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定西,曾因清代陕甘总督左宗棠一句“陇中苦瘠甲于天下”而著称于世。然而贫困并不是定西的全部,定西还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在这片文化积淀深厚的土地上,先民们曾经创造了灿烂的远古文明:马家窑彩陶享誉九州四海,李家龙宫聚天下李氏人脉,长城古韵耀青史,灞陵飞雪饶诗思,叔齐伯夷耻食周粟高风誉千古,秦嘉徐淑锦书唱和诗名镌人心,更有那刚劲云阳板,泼辣花儿令,豪放大秦腔……构成陇中博大独特的文化景观。因此中央美院教授吕胜中先生说:“陇中是个集结融汇多样文化的地方,多样的风格让我看到了不同地域、民俗乃至作者的鲜明个性,这里有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好气候”。
定西这块文化和精神的高地,还有令世人瞩目的创造——上世纪八十年代由定西制药厂生产如今享誉全国畅销国内外的贞芪扶正冲剂,就是定西人奉献给世人的一剂济世良药。
然而说到“扶正”这个有口皆碑的著名品牌,就不能不说到一个人,他就是原甘肃省定西制药厂(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原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第一副厂长——姚永福同志。
医道仁心:
姚永福与孙燕院士的深情高谊
姚永福同志是个老革命者。1950年参加工作后,就投入到剿匪、反霸、减租、减息、土改、镇反等运动中去。剿匪中枪林弹雨甚至流血牺牲的经历,让姚永福明白了一个终身铭记的道理——自己一个贫苦农家的孩子,能成为保卫和建设国家的主人,过上幸福的日子,都是先烈们用献血和生命换来的。因此,他曾暗下决心,今生今世就交给党了,党叫干啥就干啥,他都将义无反顾。
在此后的风雨岁月中,姚永福就像一颗螺丝钉,拧在哪里都攒劲。他1952年入团,1954年入党,先后在基层干过20多年,总是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深受组织和群众好评。1958年还代表定西县领队出席了在武威召开的全省社会主义积极分子代表大会。
1969年秋天,中国工程院院士孙燕和夫人崔梅芳教授一家响应毛主席“6.26”号召来到定西,在当时的地区医院从事医疗工作。无巧不成书。当时姚永福的母亲正好在地区医院住院治疗,他亲眼目睹了孙燕院士视病人如亲人的医者仁心。件件往事,如今历历在目。姚永福说,孙燕院士是中国医学科学院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卫生部临床药理基地和国家GCP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还是世界卫生组织癌症专家顾问委员会委员、国际抗癌联盟教育委员会委员、中国癌症研究会副理事长,医疗水平那是顶呱呱的,更让人感动的是孙燕院士既当大夫又当护士,对病人关怀备至。记得有一天,定西县城关镇干部苟濯华一岁多的独生子患上了重症支气管肺炎,呼吸衰竭、生命垂危,医院又没有呼吸机。危机时刻,孙燕院士闻讯赶来,立即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患儿终于恢复了呼吸,但维持没多久,又呼吸衰竭,孙燕院士就立即抢救。如此反复了一周之久。孙燕院士始终守护在病床边,硬是把孩子从死神手里夺了回来!为了感谢孙燕院士的救命之恩,苟濯华将孩子改名为苟敬燕。孙燕院士不仅妙手回春挽救患者的生命,还自己省吃俭用省下口粮给农村来的患者补养身体,还跋山涉水跑遍定西的沟沟岔岔,开展肿瘤防治工作。“在他的身上,我真正体会了‘医者父母心’的深刻含义。”
在那个物资紧缺的年代,孙燕院士因常常接济病人,生活很拮据。姚永福家做了顺口的饭,总不忘叫孙燕院士来家分享。过节过年时,姚永福常把自己舍不得吃的副食品送给孙燕院士……孙燕院士调回北京后,念念不忘艰难岁月里一饭一哺的情谊,常常写信电话问候,年节时还寄来挂历年画……于是,姚永福敬仰孙燕院士学识渊博、医德高尚,孙燕院士看重姚永福克己奉公、勤敏朴实,彼此之间建立了高山流水般的深情厚谊。
造福苍生:
孙姚联手研制开发扶正冲剂
1984年,姚永福调甘肃省定西制药厂(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任党委书记兼纪委书记、第一副厂长。当时的定西制药厂问题成堆,产品老化单一,面临着倒闭的危险。面对这样一个烂摊子,面对数百名职工渴盼和信任的目光,姚永福常常夜不能眠,他在思考制药厂的振兴之路,在谋划一条造福天下苍生的希望之路!
姚永福不仅是一个内行的领导,更是一个具有开拓精神的改革者。通过深入调查研究,他找到了改变制药厂难题的金钥匙,那就是实行经济承包制和生产自己的知名产品。
说干就干,姚永福当机立断,首先耐心地做职工的思想工作。他用简单易懂的道理,给职工反复讲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性、艰巨性,用对比分析的方法,回答职工提出的种种问题,引导职工投身到改革的浪潮中。思想澄清了,认识统一了,承包制顺利落实了,厂子的各项工作开始步入了正确轨道,但刚刚松了一口气的姚永福并没有闲下来,而是又在紧锣密鼓地谋划开发拳头产品。
开发产品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一没经费、二没技术、三没设备的困境中,姚永福想起了远在北京的孙燕院士。于是他带领原厂长张泗明找到孙燕院士,恳请他帮忙开发新产品。制药厂的困境和姚永福开发新产品的热望打动了孙燕院士,他二话没说就把自己经过十多年苦心研究的科研成果贞芪扶正冲剂的处方和生产工艺亲手交给了姚永福,无偿地让定西制药厂试制生产。
“当我和张泗明带着贞芪扶正冲剂处方和工艺回到厂里时,全厂上下一片欢腾,我感受到了大家对新产品的渴望之情,就像久旱之望云霓!”姚永福说,“开始试制时十分艰难。没有厂房,我就在厂院中支起帐篷;没有设备,我就托关系从西北合成药厂捡回四个废弃的煮提灌;没有技术,我就请孙燕院士派来北京肿瘤医院的安玉琛药师。有谁知道,著名的贞芪扶正冲剂就是在这样简陋的条件下试制成功的!”
产品试制成功后,很快通过了专家鉴定,1985年正式投产。姚永福说,“为了改善生产条件,我亲自担任基建组长,筹建冲剂生产大楼;批量生产中黄芪原料供应不上,我就跑宁夏等地采购原料;技术力量薄弱,我就抓住一切机会培训技术骨干,先后培养科技人员140多人。就这样历尽千辛万苦,终于生产出了高质量的扶正冲剂。专家们一致认为,该药不仅仅在增强人体免疫功能方面有独特作用,而且对胃炎、肝炎、肾炎治愈率分别达到70%-80%以上。”
研发良药,利济苍生。这是孙燕院士的初衷,也是姚永福同志的大爱!
开拓市场:
扶正系列产品享誉国内外
想起扶正冲剂生产初期遭遇的销售困境,姚永福同志还心有余悸。
1986年,扶正冲剂刚生产出来时,它的功效还不被人们认识。地方医院不要,外地医院根本不认账。看着库房里堆积如山的药品,姚永福心中万分焦虑。7月,万般无奈的他索性拉了一解放牌汽车扶正冲剂到北京寻求孙燕院士帮助。
姚永福再一次得到了孙燕院士的无私帮助。孙燕院士不但腾出一间办公室专门存放药品,还开出了全国三十多家大型医院院长的名单,并亲自打电话或写信联系推销扶正冲剂。在北京,姚永福按照孙燕院士的指点,冒着酷暑穿梭于各大医院。为了节省开支,他常常徒步奔走,找协和医院的张炳南教授,找301医院的黄秀琴主任……真是跑断了腿,磨破了嘴。最让他难忘的是,有天他从崇文门赶往301医院的途中遭遇两场大雨,淋得落汤鸡一样,衣服湿淋淋贴在身上,热身子被雨淋,因此落下了久治不愈的脉管炎顽疾。
一次次风尘仆仆地登门,一句句掏心掏肺的话语。他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京华医药界,扶正冲剂陆续进入了北京各大医院,疗效深受患者好评。北京市场打开了,姚永福又带着孙燕院士的亲笔信,马不停蹄地奔走在天津、内蒙、宁夏、沈阳、长春等地医院上门推销药品,拓展全国市场。随着他风尘仆仆的身影,扶正冲剂逐步走向了全国大型医院,为千千万万的患者带去了康复的福音。
在千方百计打开销路的同时,姚永福还接受孙燕院士的建议,开始生产无糖型冲剂、口服液、胶囊等扶正系列产品,更好地适应不同患者病情的需要。同时,为了把扶正品牌打造成闻名全国的知名品牌,在孙燕院士亲自主持下,姚永福代表制药厂于1986、1987、1990年分别在兰州、西安、北京筹备召开了由全国29个省市区400多家大型医院的470多位国内外专家教授参加的全国扶正临床应用经验交流大会,直接促成扶正系列产品销售直线上升的新局面。此后,扶正系列产品畅销全国,还远销东南亚13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1990年后,扶正系列产品年产值达亿元以上,每年上缴国家利税1000多万元。
疗效显著、品质优良的扶正系列产品还赢得了国家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八部委和甘肃省卫生管理部门颁发的奖杯和荣誉证书66个,1995年进入国家新编药典,成为有口皆碑的知名品牌。
凭着扶正这一知名品牌,定西制药厂焕发了勃勃生机。1988年晋升为甘肃省一级企业;1990年晋升为国家先进企业,并经甘肃省医药管理局批准更名为甘肃扶正药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国庆前夕,时任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亲临视察。
凭着扶正这一知名品牌,定西制药厂厂容厂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先后改建生产车间楼6栋,固定资产由原来的600多万元增值到2004年的一亿元以上(仅口分厂就投资6500万元)。还征地13亩新建四栋家属楼解决了职工住房问题,职工收入得到了大幅提升。
在扶正冲剂走向辉煌的过程中,姚永福同志立下了汗马功劳。他说,“在1984年至2000年间,我曾先后6次邀请孙燕院士来定西,为扶正产品的深度开发和扩大销售创造了一次又一次难得的机遇。不为别的,就为厂子能起死回生,职工能过上好日子,也为了更多的人免受病痛之苦!”
人生在世,境界有高低,胸怀有大小。有人汲汲于名利,有人耿耿于官位,更多的人总是为大家谋福利。姚永福同志显然是后一种人,因为他的心中,装着别人的疾苦,装着别人的欢乐,唯独没有他自己。
2001年10月3日,孙燕院士夫妇和姚永福(右)在定西西岩寺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