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溪十八姓宗祠位于长楼村义溪西岸,坐西朝东、倚山面溪。宗祠大门的上方嵌有“十八姓宗祠”阴刻青石横匾,两侧小门上方分别题刻“入孝”“出悌”字样,正门墙上方雕塑着“麒麟红日图”,墙裙有《三国演义》故事“张飞独当长坂坡”“赵子龙单骑救主”等彩绘浮雕,古色古香。宗祠占地面积700多平方米,建筑规模虽不算宏伟壮观,但装饰讲究,雕刻精致。宗祠前有蜿蜒溪水流淌,背有石鼓灵山枕靠,左右有五虎、文笔名山拱卫,可谓钟灵毓秀。 (宗祠前蜿蜒溪水流淌) 宗祠内,依次建有戏台、天井、厅堂等。厅堂面阔三间,进深七楹,穿斗式木构架,四周设有砖土封火墙,厅堂廊檐下有“二十四孝”石雕,栩栩如生。 厅堂供桌后是神龛,其上供奉着义溪十八姓的先人牌位,龛旁有一幅对联,右书“睦族并睦邻一团和气”,左书“难兄兼难弟百世本支”,写出了十八姓同祠不同姓的由来。 (厅堂正中的供桌与神龛) 据说,在明朝中晚期,长楼村内的村民有“大、小”姓之分,一些姓氏的村民,子孙繁茂,人丁兴旺,形成了所谓的“大姓”,而另外的一些村民,由于人丁稀少,单门独户,变成了“小姓”。当时,大姓的村民大都建有独立的祠堂,而小户人家却没有这种人力、财力,祖先牌位无处供奉,大姓人家的宗祠又不允许小姓村民寄放祖先牌位,那怎么办呢?此时,有人提议,集合多姓之力共同建立祠堂。 (十八姓宗祠厅堂) 于是,村中十八个“小姓”的村民联合在义溪畔建起了这座富丽堂皇的三进祠堂,村民们把各家的祖先牌位放在同一个神龛下,排放的顺序不分你我,同时议定每年的正月十八为共同的祭祀时间。每到祭祀日,十八姓的子孙鱼贯而入,对着神龛共同行礼,一起上香、敬酒、献供,并出资请戏班唱戏,很是热闹。这种祭祀方式,一直延续至今。 (悬挂在厅堂顶部梁下的牌匾上写着“十八姓”) 除了正月的祭祀,十八姓村民的婚丧嫁娶,也大都会选择在宗祠里摆酒、请客。谁家建新房、结婚或媳妇生孩子,事主都会准备一坛上好的青红酒放在宗祠里,村民们都可以随意来喝,也沾沾那家人的喜气。到现在,这种民风还保留着,只是有的人家改供啤酒了。 (十八姓宗祠的灯笼) 十八个小姓的先人们不仅留下了这座世所罕见的多姓共有的祠堂,更留下了邻里和睦相处、团结和谐的精神。朋友们,若是有空的话,不妨去走走看看,感受一下这个“中华奇观”的魅力。 闽侯电视台供稿
|