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獎:80后作家獲主流文學認可 姚良等人受關注
2015年09月06日16:35 來源:中國網
[size=1.4][size=1.4]作為中國長篇小說的最高榮譽,茅盾文學獎四年舉辦一屆。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於今年3月開始評選,評獎范圍為2011年至2014年間出版的長篇小說。5月17日,中國作家協會發布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初選入圍名單,總共252部長篇小說入圍﹔8月16日下午,王蒙《這邊風景》、格非《江南三部曲》、蘇童《黃雀記》、金宇澄《繁花》、李佩甫《生命冊》五部作品過關斬將,最終榮獲第九屆茅盾文學獎。 [size=1.4]80后作家作為文壇后起之秀首次沖擊第九屆茅盾文學獎,其中姚良《虛擬的傷痛》、笛安《南方有令秧》、顏歌《我們家》等作品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據悉,這三位作家被文壇稱為進軍茅盾文學獎的80后“三駕馬車”,入圍之初作品均受好評。 [size=1.4]曾連續三屆擔任茅獎評委的著名學者陳曉明稱:“與諾貝爾文學獎類似,茅盾文學獎在很大程度上是終身成就獎,獎勵作家在一個較大時間跨度內的貢獻……像過去有的人寫了一部作品,一下就獲茅獎了,以后再也沒有寫出特別出色的作品。那部獲獎作品是不是真的那 岷茫 經過時間的考驗了嗎?茅獎中可以說有相當多的作品,它是經不起時間考驗的,作家本身也經不起。所以首先是個好作家,作品才經得起考驗。”而著名文學評論家白燁則表示:茅盾文學獎,應該給青壯年作家留機會。 [size=1.4]茅盾文學獎80后評委楊慶祥稱:“我之所以對年輕一代的寫作不滿意,因為他們的寫作目前還是過於自我化。”對此,第五屆茅盾文學獎得主阿來覺得“80后茅獎評委”太過年輕,太過自我。阿來很客觀地表示:“大眾關注的80后作家無非就那幾個,以此來談80后作家群體是不公正的。80后作家中也有佼佼者,要公正對待。” [size=1.4]有業內人士大膽預言:80后作家斬獲茅盾文學獎,至少要二十年。首次入圍第九屆茅盾文學獎的三位80后作家,其作品已看出大家端倪。80后作家群體沖擊茅盾文學獎,不但要有體力,還要有耐力。勤奮的同時要耐得住寂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