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311|回复: 0

汶川地震8周年:那些悄然改变的“瞬间”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6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98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5-12 19:12:4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汶川地震8周年:那些悄然改变的“瞬间”

    2016-05-12 15:48:32 来源:新华网
     

      八年,两千九百二十个日夜。
    有人从孩童长成了青年小伙子,而有些人永远停留在了那个瞬间里……
    有些事,从无到有,从小规模到大范围,到形成社会共识……
    曾记否,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04秒,曾经宁静祥和、秀美如画的村庄被撕裂出了一道道口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37万多人受伤。
    多少家庭的命运在此刻改写,又有多少故事从汶川这片土地上走入了中国人的心里,牵动着国人的心跳节拍。
    八年过去了,汶川的山山水水,还有那里的骨肉同胞,都还好吗?
    伤痛慢慢平复,记忆深入骨髓。汶川地震8年祭,让我们在今昔的对比中一起去探寻那些散落的时光碎片。
    【人物篇】
    “敬礼娃娃”郎铮、“吊瓶男孩”李阳、“最美女警”蒋敏、“小英雄”林浩……这些名字,曾带着泪水、欣慰、感动,牵动每一个中国人的心……八年后,他们变成了这般模样:
    “敬礼娃娃”郎铮
    2008年5月13日,时年3岁的郎铮被解放军官兵从废墟里营救出。躺在一块小木板做的临时担架上,小郎铮用他稚嫩的右手向8位抬着他的解放军战士敬礼。
    八年后,地震中的娃娃长大了,和爸爸妈妈住进了在北川的新家。他说,长大后要当解放军、警察,因为他们都是救人的。
    当“敬礼娃娃”大受关注之时,正是抗震救灾最为艰难困苦的时候,而这张“敬礼娃娃”的照片,让人们从灾难中看到了希望。八年后,似乎一切已归于平静,但有颗种子在发芽!
    “吊瓶男孩”李阳
    2008年5月13日清晨,北川地震灾区,男孩廖波被倒塌的建筑埋压,身受重伤。生命垂危之际,好友李阳举着吊瓶一直陪伴在他身边,“你是我最好的兄弟,坚持住,我不想你死!”经过一天一夜的守候,廖波最终获救。
    昔日好儿郎,今朝来参军。2010年,李阳保送进入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征兵政策调整,读大三时李阳主动报名应征入伍,走进了军营。
    “小英雄”林浩
    地震发生后,只有九岁的林浩将两名同学背出废墟,交给校长,同时唱歌激励大家。
    林浩表示,自己很喜欢演戏,长大后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演员,一个有爱心的演员。他在2014年参演了电视剧《满山打鬼子》。
    “可乐男孩”薛枭
    2008年5月15日晚上7时许,压在预制板下的薛枭终于被救出了。“叔叔,我要喝可乐,要冰冻的。”这句话通过直播镜头,传遍了被悲伤笼罩的整个中国。
    2013年毕业后,薛枭成功进入可口可乐公司成都分公司,“可乐男孩”成了真正的“可乐男孩”。
    “最牛校长”叶志平
    从1997年起,绵阳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多次将学校一栋没有验收的教学楼加固;2005年起,叶志平每学期在全校组织一次紧急疏散演习。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前,叶志平刚花40多万加固教学楼。
    地震发生时,全校两千多名师生按照平时的演习仅用1分36秒全部安全撤离,无一伤亡。叶志平因此被网友成为“最牛校长”。
    2011年,叶志平因操劳过度,突发脑淤血去世。
    尽最大可能防范于未然才能最大限度的确保灾难面前的生命、财产和人身安全,“最牛校长”给我们留下了无限启示。
    “最坚强女警”蒋敏
    蒋敏是成都市公安局反恐怖工作支队政治协理员。在汶川大地震中,她失去了包括母亲、两岁女儿在内的10名亲人,但始终坚持在救灾一线,因过度劳累曾多次昏倒在救援现场,被称为“中国最坚强女警察”。
    2012年11月,作为十八大代表,蒋敏抱着只有四个月大的儿子赴北京参会,开始了开会、孩子“两手抓”的忙碌生活,“虽然比较辛苦,但是能把宝宝带在身边还是觉得挺幸福的!”
    逝者安息,生者坚强。行动就是最好的诠释!
    “抗震救灾先锋医疗队”
    汶川地震后第二天早上,海军总医院冯理达抗震救灾第1医疗队紧急出动,成为最早到达绵阳重灾区、最早在北川县建立军队成建制成系统野战医院、最早在废墟下成功实施截肢手术的军队医疗队。
    转战北川、绵阳等重灾区开展救治工作,开展手术145台,救治伤员490人,圆满完成4批次远距离转运伤员任务,在废墟中成功实施大型截肢手术……2008年5月,被四总部表彰为“全军抗震救灾先进单位”,同年10月7日,海军授予该队“抗震救灾先锋医疗队”荣誉称号。
    如今,巡诊南沙服务守礁官兵、赴各地灾区巡诊、为受灾群众送医送药……冯理达专家医疗队的新闻散见于各处,但哪里需要,哪里就有我们!
    【场景篇】
    生命脆弱,多少叹惋。但这场灾害也见证了一个民族在患难中迸发出的强大力量。八年后,在这片曾经支离破碎的土地上,新的家园重新矗立。
      左图:空中看地震后的汶川县映秀镇。
    右图:重建后的汶川县映秀镇。
    左图:2008年6月18日拍摄的四川省汶川县绵虒镇震后临时安置点(新华社记者海明威摄)。
    左图:2008年5月17日,四川绵竹,地震中幸存的老两口,两只布满创伤和沧桑的手握在一起。
    右图:绵竹马祖镇的安置点
      左图:唐家山余震。
    右图:摄于2010年,当地群众通过灾后重建,己建成新的集中居住点。这极大地改善了当地农民的居住条件。
      左图:震后的北川县城。
    右图:新北川县城尔玛小区安置房。
    【事件篇】
    现代自然灾害的发生再也不是单纯的自然性破坏事件,人类对于灾害的有效预防、及时有效的应对措施、灾后积极的人道关怀与恢复补助,这些都能更好的减轻灾害的“破坏”作用。
    一次重大公共事件,引起社会空前的广泛关注。在社会发展进步长河中,“5·12”泛着涟漪……
    国防部新闻发言人从首次亮相到常态化发声
      “震后短短14分钟内,我军第一支救援队就踏上了征程。”
    这是2008年5月18日下午4时,国务院新闻办四川汶川地震灾害和抗震救灾情况第六次新闻发布会,国防部新闻发言人胡昌明大校的首次亮相。
    胡昌明大校当场发布消息,截至5月18日12时,据不完全统计,军队和武警部队共出动113080人,主要来自成都、济南、兰州、北京、广州军区,海军、空军、第二炮兵和武警部队等大单位。
    每一次自然灾害面前,人民子弟兵的身影总是冲锋在最前线。通过权威的渠道发出中国军队的声音,援救信息更加公开透明,这是一份责任,一份承诺,这是给人民的“定心丸”。
    2008年,我国国防部成立新闻事务局,并设立了国防部新闻发言人制度。第六次汶川抗震救灾新闻发布会上的亮相适逢其时,这也正是我军现代化建设的一个缩影。
    2011年4月27日,我国国防部举办了首次例行记者会。2013年11月21日,经中央军委批准,我军分别在总政治部、总后勤部、总装备部和海军、空军、第二炮兵、武警部队等7个大单位设立军事新闻发言人,对外发布本单位重要活动的权威信息,回应舆论关切,回答媒体求证和提问等。
    八年来,发言人换了几茬。但不论是抗震救灾、海外搜救、紧急撤侨,还是国际人道主义救援,我们不仅看到了中国军队的身影,还听到中国军队响亮的声音!
    多难兴邦。劫难过后,是反思、是成长!更多改变已经悄然发生!
      都江堰市震后出生的宝宝。
    从全国首个地震预警台站到全球首个跨国地震预警网
    从废墟中崛起,从悲壮中走向豪迈。汶川于2010年建成了全国首个地震预警台站,在汶川地震余震区试验地震预警技术,并逐步走向全国、迈出国门。
    8年来,成都高新减灾研究所(简称减灾所)与政府、媒体、民众协力拿下“8年抗战”,使中国地震预警技术、中国地震预警网、中国地震预警服务、中国地震预警演习都从无到有,中国地震预警服务逐渐社会化。
    目前,中国大陆地震预警网已覆盖中国地震区人口90%,并已连续成功预警了芦山的7级强震、鲁甸6.5级地震等29次造成了破坏的地震,无一漏报和误报,预警信息已在学校、社区、医院、地铁、化工、燃气、核反应堆等领域应用,甚至支持建成了尼泊尔地震预警网,并与中国大陆地震预警互联互通,形成了全球首个跨国地震预警网。
    中国31省市区启动100万人地震预警演习
      成都世纪城南路学校演习现场师生有序疏散。周迪迪摄
      汶川县银杏小学演习现场。(汶川县银杏小学供图)
    2011年开始,学校、社区、场镇、工厂、政府相继启动地震预警演习,2015年减灾所为手机用户启动的模拟北川6级地震的预警演习。当前,地震预警演习随着大陆地震预警网布局延伸到全国31省市区。
    “在第8个防灾减灾周期间,各地陆续启动地震预警演习,预计参与人数100万人。”据国家千人计划人才、地震预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减灾所所长王暾博士介绍。
    【记忆盒子:不能忘,怎能忘的瞬间】
    但无论岁月怎样流淌,时光如何冲刷,这些瞬间您一定还历历在目……
    通向汶川县城的第一行脚印,是武警某师原参谋长王毅踩出来的——5月12日16时30分,他率670名官兵向汶川进发。13日23时15分,王毅和先遣队终于踏上汶川县城的废墟。
    2008年5月16日凌晨,在汶川县映秀镇抢险救灾的解放军战士在马路上休息。汶川地震发生后,解放军和武警部队迅速调动最强力量投入救灾,3天时间内两次增兵,至5月15日投入现役部队总兵力达95553人。新华社记者 陈凯摄
    军人的脚步,无论在何时何地,必然始终站在第一线。还记得吗,这15位英雄的名字:李振波、王军伟、李志宝、殷远、郭龙帅、李亚军、赵海东、赵四方、雷志胜、刘文辉、王磊、余亚宾、任涛、李玉山、向海波。
    正在吃饭的母亲,在地震袭来的瞬间,用自己的身体护住了一旁的女儿,连手中的筷子都没来得及丢掉。无情的地震夺走了母女俩的生命,但当消防官兵把她们从废墟中刨出来时,她们僵硬的身体依旧保持着紧紧相拥的姿势,在死亡的最后一刻,母亲依旧保护着她的女儿……
      5月12日,铭记,是为了活得更好!
       任何灾难
    压不倒英雄的中国人民
    因为大灾面前
    我们的心紧紧相连
    大爱会让我们渡过重重难关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26 13:07 , Processed in 0.140433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