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209|回复: 0

晚年书信里的姚鼐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5 小时前
  • 签到天数: 2989 天

    [LV.Master]伴坛终老

    发表于 2016-5-15 11:02:3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年书信里的姚鼐
    作者:大隐隐于宅主



        人在生活中体察人事有一个视角问题。视角的择取导致偏见的形成。而偏见扩大的结果,就是形成西方心理学或新闻传播学中所谓的"stereotype",中文翻译为“刻板印象”它的主要意思是说人们的认知,是无法全知的,因为材料的有限,对某些人事往往有先入为主,形成概括性、普遍性、固定性的看法,而忽视个体差异。我们在生活中,有太多的误解,推而远之,在公共领域里,存在有太多的争执,大多就源于这种刻板化印象。我们所指责的、所坚持不让的“这样”、“那样”,往往就已经失其本真。我素不喜桐城文章,也不喜欢桐城人物,对方苞姚鼐这些开山祖师都简直可以用嗤之以鼻来形容,更别说那些等而下之的喽罗了。印象中桐城文章陈腐无味,桐城人物头巾气十足,古板方正迂腐腾腾,唯一感觉有个性神灵活现的像方东树,又近乎攘臂叫嚣无理取闹,那种固执蛮横的性格让人喜欢不起来。向来有一个看法,以为中国文章,墙基始败坏于唐宋八家,至极于桐城文派,已被摧毁的面目全非,凌坏殆尽。看昭明文选一路下来,中国文字的组合是何等高粹华美,到了韩柳苏欧,已经是强弓之弩力不从心,进而为《望溪先生文集》诸作,已然尸居余气形神已离。记得若干年前,读张舜徽先生《壮议轩日记》,看到张公屡屡劝人从桐城派入手学古典文章,斯人也有斯论,简直匪夷所思,多次与友人谈起此事,訾笑此老固绝顶聪明横绝一世,有时候也不免脑袋生锈了。平日里翻读清人文集,也基本跳开桐城诸公,避之若浼,可见厌薄之深。
    前几天巡视图书馆,发现新进了一本《惜抱轩尺牍》,北师大2013年出版,这是此前未经眼的,见猎心喜,遂携以归,认真翻阅。这批书信是姚氏与亲友、弟子等书信的集结。这批书信总有数百封之多,姚氏生前并无意编辑出版,是其弟子陈用光出于对老师的尊敬和爱戴,不断有意地搜集、访求和整理,终在道光二年(公元1822)姚鼐去世八年后辑录成书,并付诸剞劂。没有材料和信息可以透露姚鼐本人是否知道或预见这批信件会在身后被公布出版,总体上,就文字和内容而言,这批书信是非常私人化的产物,面对的对象又是“与亲故者,亦兼及家人琐琐事”(梅曾亮序),几无所避忌,写的非常率性、坦诚,轻松,绝少矫伪,有教人也诚、深信于人心的特点。涉及的内容又非常的广泛,庭闱琐屑,讲学论文,臧否人物,种种心事无不托诸于信札,这批信件可以说是姚氏暮年心境的写照,也是其“晚年定论”,可觇其一生立身出处行止归依,更可瞥一代学术沉浮起降信息之端倪。
    就我个人而言,阅读这批书信,最大的收获在于“发现姚鼐”。通过这些书信所构建的姚鼐形象,与我印象中的完全不同,可说对之前“刻板化”的姚鼐形象造成某种程度的颠覆性。收录除一则致刘大櫆是姚氏在北京为官时所写,其余均是乾隆四十年(1775年)姚鼐辞官以后陆续所写。辞官时,姚鼐已近知天命之年,带着无奈和落寞远离政治、文化中心,蛰居故里,为谋衣食常年奔走于江浙安徽各地方书院主讲,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立即注册

    x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6-16 12:44 , Processed in 0.133236 second(s), 20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