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一直是我的梦想。小时候,能看书的时候,就很羡慕写书著作的人。那时是物质相对短缺的时代,能找到一册好的文学书籍,是很高兴的。那时的快乐是简单的。到了读中专的时候,对文学树立了浓厚的兴趣。课业也比较轻松,每天就是看书写诗,给那时单调的学生生活增添了很多美好的内涵。当时甚至还有一种很单纯的想法,想凭着写作方面的特长,凭着各类文学大赛的成绩,能再到哪个文学类的大学读几年。想法归想法,现实的结果是那依然是一个梦想。工作以后,文学成了我最大的爱好,工作之余,就是阅读各类文学著作。有了小小的灵感,也写一些小小的散文和淡淡的诗,后来也出版了两个小集子。
人到中年,文学依然是我的梦想。总是要抽时间读书,只是现在读书不求数量,只看自己对一篇文一首诗的理解,往往要理解得很透彻,理解到自己觉得掌握了精义。现在写散文也不讲数量,一年只能写有数的几篇,可是每一篇都是有所感有所悟,都是自己对文学对生活的理解。只是,现在很少写诗了。可能,年龄是诗歌的天敌。年龄增长了,对生活现实的思考多了,年少时的激情和纯真少了,对人生诗意的品味少了,所以诗的灵感也少了。没有了诗情,是我觉得很伤感的。
我经常会思考我爱好的文学的意义。纵然书上对文学有各种深刻的定义。可是,我对我痴迷的文学,要找出我自己的理解,更要找出对我的独特意义。即使这种探索是没有很多意义的,我也要不停地去思索。
现在喜欢文学的群体很少了。可能是现在的文化内容很多元了,文学只是其中很小的一个支脉,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时文学一枝独秀和无比辉煌的高峰很难再现了。可能现在的人群更喜欢简单的直观的音乐啊影视啊等文化方式,对寂寞的文学很难有深的爱好。我个人认为,最根本的还是人群的审美意识简单了浮躁了。文学从根源上也和美学同源,文学的过程也是美学的过程,也是寻找美感觉美的过程。物质丰富的现在,如何找到美,找到内在的美、精神的美、心灵的美,可能是需要有文化底蕴的。没有审美的淡然的心情,很难体会到深层的美。
文学的最高境界遥不可知,我只是有这种追求的心愿。我认为人生的终极意义是在物质创造的同时,有美的心境美的创造,能创造美好的艺术。生活百态,有培花的,有谱曲的,有绘画的,等等。对我而言,就是有一个小小的文学的梦想,写一些淡然的美丽的或对生活有所感悟的小散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