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姚氏宗亲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1094|回复: 0

“中原论谱”赛谱大会

[复制链接]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7-8-22 18:06
  • 签到天数: 3 天

    [LV.2]偶尔看看I

    发表于 2016-7-19 17:25:5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月23日,由大河报社和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联合举办的“中原论谱”第二场赛谱大会迎来了省内外的各个姓氏宗亲和专家学者。“中原论谱”,持续升温,赛谱大会,备受关注。一本本珍贵的族谱家谱展现在世人面前,一段段鲜活的家族故事回荡在耳边,中原大地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再次让世人感叹。国有史,地有志,家有谱。一部族谱就是一个家族的记录,一部家谱就是一户人家的传承。一些难得的老本族谱家谱汇聚中原,族里人、家里人,和专家学者一起纵论谱牒变迁、探究姓氏起源、交流根祖文化。
    专家论谱
    讲述谱牒历史变迁
    “论谱就是在读我们的祖先,谱牒是我们祖先心路历程的记录。”
    5月23日上午,第二场赛谱大会如期举行,来自各地的姓氏宗亲一大早就来到河南省炎黄姓氏历史文化基金会。
    “上周我们就参与了一场,感觉不过瘾,今天又来了。”来自修武的薛安勋和薛修尤笑着说,“上次主要是展示了我们的族谱家谱,今天听说有专家讲课,特意来听听。”一旁好几个老先生插话说:“修武薛氏族谱家谱搞得很不错,上次我们都认真翻了,我们修谱要好好借鉴借鉴。”薛安勋连忙摆手:“谈不上好,我们族谱家谱也得向其他家族学习,取长补短。”
    会议厅,很快坐满了各个姓氏宗亲。9时半,由“中原论谱”组委会侯相恩副主任作主题讲座。侯相恩先生说:“为这个讲座准备了很长时间,但是越准备越心里没底,因为有越来越多的老本族谱家谱展现出来。族谱家谱的历史有两千多年,以前有个说法,族谱家谱明代的常见,元代的罕见,宋代的难得一见,唐代的根本不见。这说明族谱家谱历史悠久,非常珍贵。”
    侯相恩先生说,这段时间他认真翻阅了不少姓氏宗亲送来的族谱家谱,越研究越感觉到中原文化的博大精深,“论谱就是在读我们的祖先,因为谱牒是我们祖先心路历程的记录”,“中原论谱”这个活动,开启各个姓氏族谱之间相互交流的先例,把各姓氏之间的族谱家谱放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就是把中华民族的姓氏文化的精华部分荟萃一处。
    侯相恩先生为现场观众讲解了族谱家谱的历史变迁、不同时代的特点以及南北方族谱家谱的差异。“族谱家谱,一般来讲是三十年一小续,六十年一大续,这是有它的实用性和科学性的,可以避免重复,一甲子的时间不长不短,对于家族和家庭来说,足够了。”侯相恩先生说,“明代之前的族谱家谱格式比较单一,一般都是姓氏记载。明代起有了德功贤入谱的格式,就是把家族中有德、有功、有贤之人的事迹记入族谱家谱。”
    侯相恩先生的演讲,深入浅出,娓娓道来,让现场的观众都感觉受益匪浅。
     宗亲交流
    共享修谱续谱经验
    时代在变,我们该如何利用新科技将谱牒文化发扬光大。
    “中原论谱”,赛谱大会,如此多的姓氏宗亲和族谱家谱汇聚到一起,如此多的珍贵族谱家谱在此展示,给有意修谱者提供了前所未有的交流平台。
    组委会特意设立了宗亲宣讲活动,让那些编续族谱家谱比较好的宗亲上台介绍自己的经验。
    来自通许县的娄渊德老人这次带来了16本族谱家谱,其中老本族谱家谱编于清光绪二十七年(公元1901年),新版娄氏族谱家谱是2011年续的,其中以体现“男女平等”原则而将女子姓名编入谱牒受到专家赞誉。娄渊德在介绍经验时说,族谱家谱要与时俱进,他们除了男女平等,还将娄姓中很多烈士、名人等重点记录,介绍他们的先进事迹,鼓励后人,这样才能把族风、家风一代代传承下去。
    谱牒爱好者王书海先生则重点介绍了他对于改进谱牒内容布局、增添“家”系脉理的建议:传统谱牒是以辈分为纵深排列的,这样“家”的横向脉理不明显,如果谱牒中能够纵横交叉,采用表格形式,会增加“家”的亲密感。王先生还建议,为了能让后人寄托对前辈的哀思,可以在族谱家谱中增加生卒年月日。
    族谱家谱,这种古老的文化载体,在21世纪不但没有消失,反而引发了人们更多的关注。在越来越多的人重视回归传统的今天,如何利用电脑、网络等现代化工具让谱牒文化发扬光大,成了很多姓氏宗亲热议的话题。
    来自巩义的阎先生走上讲台,一手拿着厚厚的《巩义阎氏通志》,另一只手拿着一个U盘。“我们这本通志,16开,将近一千页,5斤多重,可谓一本重量级典籍,携带不便。”阎先生又举起U盘,“这个就小巧多了,我们专门制作的通志文件,不到100Mb,可以自动翻页,可放大缩小,可目录查找,还可以连接网页……”
    阎先生的发言引起了现场观众的浓厚兴趣,前来参加赛谱大会的多是一些老年人。 “我不懂,但我儿子、孙子懂,待会儿我就去问问,真能把族谱家谱放到网上,让更多人知道,那是一件大好事啊。”来自南阳的杨老先生盼着会议结束赶紧去“取取经”。
    时代在变,人们对传统文化的热情却没有减退,尽管新科技层出不穷,但如何利用这些新科技将谱牒文化发扬光大,是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思考的问题。
     谱牒展示
    各种珍品层出不穷
    文臣武将的后裔带着族谱家谱来了
    在赛谱大会现场,各种老本、新版族谱家谱
    我:
    亮相,吸引了各个姓氏宗亲,为广大谱牒爱好者和研究者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学习、交流谱牒文化的平台。
    来自许昌的韩中兴老人带来了20多本族谱家谱:“我们都是宋代名臣韩琦的后裔,几个庄子、几千口人都姓韩,我们的族谱家谱都没有断过。”韩中兴老人也有遗憾,最早的一本族谱是记载在一段白绫子上,由于年代久远,“已经发黑,根本不敢动,如果能带来的话就好了,可以请专家鉴定下”。
    来自许昌的苏根章老人,带来了四本修于民国十二年(公元1923年)的族谱家谱。“上面的支系记录得很清楚,我们属于四川眉州苏氏。”苏根章指着族谱说,“看,苏辙、苏轼,我们是苏辙这一支的。”
    这时,有人立刻拿着族谱家谱和苏根章老人握手:“天下苏氏是一家,我是汤阴的,也姓苏,咱们得好好聊聊。”
    既有文臣,还有武将,来自鲁山的杨全兴、杨全振等人带来了厚厚几本族谱家谱。“我们鲁山杨氏,按照族谱的记载,是北宋杨业,也就是杨老令公的后裔。我们编修族谱家谱非常曲折。”根据杨全兴等人描述,族谱中曾记载,北宋灭亡时,杨家后人曾在黄河岸边立下一块“逃难碑”。杨家后人为了求证真假,遍寻此碑,终于在济源黄河三峡找到了残碑,也确定了鲁山杨氏的支系。
    在赛谱大会上,除了文臣武将后裔,还有黄帝一脉后裔。来自睢县的轩辕威拿着几本族谱家谱笑着说:“我们轩辕姓恐怕很少见吧?据不完全统计,全国姓轩辕的有六万人,但在我们睢县就有三万。”轩辕威的老家睢县轩老家村,是由五个自然村组成,村里大多数人都姓轩辕。“据说轩辕姓是黄帝嫡孙姓氏,算起来我们可能是黄帝后裔呢!”轩辕威说,下一步他们准备编修轩辕氏的全国通谱,让这一冷门姓氏热起来。
    “中原论谱”活动自5月7日启动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影响很大,每天都有数百人以不同的形式参与盛会。据悉,下一阶段的“中原论谱”活动会把赛谱大会和文化传承更紧密地结合起来,邀请一些知名专家学者以论坛讲座的形式,为大家论述谱牒文化。此外,还会举行一些大姓的专场论谱活动。组委会还会在洛阳、安阳等地举行一些分站论谱活动,具体事宜,《大河报》将继续予以重磅报道,敬请关注。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关闭

    站长推荐上一条 /3 下一条

    QQ|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世姚网 ( 粤ICP备19085090号 )

    GMT+8, 2024-11-27 09:44 , Processed in 0.09901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