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892|回复: 1

杨箕新祠堂入伙 千人宴庆祠堂大摆600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9
  • 签到天数: 31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1-29 09:21: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杨箕新祠堂入伙 千人宴庆祠堂大摆600围
    2016-01-29 07:31:00来源:南方都市报作者:吴广宇



    1月28日,杨箕村,摆千人宴庆祠堂入伙。
      两年前,广州杨箕村一座清代古祠堂面临整体拆除,南都对此进行跟踪报道,祠堂后来得以改变拆除规划,改为利用原材料进行迁建;
      两年后,这座姚氏大宗祠经过翻修,在百年梢木梁柱上,利用灰塑、木雕、石雕等传统工艺恢复了她昔日的庄重典雅。
      昨日,姚氏大宗祠大摆600围入伙酒,庆祝重新启用。
      “立起来”的杨箕村只剩古祠堂
      散落的鞭炮衣堆成红毯,锣鼓声回荡在回迁房小区里,即将完成城中村改造的杨箕村,昨日迎来了姚氏大宗祠落成的大喜日子,村中大摆600围入伙酒,广邀6000多名乡亲好友前去庆贺。尽管昨日阴雨绵绵,仍未减村民兴致。村中重现太公分猪肉的仪式,祭过祖先的20多头上百斤的大烧猪被分吃完毕。
      “你们村的屋建得好靓,我们都不知等到几时。”来自石牌村的池先生看着即将完工的村民回迁房感叹道。据了解,随着城市的发展,杨箕村从历史上偏居广州东郊的一条自然村,逐渐变成广州中轴线上的城中村,在2009年的城中村改造中,杨箕村原来1496栋三四层高的握手楼,被改造为15栋高36到42层的电梯楼,仅剩下最后的古祠堂,成为凝聚村落文化、宗族文化的精神象征。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昨天 07:49
  • 签到天数: 3137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楼主| 发表于 2016-1-29 09:22: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年祠堂修旧如旧重现古风

      推开沉重的柚木大门,一对门神怒目相视的方向,是远处42层高的村民回迁房,一块书有“凤仪堂”金漆大字的牌匾挂于堂前。经过3年半的施工,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杨箕姚氏大宗祠(又名凤仪堂)完成整体迁建和修缮,这座原本藏身于杨箕小学内作为体育器材室的古建筑,恢复了历史上的三进三出结构,总占地面积550多平方米。

      鎏金木雕屏风、朱砂漆木牌匾、灰塑挂石柱雕、传统矿物颜料壁画……昨日南都记者抢在落成前一日,走进姚氏大宗祠提前探营,这座岭南古祠堂融合了众多的传统工艺元素。如头门上的石雕刻画了发财添丁、寿福康宁等传统图案;屋脊上,寓意鱼跃龙门的龙身鱼首兽瓦雕栩栩如生,第二进的议事厅内,举头可见“宝鸡正堂”、“千总卫”等牌匾,重现族谱中记载杨箕姚姓族人曾任的官职。

      “我们走访了陈家祠、留耕堂等著名岭南古祠堂,最大限度还原凤仪堂的本来面目。”杨箕村复建房监督小组负责人表示。祠堂复建中还把象征宗族荣耀的旗杆夹重现在头门前,如其中一个石质旗杆夹上,刻有“姚七于清道光元年获授六品顶戴”的铭文。据介绍,这些资料根据村中老人回忆和族谱翻查中获取,十分珍贵,杨箕村民在清代曾参与捐建猎德炮台抵御英夷的历史也得以钩沉。

      凤仪堂往事

      历史堪比陈家祠 差点被整体拆除

      据《杨箕村志》记载,杨箕姚氏从元代起自江西吉安迁来,上一次凤仪堂大修可以追溯到清代乾隆年间(1726年),是历代族人祭祀、议事的重要场所。1945年,凤仪堂被辟作小学,“文革”期间,祠堂最精美的“第一进”被拆除,直至2009年改造前,祠堂仍是小学内一个残存两进的古建筑。

      尽管凤仪堂的历史比陈家祠还早,不过由于未纳入法定文物保护名录,按照杨箕村最初的城中村改造计划,该祠堂将被整体拆除,在旁边重新建设一座不到原来一半面积的祠堂。不过这样一拆,原本的古建筑等于整体拆毁,旧构件也难以重新利用。

      拆除复建的方案引起不少村民的反对,有族人奔走呼吁保留旧建筑的构件,南方都市报就该事件进行了持续关注报道,引来有关部门组织专家进行重现论证,最后的结果是调整规划图,按照原大小,利用原构件在旁边进行迁建。

      杨箕村村民姚先生告诉南都记者,这次迁建按照百年建筑的标准,用最好的材料,结合最传统的工艺进行修复。他摸着一根高4米多的木柱说,这些木柱和木梁可以追溯到清代,当时对每件构件进行了编号,使它们在新祠堂中得以重新利用。

      随着广州城市的发展,这条历史上偏居城东、拥有万亩良田的古村,在2009年的城中村改造中抹去了作为自然村的传统格局,仅剩集中迁建的姚、李、秦、梁四姓祠堂,仍然承载着杨箕村的宗族文化。

      按照规划,这里将打造为杨箕宗祠文化区,作为向外界展示城市历史记忆的重要场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5:49 , Processed in 0.126082 second(s), 1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