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649|回复: 0

姚建萍:一位“苏绣艺术家”的艰辛跋涉(组图)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9
  • 签到天数: 31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5-12-28 18:03: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建萍:一位“苏绣艺术家”的艰辛跋涉(组图)2015-12-25 07:33:00 来源: 新华日报(南京)



    (原标题:姚建萍:一位“苏绣艺术家”的艰辛跋涉(组图))
    姚建萍在工作中
    《丝绸之路·满载而归》
    中国美术馆收藏《丝绸之路》颁发证书

      娟秀的中式编发、玫粉色的大衣、同色系的挂坠与发饰,初见苏绣大师姚建萍,给人的感觉就像她后来评价姚派艺术独特的“融针绣”手法一样:远看有气势、有色彩;近看又精致细腻。

      让人惊叹的是,这位外表婉约灵动的江南女子,内心却有着非常人一般的执着抱负。她说,刺绣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雷同性”,要结束这种“拿来主义”,一定要有一批人站出来,创新创作,她想成为其中一位。

      欣慰的是,她二十多载的坚守与努力,开始有了回报。就在这个月初,她带着三十多件作品在中国美术馆举办刺绣艺术展,成为馆内第一个举办个展的非遗传承人;此前,她所创作品四次获得中国民间文艺最高奖“山花奖”金奖,十余次获国际大奖,两次搭乘卫星飞天归来。今年9月,姚建萍被评为全国中青年“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

      骄傲:

      作品入藏国内最高艺术殿堂

      与顶尖大师作品同台展出

      就在北京办个展期间,好消息接踵而至镇湖。12月7日,在中国美术馆5号展厅内,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亲自向姚建萍颁发收藏证书,其中一幅参展作品《丝绸之路——满载而归》正式被中国美术馆永久收藏。“此次作品被收藏将为刺绣艺术开创先河!”现场,吴为山激动地说,中国美术馆收藏意味着国家收藏,因此有很高的标准,一定会选择代表时代或者是对一个画种有特别意义的作品给予收藏。姚建萍用一针一线来表达国家“一带一路”经济战略,既传承又创新,将成为国家艺术宝库当中的又一件宝物。

      12月22日,走进位于苏州市高新区镇湖街道的姚建萍个人工作室内,这幅《丝绸之路——满载而归》的绣稿还挂在绣架上。姚建萍告诉记者,这幅作品以大唐盛世为基准点,着力表现胡商驼队在长安(今西安)采购完毕,满载货物翻越帕米尔高原的情景,体现了当时丝绸之路贸易的繁荣场景,是她《丝绸之路》系列作品中的一幅,花了三年的时间完成。在表现手法上,该作品是姚派“融针绣”的代表作之一,通过彩线的巧妙叠加来打造丰富斑斓的色调,仿佛用针线雕刻了时光,让悠久的历史画卷更加的鲜活而灵动起来。

      更让姚建萍振奋的是,目前,这幅《丝绸之路——满载而归》正在宁夏与中国美术馆遴选出来的一百多件藏品参加巡展,共同展出的还有张大千、傅抱石、吴冠中、钱松岩等一批大家的作品。“苏绣作品能与这么多‘国宝级’的顶尖艺术作品同台,是我们苏绣人从来没有过的荣誉和骄傲。”

      事实上,《丝绸之路——满载而归》此前已相继完成两次国事任务,在社会上曾引起强烈反响。去年8月16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夫人彭丽媛女士和出席青奥会开幕式的国际奥委会主席巴赫夫人、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罗格夫人、布隆迪总统恩库伦齐扎夫人、瓦努阿图总理纳图曼夫人、黑山总统武亚诺维奇夫人来到了南京博物院,共同参观并亲手体验了姚建萍刺绣艺术。彭丽媛在姚建萍的协助下,绣制了苏绣作品《丝绸之路——满载而归》中心大黑马的流苏飘带。同年9月18日,姚建萍还带着这幅作品随刘延东副总理赴巴黎,参加中国政府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举办的“丝绸之路与创意城市”展览,当天,苏绣成为整个展览的一大亮点。

      蜕变:

      从“工匠”到艺术家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

      如今,虽然距离在中国美术馆的展览已过去大半个月,但一位满头白发老者的话至今让姚建萍印象深刻。这位八十多岁的老人只是一名普通参观者,但展览期间他几乎一天不落天天来,最后一天他拉住姚建萍,一脸认真向她鞠了三个躬,老人情绪激动地说:“我要向敢于突破的艺术大家致敬,你让我们看到了中国最好、最民族的艺术。”

      突破就是打破常规、推陈出新。“这位老人的话,正好点出了我们行业最稀缺又急需的元素——原创性和思想性。”在姚建萍看来,当前苏绣行业面临的最大的问题就是“雷同性”,通过复制名人名画来作绣,虽然也花费了很多的精力,但靠这种“拿来主义”,传统手工艺就吸引不了未来的年轻人、登不上艺术殿堂、更上不了时代舞台。

      创新是最好的传承。但继承与创新,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姚建萍用了近三十个春夏秋冬顿悟。从小安静不爱说话的姚建萍,受母亲熏陶,七八岁就拿绣花针,成年后放弃高考追随苏州刺绣研究所的资深专家徐志慧老师,自此全面系统地学习了平针、乱针的各种表现手法。1994年,学成归家之后,她的技艺在村里已经有了相当的名气,当时的刺绣生意人都高价来约作品,收入也是普通绣娘的好几倍。1998年,凭借第一幅人物肖像作品《沉思——周恩来肖像》,姚建萍在中国首届民间艺术博览会上一举夺得金奖。

      “虽然在苏绣圈内开始小有名气,但与其他艺术领域相比,我总感觉自己矮人一截。”说起当年百思不得其解的困惑,姚建萍笑得释然,她回忆,随着作品的积累,她开始有幸参加一些不同领域的文化活动,但看着别人侃侃而谈,自己却没多大“底气”。“后来我弄明白了,我们苏绣人的千针万线,却不如其他艺术家的一个思想,他们说我们临摹复制没有思想,技巧层面的不值钱。”

      “工匠”与艺术家,姚建萍选择了后者。自那时候开始,她一边苦练基本功摸索针法,一边在各种不同的读书班求教名师,阅读大量文学、美学书籍,不断拓展自己艺术表现的审美领域。围绕“原创性、稀缺性、当代性、思想性和国际性”的创作要求,在实践中摸索出“兼收并蓄、博采众长、融会贯通、自成一体”的思想心得,最终以“平针绣”、“仿真绣”、“乱针绣”丝里与画里的互用,在无数次的探索和实践中形成了姚派的“融针绣”。

      领跑:

      “姚建萍现象”带来行业启发

      赋予传统手工艺时代内涵

      非物质文化遗产都是“国宝”,但两年内三幅作品被当作国家礼物送给多国国家领导人的,却是非遗人的梦寐以求,姚建萍实现了。

      今年10月20日,姚建萍的苏绣作品《岁月如歌》作为国礼被习近平总书记赠送给英国女王,这是英国白金汉宫收藏的第二幅她的苏绣作品。除此之外,她已有多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如墨西哥总统、韩国总统等国外元首。

      中国是礼仪之邦,国礼是一个国家在国际交往中表达友谊、呈现美、展示创造的表征。姚建萍的作品,用一根根绣花针绣出了时代主旋律,使得社会各界青睐有加。正如吴为山在为姚建萍的书《巧夺天工》作序时所说,姚建萍艺术上的突破,并非为绣法创新而创新,更在于其将对时代精神的感悟渗透到创作中,并以新的思考理解、对应前人技法。姚建萍在接受记者专访时也感叹,思维大于技巧,绣法实际上是为题材和内容服务的,有了思想和理念又有实物才能营造大空间。




      众所周知,刺绣最不容易的地方之一是创作周期很长。每幅作品花费的精力巨大,与其他艺术形式相比,刺绣艺术家的创作生涯其实很短,创作的激情也需要慢慢释放,因为画面效果变化调整缓慢,一整天的工作只能看到很小的成果。但让她欣喜的是,她的坚守与收获,已经触动了刺绣行业内的很多姐妹,她们有信心,只要有思想并努力去探索,赋予传统技艺时代的内涵,刺绣也可以跟其他艺术门类并起并坐的。

      如今的姚建萍,成了很多人的老师,她的艺术馆里年龄无论长幼的学生都喜欢喊她“姚阿姨”。临别时,“姚阿姨”说对苏绣的感情早已融进了自己的骨子里,丰收的2015年只是她人生又一个新起点,苏绣的传承与创新还有很多路要走。

      本报记者 陈雨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6:03 , Processed in 0.129847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