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获取试验数据试飞员驾机从千米高空向下猛冲
来源:解放军报作者:钱晓虎 胡 宇 徐发广2016-08-01 03:00
夜鹰掠过红土地 ——陆军航空兵某试飞大队大队长姚海忠速写 ■本报记者 钱晓虎 通讯员 胡 宇 徐发广 主人公小传 姚海忠,1992年入伍,历任飞行教员、试飞员、副大队长,现任陆军航空兵某试飞大队大队长、特级试飞员,先后荣立二等功2次,三等功3次。 微弱的月光下,被誉为“霹雳火”的武直-10悄然越过原野、掠过树梢,迅速锁定数公里外的“猎物”,导弹离弦,发起雷霆一击…… 这里是位于赣东南红土地上的一处直升机试验场,也是陆军装备部某试飞大队大队长姚海忠逐梦蓝天的主战场。多年前,我军第一架专用武装直升机——武直-10就在此横空出世,姚海忠和战友们开启了陆军部队战略转型的新步伐。 作为武直-10的首批试飞员,姚海忠几乎参加了该机所有课目的试验。对于它的每一步成长、每一个“脾性”,他都了如指掌。 蹬舵、提变矩……姚海忠驾驭着刚刚走下生产线的武直-10,超低空灵巧地规避障碍,向着更远的夜空飞去。他和战友们密切配合,一架架夜鹰悬停、跃升、进攻、脱离,完成了一轮轮夜间突击训练。 那年腊月,在零下35摄氏度的某试验场,姚海忠和战友们执行高寒试飞任务。他沉着驾驶战鹰逐渐爬高,500米,1000米,1500米……紧接着,直升机从千米高空飞速向下猛冲。银白色的大地扑面而来,空气与机体摩擦声变得撕心裂肺般恐怖!直升机开始左右摇摆,操纵变得异常困难。千钧一发之际,姚海忠冷静果断完成一系列动作,顺利退出俯冲状态,并拿下所有试验数据。 这一超出设计的高速度,创下国产直升机高寒飞行的速度极限,填补了中国直升机飞行史上的一项重要空白。10多年来,他和战友成功处置重大险情数十起,一次次勇敢飞越“死亡陷阱”,推动了我军新型直升机的研发进度,大大提升了陆军装备的技战性能。 去年抗战胜利日大阅兵前,为确保万无一失,空中梯队提出:受阅直升机能否在单发状态下顺利飞越天安门广场?难题摆到了试飞大队面前,姚海忠又一次挺身而出:我来飞! 在对飞行线路和要求进行全面判断分析后,姚海忠亲自驾机升空:收油门、慢车……一台发动机空中关车,直升机凭借单台发动机继续保持飞行状态。速度边界在哪里?高度如何控制……姚海忠全神贯注,一次次眼看着发动机参数全部显示为红色,才改出飞行状态。 几天后,一摞写满新型直升机飞行测试数据的报告送到了阅兵指挥部,空中梯队训练掀起新的高潮。9月3日那天,当近百架直升机组成各种队形成功通过天安门时,姚海忠黝黑的面庞露出憨憨一笑。 “任务完成,可以返航。”虽然长期高噪音的飞行环境让他的右耳听力下降,但塔台战友的亲切召唤,姚海忠听得格外亲切。“从离开地面那一刻起,就没有等级上下,只有生死兄弟。”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大队所有试飞员刻在心头、融进血脉的一句“姚氏格言”。 走下飞机,姚海忠习惯性地深吸一口气——他特别享受这一刻的宁静,以及空气里弥漫的特殊味道:“89年前,人民军队诞生于这片红土地;今天,这里能够闻到一支军队换羽重生的急促气息。” (《解放军报》2016年08月01日 05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