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82|回复: 0

万少华团队,抚慰历史的伤痛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9
  • 签到天数: 31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8-30 08:21: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万少华团队,抚慰历史的伤痛
    2015-08-30 04:37:00 来源: 浙江日报(杭州)


    本报记者 张丽

    区委报道组 姚宏东

    70多年前那段硝烟弥漫、生灵涂炭的日军侵华历史,真的远去了吗?

    当年曾遭侵华日军细菌战毒害的衢州老人,会带着痛苦的表情告诉你:没有!他们中的不少人,双脚因感染炭疽病菌,70多年来反复溃烂,饱受病痛折磨。

    由衢州市柯城区人民医院12名医护人员组成的“万少华团队”,也会用亲身经历告诉你:没有!7年来,他们利用节假日,上门为受害老人治疗。对他们来说,救治细菌战受害者的同时,也是在抚慰一段历史的伤痛。

    一道伤口,70年未愈

    山路蜿蜒,通往柯城区航埠镇姚家村村民姚桂土家。今年92岁的姚桂土,就是当年侵华日军细菌战的受害者,也是“万少华团队”救助的对象。

    在前往姚家村的车上,43岁的柯城区人民医院泌尿外科医师万少华告诉记者,70多年来,姚桂土小腿一直溃烂,几个创口经久不愈,靠近外踝关节处的一个创面有硬币大小。

    看到万少华走来,姚桂土老人笑了。万少华打开药箱,蹲下身熟练地替老人处理伤口。只见老人的小腿全是疤痕,有几处还在流脓渗血。“以前老人的两条腿都溃烂了,发出阵阵恶臭,现在已经好很多了。”万少华介绍。

    受日本侵略者投撒的细菌感染,姚桂土在20岁时小腿就开始溃烂,夏天伤口恶化时,甚至会长出蛆虫。这种情况,在衢州并不是个例。

    一次偶然的机会,万少华听说衢州乡间有人得了一种叫“烂脚”的怪病。为此,他和同事开始走访,第一个探访的老人名叫刘四古。

    2009年3月,万少华来到九龙乡坞口村,向村民打听刘四古家,刚刚还非常热情的村民一听到这个名字,突然犹豫起来,指着200米外一处孤零零的房屋说:“那就是刘四古家。我不过去了。”

    推开门,一股令人作呕的气味扑面而来,戴着口罩的万少华也阵阵难受。屋子的一角,70多岁的刘四古蜷缩在床上。山里的3月凉飕飕的,但老人的腿肿胀,还在流血流脓,无法穿上裤袜,只能袒露着。

    接着见到的场景,更让同行的年轻医生和护士震惊。医生毛晓伟回忆说:“当时,我看见他腿上的痂皮下面,好像有什么东西在动,以为是一个出血点。掀开那层痂才发现,竟是密密麻麻的蛆在蠕动!”

    刘四古惨不忍睹的伤口,强烈地刺激着这些年轻人的心。此后两个多月,万少华等人走访当地乡间,看到了众多和刘四古一样令人震惊的“烂脚”,而且大多已患病70多年,久久未能治愈。而当时,他们还不知道这种病的由来。

    一段历史,永远铭记

    这究竟是一种什么病,为什么这么难以治愈?

    万少华和同事们翻阅了大量书籍,走访曾任衢州市卫生防疫站站长、现为衢州细菌战真相调查者的邱明轩后,才慢慢了解到那段沉重的历史。

    1940年10月4日上午9时许,一架日本军用飞机在衢州低空掠过,投撒下大量麦粒、小米、棉花、跳蚤和传单等物品,飞机往复两次后飞离衢州。几天后,大街上出现大量死老鼠,接着附近很多居民患急症死亡。经当时的卫生部门检验,这些投撒物里含有大量的鼠疫等细菌。

    吴建平是侵华日军细菌战衢州市受害者协会负责人,也是受害者家属。他说,他的叔叔、姑姑都死于鼠疫,家里还有几个亲戚死于细菌战,爷爷也死在日军刺刀下。吴建平哽咽的叙述,让万少华等人内心久久不能平静。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能为他们做些什么?”以万少华为首的医护人员,开始对慢性下肢皮肤溃烂者进行摸底,足迹踏遍全区每个乡镇,最终找到39名日军细菌战受害老人。他们从战争中幸存下来,却终身感染炭疽病菌,双腿溃烂。

    在走访中他们还发现,这些病人多为农民,由于生活贫困和缺乏知识,很多人并不知道自己得了什么病,有些人忍受了几十年痛苦,还怪自己命不好。有些人对当年的记忆模糊,缺乏细节。

    病痛需要救治,历史需要铭记。于是,“万少华团队”一边救助患病老人,一边追踪历史真相。

    细菌战作为日军的最高机密,有关资料直至最近二三十年才被披露。据《井本日记》第18卷记载的《昭和十七年“保号”指导计划》,日军重点攻击目标是浙江衢县(现衢州)等地,而“保”正是细菌战的代号。

    2001年1月26日,原日军“731部队”航空班唯一健在的飞行员松本正一,在日本埼玉县家中对邱明轩说:“我曾于1940年10月4日参加日军对衢州的细菌战,我从内心感到有罪,我深深地向中国人民谢罪!”

    “在这之前,我竟不知道家乡衢州竟然发生过这样的惨案。”团队的年轻医生柴腾蛟说,“我深感惭愧,也深切感到救治细菌战受害者的意义。”

    一支团队,担当责任

    虽然战争的硝烟已经散去,但另一场“抗战”,却因为一份爱心和责任仍在继续。

    面对备受折磨的受害老人,柯城区人民医院组成以万少华为首的医护团队,他们来自一线科室和后勤部门,多为80后和90后,平均年龄不到30岁。

    因平时工作繁忙,“万少华团队”都利用节假日出诊,没有加班费、补贴和调休,为孤居偏远乡村的老人换药治病。让他们欣慰的是,不少老人经精心护理,伤口慢慢恢复,有的还走出了孤僻的心理阴影。

    8月26日,记者跟随万少华前往坞口村的日军细菌战受害者魏洪福家,老人热情地招呼我们吃西瓜,笑容满面。而7年前,因为烂脚和异味,魏洪福平时连门都不出,很少说话,邻里之间极少走动。

    当万少华前来给魏洪福看病时,老人满脸狐疑,甚至不愿意医生看自己的腿。万少华没有急着为老人处理伤口,先端来一盆洗脚水,用板刷使劲为老人刷脚。担心水温过高,护士挑来凉水兑入。洗脚、上药、包扎……看到医生和护士如此细心、耐心,魏洪福禁不住“呜呜”地哭了起来。

    此后,“万少华团队”一次次上门治病,老人的双腿创面渐渐缩小,能偶尔下地走动,冬天还会去门口晒太阳了。

    在魏洪福家,记者看到万少华包扎好伤口准备离开时,老人颤巍巍地从椅子上站起来,扶着门框,坚持要目送医生离开。汽车开出老远,老人佝偻的身影还在门口晃动。

    万少华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徐丽芳,虽然工作忙碌,但对下乡治疗从不推辞。有一次,一位腿脚不便的烂脚老人感到不适,打电话给万少华。万少华立即安排车辆、药品,却缺少一名护士。刚下班的徐丽芳得知情况,二话不说就从家中赶来。事后万少华才知道,徐丽芳的父亲那几天犯心脏病住院治疗,她原准备陪伴父亲。

    医生郑新华为刘四古老人上门治疗,老人浑身一股恶臭,路人都掩着口鼻绕道,他却丝毫不介意,一直坚持上门治疗,直到老人2012年离世。

    7年来,“万少华团队”共为患病老人上门换药1700多次,用去药品1000多公斤。让他们遗憾的是,尽管受到关心关爱,这7年里有20位老人先后离世。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抚慰民族的伤痛,责任不能缺失。”万少华说,我们一定要让受害老人好好活着,“这些老人活着,就是一种无声的抗争。”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5:25 , Processed in 0.10432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