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有一双不一样的眼睛
2015年10月20日10:11 来源:无锡新传媒
原标题:他有一双不一样的眼睛
在盲人圈里,认识“老魏”的人很多,知道他真名——姚伟明的人反而不多。怕别人说他沽名钓誉,网名成了他“隐姓埋名”的最好方式。从做慈善到做公益,他在残疾人圈子里大名鼎鼎,就像许多盲人朋友们都把他当成“同仁”。在更多的公益人眼里,他就是公益界的“老大哥”,而他说,付出不少,收获更多。 从讲电影到乐器班,为残疾人量身定制精神食粮 这个10月,“老魏 weimingy”个人专辑在喜马拉雅电台上线,这个月的目标是上传8部盲人无障碍原版电影,包括《当幸福来敲门》《肖申克的救赎》《逃离德黑兰》 等一系列国内外经典电影。从2009年起步的为盲人讲电影,到如今的“心聆感影”盲人无障碍电影公益项目组,6年56部中外影片,从一人唱独角戏,到众多志愿者加盟的项目组,已成为盲人圈中的经典品牌。 线下真实的讲电影,让许多盲人能够在志愿者帮助下,走出家门,与圈中朋友面对面交往,成就了一次次聚会。而线上的传播,让众多影片能够飘出无锡城,给更多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出门的盲人带来欢乐。 除此以外,老魏每年为残疾人举办相亲会、才艺演唱会,借助政府采购、企业赞助等不同的平台,他请来专业老师指导的合唱团、乐器班,也无一不凝聚着他对残疾人事业的执著热爱。 帮他们看到色彩,用心体会残疾人的不易 顾城的诗歌“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对于姚伟明而言,有一种莫名的贴切,不过他是帮盲人寻找光明。他带着盲人过马路,会俏皮地说一句“前面红灯,要停一下,有一辆蓝色的汽车过来了”。很多人想不明白,明明盲人对色彩没有感觉,为什么还要强调是各种颜色。他则表示,95%的盲人都是后天失明,他们完全理解色彩,这种帮他们看世界的描述,盲人都喜欢。 带点无锡荡口口音的姚伟明说,自己出身农家,小时候吃过不少苦,所以对弱者心生同情。而人类社会的和谐进步,人与人之间的互助必不可少。从政府机关提前退休后,他开始重新选择下半生的活法。原本他也会参与一些捐资助学之类的事情,但发现光做慈善不行,许多事情需要执行者,公益更重要。 2007年前后,锡城街头的一些环保活动中,常可见到他的身影。在新区一家盲人按摩店讲解日全食的义工活动,让他发现了盲人的无助与聪颖,决定为这个群体做点事,也因此成了最受残疾人信任的“老魏”。 获得尊重和帮助他人,不一样的人生活法
再过两年,姚伟明从事公益事业就满10年了。“做到65岁,是我初定的目标”,在他的日程表上排了三件事:为盲人讲电影要继续、在网上上传自己所有讲过的电影、为乐器班找到新的赞助。 这么多年的坚持,不像别人一样,退休后游山玩水,很多人不明白他的选择。“我办过企业,当过经理,呆过机关,但从没有这几年来得充实和快乐”,姚伟明说,这是一种被需要的成就感。盲人小胡在多年奔波后,终于有了自己的按摩小店,开业之前,待人接客许多工作,对于双目失明的她来说,相当困难。深夜的一通电话后,老姚第二天一早立马出现在她的店门口,带去各种剪彩的用品,顺利搞定各个事项。他组织的相亲会,成全了好几对残疾人,每次有残疾朋友请他去赴婚宴,也是他最快乐的时刻。每个年初一,他总会出现在锡城偏远地区的敬老院,给他们带去一台台丰富的节目,老人们都知道这个叫“老魏”的志愿者。他帮着盲人楹联家蒋东永申请到锡城第一条导盲犬,看到老蒋顺利出行的报道,心里特别开心。 姚伟明说,自己曾是一个性格内向的人,从事公益后,不但人生变得充实,性格似乎也变了。“其实我从残疾人身上学到了许多,他们有着种种不便,但仍然努力向上,我有什么理由不感恩生活”,姚伟明这些年的诗词、楹联、散文创作都颇丰富,还会去新体中心教人唱歌,他说这么丰富的人生,与自己这些从事的公益事业密不可分。 (晚报记者 黄孝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