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133|回复: 0

姚涯屏:憨山先生为我树立了标杆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14 分钟前
  • 签到天数: 32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10 08:54: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姚波 于 2016-1-10 08:56 编辑

    姚涯屏:憨山先生为我树立了标杆 赵春恒:画画要带着中国人特有的诗性去表达
    时间:2016-01-10 00:45  来源:新快报




    ■姚涯屏 翠壑流泉


    ■赵春恒 道古稽今,言远合近



    虽然同属源自湖湘文化,但姚涯屏所走的方向却与大多数画家不同,他的追古已经逐渐成为了标志性的符号。他自称为“伪古典主义”。在国画家张彦一句“就这样画下去”之后,姚涯屏找到了自己的方向。谈到“师出同门”却风格各异,他称“我们也没有总是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十八年前,怀着对梦想的追求,赵春恒和几位画友,避着检票的工作人员,上了南下的绿皮火车,下车便直进考场。就这样,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了他梦想的摇篮。从学生到老师,赵春恒称“我常反思到底应该怎样去向老师学习,怎样去继承传统经典和表达现实情感。”■收藏周刊记者 梁志钦 实习生 梁婉莹

    张彦老师的肯定让我深受鼓舞

    收藏周刊:虽然你们四人同属湖南籍,并且“师出同门”,但画面语言却风格各异,您觉得互相之间有哪些可取之处?

    姚涯屏:我们四人有这么多共同点,出来的作品却风格各异,这就说明,一样米养百样人,教我们的老师也因材施教。同时,在学习和思考的过程中,我们也没有总是跟在老师后面亦步亦趋,有自己独立的思想。

    赵春恒:对方的优点,又能适合自已,都是可取的。如莫兄作画大胆,率性,并能潜心深入地去挖掘自己有兴趣的题材,且不断提炼笔墨,寻求突破;仁贵兄在绘画上不断进步,在生活中又不断丰富自己的阅历和提高自己的办事能力,并且能使这种能力自然地流露在作品,老姚心境平和, 不断深入传统经典研究,且10年如一日而不倦。不温不火的性格做事总能三思而行,所以作品上流露出平和悠远的气质!和姚兄聊天则常常令我惭愧,他丰富广博的阅读和严谨的罗辑是我不具备的!

    收藏周刊:在笔墨语言方面,您主要受湖南哪些艺术名家的影响?具体体现在哪里?

    姚涯屏:不少人问过我,为什么从我的作品中,看不出我与王老憨山先生的师承关系。其实很简单,憨山先生从来不要求我们学他的东西,他让我们学习的,都是历代大家的作品。如果要说到影响,我觉得他为我树立了标杆。在广州美院求学的过程中,张彦老师多次带我们山水画写生课程。后来,我的画走上了我自称“伪古典主义”的道路,战战兢兢地拿去请张彦老师批评,张老师说:“小姚,你就这样画下去!”这句话至今给我很大鼓励。

    赵春恒:美院教学系统完整,且薪火相传,在美院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可以说,直接教过我的老师对我都有影响。没教过的也间接有影响。其实笔墨影响是有限的,艺术思想的影响才是终身的。

    湖南艺术史上,出身寒门成功的较多

    收藏周刊:古代有怀素、髡残,近代有齐白石,当代有黄永玉,湖南的书画艺术自古有着深厚的传统,从地域特色的角度来看,它有着怎样的艺术面貌与特点?

    姚涯屏:离我们年代久远的大师,其实已经成了全人类的共同财富。他们的艺术面貌会受地域文化影响,但并不一定合适用地域来概括,影响也不再局限于某个小区域。倒是在出身方面,湖南艺术家比较有特色。清四僧里只有湖南的髡残是寒门,而元四家中只有吴镇传说是寒门(也有资料说他是船运世家),吴门四家只有仇英是寒门,清四王全是望族,可见,普通人要从事艺术,似乎是件成功概率相当低的事情。相对于其它许多省份来说,在湖南的艺术史上,艺术大家出自寒门的比例相对较多。上列湖南四人,只有黄永玉还算是有个有影响的从文表叔。这和湖南历史 上名门望族的数量也有关系。这对我们这些湖南草根来说,有着一定的鼓舞力量。

    赵春恒:直率坦诚,豪迈朴素。能直抒胸襟,有感而发,所以画面简洁清新,自由浪漫!

    收藏周刊:艺术上的“湖湘文化”是一种怎样的文化?这样的文化对您来说意味着什么?作为年青一代,您觉得如何发扬与继承?

    姚涯屏:许多人提到“湖湘文化”,想到的都是楚文化遗留和“唯楚有才于斯为盛”的书院文化,忽略了湖南经过多次大移民的历史事实。在湖南,很少有像广东许多地方那样动辄上万人同姓同宗聚居的现象,我的老家一个村两百号人,就有七姓。因为广东如客家人潮汕人的移民史已是很久以前的事了,而很多湖南人只要往上溯三两百年,就是移民。我祖上就是江西或者江苏昆山的。我想,很多人都和我一样,并没有特意去想过如何继承与发扬“湖湘文化”,因为我们现在所做的,本来就是“湖湘文化”的组成部分,现在也成了岭南文化的组成部分,而且,也是整个华夏文明历史长河里的一部分。虽然,可能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部分。

    赵春恒:湖湘文化我也未能具体去研究。在绘画上,我也只能从老师的教学中去理解,老师常说的有:我们作画,要相信自己,忠诚大胆地去表达感动自己的情景或对象,方法要简单。画画不能怕错,平时多向大师学习,写生时不能想大师,要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定要带着中国人特有的诗性去画,画出有诗意的画来。画画多画些意思,趣味,不能老想像不像,多想画面够不够味。好的都要学,古今中外都有大师,学合适自己的,但不能迷信和迷失……其实这些艺术理念己成了自己的基因,根深蒂固了!只是多在实践中去运用,不断去挖掘合适自己的!

    简介

    姚涯屏

    1972年生于湖南。曾结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主要课程班。现为广州市美术家协会山水画艺术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

    赵春恒

    1974年生于湖南。毕业于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研究生毕业,获文学硕士学位并留系任教。现为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讲师、广东省中国画学会理事。

    观点

    画画对于我来说,就是一桌麻将。孔夫子说得好:“不有博弈者乎?”湖南人是把麻将当事业来打的。做了湖南人而又不会打麻将,这日子就显 得很难打发,所谓“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好在我爱画画,就拿画画当麻将了。既然是当麻将打,自然是夜以继日、苦中作乐的搞法,只是总无长进。以前,除了慈善用途和却之不恭的师生展外,我也没怎么想过要把这张麻将成绩单晒出来,以至于共事的画家朋友都是十年后才偶然发现我会画两笔,热情地怂恿我上了他们的麻将桌,在大庭广众之下输了一把又一把。这已经是南下十五年后的事了。

    ——姚涯屏

    广州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成了自己梦想的摇篮。这里是岭南画派重镇,有关山月、黎雄才等大师,岭南画派素以“折中中西”为旨,岭南地区也以细腻温雅、清新艳丽的审美为尚。美院的老师们治学严谨、教学系统、为人随和。以西画应试的我,对这里的教学体系也很适应。

    学习之余,我常反思到底应该怎样去向老师学习,怎样去继承传统经典和表达现实情感。我觉得自己的追求始终是明确的,但对自己的作品似乎 不曾满意过,总觉得形式和内容、表现和情感之间不能较好地统一。

    ——赵春恒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5-5-14 07:26 , Processed in 0.12381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