,给马一律带上笼罩,部队每到一地,都组织专人检查群众纪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执行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做到兵强马壮,纪律严明,受到了淮北抗日根据地人民的信任和爱戴。#p#分页标题#e#
      1944年8月,姚运良和周纯麟团长一起,率领骑兵团,随新四军四师师长彭雪枫打回津浦路西豫皖苏边区。在小朱庄战斗中,骑兵团奉命隐蔽在小朱庄东南一条干河沟里,伺机歼敌。姚运良亲自给参战官兵作动员,要求大家发挥骑兵优势,打好进军路西第一仗。8月23日15时30分,国民党顽军“苏北挺进军”第40纵队司令王伝绶在新四军四师西征部队的三面围攻下伤亡惨重,为保存实力,率残部600余人冲出小朱庄,妄图从东南方向突围逃窜。骑兵团各大队按预定方案,奉命跃马挥刀杀向敌群,一阵猛打,不少敌人被打死打伤,大部敌人缴枪投降。王伝绶带警卫员妄图从一块庄稼地里逃跑,被骑兵团5大队给养员王长全纵马赶上,狠狠一刀,当场砍死,部队很快将残敌全歼。
      五、巩固萧县独立旅
      新四军四师西征部队,在师长彭雪枫率领下,首战小朱庄,取得了歼敌1800多人的胜利,震撼了津浦铁路以西的日伪顽匪。1944年8月24日,国民党顽军苏北挺进军第28纵队第3支队,在中共萧县地方党组织策动配合下,经过三支队里中共秘密党支部的多年努力工作,支队长吴信元决定率部2000多人起义。姚运良受彭雪枫师长的委托,带领骑兵团第3大队,赶到吴信元驻地孙大庙,接收起义官兵。
      1944年8月25日,姚运良带领的骑兵团第3大队和吴信元的起义部队,在孙大庙召开了联欢会,吴信元当场宣布:“支队全体官兵起义参加新四军”。姚运良按照彭雪枫的指示,代表新四军四师,欢迎3支队全体官兵起义,依照我党对待起义部队的政策,起义部队改编为新四军第四师萧县独立旅,吴信元任旅长,由四师师部和萧县县委双层领导。
      萧县独立旅建立后,按照彭雪枫等四师领导的统一部署,姚运良帮助吴信元旅长巩固起义部队,努力做好旅、团、营各级干部的工作,帮助他们放下思想包袱,轻装上阵。在姚运良率领骑兵团3大队协助下,吴信元带领萧县独立旅,配合新四军四师主力追击国民党顽军苏北挺进军第13纵队刘瑞歧等部,迫使刘瑞歧率所部2000多人败逃陇海铁路以北。随着吴信元部队起义,刘瑞歧所部北逃,萧县的顽伪区政府有的投降,有的逃散,有的起义,萧县抗日民主政府和各区、乡政府迅速建立起来。
      为保卫新生的抗日民主政权,姚运良帮助吴信元,加强独立旅的政治思想和政策纪律教育,不断增强人民军队的意识,并带领骑兵团3大队,配合萧县独立旅,活动在萧县县城到张大屯公路以北地区,阻击驻守陇海铁路线的日伪军和路北的国民党顽军南窜,协助当地政府清剿残余的伪军和土顽,连战皆胜,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成为新四军四师的一支重要武装力量。
      六、任淮北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
      随着豫皖苏边区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发展,淮北第二军分区在这里建立。1945年2月19日,姚运良升任淮北第二军分区副司令员、新四军第四师11旅副旅长,协助司令员张震、政委赖毅认真贯彻落实淮北军区军事工作会议的决定,组织部队和地方抗日武装,开展以“改善官兵关系”为重点的整训。
      为响应党中央关于“缩小敌占区,扩大解放区”的号召,按照淮北军区的统一部署,姚运良协助司令员张震、政委赖毅从1945年5月到7月,集中11旅和9旅27团,骑兵团l部及八个县总队共1.3万多官兵,发起宿南战役,经过40多天艰苦奋战,歼灭敌伪15师近2000人,拔除敌伪据点6个,收复了浍河南、涡河北9500多平方公里的失地,使20多万人民群众获得解放,淮北路西抗日根据地8个县连成一片。
      1945年8月,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日本投降后我党任务的决定》,姚运良协助司令员张震、政委赖毅,重建了第11旅33团,恢复3个团建制,巩固发展了主力部队。在此基础上,集中全旅对拒不向我军投降的驻永城日伪军实施围歼,从8月25日起,经4天激烈战斗,毙伤日伪军200余人,生俘伪县长丁石平以下1000多人,解放了永城县城。接着,组织11旅和萧县独立旅进抵永城西部的酂城集一带,策应伪18师师长杜新民(共产党员)率所部4000余人成功起义,使永城全境解放。1945年10月18日,又组织指挥11旅31团、32团和萧县独立旅协同作战,一举攻克了萧县县城,毙伤敌70余人,生俘敌370多人,使淮北津浦路西根据地连成一片。#p#分页标题#e#
      为适应新的战斗任务,1945年11月,新四军第四师奉命以11、12旅主力组编为华中野战军第9纵队,姚运良任纵队参谋长。1947年2月,调任华东野战军第2纵队第5师师长。1948年7月,任华野第2纵队副司令员。1949年2月,任31军副军长,先后参加了宿北、山东、淮海、渡江、福州、漳厦等战役。新中国成立后,任副军长,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非常可惜的是,姚运良从抗美援朝前线回国后,身患重病,1980年3月30日在合肥逝世。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5 15:49 , Processed in 0.112099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