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岗敬业 演奏最美的旋律
————记泸溪县浦市中心完小姚祖晚老师
作者:石虹 来源:湖南省教育厅新闻中心
——记泸溪县浦市中心完小姚祖晚老师 本网讯:(通讯员 石虹)他,有机会到县城工作,却回到了家乡偏僻的山村小学教书;他,积劳成疾却仍忍受病痛坚持在三尺讲台;他,没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却演活了三尺讲台;他,把最好的教育理念钻研透彻,把农家学子一批批培养成才。他就是泸溪县浦市中心完小的姚祖晚老师。 姚祖晚,汉族,1957年出生,中专学历,1978年3月参加工作,现从事该校数学教育教学工作,37年如一日从未间断,而今已58岁,仍担任该校六年级(5)班班主任工作。 姚祖晚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多年来,他一直尽心尽力地为做好一名优秀的班主任而努力工作,所带的班,班风好,学风正,多次收到学校的表彰奖励,学校领导和同事都说:“姚老师是一个脚踏实地、积极进取的奉献者,也是让大家都满意的好教师。”家长们更是啧啧称赞道:“将孩子交给姚老师,我们就放心了。” 师德高尚 身正为范 1978年3月,姚老师踏上了农村小学教育的“三尺讲台”。从那时起,他就把人生定格在为教育事业奉献的轨迹上。他忠于教育事业,热爱教师职业,关爱每一个学生,把自己的事业看得无比神圣。姚老师常说:“对学生的一份宽容胜过十分责备。” 张珍珍是五年级上期转学来的,家长要求转到姚老师班上。刚开始上课没有一点规矩,根本就不知道什么是听讲,上课不是睡觉,就是把桌子弄得哗啦啦响,成绩也不行,班上的同学都不喜欢她。她特别喜欢在书面上乱涂乱画,书角也是皱巴巴的。姚老师将这一切看在眼里,每次走到她桌前时,总会惋惜地帮她抹平书角,虽然当时她表现得很不好意思,但保持不了多久。 在一次学校组织的运动会上,张珍珍一连夺得五年级女子组800米﹑1500米的第一名,姚老师抓住这个契机,找她个别谈话,表扬她在运动会上的出色表现,并对她说老师一直都很喜欢她,知道她一定行,并送给她奖品以作奖励,鼓励她只要继续努力,她将来一定是个了不起的大人物。这样的一句话,如一缕阳光照亮了她的心田。现在,她的每次考试都由以前的不及格到现在的七八十分。 尽心关爱 耐心辅导 教育是爱的事业,教师是爱的化身。姚祖晚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着最平凡的工作,以一颗不倦的爱心在细微之处,在不经意间,默默润泽孩子们的心灵。他也像支无私的蜡烛,向人们无怨无悔地奉献自己的光明和温暖。 梁玉芳同学家庭条件差,母亲经诊断患间歇性精神病,家中唯一的经济来源则靠父亲每天起早摸黑外出做零工,因为家中无人管教,所以梁玉芳的性格内向,在班上老觉得自己低人一等,上课不敢举手发言,平时也不太与同学接近交流,班上还有少数同学歧视她,姚老师曾多次找她个别谈话,鼓励她增强信心,大胆敞开心扉,振作起来,但收效甚微。于是姚老师找来不少励志的书籍,比如《杏林子》等,并且告诉她,杏林子、霍金如此不幸,但他们不向命运屈服,我们都比他们幸运多了,鼓励她要多向他们学习,让自信伴她成长。从那以后,她的性格慢慢变得开朗了,渐渐地融入了班集体,六年级毕业时,梁玉芳考出了92分的好成绩。梁玉芳读初中后,父亲积劳成疾,原本贫困的家庭更是雪上加霜,姚老师了解到这一情况后,来到她家,安慰并鼓励梁玉芳以后只要有困难尽管说。 在姚老师的关心和帮助下,如今的梁玉芳已成为一个阳光女孩。姚老师的细心关爱就如涓涓细流滋润着每一个学生的心田,使班内的“鹅卵石”们日臻完美,几十年来,这样的故事数不胜数。 恪尽职守 任劳任怨 任教37年来,姚老师始终默默耕耘在“三尺杏坛”。他恪尽职守,任劳任怨,不求回报,只讲奉献。历年来,他所担任的学科在全县组织的统考中总是名列前茅;他辅导的学生在各级竞赛中多次获奖;在学校举行的大型活动评比中,他的班级总是第一名;学校每年度的班级考核,多次获“优秀班集体”和“最佳优秀班级”的光荣称号。 这些年来,做任何事情都是亲力亲为,事无巨细,大事着眼,小事着手,每天上学总是第一个到教室,把门窗打开,等候学生的到来,放学后一定到教室检查一遍才放心离开,任课教师请假或自习课他自愿和学生泡在一起,与大家一起读书,学习;课间操二十分钟天天坚持和学生一起风吹日晒;大扫除,他和学生一起打扫;教室里的桌椅坏了,他亲自修。 在生活上,他更是无微不至地关心每个学生,时刻提醒学生注意安全,注意健康,学生生病、受伤,他都是第一赶到现场,精心护理及时送去就医。他更是自费托人从香港、澳门等地,购买应急药品,在自己的办公室办了个保健箱。平日学生出现头痛、肚痛、摔伤等情况,都会自己来找这位不挂牌的临时“医生”。 圆梦教育 终生不悔 姚老师从小就非常羡慕那些乡村教师,希望自己长大也能当一名乡村小学教师。他的梦想没有落空,但为圆这个梦,他付出了很多很多…… 1998年8月,他担任六年级两个班的数学课程。由于长期操劳过度,喉咙嘶哑、灼痛,发不出声音,到医院检查才知道他患有严重的咽喉炎。可他放不下的却是学校里两个班级的学生,他说:“毕业班不能没有老师,学生们更不能没有老师”,于是他就跟医生商量,让他白天去上课,晚上过来吊针上药。发不出声,就跟学生打哑语交流;讲不出话,就用粉笔写在黑板上给学生解说清楚。 37年来大病小病无数次,他从不请假,从不旷教。 姚老师无私奉献的精神,甘为人梯的品质,是当代教育的“老黄牛”的写照。他用自己坚实的臂膀托起学生攀登新的高峰;甘愿化春蚕,用智慧让学生的知识与才能延伸;甘愿当园丁,用爱心和汗水培育桃李芬芳。日复一日的平凡岁月,默默耕耘的无悔人生,他凭着对教育事业执着的追求和强烈的责任感,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实现自我,完善人生。同行们说,他是我们队伍中的旗帜。家长说,他是孩子的爸爸老师。学生都说,他是我们学习的引路人。大家都说,他是最完美的老教师。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姚老师深知教育是一项良心工程,教育教学工作任重而道远。他勤教学,苦钻研,不图名利,脚踏实地继续默默无闻地工作。用真情和汗水演绎自己精彩的人生。在这小小的三尺讲台,他凭借自己丰富的学识水平,创新求真的教学经验和对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送走了25届高质量的小学毕业班。他成功的教育,感动并激励着莘莘学子,使桃李遍及天下。 青松不老,绿水长流。岁月让他逝去了青春的年华,白发赋予他勤劳的阅历。他爱岗敬业,他的故事,犹如一串串音符,演奏出他人生动听而美妙的旋律。(作者:石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