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558|回复: 1

姚阿姨做的巴掌大的小花篮 有10多种不同样式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9
  • 签到天数: 31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3 09:10: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姚阿姨做的巴掌大的小花篮 有10多种不同样式
    2016-01-03
    编 编 编花篮 姑娘见了好喜欢
    文 冯秋萍 图 朱丹阳
    退休十年的姚水琴,有三大爱好:编花篮、十字绣和越剧。
    姚水琴爱绣十字绣,常常在家里一绣就是半天。客厅里一幅两米宽的《幸福万年长》就是她花一年时间绣成的。六年前,她报名了老年大学的越剧表演班,就对越剧着了迷,有次还和票友跑到上海追剧。
    家里的墙上,挂着她越剧扮相的剧照。聊到越剧,她兴奋地翻出自己的相册,是特地找摄影师照的越剧影集,照片上小生扮相的姚水琴,一脸英气。她说,演一出就要备一套戏服,现在都有10多套了。有时她还会和留下街道社区一起排练越剧节目,在社区里表演。
    她最擅长的,是编一种小花篮。盛行于西溪,只有巴掌大小,可以拿在手上把玩。
    相传,西溪小花篮清末时期发源于老东岳村,至今已有150多年的历史了。早前,村里年年都有庙会,杭嘉湖、南京、上海一带往来的香客,都会在路边买上个小花篮,讨个好彩头。“西溪小花篮”最早也叫“杭州小花篮”,后来随着搬迁到留下,就改叫“西溪小花篮”了。
    上世纪70年代,村民们会挑着小花篮到火车站、景区叫卖,甚至还会跑到外地兜售。后来,有专门的商家到村里挨家挨户收购,拿到“广交会”出口到日本和东南亚。
    2009年,西溪小花篮被列为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姚水琴是这门手艺的传承人之一。编一只小花篮,简单的十来分钟,复杂的要半个小时。现在市场价,3只卖10块钱,或者5元一只,耗时薄利。如今,西溪湿地河渚街上的竹编铺,大概是杭州唯一能找到它的地方。
    姚水琴的编织手法相当娴熟,聊着天,手下的篾条三两下各就其位。
    世代都生长在老东岳的姚水琴,对小花篮从小耳濡目染。10岁出头一点,她就帮着妈妈一起做花篮。当时,几分钱一只小花篮。家人白天在生产队干活,回来就编花篮,补贴家用。当时生产队的工资一个月12.5元,编花篮能赚个5块钱。
    姚水琴是从妈妈那边学到这门手艺的,妈妈也是从外婆那边学的。这也是以前小花篮的基本传承方式,母亲传女儿,婆婆传媳妇。姚水琴说,自己的女儿小时候给她打下手,但只会编篮底,后来就没再学了。
    姚水琴的母亲不仅是编花篮的好手,而且很会动脑筋,“提包篮和五角星篮就是她设计出来的,记得当时很多村民来学,家里可热闹了。”
    元宝篮、猪笼篮、提包篮、发篮、圆篮、五角星篮……只有巴掌大的小花篮有10多种不同的样式,它们曾是小孩子的玩具。“元宝篮”寓意着招财,按照当地的风俗,房屋上梁时,要在梁的两端各挂一只,取“招财进宝”之意。
    “发篮”,顾名思义是放头发的篮子。“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从前梳下来的头发都不会随意丢弃,而是收集在发篮里。姚水琴记得,小时候发篮就钉在墙上,每天梳下来的发丝都妥帖地收起来。
    每过段时间,就会有师傅上门收头发,然后敲一块麦芽糖给孩子们。头发越多,给的糖越大块。那时候,梳头似乎变成了一件欢喜的事。
    姚水琴回忆,随着村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上世纪80年代,小花篮开始渐渐淡出市场。直到2006年西溪湿地开发,原来的手艺人才又聚集起来,小花篮才慢慢恢复编织。时隔30多年,编花篮的传统遭遇断层。“年轻一代几乎都不学做花篮了,还会这门手艺的,基本都是年纪上50岁的人了。”
    花篮虽小,编织工序却并不简单。从选材开始,撕篾、上色、搭底、编织、别口、收边、插篾……复杂一点的花篮要10多道工序。
    这样编花篮的工序,与150年前并无二致。编出的花篮,造型要美观、结实、表面光滑,才是上品。刚编好的竹篮,闻起来,有股竹子的清香。
    老东岳社区附近山上的苦竹,是编小花篮的不二之选。这种竹子节距长、韧性好,且一定要选上南向阳生长的竹子。姚水琴的先生会帮她砍好竹子,一节一节,整齐地铺在阳台上。新砍的竹子要放段时间,让水分稍稍收干,日后才不至于发黑。
    退休前,姚水琴在留下小学教语文。2003年,学校说要开设校本课程,让老师教一些民俗的手艺。她想到自己会编小花篮,如果可以把这门手艺教给学生,那是再乐意不过。编织小花篮的课程就这么火热地开展起来,2008年学校被评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教学基地。
    前年,她受万向职业技术学院邀请,开设了小花篮编织的选修课,一个班10多个学生,每周三下午教学。去年又在求是小学开课,开始教小学生编起了花篮,每周二下午上课。姚水琴说,编小花篮最难的还不是在编上,而是在撕篾条这道工序。
    一条只有半厘米厚的竹条,要用牙齿,撕出七八条厚薄均匀的薄片。姚水琴曾在课堂上传授过这项技能,但是学生很难学会,“一撕就断,还有会不小心割破嘴唇,我们那时候是长年累月不断地撕。”
    后来,她就在家里自己先撕好篾条,再拿到课上给学生们用,这几乎要花掉她两三天的时间。每堂课所需要的上百条篾条,都是由她一条条撕出来的。撕多了难免会被竹子刺到,姚水琴就用橡皮胶把刺粘出来。
    现在学生们放寒假了,一个学期下来,学生已经会编四五种花篮。编好的花篮要作为作业上交,姚水琴就把自己编好的花篮,每人发一只。
    编了50多年小花篮的姚水琴说,只要条件允许,她会一直教下去,把这门本土的手艺传给后代。

    6.将两根篾条穿过篮口,拧成篮子的拎手,一只不着色的西溪小花篮就做好了。如果是彩色的,篾条需要提前染色。
    1.砍好的竹节先晾晒一下,用篾刀将竹子的篾青剔净,最里面的苦黄要去掉。
    2.竹节一劈再劈,最后劈成2毫米左右的细竹条。
    3.撕篾是很关键的一步。将竹条开个小口,用牙齿咬住一边,用手拉开,慢慢撕出一层篾条,中间不能断。一根竹条能撕出七八层来。
    4.接下去就可以开始编花篮了。先将竹条蘸点水,起到防滑作用。先编一个六边形的眼,再依次加篾条,一圈圈编起来。
    5.编好篮身就要收口了。用硬一点的竹条,沿着篮口一圈,环环固定,然后剪去多余的篾条。
    文 冯秋萍 图 朱丹阳
    巴掌大的一只西溪小花篮,居然距今已经有150多年的历史。你想不想了解编它的过程有多奇妙?机会来了。
    鉴于很多读者一直给我们留言,希望亲自体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艺品的制作,本期我们将举办编西溪花篮的体验课堂,让你自己动手学编一只花篮。不过,首先了解下花篮的制作过程吧。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9
  • 签到天数: 31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3 09: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3:59 , Processed in 0.114261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